汉语第七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90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汉语第七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第七课.docx

《汉语第七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第七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第七课.docx

汉语第七课

第七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第一课时 学习词语

(一)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 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掌握“航、衔、寓、梯、袭”等生字。

 

2. 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 

二:

能力训练点:

1.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组词,组成词组并造句。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好“卫星、航天员、军衔、理论、出征、公寓、俱乐部、通道、朝夕相处、梯队、综合、演练、空间站”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

 

教学难点:

重点字,词的意思及使用特点。

 

重难点处理法:

把重点字,词用举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模仿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

多听, 多说, 多读, 多写, 多练,朗读,查词典理解,组词组,造句。

 

教学工具:

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前提测评:

 听写下列词语 

俱乐部           航天员      朝夕相处      空间站

二,导入新课:

 

世界上除了地球还有哪些天体呢?

你们想一想人们有没有登上月球的水平和技术?

 

三,教学步骤:

 

一)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或听写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二) 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四,讲授新课:

 一)疑难生字 

航:

10画,左右结构,形声字。

组词:

返航、导航、航空。

 衔:

11画,左中右结构,会意字。

组词:

头衔、衔接、加衔。

 寓:

12画,上下结构,形声字。

组词:

公寓、寓言、寓意。

 梯:

11画,左右结构,形声字。

组词:

电梯、楼梯、梯形。

 袭:

11画,上下结构,形声字。

组词:

袭击、突袭、沿袭。

  

二)疑难词语的解释:

 

1.【卫星】:

(名)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本身不发光。

太阳系除水星、金星尚未发现卫星外,其他行星已发现有卫星,已证实的地球有一颗卫星、火星有二颗、木星十六颗、土星二十三颗、天王星十五颗、海王星八颗、冥王星、一颗,还有一些尚待证实。

 如:

测地卫星,导航卫星,电视卫星。

2.【航天员】:

(名)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工作人员。

 

如:

他是“神舟五号飞船”的航天员。

 

3.【军衔】:

(名)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

如,元帅、将官、校官、尉官等。

 

4.【理论】:

(名)①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

如:

理论家;没理论;文学理论。

②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如:

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理论。

 

5.【出征】:

(动)出外作战。

 如:

率兵出征。

 

6.【公寓】:

(名)能容许多人家居住的房屋,多为楼房,房间成套,设备较好。

 

如:

这是研究生公寓。

 

7.【俱乐部】:

(名)进行社会、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团体或场所。

8.【通道】:

(名)来往的路或供上下的楼梯。

 

9.【朝夕相处】:

(组)天天在一起。

如:

同学们朝夕相处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10.【梯队】:

(名)①军队战斗或行军时,按任务和行动顺序区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梯队。

 ②指企事业单位或某项事业的后继接班人。

 

11.【综合】:

(动、形)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

如:

综合治理;综合平衡。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演练】:

(动)训练;演习;操练。

如:

①运动员们正在演练各种技巧动作。

 ②小演员们加紧演练,为国庆献礼。

 

13.【空间站】:

(名)①一种围绕地球航行的载人航天器,设置有完善的通信,计算等设备,能够进行天文,生物和空间加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

 ②设置在月球、行星或宇宙飞船等上面的空间通信设施。

也叫航天站。

三)小姐本节课的学习;

四)各小组中进行各种活动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第一组:

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

用“理论、道德、朝夕相处、综合、演练”等词语造句;

第三组:

利用本节课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七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生子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2.预习新课;

第二课时 学习词语

(二)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掌握“瞩、朝、乐、”等生字。

 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

 

二:

能力训练点:

1.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组词,组成词组造句。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教育学生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好“奉命、指示、下达、专用、袭人、瞩目、从容、稳健、浩瀚、庄重、定格、刚劲、风采”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

 

教学难点:

重点字,词的意思及使用特点.。

重难点处理法:

把重点字,词用举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模仿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

多听, 多说, 多读, 多写, 多练,朗读,查词典理解,组词组,造句。

 

教学工具:

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前提测评:

 用下列词语造句 

理论→          朝夕相处→           综合→           演练→ 

 二,导入新课:

 

哪个国家的载人飞船第一个登上月球?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

我国对月球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

 

三,教学步骤:

 

一)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或听写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二) 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四,讲授新课:

 一)疑难生字 

瞩:

17画,左右结构。

组词:

瞩目、瞩望。

 朝:

12画,左右结构,会意字。

 

【注意】:

“朝”是多音字,在“朝夕”一词中读“zhao”,不读“chao”。

  组词:

朝阳、朝气、朝朝暮暮。

 乐:

5画,独体,象形字。

 

【注意】:

“乐”是多音字,在词组“乐曲”中读“yue”,不读“le”。

 组词:

乐舞、乐谱、乐章。

 二)疑难词语的解释:

 

1.【奉命】:

(动)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如:

奏命出发。

 

2.【指示】:

(名、动)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如:

1.局长指示我们必须按期完成任务。

2.我们要执行上级的指示。

 

3.【下达】:

(动)向下级发布或传达(命令、指示等)。

如:

上级部门已经下达命令了。

 

4.【专用】:

(组)专供某种需要或某个人使用。

如:

这是专用电话。

 

5.【袭人】:

(组)侵袭到人;熏人。

如: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6.【瞩目】:

(动)瞩目。

举世瞩目;万众瞩目。

如:

奥林匹克是举世瞩目的活动。

 

7.【从容】:

(形)①不慌不忙;镇静;沉默。

如:

举止从容;从容不迫;从容就义。

②宽裕。

如:

时间很从容,可以仔仔细细地做。

 

8.【稳健】:

(形)稳而有力;稳重。

稳健的步子;办事稳健;稳健的性格。

如:

他迈着稳健的步子上了台。

 

9.【浩瀚】:

(形)①形容水势。

浩瀚的大海;湖水浩瀚。

②形容广大,繁多。

浩瀚的沙漠;典籍浩瀚。

 

10.【庄重】:

(形)不庄随便,不轻浮;态度庄重。

如:

太严肃的场合你要放庄重点儿。

 

11.【定格】:

(动)①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

②固定不变的格式;一定的规格。

如:

写小说并无定格。

 

12.【刚劲】:

(形)(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

笔力刚劲。

如:

1.枣树伸出刚劲的树枝。

2.爸爸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13.【风采】:

(名)风度;形象。

风采动人。

如:

他夺人风采,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三,小结本节课的学习:

 

各小组中进行各种活动巩固学过的内容:

 

第一组:

听写并默写词语。

 

第二组:

用“ 从容、指示、风采、稳健”等词语造句。

 

第三组:

利用本节课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七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生子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2.预习新课;

第三课时 初学课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 能用普通话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

能力训练点:

 

1. 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和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3.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问题范例进行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

 

1. 教育学生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读音,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处理法:

通过交流体会,讨论理解重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授法、朗读、问答法、思考法、交流法) 

学习方式:

1.边读,边想象,初步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2.画出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并进行解释。

3.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段分析课文。

 

教学手段:

插图、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前提测评 

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入新课:

展示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幅照片,从而导入。

三,教学步骤 

1)朗读课文:

1.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指名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3.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4.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5.质疑问难。

 

2)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进行报道,角度独特。

它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写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只有千字左右的篇幅,但使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

二是文章的语言特别洗练干净,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

 

3)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

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4)学习疑难词语 

(1)为了确保大家播音的质量,我们先来读一下屏幕上的容易读错的词语。

 请大家注意一下,红色字是容易写错的字,有下划线的字是多音字。

好,我们再齐读两遍。

还有这样一些词语,我们要弄懂它的意思。

请看屏幕。

好了,这些生词在读的时候还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深刻领会。

 

5)解释课文中的新词语:

1.【乘】:

(动)坐(车、船、飞机)。

2.【怀】:

(动)心里存有。

3.【乳白色】:

(形)象奶汁那样的颜色。

4.【迈】:

(动)跨。

5.【极限】:

(动)最高的限度。

6.【登】:

(动)有低处到高处步行。

7.【印】:

(动)留下来痕迹。

8.【太空】:

(名)极高的天空。

9.【几多】:

(数)询问数量(表示不定的数量)。

10.【史册】:

(名)历史记录。

11.【征服】:

(动)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制服。

12.【致意】:

(动)表示问候之意。

13.【深情】:

(形)感情深厚。

14.【率】:

(动)带领。

15.【随后】:

(动)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

16.【护送】:

(动)陪同前往使免遭意外。

17.【穿过】:

(动)通过。

18.【渴望】:

(动)表示迫切地希望。

如:

1.她多么渴望自己也有一把小提琴。

2.全世界的人民都渴望和平。

同义词“希望”。

“希望表示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可作动词,也可以做名词,“渴望”只能作动词。

“希望”所表达的感情没有“渴望”强烈。

如:

1.他们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2.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19.【执行】:

(动)实施:

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

如:

1.军人应该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

2.他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20.【期待】:

(动)期望;等待。

如:

1.父母期待他早日学成归国。

2.我期待着再次见到他。

 

21.【标准】:

(名、形)衡量事物的准则。

如: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你的汉语发音越来越标准了。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

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

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六)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

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

(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

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七)送英雄出征: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

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

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

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

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

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

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

 小组活动:

 

第一组:

 梳理前两段内容。

 第二组:

回答问题。

 

第三组: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七课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评价出征意义 以时间为序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大概内容。

 2.预习新课。

第四课时 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能用普通话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

能力训练点:

 

1.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和读写能力,初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3.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问题范例进行不少于300字的习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爱科学,关心祖国的科技发展。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读音,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处理法:

通过交流体会,讨论理解重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讲授法、朗读、问答法、思考法、交流法)。

 

学习方式:

边读,边想象,初步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2.画出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并进行解释。

 3.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段分析课文。

 

教学手段:

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前提测评 复述课文的前两段段。

 

二,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

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

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三,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

1.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指名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3.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4.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5.质疑问难。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2、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

 (送行的场面的)。

3、

(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

(点面结合)。

(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

(热烈而庄重)。

(3)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

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

(勇敢、自信)。

(4)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三)探究质疑:

 

教师指导语: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

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

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

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

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

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

第九段:

介绍杨利伟的简历。

第十段:

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

第十一段:

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四)品味鉴赏:

 

(1)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找出议论抒情的语句。

(2)师生共同讨论议论抒情句的含义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①“快看!

我们的航天员来了„„”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五)句型学习 1.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字数相近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表达相近或相关内容,起强调作用,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排比。

例如:

(1)晚会上,来宾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唱歌跳舞,气氛很热烈。

(2)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由+动词,引出动作的主体。

如:

“由„„组成”“由„„担任”“由„„(来)主持”“由„„(来)完成”。

(1)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队伍走过主席台。

(2)班长由热夏提来担任。

第一组:

回答问题。

 

第二组: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后两段段。

 

第三组:

 用重点句型造句。

 

板书设计:

 第七课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评价出征意义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以时间为序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插叙)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四,布置作业:

1.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2. 预习课文二。

 

  

第五课时 课文二: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写法,掌握“测、型、系”等生字。

2.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和讲练答疑,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会写,正确理解并使用的程度。

二:

能力训练点:

1.能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组词,组成词组造句。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深刻意义。

3.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宣扬航天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好“海拔、系列、三维、探测、类型、含量、分布”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会读,完全理解并会使用。

教学难点:

重点字,词的意思及使用特点。

 

重难点处理法:

把重点字,词用举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模仿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读写结合,讲练结合,讲授法,练习法)。

 

学习方式:

多听, 多说, 多读, 多写, 多练,朗读,查词典理解,组词组,造句。

 

教学工具: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前提测评:

给下列汉字注音 

喷  射  载   绕    测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有关嫦娥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吧!

 

三,教学步骤:

 

一)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二)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三)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疑难词语。

四,讲授新课:

一)疑难生字:

 

1.射:

10画,左中右结构,会意字。

组词:

射击、射门、照射。

2.喷:

12画,左右结构,形声字。

组词:

喷洒、喷泉、喷漆。

3.载:

10画,半包围结构,形声字。

注意:

“载”是多音字,在“运载”中读“zai”,不能读成“zai” 组词:

记载、登载、装载。

4.绕:

9画,左右结构,形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