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9421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2012年4月6日、4月27日召开专家及典型企业代表座谈会,确定标准修改单。

3.2012年4-7月,收集相关资料,调研典型企业。

4.2012年8-10月,典型企业及省控断面相关指标监测。

共获取了101家企业、124个地表水断面和30个地下饮用水水源地的一次性监测数据和部分例行监测数据。

对获取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5.2012年11月19日,召开专家及典型企业代表座谈会,讨论标准修订单初稿。

6.2012年12月,赴河南省调研相关标准的执行和修订情况。

7.2013年1月5日,张波厅长召开专题会听取汇报,明确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指示开展盐分指标专项监测。

8.2013年1月18日,张波厅长在全省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部署高盐废水专项监测工作。

9.2013年1-2月,对专项监测数据有效的486家企业、88个地表水断面和18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10.2013年3-4月,核算治污成本,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完成标准修订单征求意见稿。

三、国内、外同类及相关标准

1.质量标准

国内涉及盐分指标的相关质量标准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等共7项标准。

国外相关质量标准有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和世界卫生组织《饮水水质准则》等共3项标准。

各质量标准涉及的具体盐分指标见附表1。

2.排放标准

国内现行的涉及盐分指标的排放标准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生活垃圾填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35-2005)、《湖北省府河流域氯化物排放标准》(DB42/168-1999)、《河北省氯化物排放标准》(DB13/831-2006)、《河南盐业、碱业氯化物排放标准》( 

DB41/279-2011)、《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和我省的《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56-2006)、《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以及《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201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13)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共26项标准。

暂未检索到国外有专门针对盐分排放制定的标准。

各排放标准涉及的具体盐分指标见附表2。

四、修订原则和策略

1.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优先保障。

2)生态优先的原则。

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3)统筹兼顾的原则。

以污染减排倒推转方式、调结构,以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提升环境保护水平。

2.策略

1)必要性:

用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统一思想。

2)预见性:

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提前若干年科学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3)引导性:

制定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引导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治污水平。

4)强制性:

确定的政策措施必须依法坚决予以实施。

五、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考虑到现有研究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技术改造成本以及国家现行标准等因素,本修改单只适用于排入内陆水体的工业废水。

排入城镇下水道的废水仍执行《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对排入内陆淡水(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及微咸水(1000mg/L<

溶解性总固体≤3000mg/L)的工业废水分时段制定排放标准限值。

排入内陆咸水(溶解性总固体>

3000mg/L)水体的工业废水,溶解性总固体排放浓度应不高于受纳水体的背景浓度值。

受纳水体溶解性总固体背景浓度值由当地市环保局认定,并报省环保厅备案。

2.指标选取

由于各种行业废水所含盐分的种类不同,各种盐分对后续污水处理工艺及外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标准修订把握的原则和策略,我们在筛选控制指标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根据附表1和表2,我国及国外现行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中的盐分指标共涉及20项:

溶解性总固体(总溶解固体)、全盐量、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化物、氟化物、氰化物、总氰化物、碘化物、二氧化硅、总碱度、氯酸盐、亚氯酸盐、磷酸盐、钠、钡化合物和铁化合物。

所有盐分指标可分为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两类,以上20项指标中有综合指标3项,单项指标17项。

2)本次标准修订过程中,多次招开了专家及典型企业代表座谈会,专家及典型企业代表认为目前排放量大且有必要优先考虑控制的盐分指标包括溶解性总固体(或全盐量)、氯化物和硫酸盐等3项指标(以下简称主要盐分指标)。

3)由于目前缺乏盐分指标对生态影响的深入研究,文献检索也未发现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盐分指标环境基准值研究成果。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规定了全盐量和氯化物2项主要盐分指标,本次修改单以《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相关盐分指标作为环境基准值的重要依据。

4)涉及盐分指标的排放标准中,《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涉及到了全部3项主要盐分指标,辽宁和贵州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只涉及到了主要盐分指标中的氯化物,湖南、河南、河北3省只是针对氯化物1项指标制订了排放标准。

控制综合性盐分指标比单纯控制某1项盐分指标,显然更有利于降低盐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如果采取“综合指标+单项指标”的控制方式,就会使得以某种盐分指标为主的企业承受更大的压力。

我们对省控486家涉水重点企业排放废水水质进行了测算,采取“综合指标+单项指标”方式企业超标率比单纯采取综合指标控制方式企业超标率高出约1倍,而且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在综合指标达标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实现单项指标达标。

6)多指标限值控制将对中水回用产生较大的冲击,目前大量使用中水的电厂等将很难满足多指标限值控制方案,不利于水资源节约。

综上所述,在目前工业废水除盐技术没有广泛应用,缺乏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的条件下,暂时采取控制综合指标的方式。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质量标准分析发现:

国内含有综合性指标的质量标准有5个,其中只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用的是全盐量,其他四项标准全部使用的是溶解性总固体;

3项国外标准中只有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涉及到了综合性指标,也是用的溶解性总固体。

所以,本次标准修改单控制指标选取溶解性总固体(TDS)。

3.时段划分

本标准修改单采取分时段逐步加严的方式,规定两个时段标准限值。

第二时段标准限值基于水体质量标准,第一时段标准限值在第二时段标准限值的基础上适当放宽。

修改单发布之日至2014年12月31日,新、改、扩建项目执行第一时段标准限值。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改、扩建项目和现有工程均执行第一时段标准限值。

2018年1月1日以后,新、改、扩建项目和现有工程均执行第二时段标准限值。

4.限值确定

本次标准修改单第二时段标准限值采用质量标准反演法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根据山东省制定《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四项流域综合排放标准的经验,对排放废水的污染源,由于受纳水体的质量标准是确定的,当所排废水进入水体后,经过稀释、自净和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如人工截、蓄、导、用工程,人工湿地等)后,允许废水中控制项的排放浓度高于其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浓度。

排放限值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比值可用稀释倍数表示。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可以用水环境质量标准与稀释系数反推出来,即排放限值=质量标准×

稀释系数。

只要确定了收纳水体的质量标准和稀释系数,就能够反演计算出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我省地表水体的稀释系数保守地取值为10(具体分析见四项流域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其中综合治污措施削减能力折合稀释系数为4.0,纳污河流自净能力稀释系数为2.5。

考虑到综合治污措施对盐分指标的削减能力较弱,确定远期标准限值时只考虑纳污河流自净能力,这样盐分指标限值稀释系数取2.5。

由于河流对盐分降解能力很小,不再区分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

考虑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非盐碱土地区全盐量限值是1000mg/L,《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体的溶解性总固体限值也是都1000mg/L,所以将1000mg/L视为溶解性总固体质量标准。

按照稀释系数2.5,溶解性总固体反演浓度应为2500mg/L,第二时段排放限值适当加严取2000mg/L,第一时段排放限值适当放宽取3000mg/L。

新版《水文地质手册》中地下水按溶解性总固体分类(老的版本用矿化度指标,分类数值一样)的方法,小于1000mg/L的为淡水,1000—3000mg/L的为微咸水,3000—10000mg/L的为咸水。

为了避免土壤盐渍化,第一时段排放限值取3000mg/L是合适的。

用NaCl和Na2SO4不同配比的混合溶液测试对发光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盐分浓度提高幅度1000mg/L以内,对细菌的影响不明显;

盐分浓度提高幅度达到2000mg/L,对细菌的影响开始显现;

盐分浓度提高幅度达到3000mg/L,对细菌的影响显著。

第二时段排放限值取2000mg/L,可以保证适应淡水环境的生物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六、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1)为了实现达标排放,废水排放企业可采取的应对方式有:

2)实施产业布局调整,直排内陆淡水水域的项目建设或整体搬迁到海边,废水达标后排海。

3)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实行全过程控制,提高原料的使用效率,减少跑冒滴漏,杜绝事故排放,实现达标排放。

4)通过企业生产工艺的调整或改造,降低特征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实现高盐工艺废水的“零排放”。

5)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分质处理,增设除盐工艺,达到标准限值要求。

降低废水盐分的技术可以分为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两类。

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提高管理水平、调整工艺参数、变更生产工艺、调整生产辅料、废物资源化等。

末端治理技术又可分为“减量+固化”和“固化”两大类,所谓的减量也只是将大部分水中的盐分降低,必然同时产生少部分盐分更高的浓盐水,各种措施的目的都是将高浓度盐水全部进行处置,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降低含盐量。

减量法主要有盐井回注法,也可以采用给水处理惯用的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膜法;

固化法有自然蒸发法和机械蒸发法。

针对高盐废水的治理,除回注盐井作为采卤循环水外,尚无其他专门的处理技术,可以参照给水处理和浓盐水的治理技术进行。

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比较见下表。

项目

减量法

固化法

离子交换

电渗析

反渗透膜

自然蒸发

机械蒸发

处理效率

80%

40-70%

85-97%

占地面积

较小

较大

能耗

较高

很高

次生污染物产生量

大量酸碱废水

较少

运行成本

投资费用

运行管理

简便

较简便

综合分析除盐技术的工艺及经济指标,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征:

1)末端除盐技术行业差别性不大。

各行业使用的除盐技术相似,只是工艺废水的初始盐分浓度不同。

2)废水分质处理很重要。

盐分浓度相对较高的工艺废水直接进入脱盐工序,可以从起始端缩短废水脱盐处理的工艺链,降低处理成本。

3)浓盐水的最终处置方式是决定达标成本的关键。

将一定浓度的浓盐水进行综合利用,还是一直处理到最末端固化盐处置,是能否从末端缩短废水脱盐处理工艺链的关键。

脱盐处理工艺越往后延伸,处理成本上升越快。

当然浓盐水或固化盐如果处置不当,引起的二次污染会使前面的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2.企业达标成本分析

按照以上确定的溶解性总固体第二时段排放限值和专项监测结果,省控涉水重点企业废水专项监测溶解性总固体浓度分布情况见下表。

TDS范围(mg/L)

<

2000

2000-4000

4000-6000

6000-8000

>

8000

全部(家)

309

107

36

14

20

占比(%)

63.8%

22.1%

7.4%

2.9%

4.1%

排外环境(家)

148

42

10

4

71.2%

20.2%

4.8%

1.9%

由上表可见,超标企业只占全部重点企业的28.8%,溶解性总固体浓度超过6000mg/L的企业只有8家,占3.8%。

8家企业的行业分布为化工3家,造纸2家,纺织印染3家。

对部分典型企业现场调研结果显示,由于目前没有标准对企业排放外环境的废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指标加以控制,所以暂时还没有企业为了降低排放废水中的盐分而采取末端除盐技术。

部分企业采用的反渗透膜处理等技术虽然具有除盐效果,但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其他污染物或者为了使后续生化反应能够正常运行、中水回用而降低水中的盐分,而产生的浓盐水最终仍然被混入外排废水中,没有降低排入外环境中的盐分总量。

锅炉、工艺用软水制作中产生的浓盐水通常被做为消防用水、绿化用水、员工洗浴用水,或者被混入外排废水中。

在企业生产的整个周期中,控盐措施越往前,付出的成本越低。

溶解性总固体浓度在6000mg/L以下的企业多数可以通过清洁生产技术达标,即使有少量浓盐水需要分质处理,摊薄增加成本一般也在3元/m3以下。

对于溶解性总固体浓度在6000mg/L以上的废水,我们参照给水处理和浓盐水的治理技术经验,对末端处理措施进行理论上的成本核算。

核算的背景条件是无法分质处理,浓盐水没有综合利用措施,进行蒸发固化,然后按工业废物安全填埋。

下表是对溶解性总固体不同浓度范围的A、B两种假设水质进行的除盐成本核算结果。

核算样本

原水TDS浓度

(mg/L)

处理工艺

工艺参数

摊薄增加成本

(元/m3)

排水TDS浓度

A水质

反渗透

3

蒸发固化

5-11

安全填埋

1

合计

9-15

B水质

8000-10000

3-4

11-23

15-28

课题组对废水溶解性总固体浓度高于8000mg/L的4家企业中的3家——即某石化集团(简称C集团)、某造纸集团(简称D集团)和某化工公司(简称E公司)——进行了考察,由于E公司是D集团的子公司,并且废水进入D集团的污水处理厂,下面对C集团和D集团的废水除盐成本进行核算。

●C集团污水处理厂担负着集团内部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地方40余家企业的污水处理任务,排放废水Cl-浓度约4500mg/L。

将Cl-浓度大于26000mg/L的本公司氯碱厂环氧装置废水和外来7家公司的高盐废水分质处理,按最复杂浓水处理工艺成本35元/m3计算,摊薄增加成本4元/m3(本公司和外来废水单独计算分别摊薄增加3元/m3和9元/m3),排放废水Cl-浓度约1200mg/L,可实现达标排放。

C集团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1900万m3,盐分控制需增加处理费用7600万元/a。

据现场调研,为了控制盐分排放量,集团有意关闭氯碱厂环氧装置。

如此核算,C集团污水处理厂除盐摊薄增加成本2元/m3(本公司废水可直接达标),盐分控制需增加处理费用3800万元/a。

●D集团污水处理厂担负着集团内部造纸、热电和2家化工(E公司是其中之一)共4家子公司的生产和生活废水处理,其中2家化工分公司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废水盐分较高,Cl-浓度在22000mg/L以上,这部分废水量约380万m3/a。

将Cl-浓度大于22000mg/L的高盐废水分质处理,按最复杂浓水处理工艺成本35元/m3计算,摊薄增加成本约9元/m3,排放废水Cl-浓度约1300mg/L,可实现达标排放。

D集团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1485万m3,盐分控制需增加处理费用13300万元/a。

山东省科技厅2010年8月对该公司的“络合萃取法生产环氧氯丙烷新工艺”进行了鉴定,基本可以实现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废水的零排放。

技改后公司废水Cl-浓度降至50mg/L以下,没有增加废水处理费用,还有节水、节能效果,并增加了副产品氯化钙收益。

其他几家溶解性总固体浓度高于6000mg/L的企业如果能够实施分质处理,摊薄增加成本不会高于以上两家集团。

如果无法实施分质处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综合利用方式,极限摊薄增加成本就如前面核算的A水质增加成本,约为9—15元/m3。

据市场了解,如果浓盐水所含盐分比较单纯,一般都能找到综合利用的途径,处理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随着标准修改单的出台,企业和科研人员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开发各种低成本除盐技术和浓盐水综合利用方式,为企业达标排放提供更多的选择。

七、环境效益

根据以上确定的标准修改单,我们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统计,具体见下表。

时段

TDS

一时段

削减量(t/a)

768886

削减比例

47.2%

二时段

860724

52.9%

两时段削减量差(t/a)

91838

两时段削减比例差

5.7%

第二时段标准限值实施以后,往内陆水体排放废水的省控重点企业可削减52.9%以上的盐分排放量。

考虑到现行的省控涉水重点企业主要是以COD、氨氮等指标为依据筛选的企业,部分排放高盐废水的企业不在统计之列,标准修改单实施以后实际盐分削减量要高于统计值,可以实现有效控制废水盐分对内陆水体生态的不利影响。

附表1

我国及国外现行质量标准中盐分指标

控制情况一览表

序号

标准名称

限制指标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硫化物

2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总溶解固体、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中没有规定;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

5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氰化物、硫化物

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全盐量、氯化物、硫化物、氟化物、氰化物

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二氧化硅、总硬度、总碱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

8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19-2002)

无要求

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氰化物

11

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1998

硫酸盐、氯化物、钠、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

12

世界卫生组织《饮水水质准则》2011

附表2

我国现行排放标准盐分指标控制情况一览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总氰化合物、硫化物、氟化物、磷酸盐

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溶解性总固体、硫化物、氟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