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控制点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949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键控制点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键控制点分析.doc

HACCP认证案例分析及审核关注要点

古有源等人

食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并有效运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ISO22000标准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扩大到整个食品链中的各类组织,即从饲料生产者、初级生产者(种养殖者),经由食品制造者、运输和仓储经营者,直至零售分包商和餐饮经营者,以及与其关联的组织(如设备、包装材料、清洁剂、添加剂和辅料的生产者)。

可以预见,随着ISO22000标准的推行,HACCP体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由于HACCP专业性强,食品门类多.情况复杂,对审核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由于一些审核人员所学专业及工作经历不同,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与审核经验不足,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企业HACCP体系文件中危害分析的深度不足.对关键控制点把握不准等问题,不同审核人员之间目光不一致的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审核工作的质量。

如何提高审核人员素质、确保审核工作的质量,是当前认证机构与有关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审核人员交流经验、对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加以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现将HACCP评审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与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案例一

   某企业生产罐装牛奶,在其制定的原料(奶粉、炼乳)危害分析中存在两个问题:

一、在对致病菌进行分析时,将沙门氏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列入可能引起危害的致病菌并对这些致病菌进行监控检测,而忽略了李斯特菌可能对乳制品造成的危害。

李斯特菌有8个菌种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水.粪便、青贮饲料、牛奶中存活的时间比沙门氏菌长。

李斯特菌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奶及奶制品.肉类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

其中以奶及奶制品最为多见。

从流行病学方面来看;虽然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其危害程度大,后果非常严重。

美国、法国都发生过乳制品污染李斯特菌,造成多人中青甚至死亡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二、未将农兽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列入化学危害分析之中。

奶牛会患许多种病,特别是产乳期间易患乳腺炎,奶中的残留抗生素,除了影响某些奶制品的加工外,还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奶中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致使用乳酸菌发酵的酸奶、干酪等加工过程中乳酸菌不能生长。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则表现为产生耐药性.扰乱环境平衡、造成菌群失调。

奶牛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磺胺类等,有机氯农药在牛奶中也有残留。

黄曲霉毒素是奶中常见毒素,其来源是饲料中霉菌的有毒代谢物,目前尚无有效的降解去毒方法。

许多国家.地区和欧盟制定了奶及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M1、B1限量标准,有些国家还制定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

此案例使我们认识到,对原料进行危害分析不能只是分析一般的"生物危害一一致病菌,化学危害一农兽药残留,而应该结台具体的原料品种进行分析。

不仅要分析有没有危害,危害严重不严重,还要深入分析存在什么样的具体危害。

对原料进行危害分析,不仅关系到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哪些危害进行控制,还关系到在原料验收时要检测哪些项目,要注意控制哪些危害。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把好原料关。

案例二

   某企业生产果冻与果汁,需要添加柠檬黄、胭脂红等色素,该企业将色素的称量列为关键控制点,理由是添加过量可能造成危害。

笔者进一步了解发现,按照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柠檬黄等色素的限量使用标准为0.05g/kg,该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规定使用限量不超过0.025g/kg,而生产车间实际添加量为0.0125g/kg,也就说实际添加量仅为国家标准规定限量的四分之一。

不仅如此;产品果冻与果汁的外观颜色深浅和色素的添加量直接相关,从车间主任到第一线工人都说;如果哪一批色素添加多了,马上就会被发现而停止加工;不合格的产品不可能流出生产车间。

据此,我们能否确认该企业果冻与果汁生产中添加柠檬黄、胭脂红等色素的称量过程不是关键控制点呢?

判断生产中的某一点是否关键控制点;一是看控制不当是否会产生严重危害,二是看产生这种严重危害的几率有多大。

一般情况下,添加剂(特别是防腐剂)的称量应该作为关键点来控制;但此案例添加的是色素,而且添加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万一添加过量也容易被发现而停止加工。

因此,笔者大胆地提出该企业在果冻与果汁生产中添加柠檬黄、胭脂红等色素的称量过程可以不作为关键控制点。

案例三

某企业生产苹果、桔子等不同风味的汽水产品,其工艺流程见图1(在下页)。

该企业将"5糖液杀菌"和17“充填封罐”两道工序列为关键控制点。

汽水由水、糖、添加剂(苹果、桔子等香精)和CO2等原料配制而成。

但我们仟细看一下其工艺流程图,不难发现整个工艺流程中

只有5“糖液杀菌”一个灭菌过程。

笔者认为8“处理水(无菌水制备)”和9“飞处理水贮存”应列为关键控制点。

因为如果控制不当,水的制备未达无菌水的要求或在贮存过程中被污染,其产品汽水就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不合格。

也许有人会说,水的安全卫生是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事为什么要将其列入关键控制点来控制呢?

我们注意到,SSOP中"水的安全"明确指出"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而汽水生产中所用的水(指经处理与贮存的无菌水)是作为原料投入生产的,是产品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添加这种水以后不再有灭菌过程。

这与一般食品生产中的清洗食品(如肉、蔬菜等)及生产设备.器具.操作台面等的用水根本不同,与某些食品(如面包饼干、馒头肉包.酱油醋黄酒等)生产中用水也不同。

虽然在生产面包饼干等食品时加的水也是原料的一部分,但在生产中都有加热灭菌过程。

所以,在类似于汽水的生产工艺中,水作为原料加入产品中且在后道工序中不再进行灭菌处理,这时水的处理与贮存过程就是关键控制点。

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食品生产企业的一个迫切愿望,随着ISO22000标准的推广与应用,要求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ISO22000标准体系或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将越来越多。

由于生产设备、车间环境、人员素质等不同,同一种产品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做好危害分析,准确把握关键控制点是建立并实施HACCP体系的关键。

由于我国小型食品加工企业较多,人力资源不足,对标准理解不深,审核时经常发现企业建立的体系文件有许多不足或错误,特别是危害分析深度不足、关键控制点把握不准的问题应该引起审核人员的重视。

虽然认证机构或审核人员没有责任或义务为企业咨询,帮助企业纠正,但有责任或义务指出其问题的所在,并要求企业改正,因为这关系到认证机构的认证质量。

   此外、笔者在审核中发现企业制定的HACCP计划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工艺流程图,工艺说明与危害分析表中工艺过程三者不一致,工艺过程较简单,原料的危害分析较简单,忽视辅料的危害分析等。

审核员可以对企业提出下列要求:

1、工艺流程图、工艺说明和危害分析表中的工艺过程,三者要保持一致。

最好将工艺流程图中各工序步骤编上序号。

2、工艺流程应尽可能细化,如产品的装袋(内包装)与装箱(外包装)在工艺流程上分别列出,那么其内包装材料与外包装材料的验收、储存就要分开,必要时要加上内包装的消毒。

3原料验收。

在作危害分析时,原料的验收应尽可能细化,如调理食品(冷冻方便食品冲的原料有畜(猪、牛、羊、兔)肉、禽(鸡、鸭、鹅)肉.水产(鱼、虾、鳗鱼)、蔬菜(根茎叶果)等。

只有列出具体原料品种,才能作出较为详尽的危害分析。

4尤其要重视辅料的危害分析。

在一些企业的HACCP计划中,未能重视对辅料的危害分析,只是笼统地说“无”,这是非常危险的。

某熟肉制品厂出口到日本的产品被查出防腐剂,该企业感到不“理解”:

在生产中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这防腐剂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是辅料酱油惹的“祸”。

如果该企业在做危害分析时,对酱油等辅料作出详尽的危害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不会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