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0122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精选题辑实验 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文档格式.docx

L4

v

v1

v2

v3

v4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并得出结论W∝v2.

(1)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

________.

(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1)不合适 

(2)应进一步绘制L—v2图象 (3)不会

(1)采用表格方式记录数据,合理绘制的L—v图象是曲线,不能得出结论W∝v2,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合适.

(2)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应该绘制L—v2图象.(3)重力和摩擦力的总功W也与距离L成正比,因此不会影响探究的结果.

3.某同学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是该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现要取A、B两点来验证实验,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V.

(2)根据纸带可以判断,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和重物相连接.

(3)若x2=4.80cm,则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B时的速度vB=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若x1数据也已测出,则实验还需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

(5)经过测量计算后,某同学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Ek-h图线,则图丙中表示动能随高度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_(填“图线A”或“图线B”).

(1)220 

(2)左 (3)1.20 (4)A、B之间的距离或hAB (5)图线B

(2)从纸带上可以发现从左到右,相邻的计数点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纸带与重物相连接的一端先打出点,速度较小,所以实验时纸带的左端通过夹子和重物相连接.

(3)纸带随重物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打出B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B=

m/s=1.20m/s.

(4)若x1数据已测出,则可求出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A时的速度,进而可求出A、B两点动能的变化量,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还要求出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所以还要测出A、B之间的距离hAB.

(5)因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故图丙中表示动能随高度变化的曲线为图线B.

4.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m1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

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m1=50g,m2=150g,g取10m/s2,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不考虑各处摩擦力的影响,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m2的速度v=________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J.

(3)若某同学作出

v2-h图象如图丙所示,则该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1)2.40 

(2)0.58 0.60 (3)9.70

(1)v=

m/s=2.40m/s.

(2)ΔEk=

(m1+m2)v2=0.58J,ΔEp=(m2-m1)gh=0.60J.

(3)根据ΔEk=ΔEp,得

gh=

,则

g=

m/s2,g=9.70m/s2.

5.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伍德(G·

Atwood1746~1807)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同学对该装置加以改进后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

(1)实验时,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步骤:

①将质量均为M(A含挡光片、B含挂钩)的重物用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________(填“A的上表面”、“A的下表面”或“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

②在B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块C,让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中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Δt.

③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计算有关物理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写一条即可).

(4)验证实验结束后,该同学突发奇想:

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不断增大物块C的质量m,重物B的加速度a也将不断增大,那么a与m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a随m增大会趋于一个什么值?

请你帮该同学解决:

①写出a与m之间的关系式:

________(还要用到M和g);

②a的值会趋于________.

(1)挡光片中心 

(2)mgh=

(2M+m)

(3)绳子有质量(或滑轮与绳子有摩擦,或重物运动受到阻力作用,回答一个即可) (4)①a=

②重力加速度g

(1)①将质量均为M(A含挡光片、B含挂钩)的重物用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

(2)重物A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

,整个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增加量为

(2M+m)v2,则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mgh=

2.(3)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有:

绳子有质量;

滑轮与绳子有摩擦;

重物运动受到阻力作用.(4)①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F=mg,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2M+m)a,解得a=

②根据a=

,当m逐渐变大时,a的值会趋于g.

6.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图中K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图乙是多次实验中某球落到位于水平地面记录纸上得到的10个落点痕迹,有关该实验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入射球和被碰球必须是弹性好的,且要求两球的质量相等,大小相同

B.入射球必须每次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C.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不易测量,所以通过测小球“水平方向的位移”间接解决

D.图乙可测出碰撞后某球的水平射程为64.7cm(或取64.2cm~65.2cm之间某值)

A

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在于被碰球的质量,为发生对心碰撞,两球半径应相等,故A项错误;

为保证小球的速度相等,入射球必须每次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故B项正确;

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不易测量,所以通过测小球“水平方向的位移”间接解决,故C项正确;

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图乙可测出碰撞后某球的水平射程为64.7cm(64.2cm~65.2cm均正确),故D项正确.

7.气垫导轨(如图甲所示)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同间距的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s1、s2和s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两滑块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

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ab(s1-s3) 

abs2

打点周期T=

,打s1、s2、s3均用时

碰前其中一滑块的动量p1=mv1=m

=a

碰前另一滑块的动量p2=mv2=m

故碰前总动量p=p1-p2=

ad(s1-s3)

同理碰后总动量p′=2·

m

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的实验:

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_______kg·

m/s,碰后总动量为______kg·

m/s.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C DE 

(2)0.420 0.417 (3)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A的碰前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DE段计算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

(2)小车A在碰撞前速度v0=

m/s=1.050m/s

小车A在碰撞前动量p0=mAv0=0.40×

1.050kg·

m/s=0.420kg·

m/s

碰撞后A、B的共同速度v共=

m/s=0.695m/s

碰撞后A、B的总动量p′=(mA+mB)v共=(0.20+0.40)×

0.695kg·

m/s=0.417kg·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B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刷题加餐练

1.(2017·

北京卷)如图1所示,用质量为m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图1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_____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___.

(4)以v2为纵坐标,W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3所示的v2–W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2随W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

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

图3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v2–W关系的是________.

 

B

C

D

图4

(1)B 

(2)A B (3)mgx2 

(4)v2=4.7W(4.5W~5.0W均认为正确) 质量

(5)A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利用纸带判断位移并计算速度、图象的理解.

(1)打点计时器使用交变电流,故应选用交流电源.

(2)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时采用垫高长木板右端,使小车的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平衡,阻力包含了打点时振针与纸带之间的摩擦,故需要在打点状态下判断是否达到平衡要求.

(3)由做功公式知:

W=mgx2;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本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B点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vB=

.

(4)根据图线,关系式写为v2=kW+b,在直线上取两点,如(1.4×

10-2,0.07)(8×

10-2,0.38),代入上式,解得k≈4.7,b≈0.004,在作图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表达式可写为v2=4.7W.把功的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J=N·

m=kg·

m2·

s-2,容易得出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单位为kg-1,故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质量.

(5)若重物质量m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M,则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实际不等于重物的重力,

由mg=(M+m)a和F=Ma

知F=

mg,

由动能定理得:

mv2=Fx,v2=

x=

x,

而W=mgx,

则实际v2W图线的斜率k=

,重物质量m与小车质量M不变,速度虽然增大,但斜率不变,选项A正确.

2.(2017·

天津卷)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

A.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

B.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上下对正

C.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用手托稳重物,接通电源后,撤手释放重物

②某实验小组利用上述装置将打点计时器接到50Hz的交流电源上,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利用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

A.OA、AD和EG的长度

B.OC、BC和CD的长度

C.BD、CF和EG的长度

D.AC、BD和EG的长度

①AB ②BC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条件及数据处理的特点.

①A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为降低空气阻力的影响,重物的质量和密度要大.

B对:

为减小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两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上下对正.

C错: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mgh=

mv2,重物的质量没必要测量.

D错:

应用手提住纸带上端使物体保持静止,接通电源后再释放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②利用纸带数据,根据mgh=

mv2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从纸带上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选项A、D的条件中,下落高度与所能计算的速度不对应;

选项B的条件符合要求,可以取重物下落OC时处理;

选项C中,可以求出C、F点的瞬时速度,又知CF间的距离,可以利用

mv

=mgΔh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2017·

江苏卷)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200.0g,钩码的质量为m=10.0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1=________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9.80m/s2,利用W=mgΔ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利用Ek=

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k.计算结果见下表.

W/×

10-3J

2.45

2.92

3.35

3.81

4.26

ΔEk/×

2.31

2.73

3.12

3.61

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3中作出ΔEkW图象.

(4)实验结果表明,ΔEk总是略小于W.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________N.

(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见解析图 (4)0.093

利用纸带求解瞬时速度、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

(1)完全平衡摩擦力的标志是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运动.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

0.02s=0.1s

v1=

m/s=0.228m/s

(3)确定标度,根据给出数据描点.作图如图所示.

(4)从图线上取两个点(4.5,4.24),(2.15,2.0)

图线的斜率k=

≈0.953①

又有k=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Δx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④

由①②③④式解得F≈0.093N

4.(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a)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图(b)

(1)④①③② 

(2)1.29 M

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知识.

(1)实验时首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出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2)物块脱离弹簧后将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M纸带可知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v=

m/s≈1.29m/s.比较M、L两纸带,物块脱离弹簧后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M的比L的大,则M纸带对应的那次实验中物块在脱离弹簧后的速度大,即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5.(2018·

河北衡水中学期末)在用“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小明选择一条较为满意的纸带,如图甲所示,他舍弃前面密集的点,以O为起点,从A点开始选取纸带上连续点A、B、C、…,测出O到A、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电源的频率为f.

(1)为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重锤

B.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C.释放纸带前,手应提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D.重锤下落时手始终提住纸带上端,保持纸带竖直

(2)小明通过实验测得数据(有阻力的影响),画出的v2-h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直线斜率为k,则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填“>

”“=”或“<

”)

(3)另有四位同学在图乙的基础上,画出没有阻力时的v2-h图线,并与其比较,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1)ABC 

(2)>

 (3)B

(1)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重锤,选项A正确;

为减小限位孔对纸带的摩擦力,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应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选项B正确;

释放纸带前,手应提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可减小阻力,选项C正确;

重锤下落的过程中,手不能拉着纸带,选项D错误.

(2)根据动能定理得F合h=

mv2-

,解得v2=

h+v

,由于直线的斜率为k,则k=

,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受阻力作用,F合=mg-f<

mg,由以上两式解得k<

2g,解得g>

(3)不论有无阻力,释放点的位置相同,即初速度为零时,两图线必交于横轴的同一点,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6.(2018·

云南毕业统测)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两端,已知m1>

m2,1、2是两个计时光电门,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物块B上固定有一宽度为d的挡光条,实验中记录下挡光条通过1、2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此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