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015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Word格式.docx

与功能有何联系?

3、两种肺泡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比较近曲、远曲小管的光、电镜结构特点与功能。

教研室审查

主任签字

新乡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理论课教案

组织病理学任课教师:

靳艳助教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和

教学组织

导入新课。

正课讲授

一、实验目标的讲解

1.观察胃,回肠,结肠,阑尾切片,确认消化管四层结构及粘膜特征。

2.观察肝切片,确认:

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索、肝血窦、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3.光镜观察肺,确认: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4、观察肾脏的光镜结构特点;

确认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系的结构和功能。

5.观察胆囊,乳腺切片。

二、实验内容的讲解

标本1胃 

(stomach) 

 

观察重点:

粘膜层次,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

肉眼观察:

为一块长条形组织,一面呈高低不平显紫色者是粘膜。

染成深粉红色者为肌层,两者之间的浅粉红色层为粘膜下层。

,粘膜侧可见突起,为皱襞。

低倍镜观察:

分清管壁四层结构,然后重点观察粘膜的构造。

1.粘膜

(1)上皮 

为单层柱状上皮,可见上皮形成许多凹陷,即胃小凹。

镜下可见胃小凹的各种断面。

(2)固有层 

可见胃底腺几乎占满整个固有层,腺体之间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成分。

腺体被切成各种断面。

选择一个与胃小凹底相通,而且比较完整的腺的纵断面,大致区分出腺的颈部、体部和低部。

另外,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分散的平滑肌纤维,有时可见孤立淋巴小结。

(3)粘膜肌层 

大致可分为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

2.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可见较大的血管和神经等。

3.肌层 

较厚,可分为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但层次不易分清。

4.浆膜 

是由结缔组织和外方的间皮组成。

高倍镜观察:

以提问的形式复习相关的理论课

讲解切片的肉眼观及切片的观察重点。

学生进行自行观察,教师辅导。

帮助学生识别主细胞,指出胃小凹横断面形态及小肠绒毛的纵横断面形态特点。

解答共同存在的问题。

2007年4月1日

第1页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

1.上皮 

是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顶部的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的标本着色浅,呈现透明状。

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核仁明显。

2.胃底腺

(1) 

壁细胞 

主要分部在腺体的颈部和体部。

细胞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

胞质嗜酸性,染成红色;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有时在一个细胞中可见双核。

(2) 

主细胞 

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腺体的体部和底部。

细胞呈柱形,胞质嗜碱性,染成蓝色;

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的基部。

(3) 

颈粘液细胞 

数量较少,位于胃底腺的颈部,夹在壁细胞之间。

细胞多呈柱状,胞质着色浅;

细胞核扁平,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标本2回肠( 

ileum 

) 

粘膜层次、绒毛、肠腺。

标本为半圆形,是回肠的横断面。

染成蓝紫色,有较大突起的一面为粘膜,这些较大突起为小肠皱襞。

仔细观察,在这些小肠皱襞上还可见无数的小突起即为小肠绒毛。

首先分清肠壁四层结构,然后逐层观察:

1. 

粘膜 

粘膜表面纵切的绒毛呈锥状,横切的绒毛呈圆形。

固有层中可见有许多不同断面的肠腺,可见集合淋巴小结。

粘膜肌不如胃的明显。

2. 

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有时可见粘膜下神经丛。

3. 

肌层 

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两肌层之间常见许多淡染区,为肌间神经丛。

4. 

浆膜 

由结缔组织和其外方间皮组成。

1.肠绒毛

表面被覆有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即吸收细胞,表面可见一条染成深粉色的纹状缘。

其间夹有杯状细胞,胞质中的粘原颗粒在制片时被溶解而呈空泡状。

(2)绒毛中轴 

肠绒毛中轴为粘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其中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纵行的平滑肌纤维,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有时可见中央乳糜管。

学生进行自行观察,教师辅导

2007年4月1日

第2页

组织病理学任课教师:

2.小肠腺 

是单管状腺,镜下可见各种断面。

从相邻的绒毛根部找一肠腺的纵切面,注意观察肠腺的各种细胞。

(1)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与绒毛上皮相同。

(2)潘氏细胞(帕内特细胞)呈锥体形,常三五成群位于小肠腺的基部,细胞顶部胞质内含有嗜酸性分泌颗粒。

3.肌间神经丛 

呈卵圆形,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裹。

神经丛内有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种细胞成分。

标本3结肠(Colon)

结肠构造特点,注意消化管粘膜的连续变化。

材料与方法:

人或狗结肠一段,石蜡切片,HE染色。

标本为环行,结肠的横断面。

腔面凹凸不

平,染成蓝紫色的是粘膜,另一面染为粉红色的是肠

壁的其它部分。

1.粘膜:

无绒毛,故腔面平整。

上皮以下,固有层

中被大量肠腺所充满,肠腺为单直管腺,开口于粘

膜表面。

在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可见到孤立的淋巴小

结和弥散的淋巴细胞。

2.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其内有较大的血管

和粘膜下神经丛等。

3.肌层:

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

在外纵形的平滑

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4.浆膜:

外表覆盖一层间皮细胞。

当间皮下结缔组织富于脂肪组织时,可形成突出表面的突起,称之为肠脂肪垂(此标本上不一定切到)。

1.结肠上皮和肠腺均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吸收细胞)的纹状缘不如小肠明显。

在肠上皮及腺上皮细胞间夹杂有大量杯状细胞。

2.单管状肠腺在切片上可被切成管状,或横切、斜切成几个椭圆形。

肠腺的嗜银细胞在此标本上不能显示出来。

第3页

标本4阑尾(Appendix)

阑尾构造特点,注意与结肠比较。

人手术后,或狗阑尾,横断石蜡切片,HE染色。

标本为阑尾横断,腔面不整齐的紫色层是粘膜及近粘膜的粘膜下层,外面环绕的粉红色部分为粘膜下层、肌层、浆膜。

分清阑尾四层结构。

粘膜构造类似结肠,但固有层内肠腺很少,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则很发达,有时侵入粘膜下层,以致粘膜肌层很不完整。

粘膜下层含大量淋巴组织及脂肪细胞。

肌层的内环层较厚,外纵层较薄,没有结肠带。

外膜即浆膜。

粘膜上皮及肠腺中的杯状细胞较少,粘膜肌层由于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较为发达以致断断续续很不完整。

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和帽部都很明显。

标本5肝(liver 

猪肝肝小叶和门管区的组织结构特点。

标本被分成许多小的区域即为猪肝的小叶。

被膜 

标本的一侧可见到一层粉红色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其表面覆盖着一层间皮。

2、 

肝小叶 

人肝小叶的界限是不明显的。

镜下可见有许多圆形的小腔,为中央静脉,其周围有许多粉色小条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为

肝索。

肝索之间的间隙是肝血窦。

3、门管区 

是几个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三种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4、小叶下静脉:

位于小叶之间,是一条单独走行的小静脉,管径比中央静脉较大,管壁完整。

1.肝小叶

(1)中央静脉 

管壁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及少量结缔组织围成;

壁上有肝血窦的开口。

(2)肝索 

互相吻合成网,由多边形肝细胞组成。

肝细胞的胞质嗜酸性,含有粒状或小块状的嗜碱性物质。

第4页

细胞核圆形,多数肝细胞有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

部分肝细胞有2个核。

核内染色质较稀疏,核膜清楚,核仁1~2个。

(3)肝血窦 

窦腔不规则,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

窦腔中含有胞体较大,具有突起的星形细胞,即肝巨噬细胞(或Kupffercell)。

此细胞有何机能?

它来自何处?

2.门管区

(1)小叶间胆管 

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或低柱状上皮组成。

(2)小叶间动脉 

管腔小而圆,壁较厚,内皮外有环行平滑肌。

(3)小叶间静脉 

管腔大而不规则,且壁很薄。

小叶下静脉 

在肝小叶之间有时可见单独走行的小静脉,其口径较中央静脉的大,管壁稍厚(周边的结缔组织稍多一些)。

3.数肝细胞有一个核,位于细胞中央。

4.门管区

标本6胆囊

胆囊壁的构造。

狗的胆囊,石蜡切片,HE染色。

一面起伏不平,染成紫色的即为腔面。

另一面平直,染成粉红色的为囊壁的其它部分。

突出腔面,有大量高矮不等且有分支的皱襞。

皱襞间上皮下陷成黏膜窦,在断面上有时可呈封闭的腔。

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固有层成于薄层结缔组织,其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等。

2.肌层:

由平滑肌组成。

平滑肌纤维排列较稀疏,且不太规则,大致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第5页

3.外膜:

除与肝脏附着处为纤维膜外,其它部分皆为浆膜。

标本7肺 

(Lung) 

导气部: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标本为一小块组织,呈海绵样,是肺呼吸部。

还有大小不等的管腔断面,是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和肺动、静脉的断面。

肺表面为浆膜,内部分为实质和间质,实质可区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

⒈ 

导气部

肺内小支气管 

管腔较大,管壁由粘膜、粘膜下层、外膜构成。

①粘膜 

表面被覆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细胞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固有层变薄,深层有平滑肌束。

②粘膜下层 

位于粘膜深层平滑肌束的外侧,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混合腺。

③外膜 

与粘膜下层没有明显分界,由透明软骨片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所见的小血管为支气管动、静脉的分支,此外,还有小神经束。

(2)细支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 

管腔小于小支气管,壁薄,粘膜突向管腔形成许多纵形皱襞。

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是起始段上皮与小支气管相似。

随后,上皮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内的杯状细胞和粘膜下层的混合腺及外膜的软骨片明显减少乃至消失,而粘膜固有层的平滑肌相对增多。

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是杯状细胞、混合腺、软骨片完全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的环形。

⒉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由于管壁上出现肺泡,故管壁很不规则,管壁不完整。

上皮为单层柱状或单层立方上皮,其深面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与平滑肌束。

肺泡管及肺泡囊 

与大量肺泡相连而仅在肺泡开口之间留有少许管壁结构的管为肺泡管。

相邻肺泡开口之间的肺泡隔末端呈结节状膨大(在HE染色标本呈粉红色)。

肺泡囊是许多肺泡的共同开口处,相邻肺泡开口之间无结节状膨大。

肺泡 

切片中所见到的囊泡状结构都是肺泡,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为肺泡隔。

第6页

重点观察肺泡和肺泡隔的结构。

肺泡壁两种上皮细胞不易区分,偶尔在肺泡壁上可见较大的立方细胞突向肺泡腔,为Ⅱ型肺泡细胞。

肺泡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此外,在肺泡隔内常可见到一种体积大的圆形细胞为肺巨噬细胞。

进入肺泡腔的巨噬细胞称为肺泡巨噬细胞。

当肺巨噬细胞胞质内见到被吞噬的黑色炭末颗粒时,则称尘细胞。

标本8肾 

(kidney) 

肾小体,致密斑,肾小管各段特征

此标本为一个肾叶的纵切面,表层深红色部分是肾皮质,深层色淡部分是肾髓质。

被膜 

是包在肾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薄膜。

皮质 

位于肾实质的外周部分,包括皮质迷路和髓放线两种结构。

皮质迷路 

皮质内的许多圆球形结构为肾小体,在髓放线之间,含有肾小体的部位是肾皮质迷路,在皮质迷路内可见小叶间动、静脉。

髓放线 

皮质迷路之间的一些纵断直行的肾小管和集合小管构成髓放线。

⒊ 

髓质 

位于肾皮质的深层,主要由纵行的肾小管和集合小管构成。

在皮、髓质交界处的较大血管为弓形动、静脉。

肾小体 

呈圆球形,数量较多。

(1)血管球 

位于肾小体中央,镜下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切面以及一些蓝色细胞核,但不易区分为哪一种细胞的核。

(2)肾小囊 

为双层囊,衬在肾小体外周的单层扁平上皮,构成肾小囊壁层;

包在血管球毛细血管表面的为肾小囊脏层,因与毛细血管内皮紧密相贴,所以不易分清。

肾小囊腔 

肾小囊壁层与脏层之间较窄的腔隙为肾小囊腔。

肾小管 

第7页

组织病理学任课教师:

近端小管曲部 

位于肾小体附近,数目较多,可见各种断面,管腔小而不规则,管壁细胞为锥体形,细胞界限不清,核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胞质嗜酸性较强,染成粉红色,细胞游离面的刷状缘由于被破坏,故表面不整齐。

远端小管曲部 

也位于肾小体附近,但数量较少,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较薄,由立方上皮构成,染色淡,细胞界限较清楚,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有时在肾小体血管级附近可见远曲小管切面,其靠近血管

级侧的上皮细胞排列比较紧密,细胞呈柱状,核呈椭圆形排列紧密,此即致密斑。

思考:

电镜下刷状缘为何结构?

有何功能意义?

与纹状缘有何区别?

集合管 

分布于髓放线内或髓质内,管腔较大,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构成,细胞界限清楚,染色较淡。

标本9分泌期乳腺(secretingmammarygland)

观察重点:

(1)腺泡、小叶间导管

(2)了解乳腺从静止期转变为妊娠期的主要形态变化。

材料与方法:

兔妊娠后期乳腺的一部分,石蜡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

一侧表面有一条弯曲紫线的为皮肤,此外见到粉红色的组织即为乳腺实质。

低倍镜观察(图6-17分泌期乳腺):

妊娠后期的乳腺,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小叶内腺泡很多,腺泡腔内还可见染成红色的乳汁,在小叶间有较大的导管。

1、腺泡:

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上皮细胞核椭圆形,细胞靠腔面的一端常出现空泡(是脂滴被溶解所致),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标本上不易辨认),腔内含有乳汁,染成红色的是乳汁内的蛋白质成分,空泡是乳汁中的脂滴溶解所形成的。

2、小叶间导管:

管腔比腺泡腔大的多,管壁由一层或两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腔内也可见乳汁。

乳腺各小叶的分泌情况是轮替的,故各小叶腺泡细胞的形态不完全一致。

第8页

靳艳助教

三、授课过程

1.实验目标的及所观察切片的讲解(20分钟)

2.学生自行观察,教师给予辅导(90分钟)

3.利用多媒体讲解本次实验的内容(60分钟)

4.作业及思考题。

(30分钟)。

四、思考题

第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