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074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docx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高三期初考试历史历史

新疆呼图壁县一中

2018届高三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

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

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的变迁。

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

“《书经·洪范》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

(一)君主

(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没有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具有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存在迷信愚昧

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血缘等级D.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3、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

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

4、“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的政策

5、恩格斯指出:

“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6、古希腊一悲剧中曾写道:

“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

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

”这反映出()

A.外邦人在古希腊没有完全的公民权利B.古希腊维护居民的基本自由

C.当时执政者无法维护平民和奴隶利益D.古希腊的公民范围明显扩大

7、1887—1897年,议员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A.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B.夺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C.19世纪末政治文明的倒退D.代议制民主被政党政治所取代

8、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

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9、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10、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

……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

”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11、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

“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绩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逐渐取代麻布

1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1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14、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达到27万吨。

但自1934年后产量不断下降。

1947年仅为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1934年后,启新洋灰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能力差②官僚资本的强制掠夺③日本侵略者野蛮的经济掠夺④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⑤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经济环境恶化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D.④⑤

15、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6、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7、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18、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①火车机车、留声机;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留声机;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留声机、电话;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留声机、汽车

19、“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  )

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20、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1、“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向其他地区转移。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

”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

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C.英国—美国D.日本—英国

2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

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借鉴意义有(  )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3、全球化并非经济发展的“避风港”。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②促使更多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③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扩大④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

该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25、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26、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27、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舍天地则无以为道”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心外无物”

29、彼特拉克说:

“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

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

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

”彼特拉克的言论中蕴含的代表时代进步的倾向是(  )

A.强调讴歌和颂扬人本身B.人以外的事物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C.主张进行宗教改革D.尘世是最美好的世界

30、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打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打开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材料中“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是指(  )

A.人们推翻封建统治,将封建统治者关进了监狱

B.统治者失去了人身自由

C.人们建立民主制度,限制统治者的权力

D.人们解除了精神枷锁,获得思想解放

二、材料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

31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

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

……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

……(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

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

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

这祥,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

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32、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治国而后天下平。

—《札记》

 材料二粱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33、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

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

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

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

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

……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

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期初历史答案

 

1.答案:

C2.答案:

C3.答案:

A4.答案:

B5.答案:

D

6.答案:

B7.答案:

A8.答案:

B9.答案:

A10.答案:

B

11.答案:

D12.答案:

A13.答案:

A14.答案:

B15.答案:

C

16.答案:

A17.答案:

C18.答案:

B19.答案:

A20.答案:

D

21.答案:

C22.答案:

D23.答案:

D24.答案:

A25.答案:

D

26.答案:

B27.答案:

D28.答案:

D29.答案:

A30.答案:

C

31.答案:

1.原因:

明朝:

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

        英国:

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愔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

2.不同:

明朝:

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

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影响:

明朝:

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英国:

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2.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2.变化:

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同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33.

答案:

1.原因:

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列强入侵;重农抑商和海禁的政策。

2.成效:

在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引进先进的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

3.因素: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

原因:

战争。

4.应对:

顺应潮流;保持民族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