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146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

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

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比如:

蒙蒙细雨、粉笔灰等。

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

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

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能

1、能

(1)概念:

物体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能。

①能是指物体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能与物体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能,物体的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能增加,温度降低,能减少。

(2)影响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

物体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能实质是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

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能实质是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能是等效的。

注:

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能!

4、热量

(1)概念:

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焦耳(J)。

高分提示:

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2物体吸热,能会增加,物体放热,能会减少,但温度不一定会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3物体能的增大,可能是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另外,物体对外做功,能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

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理解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书上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陆比沿海炎热,冬季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

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

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

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

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能之差。

雪灵提示:

此部分主要趋于考察计算题特别是善于与效率结合来考察。

记住:

1不计热量损失就是指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2用“这部分热量”指的就是前面也算出的热量

3通常

 

第十四章能的利用

第一节热机

1、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又通过做功,把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能减少,这时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项目

构造

吸入气缸的物质

点燃方式

效率

汽油机

气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空气和汽油混合物

点燃式

效率较低

柴油机

气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空气

压燃式

效率较高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

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qV。

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第二节热机效率

(1)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

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3)η=E有/Q×100%。

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记住)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雪灵提示:

此部分主要考察效率的计算和给你一个生活现象分析其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记住:

凡是涉及物体的运动,都说成是机械能

凡是燃烧液体或者某种燃料都要消耗自身的化学能,故此时由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凡是与温度、热量有关的都说成是物体的能

高分导向:

先理解上面的知识点,然后将星级的题吃透!

可保中考无忧!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牢记:

只要物体带上了电,就能吸引轻质的物体。

所以两个轻质物体相互靠近,两物体不一定都带异种电荷。

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16.4)

2、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1、用途: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

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牢记:

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物体所带电荷的电性及所带电荷的多少!

五、电荷量(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的转移或得失。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所有的金属、人体、、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瓷、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二、电路:

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

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

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2、断路/开路:

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

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

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会造成电源短路此时导线中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所以不能直接用一根导线连接在电源的两端;直接用导线将用电器连起来会造成用电器短路此时电流不会流经被短路的用电器其不工作,但其他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记)

四、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

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因此只要说电路中各元件彼此相互影响说明该电路连接方式一定是串联。

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因此只要说电路中各元件彼此不影响说明该电路连接方式一定是并联。

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这一点必须且绝对要记住)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单位是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3mA=106µA

3、电流等于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多少;I=Q/t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一、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符号

1、电流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

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

试触法:

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记住口诀:

错误!

未找到目录项。

小换小偏大换大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十六章电压与电阻

第一节、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一要有电源;二是电路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和毫伏(mV)。

1KV=103V=106mV。

记住: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时,因为电压表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

B、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

C、根据被测电路的选择适当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

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

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

相同电池并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

A、提出问题;

B、猜想或假设;

C、设计实验;

D、进行实验;

E、分析论证、

F、评价交流(E和F可以合为得出结论)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

此必须记住且要能在实际电路中进行分析。

第三节电阻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的大小叫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瓷等。

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锗等。

2、电阻用R表示,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单位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3KΩ=106Ω。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牢记: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是否流过电流、是否加电压、所通过的电流是否变化、所加的电压是否变化即电流或电压是否变大还是变小等没有任何关系!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叫做变阻器。

常用的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6、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

作用: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进而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还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正确接法是:

一上一下的接。

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它应该与被控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

I=U/R,变形公式有:

U=IR,R=U/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

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不能理解为:

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U/R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6、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

R=R1+R2+……+Rn(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大)

并联:

1/R=1/R1+1/R2+……+1/Rn(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阻值都小)

n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则R总=nr;n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则R总=r/n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的变形R=U/I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如右图:

3、测量时注意:

(相当重要的东东)

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

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

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5、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断路的位置。

6、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当你无法继续下去时,你要强迫自己要继续前进,要始终相信成功基于你的坚持而并非时运!

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努力把握住每一个今天,使此时的学习充实而富有意义!

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叠起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