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30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docx

幕墙四性检测方案样本

一、检测目的

幕墙组件进场时,按照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对其结构单元进行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检测,掌握其质量状况,为施工及验收提供依据。

二、检测依据

1、检测合同;

2、设计图纸;

3、《建筑幕墙》(GB/T21086-)

4、《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5227-)

5、《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8256-)

6、其它相关资料及文件。

三、检测设备

MQW609型建筑幕墙检测设备(尺寸:

8500mm×2500mm×1mm)

1、风压测试范围:

-10kPa~10kPa 

测量精度:

0.5%,全量程精度不低于2%;                 

  动风压波动范围:

±2500Pa

2、空气流量测试范围:

0~1500m3/h 精度:

1.5%

3、淋水量测试范围:

400~40000L/h(3~5L/m2.min)精度:

2.5级

4、面法线位移测试范围:

0~50mm,精度:

0.01mm

5、平面变形检测:

测控范围:

±120mm,精度:

±0.01mm  

6、设备消耗功率:

1~30kW

四、抽样方法

相同设计、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幕墙工程500~1000m2应划分为一个检测批,不足5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五、检测过程

幕墙物理性能分为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及层间变形(平面变形)性能检测四项,抗风压性能分为P1、P2、P3三个阶段,层间变形性能暂时只考虑平面变形,故正式试验顺序按照①气密性能、②抗风压P1、③水密性能、④重复加压P2、⑤安全性检测P3、⑥平面变形性能六个阶段依次进行。

一)气密性能

1、幕墙试件的气密性能,检测100Pa压力差作用下可开启部分的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和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

2、试件要求

1)试件规格、型号和材料等应与生产厂家所提供图样一致,试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取其它措施,试件应干燥。

2)试件宽度至少应包括一个承受设计荷载的垂直构件。

试件高度至少应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应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连接,试件组装和安装的受力状况应和实际情况相符。

3)单元式幕墙应至少包括一个与实际工程相符的典型十字缝,并有一个完整单元的四边形成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接缝。

4)试件应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水平接缝和可开启部分,并使试件上可开启部分占试件总面积的比例与实际工程接近。

3、检测前准备

试件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检测。

检测前,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不少于5次,最后关紧。

4、检测过程

图中▼表示将可开启部分完全开关5次。

图一气密性能检测加压过程示意图

1)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3个压力脉冲。

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持续时间为3s,加压速度宜为100Pa/s。

然后待压力回零后开始进行检测。

2)空气渗透量的检测

(1)附加空气渗透量qt

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缝隙和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材料将箱体开口部分密封。

然后按照图一气密性能检测加压示意图顺序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应大于10s。

先逐级加正压,后逐级加负压。

记录各级压差下的检测值。

箱体的附加空气渗透量不应高于试件总渗透量的20%,否则应在处理后重新进行检测。

(2)总渗透量qz

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后进行检测。

检测程序同

(1)附加空气渗透量。

(3)固定部分空气渗透量qg

将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的开启缝隙密封起来后进行检测。

检测程序同

(1)附加空气渗透量。

5、检测数据的处理

1)分别计算出正压检测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次附加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

、两个总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

两个固定部分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

则100Pa压差下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qt和可开启部分空气渗透量qk即可按下式计算:

qt=

-

qk=qt-

 式中:

qt:

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m3/h;

:

次总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m3/h;

:

两个附加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m3/h;

qk:

试件可开启部分空气渗透量值,m3/h;

:

两个固定部分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m3/h。

2)将qt和qk分别换算成标准状态的渗透量q1值和q2值。

q1=

×

q2=

×

式中:

q1:

标准状态下经过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m3/h;

q2:

标准状态下经过试件可开启部分空气渗透量值,m3/h;

P:

试验室气压值,kPa;

T:

试验室空气温度值,K。

3)将q1值除以试件总面积A,即可得出在100Pa压差作用下,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q'1值。

q'1=

式中:

q'1——在100Pa下,整体幕墙试件(含可开启部分)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m3/(m2·h);

  A——试件总面积,m2。

4)将q2值除以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启缝长l,即可得出在100Pa压差作用下,幕墙试件可开启部分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2值。

q'2=

式中:

q'2——在100Pa压差作用下,试件可开启部分单位缝长的空气渗透量,m3/(m·h);

l——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启缝长,m。

5)负压下的检测结果,同样按

(1)~(4)进行。

6)分级指标值的确定

采用由100Pa检测压力差作用下的计算值±q'1值或±q'2值,按下式换算为10Pa压力差作用下的相应值±qA值或±q1值。

以试件的±q+和±q+值确定按面积和按缝长各自所属的级别,取最不利的级别定级。

±qA=±q'1/4.65

±q1=±q'2/4.65

式中:

q=1:

100Pa压力差作用下试件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值,m3/(m2·h);

qA:

10Pa压力差作用下试件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值,m3/(m2·h);

q'2:

100Pa压力差作用下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值,m3/(m·h);

q1:

10Pa压力差作用下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值,m3/(m·h)。

二)水密性能

图中▼表示将可开启部分完全开关5次。

图二稳定加压法加压顺序示意图

云南省不属于台风区,可采用稳定加压法进行检测。

1、幕墙试件的水密性能,检测幕墙试件发生严重渗漏时的最大压力差值。

2、试件要求:

同气密性检测。

3、检测前准备:

同气密性检测。

4、检测过程

1)预备加压:

施加三个压力脉冲。

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

加压速度约为100Pa/s,压力差持续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

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不少于5次,最后关紧。

2淋水:

对整个幕墙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L/(m2·min)。

  3)加压:

在淋水的同时施加稳定压力。

定级检测时,逐级加压至幕墙固定部位出现严重渗漏为止。

工程检测时,首先加压至可开启部分水密性能指标值,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15min或幕墙可开启部分产生严重渗漏为止,然后加压至幕墙固定部位水密性能指标值,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15min或产生幕墙固定部位严重渗漏为止;无开启结构的幕墙试件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0min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

  4)观察记录:

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并参照表3记录渗漏状态及部位。

5、渗漏状态记录

渗漏状态

符号

试件内侧出现水滴

水珠连成线,但未渗出试件界面

局部少量喷溅

持续喷溅出试件界面

持续流出试件界面

后两项为严重渗漏

三)抗风压性能

图中▼表示将可开启部分完全开关5次。

图三抗风压性能加压顺序示意图

1、幕墙试件的抗风压性能,检测变形不超过允许值且不发生结构损坏的最大压力差值。

包括:

变形检测、重复加压检测、安全检测。

幕墙试件的主要构件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最大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ƒ0参见《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5227-)附录A。

2、试件要求:

同气密性检测。

3、检测前准备:

同气密性检测。

4、抗风压变形P1

1)位移计宜安装在构件的支承处和较大位移处,测点布置要求为:

  

(1)采用简支梁型式的构件式幕墙测点布置见图8,两端的位移计应靠近支承点。

  

(2)单元式幕墙采用拼接式受力杆件且单元高度为一个层高时,宜同时检测相邻板块的杆件变形,取变形大者为检测结果;当单元板块较大时其内部的受力杆件也应布置测点。

  (3)全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应按照支承于玻璃肋的单向简支板检测跨中变形;玻璃肋按照简支梁检测变形。

  (4)点支承幕墙应检测面板的变形,测点应布置在支点跨距较长方向玻璃上。

  (5)点支承幕墙支承结构应分别测试结构支承点和挠度最大节点的位移,承受荷载的受力杆件多于一个时可分别检测,变形大者为检测结果;支承结构采用双向受力体系时应分别检测两个方向上的变形。

  (6)其它类型幕墙的受力支承构件根据有关标准规范的技术要求或设计要求确定。

  (7)点支承玻璃幕墙支承结构的结构静力试验应取一个跨度的支承单元,支承单元的结构应与实际工程相同,张拉索杆体系的预张拉力应与设计相符;在玻璃支承装置位置同步施加与风荷载方向一致且大小相同的荷载,测试各个玻璃支承点的变形。

  (8)几种典型幕墙的位移计布置参见《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5227-)4.3节图8及附录B。

2)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3个压力脉冲。

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压速度约为100Pa/s,持续时间为3s,待压力差回零后开始进行检测。

3)变形检测(工程检测)

工程检测时检测压力分级升降。

每级升、降压力差不超过风荷载标准值的10%,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少于10s。

压力的升、降达到幕墙风荷载标准值的40%(P1)时停止检测,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各个测点的面法线位移量。

4)重复加压检测

以检测压力差P2(P2=1.5P1)为平均值,以平均值的1/4为波幅,进行波动检测,先后进行正负压检测。

波动压力周期为5s~7s,波动次数不少于10次。

记录重复检测压力值±P2,并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或损坏的状况和部位。

5)安全检测(工程检测)

当重复加压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应进行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过程中施加正、负压力差后分别将试件可开关部分开关不少于5次,最后关紧。

升、降压速度为300Pa/s~500Pa/s,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3s。

P3对应于设计要求的风荷载标准值。

检测压力差升至P3,随后降至零,再降到-P3,然后升至零。

记录面法线位移量、功能障碍或损坏的状况和部位。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压力差为Pmax的检测,并记录在该压力差作用下试件的功能状态。

6)检测结果的评定

(1)变形检测中构件的面法线挠度

式中:

  ƒmax——面法线挠度值,mm;

  a0、b0、c0——各测点在预备加压后的稳定初始读数值,mm;

  a、b、c——为某级检测压力作用过程中各测点的面法线位移,mm。

四)层间变形(平面变形)性能

1、建筑幕墙的层间变形性能采用拟静力试验层间变形法进行。

2、试件要求:

同气密性检测。

3、检测前准备:

同气密性检测。

4、预加载

对于工程检测,层间位移角取工程设计值的50%。

5、工程检测

操作静力加载装置,推动摆杆或活动梁沿X轴维度做三个周期的相对重复移动,每个周期宜为3s~10s,三个周期后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五次后关紧,检查并记录试件状态。

当试件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应停止试验并记录试件状态。

6、X轴维度的位移角γ计算

其中:

:

X轴维度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单位为mm。

H:

层高,单位为mm。

六、判定及评级

四项试验全部完成后,按照《建筑幕墙》(GB/T21086-)第5.1节的分级要求进行评定,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判定幕墙试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分级及判定方式如下:

一)检测结果

1、气密性能:

开启部分正压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m³/(m×h);

开启部分负压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m³/(m×h);

幕墙整体正压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m³/(㎡×h);

幕墙整体负压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m³/(㎡×h);

综合单位缝长和面积分级指标,评定为第级;

2、水密性能:

固定部分未发生严重泄漏的压强为Pa;

开启部分未发生严重泄漏的压强为Pa;

综合固定部分和开启部分的分级指标,评定为第级;

3、抗风压性能:

①变形性能:

在P1=40%风荷载标准值=Pa作用下,相对面法线挠度=mm<f0=mm;

②重复加压:

在﹢P2=Pa作用下,试件未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损坏;

在﹣P2=Pa作用下,试件未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损坏;

③安全性检测:

在P3=风荷载标准值=Pa作用下,试件未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损坏,且对应的相对面法线挠度值=mm≤f0=mm;

综合变形性能、重复加压和安全性检测的分级指标,评定为第级;

4、平面内变形性能:

试件未发生破坏的最大平面内位移为Δx=mm,Δx/H=>1/100,评定为第级。

二)评定结论

1、气密性能:

幕墙按开启部分/整体属GB/T21086-第级;

2、水密性能:

采用稳定加压法,幕墙按开启部分/固定部分属GB/T21086-第级;

3、抗风压性能:

幕墙属GB/T21086-第级;

4、平面内变形性能:

幕墙属GB/T21086-第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