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38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射洪中学高2014级高二上期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令,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大大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B.议会掌握了王位继承权

C.议会控制了任命法官的权力D.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2.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

“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其“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

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直接民主B.人民民主C.分权制衡D.法律至上

3.若穿越时空隧道让当今的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是国家元首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掌握行政权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4.英国人SirJohnTenniel所画1890年“辞退俾斯麦”(右图)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议会B.内阁成员

C.联邦议会D.帝国皇帝

5.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

1830年,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由此可见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B.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

C.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利的核心

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6.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

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7.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最高法院

8.“(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

”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9.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

在人类历史上,“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者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之所以会被“关在笼子里”主要是由于

A.总统仅是国家元首而非政府首脑B.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C.执政党随时会被在野党击败D.最高法院和国会经常联合起对付总统

10.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

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

“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弥补。

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作者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B.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D.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11.“在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之后。

……普鲁士改革具有全德的意义,它为德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走向现代的时代。

”推动德国走向“现代的时代”的政治前提是

A.参加八国联军侵华B.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统一

C.1871年宪法确定了帝国议会D.德意志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了最高权力

12.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为德意志新皇帝,与执政了长达26年的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

其结果应是

A.联邦议会罢免俾斯麦首相职务B.帝国议会调和国王与首相的矛盾

C.首相向帝国议会求助废黜国王D.国王以合法的方式迫使首相辞职

13.英国的漫画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画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挑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

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

14.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

“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

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

15.右图形象地反映了当代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变化情况,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B.美、日、欧之间竞争日益激烈

C.西欧到欧盟体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D.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

16.右图是某网站刊登的的一幅题为“今非昔比”的政治漫画。

其政治喻意是

A.美国的使命是拯救全世界的自由和安全

B.国际局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C.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力正在减弱

D.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破产

17“二战后欧洲经济的重建很明显地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并且需要比已经预见到的更大的努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为此,美国的行动是

A.发表“铁幕”演说B.实施马歇尔计划

C.促使德国分裂D.组建北约组织 

18.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

”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9.《道德经》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2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

21.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

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

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

”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子

22.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3.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26.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27.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

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

这表明当时(  )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28.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

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9.《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3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3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2.《必修三》第三课教材说: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

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

A.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

B.《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

C.不能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

D.“三教合一”是后人对隋朝三教发展的一种描述

33.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地狱天堂”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4.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有关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35.《汉书·循吏传》记载:

“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

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翁因家庭身世受重用         B.儒学在当时备受重视

C.郡县官员都可自行任命         D.汉代教育只有官学体系

36.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37.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有利于制约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38.儒家民本思想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为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

上述材料表明儒家思想

①重民意   ②重民生   ③重教化   ④重权威   ⑤重法制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③④

39.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40.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二、问答题(共40分)

41(28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涵及命运方面的不同之处。

(8分)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

(4分)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分)

 

材料三: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

孔子对子路说:

“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

”对冉有却说:

“可以去做。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

“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孔子教育精神?

(4分)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

(4分)

 

材料四:

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念、形式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4分)

 

42(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何以知其然也?

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二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4分)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

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

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2)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4分)

射洪中学高2014级高二上期第一学月考试卷

历史答案

DCDDBCCDBDBDDCACBBCCCADCDCCCADBCBCBCCBBC

41

(1)不同之处:

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

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民本等,不受统治者重视。

(8分)

 

(2)发展: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辩化;更加注重道德和个人修养;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4分)表现:

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分,任答2点4 分)

(3)提倡求实、求真、勤奋的求学精神,要求教育要培养真正的人才,主张因材施教。

(4分)打破了由官方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教育思想与理念值得学习。

(4分)

(4)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科举制度使儒学地位得以提升,儒学因为科举而荣耀;但成为服务专制政治的奴仆,奴化臣民的工具。

(4分)

42

(1)趋势:

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2分)

原因: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两点即可)

(2)主张:

仁(德政)、仁政、惠民、重民等(2分;至少答出两点);

原因:

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分封制瓦解,社会转型(或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统治者吸取教训,维护统治;(4分,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