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82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1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课堂要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叫做商品生产;

(商品的互相转手或让渡,叫做商品交换;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叫做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供求

风险竞争市场机制竞争风险

价格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

含义---物的有用性物品的自然形态

一般特征---------千差万别的

质与量的统一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它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

含义:

1只羊=2把斧子

(1)交换价值实质---价值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价值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无法自我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交换,在另一个商品体上得到表现;而交换价值是外在的、具体的,是价值的外化。

价值是绝对,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二者可以一致,但交换价值会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反映的关系

(1)互相对立的是否历史范畴

不能共主

(2)统一性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含义---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2.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含义--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各种具体劳动的共同点:

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消耗,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2)与价值的关系

①区别

所反映的劳动形态:

抽象劳动----活劳动、流动形态的劳动

价值-------物化劳动、凝固形态的劳动

②联系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内容,是形成价值的唯一实体;但是,只有当抽象劳动凝结于商品中之后,才叫做价值。

(3)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反映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三)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①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

---不亏不赚

③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含义(略)

(2)二者之间的关系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区别是相对的。

(3)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地进行的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1)含义(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的作用程度)

*劳动生产率

(2)=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或=产出量/投入劳动量

(3)影响因素:

①劳动者的平均技术熟练程度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应用程度

③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⑤自然条件的优劣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2)劳动生产率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发生变化;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社会分工----社会劳动

私有制----私人劳动

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是商品其他各对矛盾存在的根源

(2)是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根源,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的发展趋势。

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交换

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社会需要的

他的抽象劳动才能实现为价值

他的私人劳动才被承认是社会劳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①含义——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

1只羊=2把斧子

(相对价值)(等价物)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叫相对价值形式

*表现价值的商品,叫等价形式或等价物

②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及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

*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不可离异

*彼此对立、互相排斥

③等价物的特征: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

局限性:

商品价值表现是不充分的

(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个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

=2把斧子

*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的性质:

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

 人类劳动的凝结

 人类劳动的凝结

=60斤大米

1只羊=10尺棉布

=1捆弓箭

=其他

局限性:

*商品价值不能获得最终的、完全的、共同的、统一的表现

 *物与物直接交换,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的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把斧子=

60斤大米=

10尺棉布=1只羊(一般等价物原始货币)

1捆弓箭=

2分黄金=以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简单颠倒

局限性: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不固定的

(4)货币形式——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与一种商品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它来表示。

1只羊=

2把斧子=

60斤大米=2分黄金

10尺棉布=

1捆弓箭=

其他=

货币形式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只在于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上。

*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产生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2.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①一般等价物;

②特殊商品。

(2)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W—W

W—G—W

W—G·G—W

更加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上、想象的、足值)

(1)含义——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可以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使它们在量上能够互相比较。

2.流通手段(现实的,可以不足值铸币.纸币)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媒介的职能

*以上为货币基本职能,后面的是派生职能

3.贮藏手段(现实、足值)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蓄水池作用]

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下,不会出现流通中货币量过多或不足的现象。

在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下,纸币不能发挥这种自动调节作用。

4.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方面的职能。

*由赊购赊销引起

*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的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5.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以上四种职能为基础向国外的发展。

[排列顺序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不能随便。

]

 

三、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2.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二)作用形式

价格

0-------------------------------价值

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1.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是价格

的基础

2.从长期、从全社会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补偿“下跌”部分高低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等于价值

3.供求关系会引起价格波动,价格的波动又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盈利增加

生产缩小生产扩大

盈利减少价格下跌供过于求

2.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

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3)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三、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了21

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简单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起点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要能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1)生产者要摆脱人身依附关系;

(2)社会上有相当发展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是一种不很发达的从属性的经济形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

破了产的商品生产者,或者卖身为奴,或者给地主当长工、佃农,这都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接替,以及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过程,上述两个前提条件都具备了,从而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便有了新的意义。

这时,少数富有的商品生产者变得越来越富,而成为资本家;大多数破了产的商品生产者,穷得无以为生而沦为雇佣工人。

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小商品生产者激烈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于是商品经济就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由简单商品经济变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实现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途径: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须具备两条件:

一是大批有人身自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为这两个条件作准备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故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

过程。

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

—既等价又增值的矛盾

与价值规律相矛盾

3.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

(1)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2)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①贵卖贱买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资本家之间的尔虞我诈,不产生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1)货币投入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

(2)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领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条件:

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必须一无所有。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产物

4.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

A.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的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②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是由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表现,并随着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

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A.劳动力的让渡和使用,在领域上是分离的;

B.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费,不是价值的消失或转移,而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创造;

C.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始终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

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劳动过程

(1)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三要素结合一起)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①工人的劳动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属于资本家;

②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殖过程(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

(1)价值形成过程(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10斤棉花10元

纱锭1个2元

工人6小时劳动3元(+

10斤棉纱=15元

(2)价值增殖过程

20斤棉花20元

纱锭2个4元

工人12小时劳动6元(+

20斤棉纱=30元

30元-(24元+3元)=3元(m)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3)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是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4)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Pm

G—W…P…W′—G′

A

4.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含义:

c、v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2)划分依据

(3)划分意义

①这种区分,表明C只生产m的条件,只有v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m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

②借助这种区分,可以研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受剥削的程度,使计算剩余价值率成为可能.

③这种区分,又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基础,在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建立了再生产理论以及平均利润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

3.剩余价值率

(1)含义

(2)表示方式

①物化劳动m′=m/v×100%m=v×m′

②活劳动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或=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商品价值的构成公式:

W=c+v+m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2)工作日的界限

①工作日的含义

生理的

工作日的界限

社会的、道德的

③工作日的现实长度

-------取决于两大阶级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2)相对剩余价值形成,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①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再生产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时间;工人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的条件是降低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降低工人生活资料价值的条件是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③只有生产生活资料的各部门以及与这些部门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个别

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①超额剩余价值

A.含义:

超额剩余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

B.实质

C.变化

②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形成相对剩余价值。

③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A.共同点

*超额m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相对m

是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

B区别*超额剩余价值只以个别部门提高劳动

生产率为条件,对剩余价值需要以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

*超额m是个别资本家追逐的直接目的

和动机,而相对m是作为为无数资本

家追求超额m最后结果出现的。

所以,超额m只属于相对m,而不等于相对m。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一般的生产和再生产

物质资料再生产

(1)按性质

生产关系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2)按规模

扩大再生产——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含义如果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假设:

m′=100%

800c+200v+200m=1200

800c+200v+200m=1200

800c+200v+200m=1200

800c+200v+200m=1200

800c+200v+200m=1200

800c+200v+…………

2.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从简单再生产入手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研究方法,符合事

物发展的规律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征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劳动者自己创造的,不是资本家预付的

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如果资本家把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下一个生产过程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第一年:

假设m′=100%

800c+200v+200m=1200

m/x=100m-m/x=100

Δc=80Δv=20

按其不同用途,重新组合:

800c+80△c+200v+20△v+100m/x=1200

m'=100%

第二年

880c+220v+220m=1320

2.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意义

*揭示了追加资本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

*揭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