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31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15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docx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完整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15)个。

2、利用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笼罩:

屹立:

鼎沸:

3、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4、思考:

课文是按照、、的顺序介绍的。

5、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

(板书:

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

天下奇观)

  3.比较:

“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

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课件),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

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

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

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

(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

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

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

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

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

板书:

潮来时,潮过后。

再启发:

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板书:

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

自然段。

五、课堂检测。

1、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闷(mēnmèn)雷 涨(zhǎngznàng)潮 飞奔(bēnbèn)而来

恢复(hùfù) 踮(diǎndiàn)着脚风号(háohào)浪吼

2、.看拼音写词语

Lǒngzhào   kuānkuò    bēnténg    yījiùqítóubìngjìn

(    ) (      ) (    )  (    )(      )

huīfù   chàndòng    shuǐtiānxiāngjiērénshēngdǐngfèi

(    )(      ) (              )(         )

3、判断正误,对的在()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一个笔画是“丨’。

()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

3。

“鼎沸”的意思是“喧闹、杂乱”。

()

4、“鼎立’和“鼎力”读音和意思相同。

()

4、在()里填上合适的字,再按要求作答。

山()地()()天()地七()八()

若()若()风()浪()东()西()

以上填的字构成近义词的有: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

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

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

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

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

(不响亮。

)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

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

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

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

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

人们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

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

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

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

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

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

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

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

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

“臣”像什么呢?

(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

)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

(趴或是躺。

)“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

(一动不动,没有动静。

)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

(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

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

高耸,稳固

  B、小山:

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

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

钱塘江大潮,……

五、课堂检测

(一)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在()里打“√”表示。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2.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

3.浪潮的声音很响,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4.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二)、找出()中与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并画上“”。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度(一次一回一日)的观潮日。

2.宽阔(宽敞宽广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3.江面上依旧(依然仍然果然)风号浪吼。

4.那声音如同(犹如相同宛如)山崩地裂。

5.顿时(一时霎时一刹那间)人声鼎沸。

6、过了好久(许久很久不久),钱塘之江才恢复了平静。

(三)、在《观潮》中,你最喜欢哪个壮观的景象?

写出相关的句子。

你最喜欢的壮观景象是: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2、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小练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简析:

  课文中描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最后一块密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掌握以下生字生词。

咫尺平均固态呈现罕至凌空美誉

2、理解词语。

不容置疑千姿百态人迹罕至堪称

3、思考讨论: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哪几部分奇观?

4、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huāhuì   shānmài  zhǐchǐ  kānchēng

    (    ) (    ) (   ) (    )

     xiágǔ   měiyù   rénjìhǎnzhì

    (    ) (   ) (       )

     juānjuānxìliú  bùróngzhìyí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玛(  ) 滔(  ) 卉(  ) 涓(  )

    吗(  ) 稻(  ) 奔(  ) 捐(  )

    拔(  ) 狭(  ) 姿(  ) 愧(  )

    拨(  ) 峡(  ) 资(  ) 槐(  )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反思:

 

3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2、思考:

课文几次提到鸟的天堂,在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

3、交流: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

读一读,说一说。

4、质疑问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

  大家看,这是巴金作品《鸟的天堂》的巨型书雕。

记得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此游览,曾写下《鸟的天堂》一文。

  2、出示温故习题: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第二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

  3、假如我们站在巨型的书雕前,面对的是一群前来观光的游客。

你能不能把温故习题补充完整,在其前面再加上一、两句导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解说。

  4、同桌互相练习后,指名说,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教师板书课题后,从课题到课文内容,请学生一一回忆后,进行表达,其目的有三:

一是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二是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三是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近“大榕树”

  1、默读课文第五~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

并为你的思考找找依据。

  (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据:

“渐渐逼近”。

  2、作者在远处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作者用生动的文字给我们展现在了眼前,从整体上让你感受到了榕树有哪些特点?

(作者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

  3、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朗朗的读书中。

  4、当作者近看榕树时,他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这“美丽”到底指什么呢?

细细地阅读课文中第七、八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美?

(它的美丽在于它是一株大树;它的美丽在于它的姿态——卧在水面上;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茂盛——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美丽在于它的色彩——翠绿。

  6、作者来到鸟的天堂时正值夏季,叶子早已成为深绿色的,为什么作者还说是“翠绿”的颜色?

你从中感到到了什么?

(一个“翠绿”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它在生长,在不停地生长,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在诞生,每天在我们的眼前都能看到新的叶子。

  7、把“那翠绿的颜色……”与“这美丽的……”联系在一起,再读一读,你对这“美丽”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

(榕树的美丽不仅指它的外表,还在赞美它的内在的顽强的生命力。

所以说,作者感受到了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大家,感受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8、细细地阅读,我们读懂了“美丽”这个词语,既是对榕树外在美的赞叹,又是对榕树内在美的赞颂。

读书,不能放过课文中的每个词,每句话。

读出词语、句子中包含着的另外的意思。

  (设计意图:

在读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反复咀嚼词句,读出词句的厚度。

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又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3、多音字组词。

    

 4、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 裂缝 颤动 陆续 留恋 茂盛

   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

   3.不忍舍弃或离开。

()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

 

第二课时

一、学习巩固。

1、小组接龙读课文。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

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

二、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近“鸟”

  1、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见到了什么?

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2、还有的鸟儿在干什么呢?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       ,有的      ,有的      。

  3、“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能不能文中的话说一说?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一只鸟儿的动态,谁来读一读,把你的理解也读出来。

  4、还有什么鸟呢?

它在干什么?

也像作者那样,进行细致地描写。

拿出本子,写一写它的举动。

  5、这里树美,鸟美,还有一种美隐藏在第九自然段中,你发现了吗?

(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6、难怪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上了引号?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

学习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

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美丽的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

  三、抒发情感,感悟主旨

  1、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鸟的天堂,感受到了这里的树美、鸟美、人更美,你能为这里的美景创作一句广告词吗?

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它,走近它,欣赏它,感受它。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以创作导游词为开始,以创作广告词为结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给予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语言,用语言。

四、课堂检测

缩句。

   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昨天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

  五、作业

  1、必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做:

阅读巴金老人曾写的《旅途随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2、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

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3、我的问题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

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

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

评价。

 

小结: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

多有趣呀!

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学生练读。

 

课堂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