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331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山东泰安)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

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焚烧秸秆节约能源

2.(广州)镉元素(Cd)对水体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某工业废水中含有三氯合镉酸钾(KCdCl3),其中镉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1C.+2D.+5

3.(长沙)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碳

D.氮气可以供给呼吸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5.(山东莱芜)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铜丝换成木炭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7.过氧化氢(H2O2)具有广泛的用途,医疗上可用于清理伤口,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等。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是氧化物

B.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C.过氧化氢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8.(兰州)如图4-1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图4-1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9.据报导,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7ONCl2),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图4-2

10.(四川雅安)蜡烛(足量)在如图4-3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4-3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3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此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3分)

11.(6分)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加点部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3)铯(Cs)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铯离子。

12.(12分)图4-4中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4-4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3)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3.(6分)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图4-5

(1)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它们都属于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我能从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

(2)通过类比、分析反应Na+Cl2

NaCl发现,该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4.(湖南株洲,9分)

(1)已知在有机物中,氢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物,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尿素[CO(NH2)2]也是一种有机物,若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有些含氧化合物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硅酸钠)可写成Na2O•SiO2,H2SO4可写成SO3•H2O,根据这种方法,铁酸亚铁[Fe(Fe2O4)]可写成Fe3O4或Fe2O3•FeO。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5.(8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图4-6

(1)A图实验的结论是  ;

(2)B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C图中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

(4)D图中出现的错误是  。

16.(江西,改编,12分)根据图4-7回答问题:

图4-7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

①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D或AF

(填序号,下同),2KMnO4检验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提示:

NaOH溶液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

图4-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5)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a

(填“a”或“b”)处刻度线保持水平。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

17.(甘肃庆阳,7分)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18.(湖南娄底,10分)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

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家禽身上发现。

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

C2H4O3)。

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g,需过氧乙酸g,水mL。

(ρ水=1g/cm3)

 

参考答案与点拨

第四单元测试

一、1.C点拨:

开私家车出行,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燃煤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都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C点拨:

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KCdCl3中K、Cl分别显+1价和-1价,设Cd的化合价为x,则可列式得:

+1+x+(-1)×3=0,可解得x=+2。

3.B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及其成分的用途。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杂质组成的混合物,B正确。

4.D点拨:

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故D正确。

5.C点拨: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A错;将铜丝换成木炭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无法测定氧气含量,B错;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D错。

6.C方法规律:

解答本题可采用情景复现法,通过回顾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A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错误。

7.C点拨:

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A正确;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B正确;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C错误;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D正确。

8.C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A错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错误;该实验若成功,则集气瓶内只进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说明氮气难溶于水,C正确;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氧气将不能被完全消耗,进入水的体积会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D错误。

9.D点拨:

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A错误;盐酸氯胺酮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3=156,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质量分数最大,B错误;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的,C错误;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7)∶16=17∶16,D正确。

10.B点拨:

本题考查蜡烛燃烧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情况。

由坐标图可以看出,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5%,A错;当氧气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蜡烛就会熄灭,B正确;由于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错;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D错。

二、11.

(1)N2

(2)I(3)Cs+

点拨:

(1)一个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故氮气的化学式为N2;

(2)碘的元素符号为I;(3)铯(C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铯离子,其符号为Cs+。

12.

(1)①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②都与氧气发生反应③都属于化合反应④生成物都是氧化物(答案合理即可)

(2)液态(3)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拨:

(1)硫、磷、铁和氧气反应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与氧气发生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反应都放热等。

(2)甲实验进行时,硫先由固态变成液态。

13.

(1)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Cl2

点拨:

(1)在三个反应中,氧元素都是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了,且在反应中氧表现出氧化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具有氧化性。

(2)分析反应不难看出,在反应中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低,结合

(1)中得出的结论,可知Cl2具有氧化性。

14.

(1)+3;-3

(2)FeO·Fe2O3

点拨:

本题考查对化合价的应用能力。

(1)草酸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2+x×2+(-2)×4=0,解得x=+3;设尿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尿素[CO(NH2)2]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C元素为+4价,则(+4)+(-2)+2y+(+1)×4=0,解得y=-3。

(2)根据题中的信息“有些含氧化合物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硅酸钠)可写成Na2O•SiO2”,可知,铁酸亚铁[Fe(Fe2O4)]可写成Fe3O4或FeO•Fe2O3。

三、15.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引流(3)集气瓶底炸裂(4)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16.

(1)酒精灯

(2)A、D或A、F;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3)C(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5)a

点拨:

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取及量筒的使用等知识。

(1)仪器①是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使试管受热,空气膨胀,伸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因此还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住试管的方法。

(3)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作用制氨气的反应,属于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制取气体的反应,要求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因此选择的发生装置为C。

(4)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可将玻璃片“托住”。

(5)量筒的数值由下往上逐渐变大。

四、17.

(1)314

(2)17∶14∶6(3)4.8

点拨:

(1)黄曲霉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

(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

15.7g×

×100%=4.8g。

18.

(1)9

(2)6∶1∶12(3)15;85

点拨:

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以确定,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9个原子;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g,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即需要水的体积为85mL。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B.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D.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2.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4-1

3.用如图4-2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列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图4-2

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4.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

硝酸铈铵[(NH4)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4D.+5

5.单一净化水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图4-3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锌—ZnO2B.氯化镁—MgCl

C.氢氧化钾—KOHD.硫酸铝—AlSO4

7.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8.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4-4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的B.1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

9.下列有关过滤与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蒸馏时温度计有两个作用:

一是测量温度,二是搅拌液体

C.过滤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馏时水变为蒸汽,是化学变化

D.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道程序净化制得的

10.葡萄酒中含有单宁酸,它十分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单宁酸的化学式是C76H52O46,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二、填空题(本题共四题,共40分)

11.(10分)

(1)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现有①铁粉②液氧③海水④洁净的空气⑤氧化镁⑥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填入化学用语。

①2个水分子__________;②碳酸根离子_________;

③3个氮原子;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12.(10分)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的特点,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4-5和图4-6回答问题。

(1)图4-5是电解水的实验,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2)图4-6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没有变化的粒子是,请在图中用“

”“

”表示反应后生成物的示意图。

13.(8分)今年国庆假期,小兵从旅游地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4-7所示:

图4-7

(1)操作①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该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是(填“硬水”或“软水”),液体D经过操作③得到的蒸馏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14.(12分)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某小组针对这一现状,提出问题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温馨提示:

海水中含有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过程】

①按图4-8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图4-8

②向大试管中加入5~10mL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

该小组同学建议对该装置进行改进,你认为改进的措施为

③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为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交流】

①对海水淡化后剩余资源,请提出一种合理利用的措施:

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思路是想办法将水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请列举一种与上述原理相同的混合物分离的例子:

三、计算题((本题两大题,共20分)

15.(9分)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g氧元素。

16.(11分)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图4-9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4-9

⑴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g。

那么一盒牛奶至少含钙g(保留到0.01g)。

⑵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⑶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这种牛奶?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点拨

一、1.A点拨:

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紧缺,人均水量很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和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2.D点拨:

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其意义不能表示一个铜分子。

3.D 点拨:

题图的简易净水器中纱布、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等主要起过滤作用,而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该装置可以除去河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色素、臭味等,不能将其中的其他可溶性杂质(包括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得不到纯净水,也不能杀菌消毒。

4.C点拨:

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设铈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1)×6=0,则x=+4。

5.C点拨:

A是过滤、B是蒸发、C是蒸馏、D是吸附,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

6.C点拨:

ZnO2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2+(-2)×2=-2≠0,故A错;MgCl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2+(-1)=+1≠0,故B错;氢氧化钾KOH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1+(-2)+(+1)=0,故C正确;AlSO4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3+(+6)+(-2)×4=+1≠0,故D错。

本题也可以根据化合价来书写正确的化学式。

7.C点拨: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不是质量比。

8.C 点拨:

丙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或由元素组成的;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7O2N,它的一个分子中质子数为6×3+1×7+8×2+7×1=48;丙氨酸中m(N)∶m(H)=(14×1)∶(1×7)=2∶1。

9.A点拨:

过滤只能除去不溶解的物质,而水的硬度是根据含可溶性的钙、镁等化合物的含量来定义的,故过滤不会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可得到纯水,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可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时温度计的作用只是测量温度而不能搅拌液体;无论过滤还是蒸馏,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蒸馏时加热是为了提供能量使水变为水蒸气,为物理变化;日常生活中饮用的水不需要蒸馏处理。

10.C点拨: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每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构成,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8∶26∶23,所以C正确;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估算,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最小,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最小。

二、11.

(1)③④;①②;⑤⑥

(2)①2H2O;②CO32-;③3N;

12.

(1)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水

氢气+氧气;分解反应;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如答图4-1所示

 

答图4-1

13.

(1)过滤;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仪器原本不干净(任选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2)活性炭;物理

(3)硬水;纯净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