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321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Word格式.docx

新学年、新课程、新老师,给学生新的印象——首先介绍化学学科的新特点和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引入:

[观察思考]

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

1、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2、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

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同学们一定浏览过我们的课本,就会发现化学是非常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

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习化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吗?

切入新课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提出问题]

1、空气为什么可以供给呼吸?

2、水为什么是人和动物必需的物质?

3、绿色植物是如何将二氧化碳转化淀粉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我们的化学知识。

[阅读与思考]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并从我们化学学科的角度去想一想、议一议。

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

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

[引导总结]

1、我们面对的世界是物质的,哲学物质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

正确的认识物质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来看看如何去研究这些物质、以及化学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

2、吸烟有害健康?

3、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中国传统的铁锅?

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

演示实验:

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

[讨论]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小结]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

例题研讨

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列各项中不是化学科学研究领域的是()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研制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C.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D.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3、化学,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就是中毒、腐蚀、污染、造假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对化学的一种误解。

许多化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

请你任举两个化学造福人类的例子:

①;

②。

课堂练习

1、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

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2、当代人类面临的、、、和

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布置作业

第2课时

1、初步

认识化学对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2、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得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1、树立环保意识

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通过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多媒体、实验器材

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化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2、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引入新课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资源的应用:

⑴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

略小,难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⑶用途:

①氮肥的原料②作保护气③液氮冷冻麻醉剂④用作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剂等。

[演示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实验。

保护钢铁资源:

“铁生锈吸收氧气”实验,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中产生什么现象?

(铁生锈,导管中形成水柱)

2、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铁生锈时吸收氧气)

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

请你提出解决思路。

[总结]

刚才的几个实验所能够反映的问题只是我们化学世界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那们你能够有化学的眼光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世界吗?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的制造与使用过程中,化学的贡献:

[创设情境]投影课本彩图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对内

容进行讨论

[小结]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成就:

[动手探究]

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总结分析]

不同玻璃材料在性能上有哪些差异?

材料

性能特点

生命科学中,化学的贡献:

如,青霉素的发现,合成与应用。

[总结]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了解他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了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钥匙。

更进一步是

为了适应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

C.工业酒精不可兑水配制白酒饮用 

D.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3、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1、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能源、资源、材料、环境保护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下列研究的内容与所属领域不相符的是()。

A.导电塑料的研究属于能源领域的问题B.淡化海水的研究属于资源领域的问题

C.新型合成材料的开发属于材料领域的问题D.废旧电池的回收属于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答案】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

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

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取一定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锌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8gB.1.5gC.2.0gD.1.6g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硫酸中氢离子的质量和对应的关系式求算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详解】

解:

设氧元素的质量为x。

根据元素守恒可得,生成物中水中的氧元素由氧化物中得来的,因此有如下关系。

x=1.6g

故选D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3.二甲醚(C2H6O)以其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而普及。

有关二甲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甲醚由9个原子构成

B.2.3g二甲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g

C.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D.二甲醚和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相同

【答案】B

A、二甲醚由二甲醚分子构成,每个二甲醚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2.3g二甲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符合题意;

C、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

6:

16=12:

3:

8,不符合题意;

D、二甲醚和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4.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分析正确的是

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反应前的质量(g)

16

64

1

T时刻的质量(g)

4

m1

m2

m3

反应后的质量(g)

m4

37

A.4+m1=m2+m3B.每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C.16:

64=4:

m1D.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故A不正确;

B、

,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不能确定每个丙分子一种个数,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相同,

,则

,故C正确;

D、

,生成丙与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故D不正确。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5.江南大学发明的“一种具有排镉功能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已知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下列有关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B.镉是非金属元素

C.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

D.镉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

【答案】A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所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由所学知识可知,镉是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112-48=64。

选A

6.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面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气体燃烧生成了水;

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即该气体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该气体不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种气体不一定都存在,如可能只含有甲烷一种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能是甲烷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7.某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其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A2OB.AO2C.AOD.A2O2

某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在其氧化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其氧化物中A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0%:

50%=1:

1,则该氧化物的分子中A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O2。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

试题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

D、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

2,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实质;

反应类型的判定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C.向面包片上滴加几滴碘水后呈现蓝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C.面包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向面包片上滴加几滴碘水后呈现蓝色,故正确;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错误。

故选:

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实验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10.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制作汽水B.氧化钙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燃料D.石墨制作电极

A.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水中可较多地溶解二氧化碳,制作汽水,此选项正确;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此选项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用作助燃剂,此选项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此选项正确。

1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b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根据微粒的带电情况来看,a是质子,b是电子,c是中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a,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b的数目一定相同,故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a和c上,故正确;

D。

12.下面有关CO2制取及性质实验的图示错误的是()

A.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

B.收集CO2

C.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D.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燃烧。

A、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用B收集CO2,故B不正确;

C、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阳春三月,空气清新,美景怡人,适合踏春赏景。

(1)空气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CO2和SO2等气体的排放

B空气中各种成分是均匀混合的,其中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C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轻温室效应

D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划分6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2)小明邀同学一起野外烧烤,有烤腌制青鱼、烤羊肉,烤馒头,奶油蛋糕,其中缺乏的一种有机营养素是____________。

(3)以下有关烧烤过程中点炭火及结束时熄灭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点燃木炭不易,可借助干草或纸张引燃,从而提高木炭的着火点

B用扇子煽可使木炭更易燃的原因是增大了炭火周围氧气的含量

C结束时用水扑灭与用沙土覆盖所用的主要灭火原理一致

D结束时将未燃尽的炭火移走利用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

【答案】BD维生素BD

(1)有关空气的说法,选择不正确的。

A、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其他元素,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CO2和SO2等气体的排放,A正确;

B、空气中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的0.94%,B不正确;

C、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轻温室效应,C正确;

D、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划分6级,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D不正确。

故选BD。

(2)青鱼和羊肉中富含蛋白质,馒头富含糖类,奶油富含脂肪,其中缺乏的一种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

(3)有关熄灭炭火的说法,选择正确的。

A、点燃木炭不易,可借助干草或纸张引燃,从而提高木炭的温度,使它达到木炭的着火点,A不正确;

B、用扇子煽,空气流动,可使木炭更易燃的原因是增大了炭火周围氧气的含量,B正确;

C、用水扑灭炭火主要是降低木炭的温度,使之低于木炭的着火点;

用沙土覆盖灭炭火主要隔绝氧气,C不正确;

D、结束时将未燃尽的炭火移走利用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D正确。

14.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烧碱B食盐

C硝酸铵D生石灰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t1℃时,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可用图上的________点表示。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④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物质。

很多新型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避免了尾气的排放。

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C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A>B>CC500

(1)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中,溶于水能够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氢氧化钠、浓硫酸,能够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故填C。

(2)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所以a点的意义是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填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②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t1℃时,140gA的饱和溶液正好是曲线上的a点,将其升高温度到t2℃,就是从a点水平向右运动到t2℃,所以是图上的b点,故填b;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由图可知,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所以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

④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若将d点温度下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A、B饱和溶液会有晶体析出;

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若将d点温度下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故填C。

(3)设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200g×

98%=(200g+X)×

28%,X=500g,故填500。

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和生产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人体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引起______,用铁锅炒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铁锅易生锈,请说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______。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肥,氮肥有促进植物______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广西地处亚热带,盛产荔枝、龙眼等水果。

水果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其中能起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作用的营养素是______。

【答案】乳化贫血保持铁锅干燥茎、叶维生素

洗洁精洗去油污利用乳化作用,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人体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引起贫血;

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因此使铁锅保持干燥或给铁锅涂一层植物油,就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3)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4)水果中含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