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359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积极心理学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存在的问题:

1、心理学中精神病理学的传统所带来的问题;

2、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

3、Frankl的思辨性观点所带来的问题。

研究中有待克服的问题:

与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缺少一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

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

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苛刻,也过于武断等。

第二节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引导心理学目标的回归,将培育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根本目标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即研究积极力量并使人健康幸福

三、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分析人的行为和观点、问题,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

第二章关于积极和积极体验

什么是积极?

⏹“积极”概念,1958年贾霍达(M.Jahoda)

⏹积极(positive)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positum),它的原意是指“实际而具有建设性的”或“潜在的”意思。

●定义:

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

⏹对积极的理解:

●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

●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积极主要不是人的外显积极而是内在积极,它是人的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

●积极并不总是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去办好。

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然性

1.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

拉瑞·

纳希实验证实同情、关心等积极品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己成为了人类本性的组成部分。

●社会促进效应

●人的心灵中有天生的积极种子,能否顺利发芽生长,还要依赖于后天的其它条件。

2.积极也符合当前的社会实际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人类所拥有的积极品质的累积。

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要性

1.从实践的观点来看,倡导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才有可能帮助人类真正到达幸福的彼岸。

2.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积极的思想是帮助找到“强调竞争”与“强调公平”之间平衡点的关键。

第二节积极体验

一、什么是积极情绪体验

⏹所谓积极情绪体验是指所有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体验。

⏹积极体验的形式:

把积极情绪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

⏹通过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力量的一条最有效途径。

二、积极情绪的功能

⏹1.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

●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具有拓展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的功能。

⏹2.积极情绪对心理紧张的消解功能

●积极情绪体验能控制或延缓消极情绪所导致的各种心血管的异常变化

三、主观幸福感体验

1.什么是幸福

⏹《现代汉语词典》:

“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泰勒.本.沙哈尔: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3.主观幸福感的评估与测量

(1)量表测量法A.单题测量法B.多题测量法

(2)其它的评估方法如行为记录法、生理指标检测法、他人评价法

第三章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体验之一)

第一节面对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想法

一、工具性认知与评价性认知

(一)自我对话时的认知方式

●当人感受外界事物时,会自我对话或自言自语,这种心理活动叫做认知。

●工具性认知指向对事物的应对与处理,是对事物特点规律的认知。

它帮助人解决问题,具有工具性和指导性。

●评价性认知是评价自己做得如何,成败了怎样,和别人比又怎样的认知。

这种评价会产生情绪。

⏹中性刺激,工具性认知起主导作用,不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

正性刺激或负性刺激,有评价功能,使人卷入情绪中。

(二)认知偏差及后果

●工具性认知出现偏差,会导致行动的失败。

●评价性认知出现偏差,会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

心理不健康的人,多半也是心理阴影多的人,主要是评价性认知出了问题。

二、面对挫折时的消极与积极的信念

(一)消极信念是不能适应环境要求的,不灵活的,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想法。

其特点:

僵固的,缺少弹性的;

主观的,脱离现实的;

不符合逻辑的,不讲理的;

有损于你的心理幸福的;

有损于你追求基本的生活目标;

有损于发展和维系你与他人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积极信念是指适应环境的要求,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有利于心理幸福的想法。

特点:

灵活的,有弹性的;

与现实是一致的;

符合逻辑,合理的;

有助于你的心理幸福;

有助于你追求基本的生活目标;

有助于发展和维系你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常见的消极与积极信念

一、刻板的要求(命令)与充分的选择

(一)刻板的要求

分析:

对现实具有强制性或绝对化的要求,不留有余地,是病理性情绪的来源。

(二)充分的选择

分析:

充分的选择向自己表明生活中自己想要的东西或不想要的东西,它的语气是合理的、缓和的、客观的,能灵活的、有弹性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二、惊呼的与非惊呼的信念

(一)惊呼的信念是指大惊小怪,夸大消极事件的不利后果的想法。

这种信念是对不利事件的不利后果的夸大,会影响人的情绪健康。

(二)非惊呼的信念:

当我们面对不利事情时,甚至是危险的事情时,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一个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认为这是最糟糕的,不将悲观情绪推向极端。

三、低挫折容忍与高挫折容忍的信念

⏹分析:

陈述表明事情是不可忍受的,持有这种信念很可能会导致精神崩溃,令我们陷入痛苦的深渊。

在这种陈述中,承认所面对的挫折事件是难以忍受的,但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忍耐性和战胜挫折的信心。

四、贬低自我、他人和世界与接受自我、他人和世界

这种思维方式以偏概全,用概括化的方式来简化这个复杂的世界,用事物的消极评价来替代事物的完整评价。

(二)接受自己、他人和世界

向自己承认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凡人,都有可能犯错误,自己生活的世界也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既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一些中性的与自己无关的方面,它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第三节积极的负性情绪与消极的负性情绪的差别

一、差别:

●积极、健康的负性情绪在强度上不如消极、不健康情绪的负性情绪强烈。

●最重要的差异是引起两者的信念不一样。

换句话说,负性情绪是否积极健康,取决于人的认知或者信念是否积极与合理。

第四章指向自我的积极:

自我接纳(积极体验之二)

第一节无条件接纳自己

一、价值条件化——使人有条件地接纳自己

(一)什么是有条件地接纳自己

●所谓有条件地接纳自己,是指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好坏(成败)来决定是否接纳自己,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存在来接纳自己。

(二)后果

●功利化对待自己的取向是神经症的根源之一。

损害人做事的乐趣。

二、去价值条件化就能自我接纳

(一)所谓自我接纳就要把自己不需要的,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丢掉,做回自己想做的自己,让自己回到自然的乐趣上(或者说是正视自己存在的完整性,接受自己的长短处和优缺点,不因为自己有缺点或一件事情做不好而过分自责)。

(二)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三、自我接纳的方法

(一)停止与自己对立

(二)停止苛求自己(三)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

(四)不轻易否定自己的人格

第二节确立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

一、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一)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二)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研究发现:

自我同一性丧失或混乱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课题,他称之为“心理·

社会的危机”(psycho-socialcrisis)。

⏹发展阶段(年龄)心理·

社会的危机心理·

社会品质

●婴儿前期信赖—不信赖希望

●婴儿后期自律性—羞耻·

怀疑意志力

●幼儿期主导性—罪恶感目标,勇气

●儿童期勤奋—自卑能力

●青少年期同一性—角色混乱忠诚

●成人前期亲密—孤独爱

●成人中期繁衍—停滞关心

●成人后期自我整合—绝望

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一、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色混乱。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状况:

11岁后,渴望独立又害怕孤独,渴望独立自主而又离不开父母的照顾,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去理解他人,想找他人倾诉而又怕他人看穿自己,时常感到渺茫,为了突出自我、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价值体系和反抗以前的权威、否定旧的价值体系,他时常采用不成熟但必要的对抗方式——敏感、情绪化和叛逆。

⏹发展任务:

形成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确立成功,则意味着自我观念明确,追寻方向肯定;

反之,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就有可能引起统一性扩散或消极统一性发展,这类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获得积极的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

忠诚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去生活,尽管它存在着不完善和不和谐之处,意味着能在既定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中能奉献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大学“校漂族”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高校周围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毕业了却不就业,照样在学校,早已不是学生,但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的人。

(一)对“校漂族”应该怎样看待呢?

“校漂”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但“校漂”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

“校漂族”是心理社会化不足的典型人群。

(二)根源在于自我同一性危机

表现:

虚荣心;

时间前景混乱;

勤奋感混乱;

对异性难以形成亲密感。

主要问题:

没有找到自己,没有精神归属,漂泊在空中。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好办法

第三节自我认同法则:

我很忙,无暇顾及自己

(一)做积极的事情导致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导致更加积极的投入。

(二)人的最佳状态就是指经常处于这种无暇顾及自己或忘我的状态。

第五章指向过去的积极——遗忘、宽容与感恩

第一节学会遗忘

一、记恨容易却是无用,遗忘不易然而有用

二、选择遗忘所遵循的标准

1.(这么想)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主观幸福2.(这样想)是否有利于你解决困扰和问题

三、遗忘法则

1.不必在痛苦后急于控制消极的回忆2.将主要精力放在做眼前的事情上3.力争做正确的事情

四、珍藏美好的回忆

第二节学会宽容

一、宽容的功用1.宽容是对个人恩怨的一种更高的领悟,是化解仇恨的历史方法

2.宽容磨砺意志,磨亮生命锋芒3.宽容也是一种遗忘

二、中国文化中的宽容

三、如何宽容别人

1.不念旧恶,以德报怨2.用宽容来扬弃嫉妒

第三节学会感恩

一、感恩的意义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促进成功的重要法宝,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抱怨对人生永远是个负数

二、感恩文化:

传统二十四孝孝感天地亲尝汤药啮齿痛心芦衣顺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鹿乳奉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乳姑不怠恣蚊饱血卧冰求鲤埋儿奉母扼虎救父

弃官寻母尝粪忧心戏彩娱亲拾葚异器扇枕温衾涌泉跃鲤闻雷泣墓刻木事亲

哭竹生笋涤亲溺器

第六章指向现实的积极----接受不完满和坦然处之

一、平凡的真理:

不完满才是人生

1.不如意才是人生真相2.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

二、学会接受不完满才能安生

什么是坦然?

1、坦然是平淡中的快乐2、坦然是艰苦生活的自信3、坦然是失意后的淡定

4、坦然是对逆境的从容5、坦然是对困苦的坚韧

二、坦然的功效

使你活得自然,活得真实,活的轻松;

使你不为名利所困扰,不为仕途为忧虑,不为得失所不安;

使你睿智洒脱,使你了无牵挂,使你胸怀博大;

教导人们停止与自己对抗

第七章指向未来的积极——乐观与希望

第一节对待将来的积极体验——乐观

一、乐观的概述

1.什么是乐观乐观,是一种最为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最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阳光总会再来的心境。

2.乐观者和悲观者看待事物的方式不一样

悲观者的特征是对坏事情坏消息极为敏感,对坏事情坏消息有一种偏爱。

乐观者对好事情好消息十分敏感,对好事情好消息比较偏爱,经常盯着生活中的好事。

这种最初的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和认知方式是相当稳定的,Seligman称之为解释世界的形态。

3.乐观和悲观——令人瞠目的影响力

1)乐观、悲观与身心健康

2)乐观的心理效用善于观察喜欢观看精神愉快产生心理免疫力

4.受经验影响,学会悲观比学会乐观更容易

Seligman研究发现动物和人很容易听从失败的摆布而放弃努力,这个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

启示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二、积极心理学对乐观的解释

(一)人格特质论Scheier等人格特质论者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相信事件的未来好结果更有可能发生。

(二)解释风格论Seligman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是指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倾向,具有稳定性,并把解释风格分为两种:

乐观解释风格(OptimisticExplanatoryStyle)悲观解释风格(PessimisticExplanatoryStyle)

乐观解释风格将坏事坏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具体的原因,将好事好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原因;

悲观解释风格将好事好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具体的原因,将坏事坏结果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普遍的原因。

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所发生的事件的解释差异:

暂时与永久、特例与普遍、外在与内在。

(三)乐观解释风格的培养

1.影响解释风格形成的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体的生活环境个体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体验

2.乐观的发展(培养)

主要通过对后两个因素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个体形成乐观解释风格。

第二节对待将来的积极体验——希望

一、什么是希望希望是一种情绪体验,也是一种使个体维持自己朝向某种目标活动的思想和信念。

二、儿童希望的发展

三、怎样提高孩子的希望水平1、帮助孩子确立合适的愿望目标2、有意识地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3、发展寻求达到目标途径和应对生活困难的各种策略

☐具体做法

1)指导孩子阅读充满希望的人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故事2)让处于低希望水平的孩子与具有高希望水平的孩子相互结为伙伴

第八章积极的自我对话

第一节多使用正性词语

一、消极的人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习惯使用负性词语

二、学会新的思维方式,将负性词语删除,代之以正性词语

第二节用“问题解决式对话”代替“问题剖析式对话”

一、消极的人用“问题剖析式的对话”

挫折——抱怨——关注失利原因——剖折式语言

剖折式语言特点:

向后看,反省式的

二、积极的人用“问题解决式的对话”

挫折——跳出去——关注问题解决——解决式语言

⏹问题解决式的语言特点:

指向现实和未来

第三节以灵活的因果关系代替僵化的因果关系

一、客观解释:

寻找僵化的因果关系

失败解释,从事情前后顺序来进行客观的解释

⏹角度:

“幸福比真实更重要”

⏹标准:

“是否有利于个人幸福”、“是否有利于问题解决”

⏹客观解释,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

二、主观解释:

灵活的积极的因果关系

⏹改变客观的因果陈述的方法——意义换框法:

就是把原来因果关系的结果变成一个积极的动态词语,置换原来的被动消极的结果,而将结果重新解释为一种改变现实的积极状态。

(客观的但是无益,主观的却是有益。

第四节将困境置于时间中

一、面临不利的结果,在话语表达上,最好灵活地考虑时间性从固定不变的角度对自己说抽象的和概括的话。

二、将固定的、概括化的陈述变成具有时间流变性的灵活陈述

第五节将能力置于空间中

一、消极的人对自己能力描述时用以偏概全的方式,作绝对化的判断

1.以偏概全就是根据过去一次或者多次的经验断定永远如此,或者根据某一方面的能力不足就断言各方面都不行。

2.事实上,事情不是那么绝对的。

二、积极的人限定条件地说话,将对自己的断言设定在具体的时空中

⏹内容小结1.自我对话发生在个体的心灵深处,看不见,摸不着。

控制你跟自己说话的方式,采取积极的语言模式与自已对话,是达到巅峰表现的关键。

2.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自我对话最好说出声音来。

3.养成“自我对话”的习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去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倾吐心声。

第九章积极人格

第一节人格及人格研究的概述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带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人格的鉴定

人格正常

人格问题(含人格缺陷、人格偏差、人格障碍,其中人格障碍是典型的人格问题)

三、关于人格的研究

Ø

主要是出于了解他人的愿望古巴比伦占星家:

根据人出生时行星所处的位置

古希腊、古罗马:

相面十九世纪德国解剖学家加尔:

颅相学

科学心理诞生后:

遗传论(Galton的《遗传的天才》)和学习论

今天:

实体论与渐变论、特质人格理论

⏹实体论

人格特性是固定不变的它基本上不受人后天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人格是由人格特质构成的,人格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人格特质和行为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

外界的环境和情景条件只是起着一种表层装饰作用

⏹渐变论

人格是可塑的,行为与人格是可以分离的。

主要观点:

(1)人格主要还是受一个人后天的努力、动机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可能随环境或情景条件的变化而显示一定的意义变化,人格与行为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积极心理学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提倡研究积极人格特质

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

如性格特征.著名的特质理论——“大五”人格理论。

人格的五大因素:

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大五人格因素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

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

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宜人性(agreeableness):

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积极人的人格特质

1.乐观----他们先看到事情的可能性,而不顾绊脚石。

2.自信----生活有方向,有目标,总是看事情的光明面。

3.热诚----关怀并尊重他人,发自内心地帮助周围的人。

4.欢乐----乐于生活,乐于工作。

5.条理----他会有条理地把事业,情感,子女等问题提出来.并希望得到条理和理性的建议。

6.自爱----反观自省,做合乎情理的调整,永于认清自己。

7.务实----按切合实务和计划鞭策自己,做自我考核。

消极人的人格特质

1.抱怨----总是寻找别人和周围事物的缺点。

2.悲观----永远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而不愿看其中所包含的可能性。

3.害怕----充满疑虑,怕作决定,惟恐万一失败而不愿把握机会去尝试新的事物。

4.自私----一味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不顾及他人的观点和立场。

5.自怜----一直为自己找借口,沉湎于自觉可怜中。

6.怀疑----这种人总说:

“不可能成功啦”或“我朋友做过也没有成功啊!

”7.缺乏自信----对自己没有主见,缺乏自我价值及自我形象。

8.不认同他人----对失败的人看不起,对成功的人他会用:

“莫须有”的人身攻击来否定。

9.害怕谈到钱----以否定的态度谈论金钱、地位和财产,以及与这些事物相关的话题。

二、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

中得到发展,内在因素、外部行为、社会文化环境

三者是交互作用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格是个体内化其外在活动的结果。

三、强调人的能力及潜力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人类的基因力量早已和人的某些行为功能相结合而成为了一种受主体控制的能力或者是潜在能力。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应研究人的积极力量,也就是研究影响人积极人格的成长因素。

第三节积极人格形成的心理动力人格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动机——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而这种动力的基础是需要。

第四节积极人格实现的主要途径

一、增进积极体验

二、培养良好的自尊

第十章积极的社会生活

积极的社会生活包括很多方面,积极的工作、积极的国家制度、积极的家庭气氛、积极的学校教育等是其中的几个最主要方面。

第一节积极的工作

一、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工作

1.工作已从“金钱行为”逐渐演变为“满意行为”2.工作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