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386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年河南招教小三门第一期第四部分 新课程改革含答案Word下载.docx

B.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E.课程改革具有发展性

ACD

三、判断

1.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

2、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改革。

考点2: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1.邓小平“三个面向”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面向全体人民的利益B.面向现代化

C.面向先进生产力D.面向生活实际

2.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内容包括()。

(1)转变课程功能

(2)优化课程结构(3)更新课程内容(4)转变学习方式(5)改革考试评价(6)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革

A.

(1)(3)(4)(6)B.

(2)(3)(4)(5)(6)

C.

(1)

(2)(3)(4)(5)(6)D.

(1)

(2)(5)(6)

3.新课改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同学生生活和()的联系。

A.身心发展特点B.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D.社会经济状况

4.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

A.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B.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A.教育部门B.区域C.学校D.社区

6.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的功能。

A.改进教学实践B.甄别与选拔

C.获取新知识D.搜集处理信息

7.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新课程注重联系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间的彼此关联。

这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哪一基本特征?

()

A.均衡性B.学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8、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老师

D.将知识转化为极大的经济利益

9、()是为了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要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时代性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哪些特点()

A.均衡性B.实践性

C.综合性D.选择性

2.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ABC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C.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D.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的能力

4.新课改的具体目标除了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ABCD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要求()。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以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为主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6.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B.课程的均衡性

C.设置综合课程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

A.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B.个性化与多样化交织

C.分层推进,加快过渡D.从“双基”到“四基”

1.提出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的是邓小平。

2.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从属性。

×

3.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5.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第二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1.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

A.学科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

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B.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充分传授知识

C.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D.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包括( 

A.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

5、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是()。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

C

6、新改革的核心课题和终极目标()

A.学生的全面发展B.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是()

A.关注学生发展B.强调教师成长C.重视以学定教D.提倡创新学习

1.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改革。

()

2.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首先要做的是更新教育理念。

()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1.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指()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有些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改革的主体是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无关。

这种认识忽视了()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D.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A.开发者B.研究者C.建设者D.促进者

4.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A.尊重、赞赏B.合作、开发

C.反思、总结D.帮助、引导

多个领域的活动。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B.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和激励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6.()把教学与研究有机融合为一体,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

A.综合实践B.行动研究

C.实验研究D.课堂改革

7.现代教育思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错误的是()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D.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8.认为教师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创生取向

9、教师要从过去作为单纯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推动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这属于教师角色中的()

A.研究者B.设计者C.促进者D.终身学习者

1.新课改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教育教学的研究者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B.研究者C.引导者D.合作者

ACD【解析】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由原来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探究发现的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3.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上说,新课改要促使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

A.研究者B.促进者C.建设者D.反思者

AD

1.新课改强调从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它隐含着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2.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

3、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4、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考点3:

新的教学观

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C.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2.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中交互活动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的()

A.知识灌输B.引导示范

C.技能传递D.演说讲解

3.“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健康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D.接受模式

5.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

6、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现代师生关系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

1.教学观使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根本看法,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包括()

A.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B.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C.从重视学法向重视教学转变D.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1.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2.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3.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老师的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4.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模式体现为师生人格平等之上的合作模式。

5.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6.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考点4:

学习方式的变革

1.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提高、发展、创新D.自主、探究、发展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为主要目的。

A.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C.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D.把学习过程变为发现、探究、研究活动

4.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指()

A.探究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主动学习

5、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是()

A.体验性B.交互性C.独立性D.主动性

6、现代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等,这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A.独立性B.独特性C.合作性D.体验性

7、合作学习的特点具体不包括()

A.互助性B.互补性C.自主性D.问题性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其特点有()

A.是一种主动学习B.是一种独立学习

C.是一种研究性学习D.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2.探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

A.问题性B.互动性C.过程性D.开放性

3.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有()

A.体验性B.问题性C.主动性D.独特性

4.下列选项中关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课程观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A.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B.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C.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引起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D.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5.学习方式与教字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实践学习

1.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2.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改革。

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选取课题B.活动导入C.活动展开D.活动总结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与社会交际,能够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是()

A.综合实践活动B.探究性活动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

A.劳动与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2.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下列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是()

A.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撰写调查报告

B.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

C.组织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比赛

D.组织学生到富士康参观学习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A.综合性B.实践性C.开放性D.自主性E.生成性

ABCDE

1.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课外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是综合性学习。

【解析】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

1.下列关于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关系的描述,有误的是()

A.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B.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C.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不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D.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有利于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

C【解析】虽然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但依然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判断

1.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一种课程形态。

第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如果教师的()出现问题,那么他便失去了“灵魂”。

A.性格B.身体

C.信念D.师德

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延伸,即师德的地位。

21版教材547页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教育伦理价值的集中体现。

其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D项正确。

A和B选项说法为干扰项,故排除。

C选项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因此正确答案选择D师德。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A.教师专业标准B.教育教学原则

C.教师职业道德D.教育法律法规

3.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德,而且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

A.全面性B.主体性

C.导向性D.多样性

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21版教材547页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中的第一个特点专门性也叫做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体现和专门的要求,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这一行业有着密切联系系。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针对性,所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道德,她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因此又叫做导向性。

它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而且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

故选择C导向性。

A选项全面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丰富,涉及教师职业劳动的各个方面,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B选项主体性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故排除。

D选项多样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多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引导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等等多种功能,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因此,选择C导向性。

4.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整体风貌和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鲜明的继承性B.强烈的责任性

C.独特的示范性D.严格的标准性

5.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6.教师以自身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成为品行优秀的人,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是()

A.时代性B.示范性C.多样性D.自觉性

7、孔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其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至今依然是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