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423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

5:

{i:

0;s:

11351:

"高中《体育与健康》排球模块上课教学方案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排球模块教学设计@#@  课@#@  件www.5yk@#@    @#@  (水平五@#@  年级:

@#@高二年)@#@  一、指导思想及思路@#@  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依据,通过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学习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的提高排球运动技术和参与比赛的能力,同时在练习中渗透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  二、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强调集体的配合。

@#@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是接发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术。

@#@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防守也是进攻的开始,垫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

@#@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的一种基本动作,只有良好的垫球技术才能保证排球比赛的流畅,无论是比赛还是锻炼身体的需要,都应该掌握此技术。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学练中探究、合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学生,心理意识趋向于成人化,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喜欢合作探究和展示自我,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

@#@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排球有所了解但是真正有实践的并不多,都属于新学者,但他们所具备的能力有利于开展和学习排球这项运动。

@#@本课根据学生特点及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安排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垫球的动作要领:

@#@一插、二夹、三抬。

@#@@#@  2、教学难点:

@#@用力顺序及全身协调配合。

@#@@#@  五、教学目标@#@  、通过对排球垫球的巩固学习与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

@#@@#@  2、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3、通过游戏比赛,培养动作技术的巩固与提升,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  六、组织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解示范法、分解法、问题法、游戏竞赛法、纠正错误法、团队合作学习法等。

@#@@#@  2、学法@#@  观察法、尝试法、问题法、游戏竞赛法、团队合作学习法、相互评价法等。

@#@@#@  七、教学流程@#@  

(一)、常规导入阶段@#@  ————→@#@  教学常规@#@  ↓@#@  、热身跑@#@  

(二)、激趣热身阶段@#@  —————→@#@  2、热身操@#@  ↓@#@  @#@  3、七上八下@#@  @#@  @#@  、复习排球的步伐@#@  、一抛一垫练习@#@  (三)、探究学习阶段@#@  ——→@#@  2、巩固垫球的@#@  2、一对一垫球练习@#@  ↓@#@  技术动作@#@  3、生分组讨论常见错误@#@  @#@  @#@  4、师总结常见错误及纠正@#@  3、合作发挥@#@  5、自由发挥垫球练习@#@  (四)、恢复身心阶段@#@  ————→进行放松、呼吸练习,点评与小结,师生再见@#@  八、晋江市平山中学高中体育(排球模块一)教案@#@  课次:

@#@第二课时@#@  班级:

@#@1—8班@#@  年级:

@#@高二年@#@  人数:

@#@男@#@  人@#@  女@#@  人@#@  执教老师:

@#@林凤真@#@  指导教师:

@#@黄敏@#@  时间:

@#@XX年5月20日@#@  教学目标@#@  、通过对排球垫球的巩固学习与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

@#@@#@  2、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3、通过游戏比赛,培养动作技术的巩固与提升,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  教学内容@#@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2、接力比赛@#@  教学@#@  重点@#@  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

@#@@#@  一插、二夹、三抬@#@  教学@#@  难点@#@  用力顺序及全身协调用力垫球@#@  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及要求@#@  常规导入阶段@#@  、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任务@#@  4、安排见习生@#@  、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师生问候@#@  3、宣布本课任务并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4、安排见习生@#@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候@#@  3、认真听教师布置的本课任务及安全注意事项@#@  4、见习生按要求执行@#@  队形:

@#@四列横队@#@  **********@#@  **********@#@  **********@#@  **********@#@  *@#@  ★@#@  要求:

@#@快、静、齐@#@  激趣@#@  热身阶段@#@  一、慢跑@#@  300米*1@#@  二、徒手热身操@#@  三、七上八下@#@  、教师巡回、语言指导与激励@#@  2、教师口令指挥@#@  1、教师讲解游戏目的、方法、规则,并提出要求@#@  、由体育委员带领同学进行@#@  2、认真做好热身操为学习排球垫球作好准备@#@  1、学生认真听讲,按游戏方法、规则进行游戏练习@#@  一、组织:

@#@(如图)成一路纵队进行热身跑@#@  *******—→@#@  要求:

@#@按顺序跑步@#@  二、组织:

@#@四列成体操队形散开@#@  要求:

@#@1、按顺序依次进行,队形保持整齐@#@  2、认真,动作力求到位@#@  三、组织:

@#@(如图)@#@  ●@#@  ●●●●@#@  @#@  ●@#@  ●●●●@#@  要求:

@#@动作迅速、到位。

@#@@#@  探究学习阶段@#@  一、复习排球的步伐@#@  二、巩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  

(一)、一抛一垫练习@#@  

(二)、一对一垫球练习@#@  (三)、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常见错误@#@  (四)、教师总结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五)、自由发挥,多种形式的垫球练习@#@  三、合作发挥@#@  游戏:

@#@手球比赛@#@  、信号步伐练习@#@  2、教师提问垫球的基本手型、技术动作要领口诀。

@#@@#@  3、教师示范讲解@#@  4、提示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  、口令提示@#@  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提出练习要求。

@#@@#@  3、提出问题:

@#@@#@  如何移动垫球@#@  4、教师巡回指导、纠错,及时进行点评以及鼓励。

@#@@#@  5、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  6、请学生展示@#@  7、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

@#@@#@  、教师讲解游戏目的、方法,强调规则,并提出要求。

@#@@#@  2、担任裁判工作,或安排见习生担裁判。

@#@@#@  、全体跟着信号练习步伐。

@#@@#@  2、认真观看思考,并评价。

@#@@#@  3、学生自练自评。

@#@@#@  4、学生互练互评。

@#@@#@  5、集体练习。

@#@@#@  、互相轮换练习。

@#@@#@  2、注意击球的部位,及提肩,抬臂、压腕动作。

@#@@#@  3、学生进行练习、探究、体验@#@  4、思考:

@#@如何移动垫球?

@#@@#@  1、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常见错误。

@#@@#@  2、认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  3、优秀生出列展示。

@#@@#@  4、自由发挥练习。

@#@如:

@#@自垫(规定距离内移动挑战)、互垫(可利用栏架练习)、两人或四人垫球@#@  5、作出评价@#@  1、学生分组,尝试练习。

@#@@#@  2、各小组讨论,得出作战方案。

@#@@#@  3、齐心协力进行比赛。

@#@@#@  一、组织:

@#@(如图)@#@  **********@#@  **********@#@  **********@#@  **********@#@  ★@#@  要求:

@#@注意听、认真练习。

@#@@#@  

(一)组织:

@#@两组学生面对面练习@#@  **********@#@  **********@#@  ★@#@  **********@#@  **********@#@  要求:

@#@@#@  、两人互相配合,注意安全。

@#@@#@  2、抛球尽量抛到位,并由近向远变化。

@#@@#@  3、积极、拼抢每个球。

@#@@#@  (五)组织:

@#@自由散点式@#@  ***@#@  ****@#@  **@#@  *@#@  **@#@  ★@#@  ***@#@  **@#@  **@#@  ***@#@  ***@#@  *@#@  要求:

@#@@#@  、互相探讨、充分沟通。

@#@@#@  2、认真、拼抢每个球。

@#@@#@  三、组织:

@#@(如图)@#@  ∏********∏栏架@#@  ★@#@  ∏********∏栏架@#@  @#@  要求:

@#@@#@  、团结一致、密切配合。

@#@@#@  2、注意安全。

@#@@#@  恢复身心阶段@#@  、进行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来调整身心。

@#@@#@  2、进行立体式点评与总结。

@#@@#@  3、收拾器材。

@#@@#@  4、师生再见。

@#@@#@  、引导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呼吸练习。

@#@@#@  2、师对生评价以鼓励为主、聆听学生提出的上课意见。

@#@@#@  3、总结。

@#@@#@  4、师生再见。

@#@@#@  、与教师一起进行放松练习、呼吸练习。

@#@@#@  2、相互评价、小组对本班学生的评价、并提出上课意见。

@#@@#@  3、师生再见。

@#@@#@  组织:

@#@四列横队@#@  **********@#@  **********@#@  **********@#@  **********@#@  ★@#@  要求:

@#@@#@  、尽可能地放松与调整呼吸。

@#@@#@  2、提出上课意见。

@#@@#@  预计平均心率@#@  30次/分左右@#@  预计练习密度@#@  45%左右@#@  运动强度@#@  中上@#@  场地器材@#@  排球20个,跨栏架4个,一片空地。

@#@@#@  课后@#@  反思:

@#@@#@  @#@  课@#@  件www.5yk@#@  @#@";i:

1;s:

2689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一: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估测方法。

@#@@#@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

@#@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

(1)橡皮擦长5()

(2)教室长10()@#@(3)玻璃厚5()(4)铁皮厚2()@#@※3、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二:

@#@分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一、自主学习@#@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分米厘米,课桌面的高是分米厘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我会填:

@#@1分米=()厘米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2)跳绳的长约2()@#@(3)直尺的厚约()毫米@#@(4)我的身高是()厘米@#@※3、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三:

@#@千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自己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自主学习@#@1、读教材第7页主题图。

@#@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的长度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我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3、我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得出1千米=米。

@#@@#@4、我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25千米@#@飞机800千米@#@摩托车4千米@#@小汽车80千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3、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课本第10页第5题)。

@#@@#@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四: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

@#@@#@教学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

@#@@#@一、自主学习@#@1、我能填@#@1米=()分米5米=()分米10厘米=()分米@#@60厘米=()分米100毫米=()厘米7米=()厘米=()毫米@#@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单位换算的题。

@#@@#@2、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

@#@用()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钥匙开5分米的锁。

@#@@#@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3千米、5000米,钥匙是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我会用()的钥匙开3千米的锁,用()的钥匙开5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我会用()的钥匙开5千米-2000米的锁,用()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

@#@@#@3、3千米=()米5000米=()千米@#@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做书上8页的做一做。

@#@@#@2、填空@#@8千米2米=()米20千米-2000米=()千米@#@720米+300米=()千米()米@#@※3、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五:

@#@吨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1、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一、自主学习@#@1、先猜猜我自己有多重,再猜猜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有多重?

@#@@#@2、观察书第11页主题图,思考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要一起过桥,能一起过去吗?

@#@为什么?

@#@@#@3、我得出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1吨=()千克@#@4、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

@#@@#@5、思考: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6、在我的生活中,()这些东西大约重1吨。

@#@@#@7、5吨=()千克6000千克=()吨@#@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我能填:

@#@6吨=()千克9000千克=()吨@#@1600千克-600千克=()吨1吨-400千克=()千克@#@2、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3、有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

@#@为什么?

@#@@#@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5、1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灵敏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1、笔算两位数的加法@#@25+38= @#@ @#@ @#@ @#@45+29=@#@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是。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中国特有的鸟类有()种,中国特有的爬行类有()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种。

@#@@#@4、阅读教材第16页例1。

@#@理解:

@#@计算98+25时,@#@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笔算时要()对齐。

@#@@#@5、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先@#@,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笔算:

@#@65+76=53+69=@#@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我来闯关:

@#@@#@1、我来算一算:

@#@49+57=27+88=@#@ @#@@#@2、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钱?

@#@@#@ @#@@#@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 @#@@#@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4分)@#@98+5492+7856+7673+37@#@()>()>()>()@#@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 @#@@#@ @#@@#@课题二: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 @#@@#@一、自主学习@#@1、笔算下列各题:

@#@@#@85+47= @#@ @#@ @#@ @#@ @#@29+36=@#@ @#@@#@ @#@ @#@ @#@ @#@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

@#@@#@2、观察第18页例2的统计表,并填一填:

@#@@#@爬行类有()种,两栖类有()种,你们先估一估,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多少种?

@#@@#@376≈()284≈()376+284≈()@#@3、进行计算:

@#@@#@376+284=@#@376@#@+284@#@—————@#@4、填一填:

@#@计算376+284时,@#@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再算十位()+()=()@#@笔算时要()对齐,从()位算起。

@#@@#@5、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先,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

@#@@#@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三、我来闯关:

@#@@#@1、做一做:

@#@165509@#@+398+876@#@————————@#@ @#@@#@2、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

@#@说说错在哪里?

@#@@#@135427162@#@+69+543+959@#@————————————@#@8259601011@#@3、笔算986+114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这类题你应注意些什么?

@#@@#@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今天学的加法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做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知识延伸:

@#@教材21页的9、10题。

@#@@#@ @#@@#@课题: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主完成课本第19、21页的3到10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进一步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1、你能笔算下列各题吗?

@#@@#@645+285= @#@ @#@ @#@ @#@ @#@ @#@ @#@ @#@34+678=@#@@#@ @#@@#@2、说一说:

@#@计算645+285时,@#@先算()+()=(),个位上写( )@#@再算()+()+( )=(),十位上写( )@#@最后算()+()+( )=(),百位上写( )@#@ @#@3、个位满( )向( )进一。

@#@十位满( )向( )进一。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说一说练习五3—10题你有疑惑点吗?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我来闯关:

@#@@#@1、479+506= @#@ @#@ @#@ @#@ @#@ @#@ @#@ @#@ @#@ @#@ @#@ @#@ @#@ @#@ @#@238+99=483+259= @#@ @#@ @#@ @#@ @#@ @#@ @#@ @#@ @#@ @#@ @#@ @#@ @#@ @#@ @#@665+481=@#@ @#@@#@2、我来选一选。

@#@@#@1、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

@#@()@#@①536和364②649和341③792和208@#@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 @#@@#@课题四: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2、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1、观察课本22页到23页的主题图(线段图),填一填:

@#@@#@昆明到丽江有()米。

@#@大理到昆明有()米。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知道丽江到大理有()米@#@估一估:

@#@517-348≈@#@想:

@#@把517估成()348估成()@#@2、算一算:

@#@@#@517-348=@#@517@#@+348@#@————@#@﹡3、想一想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是如何算的,要注意什么?

@#@@#@4、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相同数位,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时就从位退一当;@#@然后再算十位,十位不够减时,从位退一当:

@#@最后算百位。

@#@@#@2、算一算:

@#@842-358=712-257=672-114=@#@ @#@@#@三、我来闯关:

@#@@#@1、填空@#@被减数@#@476@#@745@#@703@#@900@#@减数@#@89@#@679@#@568@#@768@#@差@#@2、商店运来510瓶矿泉水,上午卖出154瓶,下午卖出174瓶,还剩多少瓶?

@#@@#@ @#@@#@3、苹果树416棵,梨树358棵,桃树169棵。

@#@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

(1)?

@#@算式:

@#@@#@

(2)?

@#@算式:

@#@@#@(3)?

@#@算式: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 @#@@#@@#@ @#@@#@课题五: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

@#@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

@#@402-358=501-157=@#@ @#@@#@3、思考:

@#@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

@#@@#@任务二:

@#@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

@#@420-358=500-157=@#@ @#@@#@﹡3、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

@#@@#@4、完成课本第25页第一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2、交流、展示:

@#@@#@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

(2)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计算应注意什么。

@#@@#@三、我来闯关:

@#@@#@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原价902元原价800元原价203元@#@现价758元现价546元现价168元@#@便宜()元便宜()元便宜()元@#@2、饲养场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51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少孵出115只。

@#@(12分)@#@

(1)下午孵出了小鸡多少只?

@#@@#@

(2)这一天共孵出了小鸡多少只?

@#@@#@(3)还剩多少个鸡蛋?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 @#@@#@ @#@@#@课题:

@#@加法验算@#@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我学会了多种验算加法的方法。

@#@@#@2、我能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验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

@#@@#@ @#@@#@一、自主学习@#@任务:

@#@加法验算@#@1、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一套运动服()元,一双运动鞋()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元。

@#@@#@﹡2、学习课本27页例一,加法的验算可以用()或()。

@#@@#@3、验算下列计算正确吗?

@#@746+238=984验算()@#@483+274=747验算()@#@4、完成课本第27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

@#@(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2、交流、展示:

@#@@#@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

(2)加法的验算方法:

@#@@#@三、我来闯关:

@#@@#@1、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8+237637+335410+307@#@ @#@@#@2、算出每张卡片上的两个数的和(6分)@#@657@#@288@#@805@#@98@#@412@#@269@#@@#@@#@ @#@@#@和和和@#@@#@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 @#@@#@ @#@@#@课题:

@#@减法的验算@#@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i:

2;s:

16100: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检测3解析@#@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

@#@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电位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

@#@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

@#@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

@#@@#@答案:

@#@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

@#@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

@#@B@#@3.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解析:

@#@反射活动的形成必须有完整的结构——反射弧;@#@同时也需要外部的刺激;@#@而反射活动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

@#@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

@#@@#@答案:

@#@A@#@5.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解析:

@#@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电流表的两接头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乙都偏转2次;@#@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答案:

@#@C@#@6.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K○”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甲图乙图丙@#@(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h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g传到h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兴奋不能由h传到g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解析:

@#@(1甲图中f为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可作为甲图中d的放大图。

@#@(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

@#@(3兴奋在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故刺激丙图中b点时,a、c、d、e处均可产生兴奋。

@#@@#@答案:

@#@(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

@#@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

@#@神经中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所以C项错误。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所以D项错误。

@#@@#@答案:

@#@A@#@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

@#@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

@#@后者缩乎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

@#@C@#@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外流@#@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解析:

@#@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C@#@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解析:

@#@“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

@#@@#@答案:

@#@A@#@5.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酶水解而迅速失活或被移走@#@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方式相同@#@解析: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不需要跨膜运输;@#@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者细胞体膜;@#@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两个细胞直接接触识别,而两个神经元是通过递质间接进行联系,二者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失活,否则突触后膜将持续兴奋或抑制。

@#@答案:

@#@C@#@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

@#@因α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不能被清除,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症状。

@#@@#@答案:

@#@A@#@7.下图为神经细胞的一部分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神经递质可被①识别@#@B.静息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D.若此图是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②由A侧进入B侧@#@解析:

@#@由图知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静息时,K+外流导致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A面为细胞膜外侧;@#@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

@#@化学信号→电信号;@#@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导致的,故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动作电位产生时,Na+可通过结构②由A侧进入B侧。

@#@@#@答案:

@#@C@#@8.人们反对生化武器,因为它对人体的危害巨大。

@#@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迅速分解的主要作用是(@#@A.保护突触@#@B.使突触后膜选择透过性丧失@#@C.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有利于神经元迅速合成新的乙酰胆碱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解析: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起作用之后会迅速被分解掉或被移走。

@#@如果生化毒气能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使乙酰胆碱持续地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C@#@9.下面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流计①不偏转,电流计②偏转两次,方向相反解析:

@#@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c点,兴奋可向b、d方向传导,向d方向传导时先到达电流计②的左电极处,此时指针偏转一次,后到达电流计②的右电极处,此时指针又向相反方向偏转一次,因此电流计②偏转两次;@#@b所在的神经元为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因此电流计①不偏转。

@#@答案:

@#@C10.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图1图2解析:

@#@C点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导,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

@#@C11.如下图中图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请回答:

@#@(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6@#@__________电位。

@#@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__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_____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__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段。

@#@解析:

@#@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

@#@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

@#@(1a静息c动作(2通透内b+12.(2016·@#@江苏卷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及含量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及含量成分NaClKClCaCl2NaHCO3NaH2PO4葡萄糖含量/g·@#@L6.50.140.120.20.012.0+++-1(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__。

@#@解析:

@#@(1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

@#@7@#@(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提高到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

@#@(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答案:

@#@(1NaHCO3和NaH2PO4组织液(2细胞失水(3传出神经、效应器(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13.(2015·@#@江苏卷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l内流,D错误。

@#@答案:

@#@D-++-8@#@";i:

3;s:

2858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一、系统开发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ACCESS2003数据库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概述@#@此系统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适用于企业内部人事管理。

@#@用户主要为人事部管理员。

@#@该系统应能完成以下主要功能:

@#@包括人事日常事务、薪酬、招聘、培训、考核以及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

@#@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活质量和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开发、激励和调整等一系列管理的过程。

@#@具体管理功能如下:

@#@@#@一、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实现对公司员工的全面管理,其主要包括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经历、社会关系、学习经历、劳动技能、人事调动、离职管理、复职管理等信息进行储存、查询、和管理。

@#@@#@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合同信息进行储存、查询和管理。

@#@@#@三、奖惩管理@#@奖惩管理包括奖惩内容、奖惩记录、奖惩查询、奖惩信息报表。

@#@@#@四、培训管理@#@培训管理主要有机构类型、培训课程、培训形式、考核等级、培训记录进行存储、查询和管理。

@#@@#@五、招聘管理@#@主要包括招聘项目信息、应聘人信息、面试信息、通过信息等进行存储、查询和管理。

@#@@#@六、考勤管理@#@考勤管理有考勤项目、日常考勤、考勤档案等进行存储、查询和管理。

@#@@#@三、数据模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其主要业务为,对员工的档案、日常表现、培训以及企业对外招聘员工等进行登记等进行系统性的存储和管理。

@#@根据其以上工作内容做出以下的数据模型设计。

@#@@#@一、人事管理@#@1、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图一员工基本信息与员工单位信息@#@分析说明:

@#@上图为人事档案信息对员工信息进行的记录,其中包含两个实体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

@#@@#@

(1)员工实体@#@员工实体信息中,给出了本公司员工较全面的信息。

@#@员工实体信息存储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业务要求。

@#@根据信息可以了解员工的自身情况。

@#@@#@

(2)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的单位信息,给出了员工在本公司的具体情况。

@#@@#@(3)员工实体与员工单位信息实体间的关联@#@一个员工一定有且仅有一张员工单位信息,一个单位信息一定有且必须记录一个员工。

@#@所以员工对员工单位信息为一对一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实体及属性描述,绘制出一下关于员工实体与员工单位信息实体的E-R图。

@#@@#@@#@图二员工与员工单位信息实体E-R图@#@说明:

@#@此处E-R图因个人问题,不能设置员工对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关系为最小基数为一对一,做出说明,下有相同情况不再说明。

@#@@#@2、工作经历@#@@#@图三员工历史工作经历信息存储信息@#@分析说明:

@#@该工作经历信息中涉及了三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工作经历实体。

@#@因上述已分析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工作经历实体。

@#@@#@

(1)员工工作经历实体@#@员工工作经历实体中包括:

@#@员工工作单位,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工作内容和离职原因。

@#@历史的储存了员工的工作经历情况。

@#@@#@

(2)员工实体与员工工作经历实体的关联@#@一个员工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工作经历,一个工作经历必须属于一个员工,所以员工对员工工作经历为一对多的关系。

@#@一个员工可以只在本公司工作而没有历史工作经历,所以最小基数为零。

@#@@#@根据以上的实体及属性描述,绘出以下员工、单位信息和工作经历实体E-R图。

@#@@#@图四员工、单位信息和工作经历实体E-R图@#@3、社会关系@#@@#@@#@图五员工社会关系信息@#@分析说明:

@#@该社会关系信息中涉及了三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家庭成员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家庭成员实体。

@#@@#@

(1)员工家庭成员实体@#@员工社会关系信息描述了员工家庭成员与员工的关系,成员工作单位、政治面貌、担任职务等属性。

@#@@#@

(2)员工实体与员工家庭成员实体的关联@#@只有员工存在,员工家庭成员才存在,因此员工家庭成员实体依赖于员工实体。

@#@一个员工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家庭成员,一个家庭成员只能属于一个员工(此时设立业务规则:

@#@一个家庭成员在本公司只有一个员工工作)。

@#@因此,员工对员工家庭成员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一个成员可以没有家庭成员,所以最小基数为零。

@#@@#@根据以上对实体及属性描述,将员工、员工单位信息和员工家庭成员联系,绘制出E-R图。

@#@@#@图六员工、员工单位信息、员工家庭成员实体E-R图@#@4、学习经历@#@@#@图七员工学习经历信息@#@分析说明:

@#@上图为员工学习经历信息,从信息中可知总共包含三个实体,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学习经历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学习经历实体。

@#@@#@

(1)员工学习经历实体@#@员工学习经历信息反映了员工历史学习的学校、地址、专业、曾任班干等属性,它是员工历史学习记录的档案。

@#@员工可能没有学习经历,所以该实体中也包含了员工学习备注。

@#@@#@

(2)员工实体与员工学习经历实体的关联@#@有员工才有员工学习经历,所以员工学习经历依赖员工实体。

@#@一个员工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学习经历,但一个学习经历只能属于一个员工,所以员工对员工学习经历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一个员工可能没有学习经历,只是自学,所以最小基数为零。

@#@@#@根据以上的实体描述及其属性描述,讲员工、员工单位信息和员工学习经历建立联系,绘制出E-R图。

@#@@#@图八员工、员工单位信息和员工学习经历实体E-R图@#@@#@5、劳动技能@#@@#@图九员工劳动技能信息@#@分析说明: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有员工、员工单位信息及员工劳动技能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劳动技能实体。

@#@@#@

(1)员工劳动技能实体@#@员工劳动技能是员工从事员工专项工作的基本条件,它包含员工技能名称、技能级别。

@#@因有些员工有特殊情况,所以也应有技能备注。

@#@@#@

(2)员工实体与员工劳动技能实体的关联@#@一个员工可能有一项或多项劳动技能,一个劳动技能也可能有多个员工学习。

@#@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劳动技能实体为多对多关系。

@#@(业务规则:

@#@一个员工必须有一项劳动技能)@#@根据以上实体及其属性的描述,绘制出如下E-R图。

@#@@#@@#@图十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劳动技能实体E-R图@#@6、人事调动@#@@#@图十一人事调动信息@#@分析说明:

@#@从上图中可知,该图涉及三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调动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调动实体。

@#@@#@

(1)员工调动实体@#@员工调动实体包含了员工调动的新单位的一些属性,可以通过员工调动信息理解员工历史在本公司的工作状况。

@#@@#@

(2)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调动实体的关联@#@一个员工可以一次或多次进行调动,一次员工调动只调动一个员工。

@#@即员工实体对员工调动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一个员工可以没有调动过,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调动实体最小基数为零。

@#@@#@员工在确定员工单位信息后可以有一次或多次调动,一次员工调动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员工在原单位信息。

@#@即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对员工调动实体为多对多关系。

@#@@#@根据上述的实体及属性描述,绘制出以下关于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调动实体E-R图。

@#@@#@@#@图十二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调动实体E-R图@#@7、离职与复职管理@#@图十三员工离职、复职信息@#@分析说明:

@#@从上图可知,涉及四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离职实体、员工复职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离职、员工复职实体。

@#@@#@

(1)员工离职实体@#@员工离职记录了员工离开公司的时间、类型和说明。

@#@@#@

(2)员工复职实体@#@员工复职记录了员工回到公司的时间、类型和说明。

@#@@#@(3)员工离职实体、员工复职实体、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的关联。

@#@@#@一个员工可以离职一次或多次,但一个员工离职只能对应一个员工,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离职实体为一对多的关系。

@#@又一个员工可以从未离职,所以它们最小基数为零。

@#@@#@员工复职和离职一样,一个员工可以一次或多次复职,但一个员工复职只能对应一个员工,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复职实体为一对多的关系。

@#@又一个员工可以从未复职,所以它们最小基数为零。

@#@@#@一个员工离职一次可以复职零次或一次,一个员工复职,则最少有一个员工离职,所以员工离职对员工复职为一对多的关系,且员工离职对员工复职最小基数为零。

@#@@#@根据上述的实体及属性描述,绘制出以下员工实体、员工离职实体和员工复职实体E-R图。

@#@@#@图十四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离职实体和员工复职实体E-R图。

@#@@#@ @#@@#@二、合同管理@#@图十五员工合同信息@#@分析说明:

@#@从上图中可知,涉及三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合同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合同实体。

@#@@#@

(1)员工合同实体@#@员工合同实体应具有合同类型、签约时间等与本公司和员工具体相关的信息。

@#@@#@

(2)员工实体与员工合同实体的关联@#@一个员工只能且必须签订一份合同,一份合同也只能且必须属于一个员工。

@#@所以员工实体与员工合同实体为一对一的联系。

@#@@#@根据上述实体与属性的描述,绘制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与员工合同实体E-R图。

@#@@#@图十六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合同实体E-R图@#@三、奖惩管理@#@图十七员工奖惩信息@#@分析说明:

@#@由上图可知,该图涉及三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和员工奖惩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奖惩实体。

@#@@#@

(1)员工奖惩实体@#@一个公司不能没有奖惩制度,所以必须设立奖惩项目。

@#@奖惩实体主要包括奖惩属性、奖惩日期、奖惩金额、奖惩项目和奖惩备注属性。

@#@@#@

(2)员工实体与员工奖惩实体的关联。

@#@@#@一个员工可以有一次或多次奖惩信息,一次奖惩信息只能且必须属于一个员工。

@#@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奖惩实体为一对多的关系。

@#@又一个员工可以没有任何奖惩信息,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奖惩实体最小基数为零。

@#@@#@根据上述实体与属性的描述,绘制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与员工奖惩实体E-R图。

@#@@#@图十八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与员工奖惩实体E-R图。

@#@@#@四、培训@#@图十九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员工考核信息@#@分析说明:

@#@由上图可知,该图包含五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培训实体、培训机构实体和培训课程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培训实体、培训机构实体和培训课程实体。

@#@(注:

@#@机构联系人本应单独为一个实体,但出于整体考虑,机构联系人属于机构内在员工,规定其只有一个联系人和电话、传真且不会改变,此处不单独分出。

@#@)@#@

(1)员工考核实体@#@员工考核信息是记录受过的培训的课程所得成绩、等级等员工培训信息。

@#@@#@

(2)培训课程实体@#@培训课程记录了公司举办培训课程名称、培训形式、主办部门以及费用等信息。

@#@@#@(3)培训机构实体@#@培训机构实体包括了机构名称、类型等机构本身的情况信息@#@(4)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考核实体、培训课程实体、培训机构实体的关联。

@#@@#@一个员工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员工考核,但一个考核只能且必须属于一个员工。

@#@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考核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又一个员工可以未经过培训,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考核实体最小基数为零。

@#@@#@一个员工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培训机构培训过,一个培训机构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员工参加培训,所以员工实体对培训机构实体为多对多关系。

@#@@#@同理一个员工可以参加了一个或多个培训课程、一个培训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员工参加。

@#@他们关系也为多对多关系@#@一个培训机构有一门或多门培训课程、一门培训课程一定且必须属于一个培训机构,所以培训机构对培训课程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又培训机构根据业务规则最少要有一门培训课程,所以培训机构对培训课程实体最小基数为一。

@#@@#@一个员工考核必须且一定来自一个培训机构、一个培训机构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员工考核。

@#@所以培训机构对员工考核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又一个培训机构一定有员工考核信息,所以培训机构对员工考核实体最小基数为一。

@#@@#@根据上述实体与属性的描述,绘制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考核实体、培训机构实体和培训课程实体E-R图@#@图二十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考核实体、培训机构实体和培训课程实体E-R图@#@五、招聘管理@#@图二十一招聘管理、应聘人、面试、应聘通过信息@#@分析说明:

@#@由上图分析,可以总结为六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招聘项目实体、应聘人实体、面试实体和应聘通过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招聘项目实体、应聘人实体、面试实体和应聘通过实体。

@#@@#@

(1)招聘项目实体@#@招聘项目实体包含了公司的需求,它包括招聘项目名称、目标、开始和结束日期等属性。

@#@@#@

(2)应聘人实体@#@应聘人实体是记录应聘人的相关信息,它包括应聘人的基本信息和学历等信息。

@#@@#@(3)面试实体@#@面试信息是通过记录应聘人在本公司应聘的内容的实体。

@#@@#@(4)应聘通过实体@#@应聘通过信息记录了应聘人通过应聘面试的信息,通过应聘后就可以成为本公司的成员。

@#@@#@(5)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招聘项目实体、应聘人实体、面试实体和应聘通过实体的关联。

@#@@#@一个应聘人可能有一个应聘通过信息,一份应聘通过信息一定属于一个人,所以聘人实体对应聘通过实体应为一对一关系。

@#@又一个应聘人可能没有应聘通过,一个应聘通过必属于一个人,即最小基数分别为零、一。

@#@@#@一个应聘人一定且只有一个面试信息,一个面试信息一定有一个人应聘。

@#@所以应聘人实体对面试实体为一对一关系且最小基数都为一。

@#@@#@一个应聘人到一个公司只能且必须应聘一个项目,招聘项目可以招聘多个应聘人。

@#@所以招聘项目实体对应聘人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又一个招聘项目最少要招聘一个应聘人,所以招聘项目实体对应聘人实体最小基数为一。

@#@@#@一个员工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应聘人,一个应聘人不一定通过应聘,所以员工实体对应聘人实体为一对多关.且应聘人对员工最小基数为零。

@#@又根据业务规则,员工可能没参加应聘进入公司,所以员工对应聘人实体最小基数为零。

@#@@#@一个应聘通过有一份或多份面试信息,一份面试信息可能有一份应聘通过,所以应聘通过对面试实体为一对多关系。

@#@又面试不一定能通过,所以最小基数为零。

@#@@#@根据上述实体与属性的描述,绘制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招聘项目实体、应聘人实体、面试实体和应聘通过实体E-R@#@图二十二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招聘项目实体、应聘人实体、面试实体和应聘通过实体E-R图@#@六、考勤管理@#@图二十三员工全月考勤和员工日常考勤图@#@分析说明:

@#@由上图可知,涉及四个实体,即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和员工日常考勤实体。

@#@前面已经分析了员工实体和员工单位信息实体,此处只分析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和员工日常考勤实体。

@#@@#@

(1)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包括员工假期、迟到等员工日常基本活动属性,它是员工日常考勤属性的汇总。

@#@@#@

(2)员工日常考勤实体@#@员工日常考勤实体包括考勤时间和项目值等属性。

@#@@#@(3)员工实体、员工部门实体、员工考勤项目实体、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和员工日常考勤实体的关联。

@#@@#@一个员工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员工全月考勤,一个全月考勤只能属于一个员工,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全月考勤实体为一对多的关系。

@#@一个员工一定有考勤月数,所以最小基数为一。

@#@@#@一个员工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日常考勤,一个日常考勤必定属于一个员工,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日常考勤实体为一对多的关系。

@#@根据业务规则,一个员工肯定会有迟到、请假等情况,所以员工实体对员工日常考勤实体最小基数为一。

@#@@#@一个全月考勤有一个或多个日常考勤信息,一个日常考勤一定且只属于一个全月考勤,所以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对员工日常考勤实体为一对多的关系。

@#@@#@根据上述实体与属性的描述,绘制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和员工日常考勤实E-R图。

@#@@#@图二十四员工实体、员工单位信息实体、员工全月考勤实体和员工日常考勤实E-R图@#@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总E-R图@#@图二十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总E-R图@#@ @#@@#@四、数据库设计@#@按要求,由E-R模型转换成数据表,建立表间联系。

@#@设计各种@#@数据约束,规范表设计至4NF。

@#@@#@1、以上E-R图模型转化为表间联系,如下图图二十五所示。

@#@其实体及其属性如下所示(带有下划线的属性是主键,斜体字的是外键)。

@#@@#@

(1)员工日常考勤(日常考勤编号、日常考勤项目、日常考勤时间、考勤项目值、考勤备注、全月考勤编号、员工编号);@#@@#@

(2)员工全月考勤(全月考勤编号、应出勤天数、迟到次数、早退次数、迟到和早退总数、矿工天数、病假天数、休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倒休天数、未出勤天数、工作加班时数、周末加班时数、节假日加班时数、加班总时数、实际出勤天数、员工编号);@#@@#@(3)员工离职(离职编号、离职类型、离职说明、离职时间、员工编号)、@#@(4)培训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形式、主办部门、课程开课时间、课程结束时间、课程费用、课程备注、机构编号);@#@@#@(5)员工奖惩(奖惩编号、奖惩日期、奖惩属性、奖惩金额、奖惩项目、奖惩备注、工资月份、员工编号);@#@@#@(6)员工学习经历(员工学习经历编号、学习所在院校名称、学习院校地址、学习开始时间、学习结束时间、员工曾任班干、学习备注、员工所学专业、员工编号);@#@@#@(7)员工复职(复职编号、复职类型、复职说明、复职时间、离职编号、员工编号);@#@@#@(8)员工单位信息(员工单位编号、员工工种、员工所在部门、员工行政等级、员工职务、员工职称、员工调入时间、员工本单位工龄、员工登记时间、员工简历、员工编号);@#@@#@(9)培训机构(机构编号、机构名称、机构类型、机构电话、机构传真、机构网站、机构地址、机构联系人姓名、机构联系人电话、机构联系人Email、机构备注);@#@@#@(10)招聘项目(招聘项目编号、招聘项目目标、招聘项目名称、项目需求数量、招聘确立时间、招聘开始时间、招聘结束时间、招聘项目备注、需求部门、招聘渠道);@#@@#@(11)员工合同(员工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类型、合同属性、签约时间、试用生效时间、试用月数、是否转正、失效时间、生效时间、合同状态、合同备注、员工编号);@#@@#@(12)员工(员工编号、员工工号、员工身份证号、员工姓名、员工出生年月、员工民族、员工婚姻状况、员工籍贯、员工政治面貌、员工联系电话、员工电子邮箱);@#@@#@(13)员工调动(员工调动编号、新部门名称、新行政等级、新职务、新职称、调动类型、调动说明、调动批准人、员工编号);@#@@#@(14)应聘人(应聘人编号、应聘人英文名、应聘人性别、应聘人身份证、应聘人出生年月、应聘人民族、应聘人籍贯、应聘人婚姻状况、应聘人政治面貌、应聘人联系电话、应聘人电子邮箱、应聘人手机号码、应聘人其他联系、应聘人毕业院校、应聘人专业、应聘人文化程度、应聘人特长、招聘项目编号、员工编号);@#@@#@(15)面试(面试编号、面试结果、面试内容、面试领导、面试备注、面试时间、应聘人编号);@#@@#@(16)应聘通过(应聘通过编号、应聘审批人、应聘审批时间、应聘生效时间、面试编号、应聘人编号);@#@@#@(17)员工考核(考核编号、考核等级、考核成绩、考核评论、考核备注、记录时间、工资月份、机构编号、员工编号);@#@@#@(18)员工家庭成员(成员编号、成员与本人关系、成员出生日期、成员政治面貌、成员工作单位、成员担任职务、成员联系方式、成员备注、员工编号);@#@@#@(19)员工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编号、技能级别、技能名称、技能备注);@#@@#@(20)员工工作经历(工作经历编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员工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离职原因、员工编号);@#@@#@2、在分析了实体各自关系和函数依赖等问题后,发现有如下即点问题需要阐明。

@#@@#@

(1)在培训机构信息表、应聘人信息表、家庭成员信息表和员工信息表中都出现了同样的一个问题。

@#@一个人可能有多个电话号码,也可能有多个电子邮箱,这就不满足范式要求了。

@#@但在本数据库中,我们有前提条件假设,即当培训机构、应聘人、家庭成员登记个人信息时、只要求填写一个电话号和一个电子邮箱,不需要填写所有的电话号和电子邮箱。

@#@这样的前提条件则是的这四个表的设计满足了第四范式的要求。

@#@@#@

(2)第二个问题是,在员工信息和应聘人信息的属性中,姓名和性别等一些个人属性完全依赖于身份证号,员工表中员工工号也可以完全决定员工姓名等属性,而身份证号和员工号又是非主属性,则不满足范式的要求。

@#@但在实际情况中,公司管理人查看员工和应聘人信息时,应该马上就能得知其身份证号,用以确定其可靠性。

@#@因为虽然其没有满足范式要求,但出于实际考虑,也为提高管理者的查询和管理效率,还是将身份证号放入这三个表中。

@#@在员工表中,员工工号代表在公司的一种存在,所以员工工号也放入员工表中。

@#@@#@(3)第三个问题是,在员工奖惩、员工考核和员工日常考勤的三个没有联系的表中都出现了工资月份属性,这样会导致数据冗余和更新数据异常、不一致问题的情况。

@#@解决的方法是运用SQL语言中Select查询语句的Distinct关键字,该关键字的使用能够在查询结果集中除去重复的行(即冗余数据),根据此思路可以形成一个没有冗余数据的结果表。

@#@@#@3、设置数据约束@#@

(1)CHECK约束(使其填写数据格式和内容满足CHECK约束):

@#@员工合同是否转正:

@#@是、否;@#@婚姻状况:

@#@是、否;@#@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为数字等。

@#@@#@

(2)默认值约束:

@#@默认值不可乱设置,容易造成严重的错误,所以我将性别默认值设为“男”。

@#@@#@(3)有效性约束:

@#@将int型(除了自动编号)属性的数值范围做出了规定。

@#@如:

@#@员工的奖惩金额应该大于零,员工本单位工龄应该是0到40之间等。

@#@@#@(4)主键和外键约束:

@#@在每个实体中必须有一个主键,且或有外键的需要,具体设置在数据库实现部分进行说明。

@#@@#@除了上述问题外,表涉及已经达到了4NF的要求@#@图二十五人力资源管理物理模型@#@五、数据库实现@#@基于Access环境,建立数据库,简历数据表,简历表间联系,实现各种数据约束。

@#@@#@1)表1员工信息表@#@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索引@#@空值@#@其它@#@员工编号@#@数字@#@有(无重复)@#@否@#@主键@#@员工工号@#@文本@#@否@#@CHECK约束:

@#@数字@#@员工姓名@#@文本(10)@#@否@#@员工身份证号@#@数字(25)@#@否@#@员工出生年月@#@日期@#@否@#@员工性别@#@文本

(2)@#@否@#@有效性规则“男”or“女”,默认值“男”@#@员工民族@#@文本(10)@#@否@#@员工婚姻状况@#@文本(10)@#@否@#@员工籍贯@#@文本(20)@#@否@#@员工政治面貌@#@文本(15)@#@否@#@员工电话@#@文本(20)@#@否@#@CHECK约束:

@#@数字@#@员工电子邮箱@#@文本(30)@#@否@#@员工信息表在数据库中的实现那如图所示:

@#@@#@2)表2员工单位信息表@#@字段类型@#@数据类型@#@索引@#@空值@#@其它@#@员工部门编号@#@数字@#@有(无重复)@#@否@#@主键@#@员工工种@#@文本(20)@#@否@#@员工行政等级@#@文本(20)@#@否@#@员工职务@#@文本(30)@#@否@#@员工职称@#@文本(20)@#@否@#@员工调入时间@#@日期@#@否@#@员工本单位工龄@#@数字@#@否@#@有效性规则:

@#@between0and40@#@员工登记时间@#@日期@#@否@#@员工简历@#@文本(90)@#@是@#@员工编号@#@数字@#@有(有重复)@#@否@#@外键@#@员工单位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实现那如图所示:

@#@@#@3)表3员工全月考勤@#@字段名称@#@数据类型@#@索引@#@空值@#@其它@#@全月考勤编号@#@";i:

4;s:

63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日积讲解@#@@#@因为....所以...尽管....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不仅.....还......因为)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所以•1、()取得了成功。

@#@不但)参加了国庆检阅,(而且)得•2、博莱克(到了人们的称赞。

@#@尽管)克莱蒂非常生气,可他(还)原•3、(谅了我。

@#@•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是)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5、奶奶包的饺子(不仅)好看,(还)很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