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30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物总教案下期.docx

九物总教案下期

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电磁铁(新课)

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重点

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难点

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具

演示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

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

(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

问:

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

视频资料:

电磁起重机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

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

视频播放完后,问:

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

(生答: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

为什么?

(生答: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

(显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

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

(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自制电磁铁

同学们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个电磁铁呢?

问:

我们需要哪些器材呢?

(学生能答出——要追问选的器材用来代替电磁铁的哪个部件或有什么用?

铁钉,它用来干什么?

为什么要包上纸?

漆包线,用来干什么?

问:

如何证明同学们自制的电磁铁有用呢?

赶快动手,看谁做的电磁铁吸的大头针多。

各组学生利用选择的器材自制一个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

然后挑选吸起大头针不同的若干组,让他们展示本组的成果。

3.探究: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问:

刚才有的组吸得多,有的组吸得少,这说明什么问题?

问:

为什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猜想:

1、线圈的匝数2、电流的大小……

请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分析,注意控制变量

①你选择哪些器材?

②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③怎样控制变量?

④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

步骤1: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

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然后问其他的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结论,还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步骤2:

保持通过线圈中的电流,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大铁钉吸起大头针的多少。

请一组说出他们得到的结论。

(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电池个数不同的两个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问:

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磁性强弱可以调节的电磁铁,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且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判断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一致得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方法最为方便实用。

5.电磁铁的应用

①电铃

演示:

电铃通电后工作,让学生观察其工作情景(用flash动画显示)。

然后介绍基本结构,电流怎样经过触点、衔铁流过电磁铁的。

让学生根据动画尝试说明电铃的工作过程。

②电话③磁悬浮列车④录音磁头

三、小结

四、作业:

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清楚电话(或磁悬浮列车、录音磁头)中哪个部位用到了电磁铁以及是如何工作的?

五、板书设计

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2.自制电磁铁

3.探究: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

六、作业设计

(1)课堂练习

(2)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举例,

联系生活实

际,激发学

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思

维能力

 

注意控制变

量法的使用

课题

第八章第二节电磁继电器(新课)

课时

总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能够判断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了解生活中继电器的运用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点

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教具

演示

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挂图,小灯泡一只,两只1.5伏的干电池,学生电源一台,导线6根,开关两只。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

①什么是电磁铁?

②电磁铁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人直接操作高压电路的开关是很危险的,如果能够在低压下操作高压电路,就能避免高压的危险。

利用电磁铁制成的电磁继电器,可以完成这一任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电磁继电器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通过观察,讲解学习电磁继电器的结构

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电磁继电器,配合课本上的图11-17或挂图,问:

①电磁继电器中的电磁铁在什么位置?

电磁铁起什么作用?

②图中的B是衔铁,它起什么作用?

③图中的C是弹簧,它起什么作用?

④图中的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它们起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以上问题时,教师注意纠正,让学生正确认识电磁继电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引导学生弄懂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看课本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图的"工作原理"部分,边阅读边在文字下面划波浪线,同时教师板书:

〈2.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

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电磁继电器实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3)演示:

使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小灯泡的亮、灭

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实验部分的内容。

①接线,教师出示实验用电磁继电器,问:

该电磁继电器有几个接线柱?

要使用电磁继电器,怎么接线?

教师指出哪两个接线柱接控制电路;哪两个接线柱接工作电路。

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按课本图线路接线。

②引导学生按图线路共同检查一遍。

并对照线路认清实际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的组成。

③观察,先观察控制电路通电和断电时触点闭合和断开情况,再观察工作电路小灯泡的亮和灭情况。

上述实验控制电路控制的只是一只小灯泡。

似乎没有必要。

但工作电路若是对人有危险的高压电路,就很有必要了。

(4)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①工作电路是有危险的高压电路,通过电磁继电器可利用低压控制高压。

②工作场所温度高或环境不好,可以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远距离操作。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例。

4.巩固、小结

(1)按板书归纳小结。

并指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都是人们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后发明创造的,这说明了理论知识在指导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1填空。

(3)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练习2,然后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和补充,教师注意纠正。

(4)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5.作业

板书:

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实现远距离操作

教学反思:

 

 

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

 

概括

 

总结

 

课题

第八章第三节电磁感应现象(新课)

课时

总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难点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具

演示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

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

磁能否生电呢?

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

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提问:

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

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

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

如何做实验?

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

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

是平放?

竖放?

斜放?

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

还是运动?

怎样运动?

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

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实验表明: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讲述: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

这种热爱科学。

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提问:

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

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流表的偏转方向。

  提问:

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什么力做了功呢?

(外力)

它消耗了什么能?

  得到了什么能?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

(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3.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研究了哪几个问题?

  4.布置作业课本上的练习1、2题。

 板书设计: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反思:

 

 

回答问题

学生举例

 

概括

 

总结

 

课题

第八章第四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新课)

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

知道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跟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重点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难点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教具

演示

演示直流电动机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相关知识并提问:

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发生的。

2.将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当导线通电时,发现小磁针(),说明电流周围存在()。

演示实验:

演示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

提出问题:

1.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

2.奥斯特实验证明了什么?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并通过磁场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

启发学生:

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并连接好。

渗透设计思想,明确实验研究对象是铜棒。

(2)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即磁场能否让通电后的铜棒运动。

(3)实验条件逐步演示并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格。

1

静止的铜棒通电后发生什么现象?

原因是什么?

运动受力

2

铜棒的运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的角度关系?

互相垂直

3

不改变磁场方向而改变电流的方向,铜棒运动方向如何?

改变方向

4

不改变电流的方向,而改变磁场方向,铜棒运动方向怎样?

改变方向

(4)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线的方向互相垂直。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四指在同一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磁力的方向。

扬声器:

(1)、结构: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

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总结:

(1)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相比较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而运动,其能量转化关系怎样?

教学反思:

 

 

通过举例,

联系生活实

际,激发学

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思

维能力

 

课题

第八章第五节电话与电感器(新课)

课时

总第6-7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重点

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

了解电话和电报

教具

演示

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

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

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现电脑网络通信的奥秘,寻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信息的概念

 

二、古代信息的传播

三、信息的记录

 

四、现代信息的传播

五、电报

六、电话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九、课外作业

提出问题:

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

你知道信息的记录的发展历史吗?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

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

信息是怎样传播的?

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问:

电话的发明者是谁?

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

讲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和因特网的相继出现,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

课堂练习

1.下列记录信息的文字和材料中,反映的技术最进步的是()

甲骨文B金文C.木牍D.纸

2.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

A.开关B.电源C.变阻器D.电磁铁

3.电话由话筒、听筒和三部分组成。

电话的话筒的作用是,听筒的作用是。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

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报和电话(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原理和应用

回答:

信息就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观看挂图,拆开话机观看结构,回答问题

 

完成练习

 

小结本节

课外调查

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感受信息

●什么是信息:

信息就是经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古代信息的传播:

1.方式:

烽火、驿马、信鸽2.特点:

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

●信息的记录:

大脑—文字(牛骨、竹简和木牍——纸、印刷术)-光记录、磁记录

●现代信息的传播:

电报、电话——电磁波、因特网

●电话的原理:

1.概念

2.组成:

话筒、听筒和键盘

3.原理:

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

话筒 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

教学反思:

 

 

通过举例,

联系生活实

际,激发学

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思

维能力

 

课题

第八章电磁铁(测试课)

课时

总8-9课时

教学

目标

1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

难点

电磁感应现象

教具

学生

试题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分发试题

 

二、开始测试

 

三、测试结束

 

教学反思:

 

做好准备

 

完成试题

课题

第九章第一节家用电器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判别通过用电器电能的转化

2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4了解常用的电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电路的组成,电路中各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路、开路、短路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电在我

家中

 

二、活动:

观察手电筒

 

三、活动:

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

 

1、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

1家用电器的功能②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对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进行分类

名称

用途

电源类型

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电

直流电

内能

机械能

光能

声能

电灯

照明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2、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3、组织学生讨论:

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总结:

①电路: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

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5、教师重复实验,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生的现象,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

6.介绍常用的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讨论:

废旧电池如何处理?

根据课前的调查进行交流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生观察:

1、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

3、电灯的安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和总结

 

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有关问题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知识要点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九章第二节家庭电路(新课)

课时

总第11-12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

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难点

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教具

演示

家庭电路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问引入:

(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启动制冷,结果家里所有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准备做功课时,灯泡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它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所有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呢?

(2)如果你家中所有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器也能工作起来?

若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过程 

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

(1)进户线.

进户线有两极,如图1中所示A和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一般是接地的,因此零线与大地(地线)之间不存在电压;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220V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如此按一定频率变化,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上,另一端接在零线上,即这些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一个支路发生故障其它支路仍能工作,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它电器的工作.

(2)保险丝(如图1中的D).

提问:

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地增加家用电器呢?

讲解:

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一定规格的,只能允许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