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14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3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docx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1422

目录

1.项目概况1

1.1基本情况1

1.2编制依据5

2.项目基本情况7

2.1项目区简述7

2.2项目区基本情况8

3.建设条件分析16

3.1基础设施条件16

3.2土地利用因素17

3.3水土资源分析17

3.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18

3.5公众参与25

4.工程规划27

4.1规划设计依据27

4.2规划目标27

4.3建设标准28

4.4规划方案30

5.工程设计33

5.1土地平整工程33

5.2农田水利工程34

5.3农田道路工程50

5.4其他工程63

5.5工程量汇总64

6.土地权属调查69

6.1土地权属现状69

6.2土地权属调整69

7.施工组织设计70

7.1施工条件70

7.2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71

7.3施工进度78

8.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79

8.1实施措施79

8.2工程管护81

9.投资预算84

9.1编制说明84

9.2预算成果85

9.3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88

9.4资金筹措88

9.5项目预算总投资88

10.效益分析89

10.1社会效益分析89

10.2生态效益分析89

10.3经济效益分析90

11.实施保障93

11.1组织保障93

11.2政策保障94

11.3制度保障94

1.项目概况

1.1基本情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类型: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项目性质:

土地整理项目。

11111项目区的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位于黄陂区东部,涉及蔡家榨镇的博士村、会龙村、四詹里、杨石桥村、红梅村、雨石台村、红寨村、建国村、水口寺村、黄寺庵村等10个村。

项目区分两个片:

博士片和雨台片,其中博士片:

东径114°33′48″—114°35′37″、北纬30°56′11″—30°58′13″,四至:

北抵武合铁路,西为畈成湾,南至东乐湾,东为龚家细湾河所阻断;雨台片:

东径114°29′10″—114°31′04″、北纬30°55′12″—30°57′11″,四至:

北为韩家田,西为绵羊山水库,南至七里岗水库,东至王家田。

项目建设规模:

997.63公顷(合14964.45亩)。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蔡家榨镇的博士村、会龙村、四詹里、杨石桥村、红梅村、雨石台村、红寨村、建国村、水口寺村、黄寺庵村等10个村,土地属各村集体所有。

新增耕地:

7.38公顷(110.70亩),新增耕地率为0.74%。

总投资额:

3653.90万元。

实施期限:

2013.10-2014.09。

项目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部,属丘陵地形。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

114°09′~114°37′,北纬:

30°40′~31°22′。

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

黄陂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

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

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

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

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

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

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

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一是可以改造耕地,使易涝易旱农田得到彻底整治,使之达到高产农田的标准。

二是项目区建设规模为997.6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826.99公顷。

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7.38公顷,增加耕地比率为0.74%。

新增耕地耕作层厚度30厘米以上,土壤质量符合耕地标准。

三是通过对基本农田的整理改造,提高农田集约化水平,减少田埂系数,机械耕种率达80%,农业水利化水平达90%以上,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是该土地整理项目能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洪涝灾害,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田方、路直、渠通、树成行的要求,实现农田高产、稳产。

五是通过土地整理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可持续利用,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

1.1.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区的总体规划方案主要由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与农田防护工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土地整理的要求,对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1.1.3主要工程量与投资预算

该项目工程包括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与农田防护工程四个大的方面。

1.1.3.1土地平整工程

本项工程投资348.82万元,占工程施工费11.23%。

博土片平整土方13.75万方,表土剥离22.09万方,修筑土田坎0.96万方,坑塘填埋2.47万方,新增耕地土地翻耕5.25公顷;

雨台片水平田块平整11.76万方,表土剥离8.27万方,表土还原6.62万方,水平梯田平整19.69万方,表土剥离20.24万方,修筑土田坎0.596万方;坑塘填埋0.53万方,新增耕地土地翻耕2.13公顷。

1.1.3.2农田水利工程

本项工程投资1803.59万元,占工程施工费58.026%。

博土片项目区新建1.2m灌排渠(砖砌)32条,总长度7038.70米;修复2.5m灌排渠(砼现浇)9条,总长度9320.18米;新建斗渠(U800)3条,总长度543.98米;修复斗渠(U800)4条,总长度1831.11米;新建农渠17条,共4266.21米;新建斗沟(砼现浇)2条,共431.26米;修复斗沟(砼现浇)2条,共897.61米;新建农沟(U500)12条,共2660.32米;沟渠清淤1666.84米;暗管(0.4m*0.5m砖砌)84.74米;坑塘清淤18.81万方;坑塘护砌3114.15米。

新建涵管97处,分水口166座;新建滚水坝2座;新建斗门10座;新建农门4座;新建泵站4座;新建跌水84座。

   

雨台片项目区修复2.5m灌排渠(现浇)3条,总长度1102.20米;新建斗渠(U800)8条,总长度1617.64米;修复斗渠(U800)1条,总长度141.15米;新建农渠83条,共16367.32米;修复斗沟(砼现浇)7条,共2053.31米;新建农沟(U500)74条,共13515.37米;沟渠清淤1210.92米;新建PE压力管2407.24米,坑塘清淤16.32万方;坑塘护砌1496.40米。

项目区新建涵管137处;分水口464座;新建滚水坝1座;新建斗门2座;新建农门14座;新建泵站14座;新建跌水147座。

1.1.3.3道路工程

本项工程投资943.5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30.37%。

博土片项目区道路工程布局:

修复3.5米水泥路6条、共计3425.11米;新建田间道5条、共计2692.73米;修复田间道8条,共计3906.41米;新建2.5米生产路36条,共计12657.31米;修复2.5米生产路22条,共计8399.22米;新建机耕桥3座;新建简易下田板(涵)250座;新建错车道50处。

雨台片项目区道路工程布局:

新建3.5米水泥路5条,共计2865.81米;新建田间道14条、共计5345.91米;修复田间道15条,共计6903.08米;新建2.5米生产路69条,共计19131.44米;修复2.5米生产路6条,共计2304.80米;新建机耕桥4座;新建简易下田板(涵)250座;新建错车道83处。

1.1.3.4农田防护工程

本项工程投资12.10万元,占工程施工费0.39%。

主要是在新建和修复水泥路两旁栽种柏树5723株。

1.1.4规划实施目标

结合项目建设背景,根据项目建设目的,依照项目规划任务,经过实地踏勘,在充分分析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立本项目规划的目标为:

(1)根据土地自身适宜性,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对未利用地进行适度开发,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进行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使耕地数量逐渐增加,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规整田块,新增耕地达到7.3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74%。

(2)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降水和地表水资源,增强项目区农作物抗旱排涝的能力,使光、热、水资源相互协调,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3)合理布局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体系,构筑良好的生态小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耕地质量,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建设创造条件。

(4)合理规划田块,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交通便利、田面平整、利于机械耕作”的标准,实现农业规模效益和集约效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1.2.2政策文件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5号)

(5)《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7号)

(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2001]64号)

(7)《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标准》(国土资发〔2011〕128号);

(10)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高产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5]73号)。

1.2.3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DB42/T681-2011):

(3)《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DB42/T682-2011);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5)《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9)《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10)《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

1.2.4相关规划资料

(1)《黄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黄陂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

(3)《黄陂区统计年鉴》

(4)《黄陂区土壤志》

(5)《黄陂区水利志》

(6)黄陂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6-2010)

(7)《湖北省黄陂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

(8)《湖北省粮食主产区黄陂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2004-2010)》

(9)《黄陂区“十二五”规划和2015远景目标》

(10)《黄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1)其它相关资料。

2.项目基本情况

2.1项目区简述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以北,地跨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

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1/4,耕地面积80.5万亩,其中,水田64.7万亩,旱地15.8万亩,林地面积104万亩,可养殖水面28.7万亩。

;人口113万,约占全市的1/8,,其中乡村人口89万,农村劳动力45万人。

黄陂区是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现辖19个街乡镇场,611个村(队)、45个社区。

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

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

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项目区所在地蔡家榨镇,位于黄陂区的东部,距区中心10公里,项目区有武麻铁路和武合铁路通过。

项目区总人口16799人,总耕地面积826.99公顷,人均耕地0.073公顷(折1.1亩)。

项目区分为博士片和雨台片两个片区。

其中,博士片:

东径114°33′48″—114°35′37″、北纬30°56′11″—30°58′13″,雨台片:

东径114°29′10″—114°31′04″、北纬30°55′12″—30°57′11″,共涉及蔡家榨镇的博士村、会龙村、四詹雷、杨石桥村、红梅村、雨石台村、红寨村、建国村、水口寺村、黄寺庵村等10个行政村。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地貌同属丘陵,海拔高度在35-45米之间,其地层由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为近代堆积物覆盖,地势有一定起伏,其地质构造为近代河流冲积层,土层深厚,极便于开发整理。

项目区土壤为第四系粘土,呈混合沙性偏粘性,土层深厚、质地呈中性,PH值在7.0左右,有机质含量3%,速效磷含量介于50-110PM之间。

(2)水文地质

项目区降水量大,黄陂区平均降水量1196.6毫米,年降水总日数(≥0.1毫米的雨、雪日)为110-120天。

地表水比较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480毫米,年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项目区博士片有新生水库、谭家湾水库、刘家塘水库、七里港水库和绵羊山水库等大型水库,雨台片有凤凰河等大水港经过。

降水分布规律为南北多,中间少,东多西少。

年与年之间变化较大,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5-7月。

(3)气候

项目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等特点。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196.6毫米,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

此期间降雨量约在750毫米左右,约占全年总雨量的63%。

11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10%左右。

全年日最大降雨量为272.9毫米(1970年6月7日),一次连续降雨量最大为702.5毫米(1969年7月1-17日),年平均气温15.7-16.4ºC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3-3.3ºC;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1-28.7ºC。

项目区内有寒潮、低温冻害、连阴雨、干旱与洪涝、大风与冰雹等天气。

(4)植被

项目区属丘陵地貌特征,树木以人工林为主,树种以水杉最为广泛,还有部分意杨树、槐树和茶园,没有其他经济作物,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蔬菜、豆类、芝麻等。

(5)土壤

通过农业调查,全区土地壤分为4个土类,9个亚类,26个土属,90个土种。

项目区土壤为第四系粘土黄棕壤,呈混合沙性偏粘性,部分耕地隔砂层土壤,仅有1个亚类,下分4个土属,20个土种。

耕作土壤主要以水稻田、潮土为主,土层深厚,PH值在5.5-7.5之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均属四级,速效钾含量属二级。

项目区土壤孔隙度小,通透性差,易板结,宜耕时间难掌握,耕地质量差,严重影响农作物出苗、全苗、壮苗,易渍怕旱,但保肥能力强。

项目区内由于耕作粗放,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对耕地施行掠夺性经营,造成土壤性能破坏,通过土地整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科学施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建立高产稳产农田,鼓励农民施用农家肥,推广秸秆还田和生物有机肥,对过酸的土壤施用石灰多种绿肥,多施有机肥,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

(6)自然灾害

项目区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同时在暴雨时节也易形成洪涝灾害。

在5—7月份降雨集中季节,一遇暴雨,就形成洪涝灾害。

该区域最低海拔为35.0米,积水深,滞水时间长,排涝能力不足,1998年洪水期间连续排涝时间达14天之久。

项目区内大旱小旱年年有,每年的7、8、9三个月降水明显偏少时,易形成旱灾。

2.2.2资源条件

(1)光热资源

项目区光热充足,多年平均气温在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无霜期为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

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2)水资源

项目区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9毫米,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8月份,最大蒸发量多在6-8月份,最多降雨量、蒸发量集中在7月份,最少降雨量、蒸发量在1月份。

全镇有塘堰2126口,总水面积7490.5亩。

(3)生物资源

该地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林木以自然生灌木及人工林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园、蜂蜜为主。

动物资源有畜禽及水产品等,水产品以鱼类为主,有鲢、鲤、鲫、草、青等。

2.2.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部分从事第三产业。

该区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阻碍了耕地产出率的提高,零星分布的荒草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水利设施落后,排灌困难,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所在的蔡家榨镇土地82平方公里,耕地4.1万亩,人口4.67万人,人均耕地0.88亩。

蔡榨有着悠久的茶业种植历史和传统,是武汉目前茶叶种植面积最广、名优茶产品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茶叶种植大街,有“武汉第一茶乡”美誉。

生产的“红岗山”系列绿茶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获一等奖,形成一批有聚集力的发展载体。

近年来全街干群统一思想,坚持发展茶叶不放松,认真“坚持4化方针,落实4个到位,促进4个发展”。

两年引资开发新基地1.2万亩,实现了每年“再造一个红岗山”的目标,全街茶叶面积达到1.8万亩,形成专业村7个,并成立了黄陂区第一家农村茶叶专业合作会和茶农协会。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6.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3亿元,农业产值5500万元,人均纯收入2550元,项目区的总面积1266.09公顷,现有耕地面积826.9939公顷,据黄陂区2007年统计年鉴显示,项目区总人口166799人。

当地农民对土地的综合治理愿望非常高。

区内的土地权属明确,虽部分为荒草地,但土地详查时没有发生任何权属纠纷,四至清楚。

2.2.4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实施总面积为997.63公顷,现有耕地826.99公顷,占总面积的82.90%,其中水田611.52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4%;旱地215.4618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6%;农村道路用地面积21.2788公顷,占总面积的2.13%;坑塘水面90.3265公顷,占总面积的9.06%;农田水利用地12.8601公顷,占总面积的1.29%;田坎面积43.0037公顷,占总面积的4.31%;荒草地3.1321公顷,占总面积的0.31%;现状地类结构详见表2-1。

表2-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单位:

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

名称

总计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11)

其他农用地(15)

合计

其他未利用地

小计

灌溉水田

旱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小计

荒草地

雨台片

501.1551

500.7871

409.6816

299.5362

110.1454

91.1055

10.8209

51.6650

7.3162

21.3034

0.3680

0.3680

0.3680

博士片

496.4759

493.7118

417.3123

311.9918

105.3205

76.3995

10.4579

38.6975

5.5439

21.7002

2.7641

2.7641

2.7641

合计

997.6310

994.4989

826.9939

611.5280

215.4659

167.5050

21.2788

90.3625

12.8601

43.0037

3.1321

3.1321

3.1321

百分比

100.00%

99.69%

82.90%

61.30%

21.60%

16.79%

2.13%

9.06%

1.29%

4.31%

0.31%

0.31%

0.31%

备注:

项目区总面积为1266.09公顷,其中动工面积为997.63公顷,不动工面积为268.46公顷。

动工面积如上表,不动工面积为:

林地72.89公顷,打谷场1.12公顷,农村道路(水泥)21.58公顷,农村居民点87.79公顷,铁路用地3.49公顷,特殊用地4.17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雨台片)单位:

公顷

名称

总计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11)

其他农用地(21)

合计

其他未利用地

小计

灌溉水田

旱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小计

荒草地

水口寺村

4.83

4.83

4.42

3.26

1.16

0.41

0.00

0.18

0.00

0.23

0.00

0.00

0.00

建国村

60.81

60.81

48.42

30.59

17.83

12.39

3.93

5.10

0.84

2.52

0.00

0.00

0.00

黄寺奄村

140.06

140.06

124.21

85.01

39.20

15.85

0.98

7.87

0.54

6.46

0.00

0.00

0.00

红寨村

109.23

109.23

89.62

70.77

18.86

19.60

2.28

12.11

0.56

4.66

0.00

0.00

0.00

雨台村

186.23

185.86

143.01

109.91

33.10

42.85

3.62

26.41

5.38

7.44

0.37

0.37

0.37

合计

501.16

500.79

409.68

299.54

110.15

91.11

10.82

51.67

7.32

21.30

0.37

0.37

0.37

百分比

100.00%

99.93%

81.75%

59.77%

21.98%

18.18%

2.16%

10.31%

1.46%

4.25%

0.07%

0.07%

0.07%

 

 

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博士片)单位:

公顷

名称

总计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耕地(11)

其他农用地(21)

合计

其他未利用地

小计

灌溉水田

旱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小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