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53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双控体系管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公司井上、井下所有区域,包括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风险矩阵法(L·

S)。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用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三种因素分别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

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根据以往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三个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分值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为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值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6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事件发生的后果(C)的分值确定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

40

3-9人死亡或10-49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5000万元

15

1-2人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

7

伤残(严重、重伤、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重伤(致残、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

轻伤(需要救护、或造成很小财产损失)

表4 风险等级评定标准(D)

预警颜色

D≥160

重大风险

70≤D<

160

较大风险

20≤D<

70

一般风险

D<

20

低风险

2.风险矩阵法(L·

S)

风险的数学表达式为:

R=L×

S。

其中R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见L、S、R取值范围及风险判定标准见表5、表6、表7、表8。

第六条安全风险分级

按照风险辨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进行监管,风险点所在的区队总体管控,班组或岗位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风险管控,一般风险由区队直接监管,班组胡岗位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可直接忽略。

第七条安全风险数据库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风险点的定级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做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表5事件发生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不能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有害因素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险有害因素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有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操作规程齐全,但偶尔不执行。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6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财产损失

万元

环境影响

停工

公司形象

违反法律、法规、标准

死亡

>50

大规模公司外

部分装置(大于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潜在违反法规、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

25

公司内严重污染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公司范围内中等污染

一套装置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

10

装置范围污染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污染

没有停工

没有受损

表7 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

风险程度

应采取的行动或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红色标识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橙色标识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8-12黄色标识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整改

<6蓝色标识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要保存记录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表8风险等级判定

严重性S

可能性L

8

9

12

15

12

16

20

20

25

第八条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根据风险的分级,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

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管控。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第九条专项辨识评估

1.年度风险辨识评估

每年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部门、区队技术人员,重点围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公司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各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总工程师及各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5.本公司发生死亡事故或设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有总经理组织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部门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

第十条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由公司进行监管,风险点所在的区队总体管控,班组或岗位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风险管控,一般风险由区队直接监管,班组胡岗位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可直接忽略,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第十一条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安全风险等级,按照采取消除、替代、转移、工程、隔离、行政管理、个人防护的顺序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第十二条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第十三条由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第十四条由安全副总经理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第十五条公司领导下井带班上岗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检查各区域、作业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六条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高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十七条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四章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第十八条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井口或存在高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高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第十九条各业务部门、工区要积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HSE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第五章隐患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公司领导、副总师、各部门、车间、班组或岗位按照制定好的风险防控清单进行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隐患信息及时上报系统。

第二十一条隐患填报

检查人员按照风险防控清单填报日常排查的隐患信息,检查结果合格的业务直接进行归档处理,不合格业务进入隐患整改阶段。

第二十二条隐患整改

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人接收查看隐患信息,并按照整改要求对隐患进行整改,填写隐患整改情况。

第二十三条隐患复查

企业安全检查人员收到隐患整改完成消息后,对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填写隐患复查情况,复查合格的一般隐患进行归档处理,复查不合格的隐患进行再次整改,直到复查合格为止;

复查合格的重大隐患进入申请验收阶段。

第二十四条申请验收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复查合格的重大隐患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

第二十五条组织验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隐患进行验收,登记验收结果,验收符合要求的重大隐患进行归档处理,验收不符合要求的重大隐患再次进行隐患整改,直至验收符合要求为止。

第二十六条隐患归档

对安全隐患进行归档备案处理。

图2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

第六章考核办法

第二十七条对风险辨识评估负责人员的考核

1.每年未组织开展风险辨识工作的,考核分管领导1000元,考核主要负责人500元,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200元,考核相关技术人员200元。

2.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未开展专项辨识评估的,考核分管领导1000元,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500元,考核相关技术人员200元。

第二十八条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考核

1.对未按风险管控清单频次检查的,考核分管领导500元/次,考核责任部门负责人200元/次。

2.系统负责人未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的,考核系统负责人200元/次。

3.隐患责任部门未及时整改的,考核责任单位500元/次,考核负责人200元/次。

4.对整改隐患的及时销号的,考核分管领导500元/次,考核相关部门负责人200元/次,考核系统负责人200元/次。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至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HSE部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