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40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剂简答题 +论述题.docx

方剂简答题+论述题

4方剂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绪论总结+43个方剂组成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

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本方主治肝胆实火上扰之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肝经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之品,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标本兼顾。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桂枝汤所治疗之自汗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导致,而玉屏风散所治疗之自汗乃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导致。

故桂枝汤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治,玉屏风散功专益气固表,兼以祛风取效。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配伍特点:

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使利水而不伤正。

4、祛痰剂一般分几类?

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1)燥湿化痰,二陈汤(或温胆汤、茯苓丸)

(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或小陷胸汤)

(3)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

(4)温化寒痰,苓甘无味姜辛汤(或三子养亲汤)

(5)熄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或定痫丸)

5、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均用人参、炙甘草,其意义是否相同?

为什么?

二方所用人参、炙甘草的意义并不相同。

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用人参、炙甘草是益气健脾,一则扶正以助祛邪,二则实里而防邪入

半夏泻心汤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补其虚。

6、逍遥散与一贯煎同治疗肝郁胁痛,其有何区别?

逍遥散所治疗以情志不遂而肝气郁滞,引起胁痛,且以肝逆而乘脾,兼现神疲食少,故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治

一贯煎所治则以肝阴不足,气郁生热,而导致胁痛,且以郁热不散而犯胃,兼现吞酸吐苦,故以滋养肝肾,疏泄肝气立法。

7、固涩剂常分为几类?

请于每一类中至少举出一首代表方剂。

固涩剂一般分为5类。

固表止汗,牡蛎散;

敛肺止咳,九仙散;

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或四神丸;

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或桑螵蛸散;

固崩止带,固冲汤或固经丸、完带汤。

8、简述黄芪在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防己黄芪汤中的配伍意义。

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之证,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方中重用黄芪,一则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二则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使气旺血生防己黄芪汤主治正虚表气不固之风水、风湿,方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

9、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试简述之。

 

 痰随气而升降,流动而不居,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祛痰剂中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

10、补阳剂中为何常配伍补阴药?

试简述之。

 

 阴阳互根,独阳不长。

阴虚补阳,宜佐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亦即“阴中求阳”之义。

且可借阴药之滋以制约阳药之温燥,使之补阳而不伤津。

11、试述青蒿鳖甲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功用: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点:

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使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12、补阴剂中为何常配伍补阳药?

试简述之。

阴阳互根,孤阴不生。

故阴虚补阴,宜佐以补阳之品,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亦即“阳中求阴”之义。

且可借阳药之温运,使滋而不腻。

 

13、简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14、银翘散的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如何。

银翘散的功用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5、简述真武汤中芍药的配伍意义

真武汤主治阳虚水泛证,配伍芍药为佐,取其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筋肉兌动,并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之意

16、归脾汤与酸枣仁汤均可治疗心悸失眠,二者在主治、功用方面有何区别

归脾汤与酸枣仁汤均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然归脾汤治疗心悸失眠,乃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故组方功在益气补血,健脾宁心,心脾同治,气血兼顾,使心得所养,心神自安

酸枣仁汤治疗心悸失眠,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而致,则组方功在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以养血调肝,清热除烦安神取效。

17、简述臣药的涵义。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8、清胃散中黄连与升麻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清胃散以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甘辛微寒之升麻为臣,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

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19、简述败毒散中人参的配伍意义

败毒散所治疗证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治疗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中配伍人参为佐,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于耗伤真元。

 

20、一贯煎与逍遥散均有疏肝之功,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

不同之处在于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

一贯煎滋养肝肾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咽干舌燥,舌红少津等肝气犯胃及阴虚内热症状者。

21、银翘散是辛凉解表的方剂,方中为何配用辛温的荆芥与淡豆豉?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故用荆芥、淡豆豉开皮毛而祛邪

荆芥、淡豆豉虽属于辛温之品,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且少量荆芥、淡豆豉与大量银花、连翘等相配,温性已被大队寒凉药所监制,而其辛散之性利于透邪,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不失为辛凉解表之方

22、简述十枣汤的用法要点。

芫花、甘遂、大戟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

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0.5-1g),以避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

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23、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其瘀血的形成因为正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脉络瘀阻所导致。

所以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瘀血去络通,用为方中君药。

24、简述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在组成、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二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

其不同点在于: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以干姜为君,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25、旋覆代赭汤、吴茱萸汤、藿香正气散、麦门冬汤、保和丸均可治疗呕吐,其治证病机有何不同?

旋覆代赭汤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呕吐;

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呕吐;

藿香正气散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呕吐;

麦门冬汤主治胃阴不足,失和气逆所致呕吐;

保和丸主治食滞胃脘,浊阴不降所致呕吐。

26、简述三仁汤中“三仁”的配伍意义。

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方中“三仁”共为君药。

其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

白豆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

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三仁”合用,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之配伍特点。

27、简述导赤散的组成、功用、主治证。

组成:

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稍。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

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28、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龙胆泻肝汤中的意义。

小柴胡汤中重用柴胡,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方中君药;

补中益气汤中用少量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并为引经药,为佐使之用;

龙胆泻肝汤中用柴胡,舒畅肝胆之气,防止大剂苦寒降泄之品郁滞气机,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为佐使之用。

29、复原活血汤、一贯煎、龙胆泻肝汤、逍遥散、金铃子散均可用治疗胁痛,其所治之病因病机有何不同?

复原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之胁痛;

一贯煎主治阴虚肝郁之胁痛;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之胁痛;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胁痛;

金铃子散主治肝郁化火之胁痛。

30、简述黄芪在玉屏风散与补阳还五汤中的配伍意义。

玉屏风散中黄芪为君药,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补益元气,意在使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

31、简述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同施。

32、止血剂在组方配伍时应如何结合病位配伍相应的药物?

止血剂在组方时常结合发病部位,配伍相应药物,以增强疗效

所谓“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

对于上部出血者,可酌配牛膝、大黄之类以引血下行。

而下部出血则辅以焦荆芥穗、升麻、黄芪之类以助升举

 

33、简述大承气汤的用法要点。

先煮枳实、厚朴,大黄后入,芒硝溶服。

得下余勿服(中病即止)

34、大黄在芍药汤、桃核承气汤、温脾汤中的作用是什么?

芍药汤泄热导滞,为通因通用;

桃核承气汤下瘀泄热;

温脾汤攻下冷积,通导大便。

35、镇肝熄风汤的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运用的辩证要点是什么?

功用: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症见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36、越鞠丸中为何没有配伍治痰郁之专药?

越鞠丸中所治疗之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方中有行气的香附、燥湿的苍术,故不另配治痰之专品。

37、简述平胃散的组成、功用和主治。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

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38、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39、简述凉开“三宝”在的功用、主治方面的异同。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均可清热开窍,治疗热闭证,合称凉开“三宝”。

从功用、主治两方面分析,则各有所长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邪热偏盛而身热较重者

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兼有热动肝风而痉厥抽搐者

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而昏迷较重者

40、简述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

桂枝甘辛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

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41、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方中桂枝为臣药.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行瘀血,配于寒凉破泄方中,亦可防止寒凉凝血之弊

42、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物格拒。

如通脉四逆糖果加苦寒之猪胆汁以防寒邪拒药。

43、麦门冬汤有何功用?

方中用半夏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麦门冬汤的功用是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方中半夏降逆下气化痰为佐,性虽温燥,但用量轻,与大剂量麦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44、黄土汤与槐花散均治疗大便出血,其病机及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黄土汤主治大便出血为脾阳不足之阳虚便血,临床表现为大便出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槐花散所治疗大便出血属于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之肠风脏毒下血,临床表现为便前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及痔疮带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脉数。

45、普济消毒饮有何功用?

方中用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普济消毒饮功用是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中用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

46、简述使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如龙胆泻肝汤中柴胡可引方中诸药归于肝胆之经,为使药之用。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如麻黄汤中之甘草可调和药性,为使药之用。

47、定喘汤有何功用?

方中麻黄、白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定喘汤的功用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方中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

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敛,既加强平喘之功,又防麻黄耗散肺气。

48、麻黄汤与桂枝汤均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其病机及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二方均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表现为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不渴苔白,脉浮缓或浮弱。

 

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二方均有宣肺解表,祛痰平喘之功,皆可治疗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2分)。

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伍干姜、细辛、半夏等(1分),一以解表,一以温化寒饮(1分),适宜于内有寒饮,且表寒较重之喘咳(2分);

而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黄芩、桑白皮配伍(1分),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泻肺热而平喘咳(1分),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喘咳。

(2分)

2、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地龙3g,水煎服。

本方为补阳还五汤(1分)

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血去络通。

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活血而不伤血,为臣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本方用大量补气药配少量活血药,使气旺而血行,活血而不伤血,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6分)

功用是补气活血通络。

(1分)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口眼歪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2分)

3、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试举方剂说明之。

祛痰剂是为各种痰病而设(1分)。

痰之为患,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祛痰剂中每配伍理气药,以求气顺痰消(3分)。

庞安常曾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二陈汤被誉为治疗湿痰之主方,“治痰之总剂”(2分),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以治疗既生之痰(1分);茯苓渗湿健脾以治生痰之源(1分);更以陈皮理气健脾燥湿,使气顺痰消(1分);甘草调和诸药,兼可润肺和中。

四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1分)。

4、根据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分析其方义,并说明方剂的名称、功用、主治证及临床表现。

柴胡12g,当归9g,白芍9g,茯苓9g,白术9g,煨姜9g,薄荷2g,炙甘草9g。

水煎服。

本方为逍遥散(1分)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是为君药(1分)。

当归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1分);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和肝用,3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1分)。

木郁不达则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化生有源,共为佐药(1分);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之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1分)。

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1分)。

诸药相合,使肝郁得舒,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1分)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1分)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1分)

5、归脾汤、温经汤、逍遥散均治疗月经不调,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三方均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但因其用药配伍不同,功用、主治亦各有特点。

(5分)

归脾汤长于健脾养心,又能统血、摄血,故宜于治疗脾气虚弱,不能统血之月经失调,症见经期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等;(3分)

温经汤功能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宜于治疗冲任虚寒,寒凝瘀滞,瘀阻胞宫之月经不调,症见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断,或经停不至,少腹里急傍晚发热,舌质暗红,脉细涩等;(3分)

逍遥散善于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宜于治疗肝郁脾虚,营血不足之月经不调,兼见乳房、胸胁胀痛,头痛目眩,口咽干燥,神疲食少,脉弦而虚等。

6、试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其配伍意义。

(3分)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组成。

功用为清热生津(1分),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1分)。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1分)

方中石膏为君药,辛甘大寒,清热以制阳明气分之热盛,并能止渴除烦(2分);臣药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热生津(1分)。

二药相须为用,清热生津之力更强(1分)。

佐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并可防止君臣药物之大寒伤中之弊(1分)。

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1分)。

四药合用,共成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剂。

使热清烦除,津生渴止,则邪热内盛所导致诸证可解。

(1分)

7、试述龙胆泻肝汤的功用、主治及组方意义。

龙胆泻肝汤的功用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1分)。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

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1分)。

(2)肝经湿热下注证。

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1分)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切中病机,用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用以为臣;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共为佐药;肝体阴而用阳,性喜调达恶抑郁,火邪内郁,肝气不舒,骤用苦寒降泄之品,又恐抑郁肝气,故又用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二药并兼佐使之用。

诸药配伍,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偱经所发主证皆可相应而愈。

(7分)

8、试述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在组成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两方均以平肝潜阳为主,配伍补益肝肾之品组方,以治疗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凤阳上扰之头痛、眩晕之证(2分)。

镇肝熄风汤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镇肝降逆潜阳,龟板、芍药、玄参、天门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热疏肝,故镇肝潜阳熄风之力大,并善引血下行。

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凤阳上扰而偏于气血逆乱之头痛眩晕,甚或中风者。

(4分)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清热、活血、安神,故镇肝潜阳之力较逊,但兼清热安神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生风化热之头痛眩晕,伴有失眠者。

(4分)

9、试述温胆汤汤的功用、主治及组方意义。

温胆汤的功用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臣以竹茹,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半夏与竹茹配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理气化痰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约半夏毒性。

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温凉并进,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诸证自愈。

10、试述固冲汤与归脾汤在组成配伍、功用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固冲汤与归脾汤均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而摄血,治疗脾气虚弱,脾不统血的崩漏,月经过多。

但病机不尽相同,且病情、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因而立法、选药亦随之而异。

固冲汤所治疗血崩、月经过多是由肾虚不固,脾虚不摄,冲脉滑脱所致,病势较急,病情较重。

故当急治其标,固冲摄血为主,辅以健脾益气;方中重用山茱萸为君,配伍煅龙骨、煅牡蛎、棕榈炭、五倍子、海螵蛸、茜草、生白芍等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且用白术、黄芪补气健脾,标本兼顾,肝脾肾同治。

归脾汤所治疗崩漏系脾气虚弱,脾不统血所导致,病势较缓,病情相对较轻,缓治其本即可;故以黄芪、白术配伍人参、甘草益气健脾治本为主,又配伍龙眼肉、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补心血,安心神之品,气血并补,心脾同治。

11、试述六味地黄丸的功用、主治及组方意义。

功用:

滋补肝肾(1分),

主治:

肝肾阴虚证(1分)。

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陈细数

方中重用熟地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固精,共为臣药(1分);三药相合,滋养肝脾肾,称“三补”(1分)。

但熟地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为主(1分)。

泽泻泻肾降浊,防熟地滋腻;丹皮清泻肝火,制约山萸肉之温(1分);茯苓淡渗脾湿。

助山药健运,三药共为佐药,称“三泻”(1分),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又以补肾阴为重。

(2分)

12、试述桂枝在当归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桃核承气汤、五苓散中的配伍意义。

以上诸方中均配伍了桂枝,但由于主治病证不同,虽同意味桂枝,与方中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不同的配伍作用,从而发挥不同的临床效用。

(1)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0.5分),方以辛温桂枝为君(0.5分),能温经散寒,温通血脉(1分),与当归、芍药、细辛、通草等同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0.5分);

(2)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0.5分),方中佐以桂枝(0.5分)通阳散寒,降逆平冲(1分)。

配合君臣药物使胸阳振,阴寒消,气逆上冲诸证可除;(0.5分)

(3)桃核承气汤主治下焦蓄血证(0.5分),方以桂枝为君(0.5分),辛甘性温,通行血脉(0.5分),既能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大黄、芒硝寒凉凝血之虞,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泄热之功。

(0.5分)

(4)五苓散中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0.5分)。

方中佐以桂枝(0.5分),一者取其辛散之功,外解太阳之表(0.5分);二者用其温化之力内助膀胱气化,以助利小便(0.5分),与茯苓、猪苓、泽泻合用,以收温阳利水之效,诸药相伍,甘淡渗利为主,佐以温阳化气,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0.5

13、试述小青龙汤的组方意义。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停寒饮之证,治疗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1分)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2分)。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1分)。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1分),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2分);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1分)。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1分)。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证自平(1分)。

14、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均治疗眩晕头痛,试述二者在组成、功用、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两方均用天麻以平肝熄风,用于凤阳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

(1分)

但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天麻、半夏共为君药(0.5分),合以白术、茯苓、陈皮等,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