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70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经济部分经典题目解析(三)

1.结合地图,指出天津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地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的相关史实,注意观察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图片上的相关提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答】解: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故答案为:

1984年,天津成为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以后,环渤海地区(包括天津)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19世纪上半叶,广东佛山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

这能反映出()

A.佛山成为纺织业中心B.佛山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C.政府加强手工业管理D.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9世纪上半叶”、“棉布纺织业”、“工场”、“从业人员”。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这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解答】解:

A.佛山成为纺织业中心:

题干中仅提到了佛山一个地方棉布纺织业工场的发展情况,据此不能得出佛山成为纺织业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松江是棉纺织业中心,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故A错误;

B.佛山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得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这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故B正确;

C.政府加强手工业管理:

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面对民间产业日益显著的发展,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

C本身说法没有错误,但是题干中并未提及这一点,故C错误;

D.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

题干中所说的工场属于私营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错误。

故选B。

3.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这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①法律手段②外交手段③经济手段④行政手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

20世纪3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保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法令”、“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解答】解:

②法律手段:

由题干中“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可知①正确;

③外交手段:

题干中并未涉及外交,故②错误;

④经济手段:

由题干中“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可知新政采取了财政政策,故③正确;

⑤行政手段:

由题干中“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可知④正确。

符合题意的有①③④,故选C。

4.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设想:

“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流动。

”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贸总协定建立的背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贸易壁垒”。

二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大减,国际经济萎缩,进而导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1947年,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开始实施。

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体制。

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答】解: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它的要求下成立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货币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故A错误;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结合上面的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

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符合题干中“消除贸易壁垒”的要求,故B正确;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它的宗旨是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

它偏向于货币方面的问题,故C错误;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它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虽然世界贸易组织关注的是消除贸易壁垒,但因时间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5.材料一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

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

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凯尔斯

材料三罗斯福宣誓就职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的思想?

(2)为应对经济危机,材料二中的人物提出了什么新的经济理论?

(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哪一党派的?

他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宣誓就职的?

他上台后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材料二的经济理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变化。

(1)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都无需政府干预”、“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这里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发展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2)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

193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其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3)结合史实可知,罗斯福为民主党。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美国总统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迫使美国政府进行改革。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解答】解:

(1)由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体现的是一种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2)结合史实可知,凯尔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经济理论,并被罗斯福总统应用在新政中。

(3)罗斯福为民主党候选人,他在美国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状况下宣誓就职的。

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挽救金融危机、工农业生产危机以及社会危机的政策、法规与法令,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故答案为:

(1)思想:

自由放任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2)新的经济理论:

国家干预经济

(3)罗斯福为民主党;

状况:

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得美国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加剧,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

措施: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加强对工农业的计划指导;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6.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其发展与生产工具的进步密切相关,而以下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翻车B.耧车C.戽斗D.水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上相应图片的识读能力,注意题目问的是和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选项。

我国农业技术发达,农业生产工具众多。

除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外,历代还发明了便于中耕的曲柄锄,便于收获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还有众多灌溉用具如戽斗、翻车、立井水车、高转筒车等。

【解答】解:

A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农业灌溉用具—翻车,故A与农业有关系,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代时出现的播种工具耧车,故B与农业有关系,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农业灌溉用具—戽斗,故C与农业有关系,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装置—水排,故D与农业没有直接联系,D正确。

故选D。

7.1982年,中国对进出口税则的税率作了较大调整。

调整的原则是:

降低了国内不能生产供应的先进设备和供应不足的原材料,以及机器、仪器的零部件的税率;提高某耐用消费品和国内已能生产供应的机器设备的税率。

这次税率调整的直接历史背景是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对外开放伟大决策的作出

C.农村改革使外销粮食量大增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事实,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982年”、“税率调整”、“直接历史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

【解答】解: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1984年10月,中国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题干中的“1982年”不符,故A错误;

B.对外开放伟大决策的作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中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进出口税率的调整,有利于保护国内的企业,故B正确;

C.农村改革使外销粮食量大增:

题干中主要表达我国在1982年调节进口商品的税率,未提及出口商品的税率,故C错误;

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1992年10月,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与题干中的时间“1982年”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8.1835年,托克维尔在他的著名的《论美国民主》中就预言,这个面积只有230万平方公里的新兴国家将于俄国一样,“已经有上苍的意志注定是要摆布半个地球的命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摆布半个地球的命运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美国”、“二战后初期”、“摆布半个地球的命运”。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答】解:

二战后,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1945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二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大减,国际经济萎缩,进而导致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更畅通地进入世界市场,着手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1947年,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开始实施,其宗旨是:

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这三大支柱中拥有特殊地位。

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

1944年,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1945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1947年,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并于1948年开始实施,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美国在这三大支柱中拥有特殊地位。

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9.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规定:

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才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

其目的是()

A.与荷兰争夺北美的殖民地

B.扩展荷兰的海外商业利益

C.打击法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D.打击荷兰的商业殖民优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霸权的角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1651年”、“英国”、“船只”、“殖民地”。

这段话出自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英国在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中将矛头直指荷兰。

1652年,矛盾激化的英荷之间爆发战争,三次英荷战争之后,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解答】解:

A.与荷兰争夺北美的殖民地: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船只”、“货物”,题干主要是强调英国在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领域同荷兰展开激烈竞争,未专门提及“北美的殖民地”,故A错误;

B.扩展荷兰的海外商业利益:

英国在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主要是为了打击荷兰的海外商业利益,故B错误;

C.打击法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英国在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将矛头指向荷兰,不是法国,故C错误;

D.打击荷兰的商业殖民优势:

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航海业和国际贸易发达的荷兰逐步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把持通商要道,为许多国家转运商品,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

英国在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将矛头指向荷兰,故D正确。

故选D。

10.1976年9月20日,美国《时代》周刊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下列史实最能够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能够体现”。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建立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解答】解: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1978年发生在中国的“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种执政指导思想的讨论,实质上是文化大革命路线和实施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路线的较量。

这解决的是思想观念问题,不是经济利益问题,故A错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1980年开始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具体途径,故B错误;

C.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建立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故C正确;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具体途径,故D错误。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