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可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02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可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可研.docx

《新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可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可研.docx

新可研

220kV及以下架空输电及电缆线路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

内容深度及要求

(供设计、工程审查参考)

编写依据:

1.《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电力行业标准DL/T5448-2012

2.《架空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行业标准DL/T5451-2012

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程》DL/T5405-2008

4.《云南电网110kV~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容量深度规定》(修订)

QG/YW-JH-04-2010

5.《云南电网公司110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指导意见》QG/YW-GC-03-2009

6.云南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电气设备装备技术原则》QB/YW110-01-2009

 

李叔昆修编

2012年8月6日

220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

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及要求

 

110-220kV输电线路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要求

前 言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在投资前,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投资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适用,经济上是否合理,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目标,为投资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论证方法。

送电线路的可行性研究,重点是线路路径和气象条件的调查研究和方案比选,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的导线、地线、绝缘水平、杆塔和基础提出初步设想。

对线路工程的投资提出估算和经济评价。

送电线路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件图纸为:

  1、送电线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线路路径方案图

3、杆塔、基础型式图

如果送电线路的可行性研究要求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则应按初步设计内容深度来做。

 

送电线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1.电力系统概况

1.1线路电压等级、输送容量、回路数,线路起迄点。

1.2负荷的最大利用小时数、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按高海拔电晕条件检查导线截面。

1.3规划中变电所的位置、出线回路数及方向,本期出线的龙门架位置、相序。

2.线路路径方案

2.1路径方案设置

按路径最短(靠近航空线)、交通方便(靠近公路)、避开障碍的大原则拟定路径方案,一般最少提出两个方案作比较。

在通道拥挤地带仅有一个方案时,要充分说明其理由。

2.2各方案的自然条件

要按下述内容说明各方案的情况:

路径走向、长度、海拔高程、地形分类百分数、地质条件、水文气象、微气象微地形点、交通、沿线矿藏、城市规划、军事设施、电台、雷达站、危险品仓库、大型厂矿、化工厂、采石场、森林分类及分布、交叉跨越、通信线、风景名胜区等的位置、离线路的距离、影响等详细情况。

2.3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列表比较,包括:

技术条件(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节能降耗)、环境影响、材料消耗、投资差额。

列表比较。

并说明推荐方案的优缺点。

2.4推荐方案说明

线路自然情况、协议情况和其他问题。

2.5路径协议:

应取得当地政府规划、林业、矿产、环保、国土、部队等部门的书面协议。

3.气象条件

3.1 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1.1 沿线已建成的电力线路设计气象条件,运行情况。

或通信线复冰情况。

3.1.2 沿线气象台站的记录资料。

气象特征值:

气温(绝端最高、绝端最低、年平均、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湿度(相对和绝对湿度)

雷电日(最大、平均)

年降水量(mm)

历年最大风速(风速仪高度、时距或连续自记)

气象站的海拔高程

资料记录年代。

3.1.3调查访问。

沿线电力公司、保线站、通信线维护站、气象站及沿线村庄农民(不同海拔高程的村庄,年长者)

3.2 最大风速的确定。

  重现期:

30年 离地10高 10min时距。

根据气象站的记录资料进行数理统计提出要求重现期的最大基本风速。

对比沿线已建成的电力线路设计最大风速,运行情况,参考调查访问的记录、风灾情况,确定设计的基本风速(110~220kV线路不宜低于23.5m/s)。

山区线路应提高10%。

设计最大风速是将基本风速换算到离地面15m高度的风速。

基本风速分区

23.5

25

27

29

31

33

110~220kV

按离地15m高度折算的风速

25

26.7

28.8

30.9

33.1

35.2

500kV

按20m离地高度折算的风速

30.2

32.4

34.6

36.9

3.3最大复冰厚度的确定

参考沿线已建成的电力线路设计冰厚,运行情况,分析调查访问的记录、冰灾情况,确定最大设计复冰厚度。

  地线的复冰厚度,应比导线增加5mm(仅作计算杆塔强度用)。

3.4 注意沿线有无微气象微地形点(线路经过分水岭、垭口、地形抬升的位置、横过山谷的喇叭口等)?

位置?

3.5 其他气象组合参数按规程规定选取。

列出气象参数表。

3.6 沿线气象区段的划分:

对于较长的线路,是否需要划分为两个以上的气象区?

,应说明其分界点及各区段的长度。

4. 导线、地线的型号及推荐理由。

4.1导线

重冰区和地形高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钢芯强的钢芯铝绞线,地形平坦地区宜选用钢芯轻的钢芯铝绞线,轻冰区一般山地宜选用钢芯中等强的钢芯铝绞线。

30mm及以上覆冰地区宜选用铝合金导线。

轻度和中度污秽地区宜选用铝包钢芯铝绞线,严重污秽地区宜选用防腐型钢芯铝绞线,一般地区宜选用普通钢芯铝绞线。

旧线路增容宜选用耐热铝合金导线、相分离导线。

大跨越、重冰区的导线应作比较后确定。

4.2地线

满足导地线配合、分流、热稳定要求选定地线型号。

有OPGW及中度污秽地区的线路,宜选铝包钢绞线作分流线。

一般情况选用锌-5%铝-合金镀层钢绞线。

地线外层股径,宜采用7股的。

重冰区地线型号要适当提高一级。

4.3导、地线的最大设计应力、安全系数、平均应力(决定采用防震限度及防震措施)列表说明。

4.4OPGW

除满足热稳定要求外,要考虑抗雷击性能,其外层股径股径不小于3.0mm。

OPGW的型号宜比分流线大一级。

5. 绝缘配合。

a)沿线污区划分应根据①电网污区分布图,②沿线运行线路的污秽调查,③污源单位(化工、冶金、水泥等)排放物调查(性质、数量、风向)。

污区选择要留有余地,一般不低于II级。

b)绝缘子型号,一般宜采用钢化玻璃盘式绝缘子。

三级污区及以上宜选用防污型绝缘子或合成绝缘子。

一般地区选用普通型绝缘子。

c)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要符合污区、高海拔的要求。

重冰区线路要检查工频污湿耐压强度,必要时增加一片。

d)空气间隙值要按高海拔要求修正(工频、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间隙,仅与绝缘子串片数有关。

6.防雷接地

保护角:

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双回路不大于0°,单回路不大于15°。

双回路应采用差绝缘或平衡高绝缘设计。

降阻措施。

采用接地模块或降阻剂。

7.杆塔和基础规划

a)结合工程特点(地形、森林高度、交通),规划采用的塔型。

b)结合工程特点,估计线路平均档距、计算杆塔的总数量,直线塔、承力塔数量及百分数。

注意杆塔的平均高度。

c)根据沿线地质条件选择基础型式。

8. 节能与环境保护

a)结合工程特点,分析节能措施。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采用节能金具、合理选择分裂导线的根数和间距、满足电晕要求)

b)环境保护论述:

电磁环境满足规程要求、区域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措施(铁塔的长短腿结合高低基础,高塔跨树)。

9. 线路抗灾能力分析

结合工程特点分析冰、风、雷、污、鸟、洪水、地质灾害、外力破坏对工程的威胁及防护。

10.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评估

确认工程所在地区是否属《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

线路沿线有哪些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是否对其造成影响。

防护措施。

11. 投资估算。

11.1投资估算内容

应说明工程规模、编制依据、造价分析。

附表有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

11.2要求

a)说明估算编制的依据、采用的定额、主要设备价格来源。

b)要有造价水平分析。

c)土地征用和拆迁赔偿费用计列要有依据。

12.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内容:

a)财务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

b)投资利润率。

c)投资利税率及资本金利润率。

d)偿还贷款的收入来源。

 

END

 

220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及要求

 

110-220k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前言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线路设计的技术原则,为施工图设计

创造条件。

要进行分析、论证工程中采用技术原则的正确性。

不能只写结论。

匡算工程投资。

送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的文件图纸总目录:

第一卷初步设计说明书及附图

第二卷主要设备材料估算表

第三卷岩土工程报告

第四卷水文气象报告(限于重冰区)

第五卷施工组织设计大纲(限于投资影响较大的工程)

第六卷概算书

附图:

1、线路路径方案图(1:

5万)

2、两端变电所进出线示意图

3、导线特性表

4、地线、OPGW特性表

5、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图(主要型式)

6、杆塔型式一览图

7、基础型式一览图

8、直线塔间隙园图(新塔型)

9、接地装置图

10、送电线路单相接地另序短路电流曲线

11、全线相序示意图

送电线路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

架空线路

1.总述

1.1设计依据:

包括《计划任务书》、《可研审批文件》、《设计合同》等。

1.2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线路长度、设计包括的内容。

1.3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期限

1.4电力系统简况

1)电站装机容量(或主变容量),线路输送容量,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2)线路电压等级,回路数。

3)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若任务书中已规定导线截面,也要论证其合理性。

4)两端变电所进出线规划

1.5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线路起迄点及长度

2)曲折系数

3)海拔高度

4)地形(平地、丘陵、一般山地、高山大岭各占的百分数)

5)地质条件

6)交通

7)森林

8)气象区(设计覆冰厚、最大设计风速)

9)导线

10)地线及OPGW

11)绝缘水平

12)杆塔

13)基础

1.6造价

项目\造价

合计(万元)

单位造价(万元/km)

本体投资

静态投资

1.7主要材料消耗

项目名称

总数量

单位数量

导线

地线

绝缘子

金具

塔材

基础材

基础混凝土

接地钢材

2.路径

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1两端变电所情况

1)变电所位置。

2)本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本线路所在的间隔,出线方向。

3)相序。

2.2路径方案:

常规线路应作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

线路通道确实拥挤的可只作两个或1个路径方案,但要有充分理由。

2.2.1搜资:

要详细,不能遗漏。

如:

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矿藏、采石场、取土场、炸药库、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林场、不良地质地段、机场、导航台(远台、近台、信标台)、军事设施(靶场、仓库)、通信设施、拟建的公路、铁路、机场、交叉跨越等等。

2.2.2选线原则:

1)综合考虑线路长度、交通、避让(森林、重冰、不良地质、其他障碍物等)、地形、交叉跨越等条件,并注意听取施工、运行及地方政府意见。

2)尽量靠近各级公路,少走高寒山区,不走无人区。

3)路径尽量靠近两变电所间的航空线。

少转角。

4)避开:

城市规划区、军事设施、大型工矿、炸药库、大型采石场、雷达站、油库等。

5)避开:

不良地质地区(滑坡、坍塌、泥石流)、洪水淹没区、重冰区、采矿权区、密林,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6)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尽量避免大面积拆迁民房。

7)尽量减少已建成超高压线路的交叉跨越。

8)考虑本线路与在建、拟建中高压线、公路、铁路及其他设施间的相互影响。

2.2.3路径方案及比较:

各方案叙述及列表比较,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说明推荐方案。

2.2.4推荐方案及路径自然情况

2.2.5路径协议:

在附件中列出书面协议。

3.气象条件

要求基础(原始)资料齐全,论述要充分。

3.1 列出沿线气象台站的观察记录资料。

气象特征值。

3.2 列出沿线已建成送电线路(或通信线)的设计冰厚、最大风速,运行事故记录。

要充分借鉴2008年冰灾的经验教训。

3.3 列出沿线单位和民间调查记录。

3.4沿线微地形微气象点的调查与说明。

3.5确定设计采用的冰厚、最大设计风速。

3.6提出采用的气象条件,列表。

3.7 若有两个以上的气象区,分段提出沿线的气象分界点,各段长度。

4.导地线选型及防震措施

4.1 导线:

选型是否合理?

要因地制宜选择导线型式(正常型、减轻型、防腐型),钢芯强弱。

要注意满足高海拔(不验算电晕条件的最小直径)、重冰区的要求(强度、过载能力)。

分裂导线线路要说明分裂根数、分裂间距及子导线排列方式。

4.2 地线:

选择是否合理?

要满足:

1)导地线配合,2)热稳定,3)地分流是选用热镀锌钢绞线,铝包钢绞线,良导体地线?

理由?

选用铝包钢绞线时,导电率是否合适?

4.3 导、地线的平均运行应力及防震措施:

防震应力限度选择是否合适,是破坏应力的%?

重冰区、大档距悬垂串要加预绞丝护线条。

4.4列出导地线的最大设计应力、平均运行应力及安全系数。

4.5列出导线、地线及OPGW的机电特性。

5.绝缘配合

5.1 污区划分:

写出依据(电网污区分布图,沿线化工、冶金、水泥厂的调查资料)?

等级是否切实?

0、I污区按II级污区设计。

5.2 绝缘子型号:

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合成绝缘子选择是否合理?

5.3绝缘子片数:

绝缘子串片数(按泄漏比距选择,要符合高海拔要求)是否正确?

在重冰区要注意满足冰闪对绝缘子片数的要求。

一般宜增加一片。

悬垂绝缘子串少用双串。

5.4 空气间隙:

选择是否正确?

高海拔地区要进行海拔修正(工频、操作的间隙按海拔修正;雷电的间隙按缘子串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的正极性值,乘0.85的配合系数后,查放电电压曲线确定)。

当采用不同的绝缘子片数时,应分别列出雷电过电压的间隙。

带电作业的间隙也要列出。

5.5列出绝缘子的机电特性。

6.防雷接地

6.1 沿线各台站的雷电日及已建成线路的雷击跳闸情况调查。

6.2 杆塔的保护角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单回路220kV及以下不大于15度。

双回路共塔保护角:

220~500kV 0度;110kV不大于10度。

6.4 杆塔地线支架设计是否满足S≥0.012L+1及B<5H的要求?

6.5 双回路共塔线路要按平衡高绝缘或差绝缘设计。

6.6计算并提出基本塔型的耐雷水平和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6.7 接地体一般采用Ф10圆钢,接地引下线采用-4×40×170mm扁钢或Ф12圆钢敷设。

6.8 高土壤电阻率的塔位考虑的降阻措施?

如降阻剂、接地模块。

在接地体延伸受限制的地方,可采用垂直接地极加降阻剂的措施。

7.绝缘子串和金具

7.1 绝缘子吨位选择是否正确?

型号不宜超过三种。

7.2 绝缘子串组合(单、双串)是否满足本工程要求?

7.3 金具选型要配套。

有条件时优先选择节能金具。

7.4分裂导线线路要说明间隔棒的型式(宜采用阻尼间隔棒)。

7.5垂直二分裂的线路,为了避免子导线的粘连,在大档距、大高差、微气象微地形点(分水岭、风口等)宜安装间隔棒。

8.导线换位

8.1 必要性

8.2 换位方式?

8.3 换位地点,换位示意图。

9.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9.1 导线对地及各种交叉跨越物的距离。

9.2 精确测量跨越间距。

并留足够余地。

9.3对于同电压等级线路交叉时,系统公用线应在专用线上方。

9.4线路走廊清理原则。

9.5若有跨越大江大河、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同时跨越多条电力线时,要作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必要时要实测断面图。

10. 杆塔

10.1 因地制宜(地形、气象条件、交叉跨越及高塔跨树)估计全线平均档距,承力塔百分数,杆塔的平均呼称高。

10.2 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的原则选择杆塔结构型式。

新工程应采用按2008年规程或2010年国家标准设计的塔型。

10.3 新塔型要有充分说明分析及间隙圆图。

10.4套用杆塔时,要说明杆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条件。

10.5提出全线杆塔汇总表(包括各种高度单基重量)。

10.6说明杆塔材料的种类、强度等级、防腐措施。

螺栓的防卸、防松措施。

10.7对于山区线路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型式的塔型。

10.8对于走廊紧张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同塔多回路的塔型。

11. 基础

11.1 说明沿线的地质和水文情况、土壤冻结深度、地震烈度、施工、运输条件,对软弱地基、膨胀土等较难处理的地质作详细的描述。

11.2基础型式选择:

根据地质条件,有条件时优先选用原状土基础(地下水较深的粘土地区,可用掏挖基础)。

一般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

软土地基可采用大板基础,桩基础。

11.3线路通过软地基、流沙、膨胀土、滑坡、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地段时,应论证采取的措施。

11.4 山区宜采用全方位不等高基础及全方位长短腿铁塔。

11.5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11.6说明基础材料的种类、等级和标号。

12. 对通信设施的影响及防护

11.1 通信明线一般已被光缆代替,无问题。

11.2 要注意对无线电台、导航台、信标台、雷达站等的距离是否满足规定。

11.3 靠近火车站要注意对信号线、轨道电路的影响。

13.OPGW设计

13.1与地线配套OPGW的选型。

13.2OPGW与地线的分流、热稳定计算。

13.3OPGW外层单股直径不宜小于3.0mm。

14.环境保护

14.1 电磁环境影响:

导线外经是否符合不考虑电晕的规定?

电晕对无线电干扰水平、噪声水平的要求,地面场强是否符合规程规定?

14.2说明线路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土流失区、生态保护区等的情况及保护措施。

14.3 区域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铁塔的长短腿结合高低基础,高塔跨树)

14.4 少跨越民房,不搞移民搬迁,对与线路邻居的民房感应电压的影响不超过规定值。

15.劳动安全

15.1说明输电线路工程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等要求。

15.2说明高空作业人员上下杆塔的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情况。

15.3说明输电线路受邻近线路电磁感应影响的区段,提出施工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5.4说明对平行和交叉的其他电力线路、通信线等影响情况,提出邻近线路在运行和检修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16.附属设施

16.1 按规定执行。

17.研究试验项目

17.1 在本工程中,是否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需要列的试验项目?

 

 

END

电缆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

第一册设计说明书及附图

1.总述

1.1设计依据

1.2设计规模

1.3设计范围

1.4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5工程造价分析

2.接入电力系统方案

2.1地区电网概况

2.2建设的必要性

2.3接入系统方案

2.4地区电缆线路规划

2.5两端电缆进出线规划

3.电缆路径

3.1电缆路径选择原则

3.2两端电缆进出线位置、方向,过渡方案

3.3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4.气象条件与土壤特征

4.1资料来源

4.2经过地区的气象参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雷电日、风速、日照、土壤冻结深度及覆冰厚度)

4.3地区地震烈度

4.4环境温度及土壤特性

5.电力电缆及附件选择

5.1电缆选择(截面选择应满足规划的载流量和短路电流的热稳定,结构选择多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缆)

5.2电缆外皮护套的接地方式及分段长度(两端直接接地、通过保护箱接地、交叉互联接地)

5.3电缆附件选型(终端头、中间接头、避雷器、交叉互联箱、交叉互联电缆、接地保护箱)

5.4电缆过电压保护措施(由两端变电站避雷设备联合保护电缆的主绝缘。

6.电缆敷设及固定

6.1说明电缆在新建、已建电缆通道、工作井、电缆夹层、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

6.2电缆的支持与固定,根据不同的电缆通道与敷设方式来确定

6.3电缆支架:

材质、层数、间距、长度,接地和防腐

7.土建部分

7.1直埋电缆:

起迄点、长度、埋深、覆土厚度、横断面设计

7.2电缆排管:

净宽、净高、结构形式、覆土厚度,是开挖方式或其他。

管材质、直径、数量、排列方式

7.3电缆沟或电缆隧道:

a)净宽、净高、结构形式及厚度,开挖方式

b)排水方案

c)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

d)邻近的规划、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周边环境情况

7.4主要交叉穿越:

a)穿越铁路、二级以上公路、河流等处理方案

b)与市政管线交叉处理方案

7.5工作井

a)电缆转弯半径(1.6d),分支情况

b)工作井的结构形式、深度及直径

7.6电缆终端

7.7电缆登塔

8.电缆防护

8.1通道的防火

通道内防火的设置,如防火墙、防火槽盒,等阻燃防护措施。

8.2火灾警报系统

火灾监控报警装置,灭火装置

9.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9.1隧道内的照明、通风、通信

9.2电缆沟的排水等

9.3标识设置

10.环境保护

10.1电磁环境和区域环境影响的程度,防护措施

11.附件附图

11.1附件:

可研批准文件,路径协议,会议纪要

11.2附图:

a)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图

b)电缆线路路径平面图

c)电缆两端进出线平面图

d)电缆敷设平、断面图

e)电缆终端塔型式图

f)电缆接地方式示意图

g)电缆通道断面图

h)电缆通道内敷设位置图

第二册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以工程实例供参考)

1.电气部分

电气部分材料表

NO

名称

数量

备注

1

阻燃电缆ZR-YJLW02-64/110kV-1×500mm2

800×18盘

570×6盘

2

户外电缆终端头(截面500mm2)

6只

用于变电所甲

3

GIS电缆终端头(截面500mm2)

6只

用于变电所乙站内

4

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接头(与截面500mm2配合)

12只

用于电缆接头井内

5

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直通接头(与截面500mm2配合)

6只

用于电缆隧道内

6

三相交叉互联接地箱

4套

7

三相直接接地箱

4套

8

三相保护接地箱

2套

9

同轴电缆240mm2/240mm2

150m

10

110kV瓷套式氧化锌避雷器

6只

用于变电所乙站内高原型

11

电缆保护管C-PVC-192/8.5

21m

电缆从铁塔引下脚底保护

12

φ12圆钢(排管敷设段接地回流线)

5430m

13

连接铜排80×8

6个

用于变电所甲

14

铝合金电缆夹具

136套

或用塑钢材料的代替

15

防火涂料

300kg

16

防火封堵材料

940kg

17

接地钢材

2655kg

2.电缆敷设部分

电缆敷设表

NO

敷设方式

长度

备注

1

电缆沟

140m

变电所甲内

2

电缆排管

2670m

3

电缆夹层

30m

变电所乙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