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36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jiá)匿笑(nì)徘徊(huái)霎时(shà)

B.倔强(qiàng)胆怯(qiè)蜿蜒(wǎn)诀别(qué)

C.模样(mó)弧形(hú)莅临(lì)咄咄逼人(duǒ )

D.绽开(zhàn)感慨(gǎi)小心翼翼(yì)花团锦簇(c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翻来复去咄咄逼人

B.各得其所人迹罕致人声鼎沸油然而生

C.不求甚解美不胜收众目睽睽决然不同

D.花团锦簇混为一谈废寝忘食煞有其事

3.结合语境,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比喻姿态优美)

B.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岁才能站立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D.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

“光明!

光明!

快给我光明!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二、语言表达

7.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如果你是鱼儿,那么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三、名著阅读

8.名著阅读。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①)篇回忆性散文,并以《②》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③》。

《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

正要出发,(④)却命令“我”(⑤)。

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9.根据要求默写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0.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_____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六、现代文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4.读A段文字,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段所提到的四件事。

16.A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对百草园进行描写?

请结合文段分别列举句子进行赏析。

17.B段中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请把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18.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在A、B两段的描述中,“乐”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的力学

李雪峰

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也曾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

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

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十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

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

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

他的心刷地吊到嗓子眼,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换就跑出去了。

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了。

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着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

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的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跑起来了,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抱住他的胳膊。

看到女儿像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下落,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拉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危险——”

“啊——”

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两天了。

他的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冷气。

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对他说:

“你总算醒过来了,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是太危险了,万一……”

他笑笑,看看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

“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

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爱没有力学。

一只雌鸟虽然害怕一粒小小的子弹对自己翅膀的射击,但当一只比子弹大得多也重得多的雏鸟从巢口坠落时,它会闪电一般毫不迟疑的迎上去;一头母牛带着牛犊遭遇野狼袭击时,它会用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去护卫自己那幼小的牛犊……

在爱里,除了一种比钻石更硬的爱的合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力学。

爱是灵魂里惟一的一种力。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0.“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拉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这是什么描写?

又有何作用?

21.你从文中读到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22.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和故事的情节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能删去吗?

七、作文

23.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

要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如家人、老师、朋友、同学……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请以“感恩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

B项中“强”应读jiàng。

C项中“模”应读mú。

D项中“慨”应读kǎi。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翻来覆去。

B.人迹罕至。

C.截然不同。

故选D。

3.D

【解析】

试题分析: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4.C

【解析】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

改为“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B残缺主语。

去掉“通过”或“使”。

D逻辑错误。

将“无”改为“发生”。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B.由“雨已经化了妆”和“飘然莅临人间”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由“小草偷偷的”可知是拟人修辞。

D.由“光明!

光明!

快给我光明!

”可知是反复的修辞。

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根据“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的句式“……虽不……,却能……”分析选项即可。

B项“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符合这个句式。

故选B。

7.例: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方肥沃的土地

【解析】

试题解析: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①十篇②旧事重提③朝花夕拾④父亲⑤背书

【解析】试题分析: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江南好风景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郎”“罔”“殆”“择”等字词的书写。

10.C

11.

(1)生气

(2)反省(3)危险(4)喜好

12.

(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13.言之有理即可,结合自身启示或体会

【解析】

10.试题分析:

A“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错。

原文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只要……就”使用错误。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态度。

D“四书”指的是《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11.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省”:

反省。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愠”“殆”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12.试题分析: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故”“可以”“斯”“舍”等字的翻译。

“可以为师矣”省略句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试题分析:

要选一句自己理解最好体会最深刻的句子作答。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的是人在恬淡朴素的生活中能够发现很多生活的乐趣,同时磨练自己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孔子说:

“富也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也就是说,富贵谁都想得到。

区别在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富贵如果不是从正道得到,没有任何意义,徒于人格有损。

因此人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译文: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

“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

“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4.C

15.翻断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6.视觉、听觉、味觉

17.其中一连串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九个动词,这些词语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捕鸟的整个过程,表现了捕鸟的乐趣

18.景物优美,充满情趣(乐景)雪地捕鸟,充满情趣(乐事)

【解析】

14.试题分析:

A“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错。

应该是由整体到局部。

B“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错。

文中表现的是“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

D原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这些事物才算略写的内容。

而“斑蝥、何首乌、覆盆子”是详写的内容。

15.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选文部分,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梳理情节,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1.翻砖找蜈蚣;2.按斑蝥脊梁;3.拔何首乌根;4.摘覆盆子吃。

所概括的内容必须是事件,也就是人物做了什么。

16.试题分析:

考查描写的角度。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视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听觉。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是味觉。

点睛: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

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17.试题分析:

考查动词的使用效果。

首先找出这些动词,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来谈作用。

答作用时首先要答出这些词语使用的准确、生动、传神。

另外还要答出表现了捕鸟的乐趣及对百草园的热爱。

18.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要根据作者所描写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一一筛选后提取。

可从景物特征、情趣特点、捕鸟乐趣等角度进行作答。

19.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20.动作描写,细致的动作写出了处于危急时刻的父亲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仍然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用双手接住孩子,体现了父爱的伟大无私。

21.示例:

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

读出他是个博学的人。

“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

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这里我读出爸爸是个爱我、关心我的好爸爸。

22.不能。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互相照应,点明文章的中心,深化主旨,使文章更加严密完整。

【解析】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他、妻子和小女儿,主要事件是不顾危险去救女儿的事,结果受伤住院,表现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的主题。

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

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20.考查对人物描写的理解。

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

此句“推开、迎了上去”是他推开学生不顾自己的危险,去用双手接住孩子时的动作描写,表现父爱的伟大无私。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从他的语言与当时的行为来分析,作为老师他“成绩斐然”学识渊博;作为父亲,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用双手接住孩子,体现了一个父亲伟大无私的爱。

22.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

此文通过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女儿生命的紧急关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接住掉下来的女儿的故事,表达了“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的主题,第一段与最后一段都谈到力学,首尾呼应,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点睛】

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明白是有关谁,什么事,事件的结果如何。

即一般要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尤其是背景、人物、事件、结果几个要素。

23.例文

感恩父母

感恩,是个充满温暖的字眼。

每一个人都感恩过和被感恩过,都感受过感恩和被感恩时所得到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给我最多的爱的人,莫过于我的父母了。

从我呱呱坠地起,父母就承担起了养育我的责任。

爸爸曾因为我的一个误诊而掉过眼泪;妈妈曾为了矫正我的牙齿每周六带我往返于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市医院,风雨无阻一年多;他们为了我放弃安稳优厚的待遇来到上海打拼……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父母对我们的养育,都是尽心尽力、不惜任何代价的。

可我们有时却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父母争吵,给他们脸色看,真的是太不懂事,太不应该了。

其实,父母不求子女在物质上给予他们多大的满足,只要在父母下班时递上一杯热水;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声祝福;在父母劳累时帮他们捶捶背……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足能体现出我们对父母深深的爱,从他们满足的笑容里我体会到给予的快乐。

我们不仅仅只对父母感恩,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和许许多多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美国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后,丢失了许多重要的东西,但他仍感谢上帝:

“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也许自己是不幸的,但我们仍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激他人,这样,你就会发现,事事感恩,会活得更快乐。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正如一首诗中所说:

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关怀你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