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659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备课笔记一二单元备课笔记文档格式.docx

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围绕预习作业中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的汇报,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引导或请教书本。

2.学生交流汇报。

3.讨论:

怎样的数是正数?

怎样的数是负数?

它们是以谁为分界的?

负数和正数在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

1.看图读一读,再写一写。

(书本第2页练一练第1、2题)

2.完成书本练习一第1~6题

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见作业设计中的课堂作业。

2.集体交流。

3.质疑问难,总结本课

【板块一】

1.出示预习作业单。

2.择机揭示课题。

【板块二】

1.出示例1。

介绍温度计的知识。

组织交流预习作业中的例1部分的内容。

2.出示书本例2上的情境

组织交流预习作业中的例2部分的内容。

3.小结:

像+4、+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板块三】

1.组织学生练习,要求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

2.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发现典型问题,集体交流时重点讨论。

【板块四】

1.组织学生做课堂作业,及时了解练习情况。

2.即时批改,组织交流。

3.引导学生反思本课,提出疑问,总结本课收获。

 

一、课堂作业:

必做题:

《补充习题》第1页第1~3题。

二、每日一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

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

第单元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科书第3~4页的例3、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7~8题。

2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魅力。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重点: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

理解抽象的数轴,形成相对完整的正、负数的认知结构。

1.学生已经知道了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初步理解负数表达的意义。

2.PPT课件或小黑板若干。

1.零上4摄氏度记作也可以写成,读作。

零下4摄氏度记作读作。

2.比海平面高8844米记作,比海平面低155米。

3.读一读,分一分。

+3000  +4200  -1800  +2700  -900  +3700

4.了解生活中的盈亏现象。

5.认识生活中的方向。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交流预习作业。

2.预习质疑。

3.认定学习目标:

能用正负数表示商业上的盈亏和方向距离。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思考:

这个表格有什么意义?

它说明新光服装店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是怎样的?

2.自学例3

讨论:

表格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3.独立完成试一试。

4.自学例4,完成题中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5.完成“试一试”

想一想:

-2接近2,还是接近0?

说说判断理由。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练一练1

先看表判断正数和附属分别表示收入还是支出;

再联系具体的项目内容,说一说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2.

(1)如果小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0米,记作()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3.练习一第10题。

先观察表格,明确表中的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

再分别说说每一站上车、下车的人分别为多少?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完成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7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先独立完成填空,再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一第8题:

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说说从这一页的记录中能知道写什么。

(3)练习一第9题:

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1.组织交流。

2.根据学生的质疑,顺势揭示课题。

3.读+5、-78、9、+24、100、-12。

正数、负数、0它们的大小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例3.

2.提问:

(1)哪些月份盈利?

(2)哪些月份亏损?

(3)有几个月盈利?

几个月亏损?

还说明了什么?

3.强调:

盈利和亏损是相反的,所以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这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一般理解的做法。

4.出示例4

说明:

通常情况下,向东记作正,向西记作负;

在南北方向上,向北记作正,向南记作负。

(可以引“北上抗日”说法,北为上,上为正;

引“乾隆下江南”说法,南为下,下为负)

强调:

只有具有相反关系的量才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5.仔细观察数轴有什么特点?

1.引导理解“收支”这栏的意义,正、负分别表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适时进行指导,但要注意:

不要涉及有理数加减计算,应从正负数表达的意义入手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做课堂作业,及时了解练习情况,进行课题补差。

2.提供典型错例,分析、纠错。

《补充习题》第2页第1、2题。

《补充习题》第3页第3、4、5题。

2、每日一题:

知识竟赛中答对1题加1分,答错1题减1分,小华答10道题,得了8分,你能算出他答错了几道题吗?

 

认识负数(3)练习

练习

3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明确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更熟练在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探索中体会正负数的用法。

学生在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正数和负数,对于如何应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模型。

认识负数练习

1.提纲:

正数和负数是一对具有()意义的量。

(相近,相反)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

正数和负数在收支、温度、盈亏等问题中的应用。

2.便民小卖部这一周每天的利润如下:

-120元老派+300元+80元-280元-300元+110元-60元

如果+300元表示盈利300元,-120元表示亏损120元,请你算一算,这一周小卖部是亏损了,还是盈利了?

3.下表记录了某地区上星期的气温情况。

最高气温/c

6

5

-1

最低气温/c

-3

-2

-7

-5

(1)这个地区上星期的气温最高是(),最低是()。

(2)全天气温都在0摄氏度以上的是(),全天气温都在0摄氏度以下的是()。

(3)()这一天温差最大,温差是()摄氏度。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生说一说在前两课时学到了正数,负数的哪些知识。

2.认定今天的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昨天的预习作业。

一组选定一个小组长进行统筹安排。

对昨天的错误答案进行修改。

三、当堂练习,促进内化。

1.+6读作______,是个___数;

-6读作______,是个___数。

2.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_____。

3.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生活中一组相___的量,如:

(1)比0大3的数写作______;

比0小3的数写作______

(2)公元前200年写作______;

公元154年写作______

(3)上车7人写作______;

下车4人写作______

(4)零上23℃写作______;

零下7℃写作______

(5)比海平面高155米的写作______;

比海平面低308比的写作______

4.阅读你知道吗?

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出现在我国有着悠远的历史。

四、每日一题:

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如果小明向南走48米记作+48米,那么小红向北走52米应该记作多少?

这时候小明和小红两人相距多少米?

已知小红每分钟比小明多走5米,这时小红转身追小明,几分钟可以追上小明?

【版块一】

帮助学生整理相关知识。

特别留心一些学习困难学生的表达。

和小组长的组织能力。

【版块二】

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思考程度。

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进行交流。

【版块三】

学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负数,明确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学生经验: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一、填空。

1.零下60C可以记作()0C。

2.+6.8读作();

-3读作()。

3.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是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这个高度表示为()米。

4.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层,那么电梯下降15层记作()层。

5.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6.在东亚运动会上,中国足球队大胜日本队,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个球应该记作()。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

3分钟)

1.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错的订正。

2.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

2分钟)

1.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

20分钟)

完成“评价手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5)

2.填一填,圈一圈

(1)~(3)

3.判断题

(1)~(5)

4.观察示意图,回答问题

5.操作题5~6

6.解决实际问题7~8

7.思考题

创编题:

八、一只小兔开始所在的位置在0处。

1.小兔从0点向西行7米,表示-7米,那么向东行3米,表示为“()米”。

2.如果小兔的位置是在+4米处,说明它向()行()米。

3.如果小兔的位置是在-5米处,说明它向()行()米。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板块一】

1.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在组内提出。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1.讲评、交流

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创编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块六】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六、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5分钟)

1.课堂作业:

《评价手册》。

2.家作:

3.每日一题: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

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记录。

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1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刘翔在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24秒。

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想一想,风速怎么会是负的呢?

这是为什么?

如果风速是+0.4米,又是什么意思?

第7—8页例1、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第11页练习二

7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和生活对平行四边形已有所认识,而且已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图形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

P115页图、剪刀。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的?

怎么求?

2.想办法求出数学书第7页中四个图形的面积。

(假设格子图每格的边长为1厘米)

图1的面积=,图2的面积=,

图3的面积=,图4的面积=。

在求图1和图3这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你有什么好主意?

3.给你一个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吗?

动手试试看。

一、揭题认标,交流自学成果

1.学生回答: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交流,组长简要记录小组交流情况,准备汇报;

组员修正、完善自己的自学成果。

二、小组展示,适时引导建模

1.组长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可随时提问或补充。

学生可能回答:

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只有沿着高来剪,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2.学生根据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学习单

(1)从115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小组里每人选一个不同的),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再在小组里交流,组长填写第8页表格;

(2)根据填表的结果,小组讨论:

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独立完成第13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并尝试完成“试一试”

3.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完善知识结构。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学生根据课堂练习单进行整体练习

课堂练习单

1.第8页11练习二第2题

2.练习二第1题

3.练习二第3、4题

选做题:

练习二第5题

2.一生拿作业展示并介绍,其余学生自己批阅。

学生及时订正、反思

四、当堂检测,反思修正完善

《补充习题》4页1、3、4

(1)2cm

3cm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方厘米。

A、等于6

B、大于6

C、小于6

(2)一个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的两组对边和一个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

①长方形面积大

②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③面积一样大

④无法比较

1.在前面4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基本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求,那么其他图形的面积又该如何求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揭题)

2.昨天晚上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请拿出预习单,在小组里交流。

(重点交流第2题)

1.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结合组长关于第1题的汇报,总结:

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这是我们数学上常用的方法。

(板书:

转化)

结合第2题各种转化方法的汇报,追问:

同学们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都要沿着高来剪?

2.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吗?

接下来我们通过更多的实践来验证。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单先小组分工合作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总结:

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通过操作——猜想——归纳——推出公式,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发现数学规律常用的。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1.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教师及时点拨追问:

(1)练习二第2题:

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了用图中的底×

高,还有别的办法吗?

(提醒:

由于每个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底和高,计算时,要用底乘相应的高)

(2)练习二第1题:

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3)练习二第5题:

教师可以做一个教具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扁,说明高越短,面积也就越小。

【版块四】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堂作业,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评讲

《补充习题》第5页第1、2、3、4题。

3、每日一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圃,底是30米,高是18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60枝。

这块花圃一共产鲜花多少枝?

三、家庭作业

《评价手册》

教后反思

教科书第9~10页的例4、例5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2页练习二第7~9题。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

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转化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经验。

使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活动成为可能。

背景资料:

书本第10页“你知道吗”.

有关教学挂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若干。

各种三角形若干教材分析:

第4-8题着重练习找一个数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同时又渗透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概念,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第8题和思考题着重使学生在练习中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有可能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课件。

(1)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的过程,记忆面积公式和字母表达式。

(2)仿照例4的样子在方格纸上画图,说说每一幅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两者有怎样的关系?

(3)从115页上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按照例5的要求做一做、想一想。

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底;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

S=( 

(4)阅读书本第16页“你知道吗”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学生分组交流。

2.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二、目标驱动 

自主学习(预设9分钟)

A、感受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出示自主学习单:

1.小组交流

(1)每一幅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3)想一想:

每一幅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