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773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小白蛇说:

“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

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

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

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⑴指名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酬谢”。

(小白蛇说要把家里的珍宝、还有能听懂鸟语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这种用礼物答谢别人的方式就叫——酬谢。

⑵指导朗读,读出感激之情。

⑶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

①师述:

海力布并不在乎珍宝,当他听到小白蛇要送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时,他想那太好了。

“好”在。

②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7节内容说具体。

⒊海力布还听小鸟说了什么?

出示:

“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你只能自己知道。

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小白蛇再三叮嘱:

“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⑴读两个句子,了解使用宝石的条件。

⑵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宝石具有神奇的功能,民间故事中往往都有这样神奇的宝物,但是使用的时候是有条件限制的。

⑶引读,理解“再三叮嘱”,感受条件的重要与苛刻及海力布可能面临的险情。

理解词语是感受海力布品质的突破点。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小白蛇的话理解“酬谢”、“再三叮嘱”,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白蛇的语言所蕴含的深情厚谊中,根据海力布作出的选择,体会海力布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㈡学习“变石头”部分,研读海力布面对灾难时的语言,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品质。

⒈海力布得到了宝石,有了宝石以后,他分给大家的猎物就更多了,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引读,出示:

“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⒉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他是如何跟乡亲们说的。

⒊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他急忙跑回来对大家说:

“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

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再晚就来不及了!

海力布镇定地对大家说:

“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

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指名读,说说海力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板书:

着急焦急镇定

⑵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海力布产生不同的心情原因。

①引读:

消息令人震惊,大山要-----,大地要------,不知道要--!

听了消息后海力布也大吃一惊,难怪他要急忙对大家说:

“------------!

②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乡亲们不相信,从“急得掉下了眼泪、发誓、恳求”中感受他“焦急”的心情。

③学习与老人的对话,揣摩海力布的想法,体会海力布的舍己为人。

师述:

海力布焦急万分,可乡亲们就是不相信,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

“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

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出示填空,展开想象:

面对乡亲的问题,海力布想:

说清楚吧,_________;

不说清楚吧,_________,生死关头,海力布毅然决定____________,就镇定地对大家说:

“_______。

⑶分角色朗读9—10小节

⒋当时,海力布是怎么原原本本的告诉乡亲们呢?

请你根据板书上的提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⑴指导复述,一是说出宝石的来历;

二是说出宝石的作用和使用条件;

三是说出搬走的原因。

⑵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⒌引读第11节,感受人们对海力布的怀念、尊敬。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

此环节中学生的读,体现理解到感悟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语言揣摩心情的变化,从他矛盾的心情变化,感受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品质;

通过朗读乡亲们最后的表现,感受人们对海力布的深刻怀念与尊敬。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简要复述课文,复述要给学生铺设台阶,在帮助理清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要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表达中的关键信息(可结合板书)以及规范的转述,简要地复述。

四、总结拓展

1、大家被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而感动,被故事曲折的情节所吸引。

《猎人海力布》这个民间故事,在内蒙古自治区广为人知,流传千年。

2、介绍民间故事:

《白蛇传》、《牛郎与织女》、《梁山泊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这些都是民间故事。

它们都有一个特点,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引人入胜;

人物都具有超人的力量。

选择其中一个读一读,写一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情节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人物极富感染力,在民间广为流传,体现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学生收集民间故事,复述民间故事,既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更是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有效途径。

板书设计

             9 猎人海力布

             救龙女得宝石

             获信息劝乡亲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救乡亲变石头

第10课《牛郎织女

(一)》教学设计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抨击。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开头到“那该多好呢”):

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局部(“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

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局部(“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

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局部(“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

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

牛郎是怎样的小朋友?

学生乙:

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身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

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

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无以复加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

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

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

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

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

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小朋友。

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小朋友。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

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身新的生活。

牛郎自身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

他会受哪些苦呢?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

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一起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

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

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顾惜地,就把自身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

”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凄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发明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发生了倾慕之心。

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解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

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干发明新幸福的生活。

 10.牛郎织女

(一)

 勤劳发明 勇敢追求

第11课《牛郎织女

(二)》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

(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揭题)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4、检查自读情况:

A.朗读生字,正音。

B.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C.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五、学习第三段:

1、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2、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现?

3、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

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六、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

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七、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八、布置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11* 牛郎织女

(二)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牛郎织女》

(二)是一篇略读课文。

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

“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

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

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1课时。

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牛郎织女》

(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

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

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

预设: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

如默读习惯、默读方法等。

5.指名交流了解到的故事结局。

(王母娘娘抓回织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有一定的默读速度,这是高年段的默读要求。

此环节中,通过回顾上单元学习的默读方法,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默读,在快速默读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结局。

三、探究情节,品悟曲折

过渡:

通过刚才的默读,同学们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是多么的曲折。

这也正是民间故事的动人之处。

让我们从这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体味其中的情感。

(一)体会爱情之美。

1.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牛郎和织女的生活过得美满。

2.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感受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

3.想象说话。

织女是多么喜欢人间哪!

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

织女喜欢的是怎样的生活?

课件出示: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

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

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

(二)了解不幸降临。

1.过渡:

有人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当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牛郎和织女的灾难便降临了。

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说一说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重点句1: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①想象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时是怎样的表情?

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②指导朗读。

(2)重点句2:

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①找一找出现的一连串动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抓住“拉、推、飞”这些动词体会王母娘娘不顾骨肉亲情,非常凶狠。

(3)重点句3:

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

①过渡:

被王母娘娘这一划,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拆散了。

②再次指导朗读此句:

读出悲愤、遗憾之情。

3.体会王母娘娘的形象:

王母娘娘其实就是封建专制者的代表,他们绝情自私,心狠手辣,全然不顾人民的幸福以及生死。

(三)品悟鹊桥相会。

激情引读后要给学生读的时间。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生活在一块儿了。

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2.导学:

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

他们就这样在岸边等着,望着。

想象一下,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3.小结:

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唱的:

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

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齐读)

4.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配乐朗读。

5.总结升华:

这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被加工。

善良的人们不愿意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束,在结局加上温暖的一笔,让喜鹊来帮忙,让这对有情人能每年相会一次。

这座桥也许就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

通过品读感悟这曲折的情节,体会其中包含的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在曲折的情节中,感受牛郎织女坚贞不屈的爱情,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1.(出示空中牵牛星、织女星的图片)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

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2.很多诗人也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

课件出示《乞巧》《鹊桥仙》,师生合作读。

拓展内容仅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不要过多讲解或统一积累。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创意表达:

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拓展与牛郎织女这个传说相关的诗歌,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启发学生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这个故事,并尝试给每幅图配文字,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1.总结:

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

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封建专制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2.作业:

制作《牛郎织女》故事的手抄报。

收束全课时,深化课文主旨。

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牛郎织女

(二)

向往美好生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的默读能力再一次得到提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能够自读自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

对于王母娘娘所代表的形象,有一些学生不理解,我结合文中王母娘娘的特点及封建社会一些专制做法,引导学生感悟封建专制对人民的压制,感受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堂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对相关诗词的拓展,使课堂更加充满语文味。

本节课中,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得以锻炼,在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故事的环节中,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2.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

3.讲故事的时候,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丰富故事细节。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1.课件出示:

讲民间故事

2.教师导言:

前几天老师曾经收集过民间故事,老师整理之后,给每个民间故事都配了一张封面,还做成了精美的影集。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面有哪些民间故事,你听到过或看到过?

(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导入话题:

大家阅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真多啊!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讲民间故事”的分享会,说一说你们的喜欢的民间故事。

(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对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收集有关的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明确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