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84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精校解析Word版

渤海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C.辣椒

D.水稻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的培植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玉米、辣椒、番薯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即新航路开辟后。

由此可知,D项正确,ABC错误。

2.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

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

【答案】A

【解析】“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表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故B项错误;注重把握农时、注重使用肥料等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故CD错误。

点睛:

重要概念是新课标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精耕细作”的概念。

3.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解析】“计日受值”、“计工受值”等体现出的是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不是商业,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走向衰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

4.清雍正帝曾强调: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与这种思想认识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

故答案为C项。

专卖政策是政府垄断特定商品的买卖,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是限制中外贸易,排除B项;海禁政策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支持下进行,排除D项。

点睛: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即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为末业,故又称“重本抑末”政策。

这项政策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这种政策。

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5.经过不断殖民扩张和争夺,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葡萄牙确立霸权是在新航路开辟初期,故AB错误;荷兰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C项错误;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故D项正确。

6.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

“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A.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答案】A

【解析】“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反映出伦敦受工业化的污染,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城市拥堵和人口膨胀,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化学工业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和把握时间信息。

由材料中的“烟雾”、“1853年”等可判断出答案。

7.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习俗

B.技术

C.制度

D.思想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学习西方的习俗,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D项错误。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属于

A.外资企业

B.民族工业

C.洋务企业

D.买办企业

【答案】B

【解析】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业,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

9.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成功获得了苏俄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其主要原因是

A.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B.美国推行自由经济政策

C.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俄与美国的关系大大改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默之所以会获得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得益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规定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10.1929—1933年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给世界带来极大的危害。

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银行纷纷倒闭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C.大批工人失业

D.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消费不足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故B项正确;AC项是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排除;D项是B项具体表现,排除。

11.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降低物价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调节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体现了对下层民众的关怀,对民生的关怀,以工代赈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怀,故选C;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在于对工业的调整,排除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属于金融方面方面的改革措施,排除B;调节农业生产属于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排除A。

12.“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C.单一的公有制

D.发展信息技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项排除。

13.下图反映的我国重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九五”计划时期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制造第一批喷气式飞机是在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在1966—1976年,故C项错误;“九五”计划时期指的是1996年---2000年,故D项错误。

14.20世纪50作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

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国民经济的停滞

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答案】A

【解析】1957年——1965年是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探索的时期,是在探索中前进,有失误,也有成绩,故A项正确。

B是在1949年—1952年底,C项是在文革期间,D项是在1978年之后,BC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5.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运动

C.增强企业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联系所学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分析解答。

16.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是以市场为核心,排除A;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将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结束,排除D。

点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为提升自身实力、加快自身发展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倡导建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缩减社会福利开支

C.使用统一的货币

D.不断推进经济一体化

【答案】D

18.二战后,令英国人自豪的“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的制度是

A.计划经济

B.社会福利

C.殖民主义

D.市场经济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指的是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故B项正确;英国没有实行过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英国推行殖民主义是在二战前,故C项错误;市场经济和“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无关,故D项错误。

19.二战后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逐渐加强,中国参与了下列哪个区域集团

A.

B.

C.

D.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亚太经合组织、B项是北美自由贸易区、C项是欧盟、D项是世界银行。

其中,亚太经合组织是中国参与的,故A项正确,BCD错误。

20.波音飞机是著名的民用飞机。

它的零部件是在日本、意大利、中国等七十多个国家生产的。

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区域化

C.贫富差距加大

D.全球化

【答案】D

【解析】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在日本、意大利、中国等七十多个国家生产,这说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加强,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化和贫富差距加大,故ABC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诗中描述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答案】

(1)方式: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特点:

①耕织结合(男耕女织);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自给自足。

(2)状况:

销售量逐年上升。

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一战”的影响;③反帝爱国热潮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作用: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农业的发展;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

【解析】

(1)材料“昼出耕田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小农经济及其特点。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12至1918年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的销售逐年上升;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影响、一战的影响、政府的支持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从材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发生在20世纪40-6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已经产生、并且仍在产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的发明……,辅助人类不断增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同时,生物工程、核技术、激光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宇宙空间技术等的发明与应用,都将人类的生产生活推向了新的高度。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

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

(1)时代: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电力时代)

历史事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评分标准:

一等①观点明确②理解全面③表述清楚

二等①观点较明确②理解较全面③表述较清楚

三等①观点不明确②理解不全面③表述不清楚

【解析】第

(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发生在20世纪40-6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已经产生、并且仍在产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影响……辅助人类不断增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都将人类的生产生活推向了新的高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提高生产力、改变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即可。

23.经济政策是国家意志的反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一五”计划的宣传画《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发行的宣传海报《WorkPaysAmerica(工作付酬的美国)》。

材料三《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有何目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答案】

(1)方针:

工业化方针。

评价:

使苏联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目的: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3)结论: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提示回答;第二小问,要作一分为二的评价。

(2)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信息并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知是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第二小问,可以从对就业、对消费和生产的促进作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词汇反映的都是经济的变化,部分新词汇反映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