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87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docx

无极灯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无极灯)目录

  

第一章 作业流程图

第二章制泡

第三章磨口

第四章清洗 

第五章 涂粉

第六章烤粉

第七章擦粉

第八章封口

第九章排气

第一十章测试

 

第一章 作业流程图

无极灯生产作业流程图

成品入库

 

第二章制泡(暂行)

1、工具、材料

点火枪、石墨板、镊子。

2、工艺要求

2.1点火时应先开煤气然后再加氧,关火时应先关氧气再关煤气。

2.2三次堆料尺寸(mm)分别为:

70~200W(3、3、2);400W(4、3、3)

2.3堆料时火头移动的距离(mm):

70~200W(10102010)400W(10103010)

2.4堆料和下料的同时火头应保持活动左右移动,确保玻璃料均匀、烧透。

3、操作步骤

3.1检查设备电源、气路是否正常。

3.2将已割好的待烧玻管装上制泡车。

3.3将火头移至起始位置,并调节好吹起量大小。

3.4打开转动电机开关,点火。

3.5待玻管软化后进行适当的吹气,然后进行三次堆料。

3.6待堆料结束后将料烧缩,同时将堆料区烧软化。

3.7按住拉料电机开关同时火焰调大将玻璃料拉断,将丝头烧软进行适当的吹气至玻璃料均匀。

3.8调节火焰大小将堆料区软化,然后用石墨板将料抹细至下模最佳状态再进行大面积软化。

3.9将火焰调至软火,拨开连接电机法兰盘使玻壳不转,调节吹气量大小,待料下垂进行适当的吹气至微鼓,同时将两侧、背上的料进行软化。

3.10待料头软化后将火头向右移至接触电磁阀开关,合模。

3.11打开模具,调节火焰,退火。

3.12关闭气路,关闭转动电机开关,取下玻管。

3.13接好排气管,做第二头(工艺同上),注意保持Φ38两端在同一轴线上。

 

4退火

4.1将做好的泡壳逐个放入退火炉。

4.2待进管结束后,打开退火炉电源开关升温。

4.3当炉温达到600℃后恒温10分钟,关闭加热电源进行自然冷却。

4.4当炉温降至250℃时打开炉门,炉温降至150℃时方可取出泡壳。

4.5将取出的泡壳放在周转车中,做好工艺标识进入下一工序。

 

第三章磨口(暂行)

1、工具、材料

磨口刀片、各规格磨口模具。

2、工艺要求

2.1待磨的泡壳必须检验,排气管应无漏气。

2.2磨好后的端口无毛刺、无裂痕、无缺口。

2.3不得碰撞,严格配对。

3、操作步骤

3.1检查设备、电源、水源是否正常。

3.2将已检验好的待磨泡壳放在货架车上。

3.3把泡壳放入泡壳架,并调节好位置,然后将泡壳固定好。

3.4按设备红色按钮打开转动电机开关。

3.5左右移动泡壳架模具位置,将泡壳Φ38端口处磨平。

3.6关闭转动电机开关,将磨好一端的泡壳取出。

3.7按同样步骤磨好泡壳Φ38另一端口。

3.8取出已磨好的泡壳,进行逐个配对放入周转车并传入下工序。

 

第四章清洗(暂行)

1、工具、材料

镊子、搅拌机、海绵、氢氟酸、纯净水、PH广泛试纸、量杯。

2工艺要求

2.1纯水电导率小于8us/cm。

2.2酸液;H2O:

HF=80:

1。

2.3HF溶液浸泡时间2~3分钟/次。

2.4清洗时玻壳完全浸泡在HF溶液中,玻壳腔内不能有气泡

2.5自来水冲洗次数≥10次/个。

2.6冷、热纯水冲洗次数各≥5次/个,热纯水温度40~50℃。

2.7清洗过的泡壳无杂质、无油渍及水痕。

2.8泡壳内无玻璃渣、黑点、红斑及异物。

2.9严格配对,严禁碰撞。

3、操作步骤

3.1打开制水系统的电源开关。

3.2检查水管是否有水,打开进水阀门。

3.3巡视纯水系统是否有渗水等异常现象。

3.4待水泵压力达到0.2Mpa时启动制水高压泵,打开纯水加热开关。

3.5制水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系统电源和进水开关。

3.6检查HF酸浓度及净洁度,发现浑浊应及时更换。

3.7取试纸条浸入酸液中,半秒后取出与标准色版比较,测的应与标准色版中2的颜色一致。

3.7将新领的泡壳逐个检查,发现不良应及时处理。

3.8按顺序把泡壳轻轻放入酸槽内,应整个浸泡在酸液中,不得碰撞以免损伤玻管。

3.9按顺序轻轻取出泡壳进行冲洗,仔细检查泡壳是否有裂痕、污迹和异物。

3.10先用自来水冲洗泡壳上残留的酸液,然后进行纯水和热纯水的冲洗。

3.11将洗净的泡壳逐个轻轻放入专用架上进行烘烤。

3.12烘烤温度至300℃时,关闭电源进行自然冷却,炉温降至100℃以下时打开炉门进行冷却。

3.13待烘干冷却后,做好工艺标识并传入下一工序。

 

第五章涂粉(暂行)

1、工具、材料

玻璃棒、量筒、量杯、黏度计、比重计、过滤网、纱布、风扇、秒表、电吹风。

2、工艺要求

2.1粉浆必须搅拌均匀,无杂质、无气泡、无结块现象。

2.2严格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保持其操作在恒温下进行,温度25℃,湿度40~50%。

2.3圆环形、(85W以上)球形泡比重1.2,矩形泡1.25,粘度20.

2.4无漏涂、无黑点、无气泡、无挂粉、无流粉现象。

3、操作步骤

3.1准备好已配好的荧光粉浆。

3.2测试粉浆的黏度、比重,并调节至技术参数。

3.3将调节好的粉浆用过滤网过滤到备用的量杯中。

3.4将待涂泡壳放在支架上,倒入荧光粉浆。

3.5当泡壳待涂部位黏附到粉浆后,将粉浆倒至量杯中,然后将泡壳倒置待粉层均匀附着。

3.6将已涂敷好粉的泡壳放在支架上,用风扇、吹风的方法加速风干。

3.7待泡壳风干好后擦掉泡壳两端边缘粉层。

3.8将泡壳放在检验台上,检查粉层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3.9将合格的泡壳放入周转车,做好工艺标识并传入下一工序。

第六章烤粉(暂行)

1、工具、材料

LZB-10玻璃转子流量计、烤粉控制台、秒表。

2、工艺要求

2.1380℃开始通氧至600℃后结束。

2.2保持粉层完好,无刮伤、无发黄,泡壳无变形现象。

2.3各种规格烤粉通氧流量换算表:

泡壳规格型号

每只需求氧气流量

RT/ST40W

0.06m3/h

RT/ST100W

0.08m3/h

RT/ST150W

0.10m3/h

RT/ST200W

0.14m3/h

ST400W

0.32m3/h

VL85W

0.16m3/h

VL200W

0.16m3/h

总通氧量(每炉)=每只需求量×只数

(例:

烤ST100W22只,总通氧量=0.08m3/h×22=1.76m3/h,

只需调节每炉对应的两个LZB-10玻璃转子流量计读数和为1.76即可.

如果一炉中有大小功率混合烤,以大功率的单只通氧量为基准计算总通氧量.)

注:

每炉中没放泡壳处的通氧口必须堵住.

3、操作步骤

3.1烤粉前先检查通氧系统是否正常。

3.2检查烤箱能否正常加热,温度计是否完好。

3.3打开通氧开关,将氧气流量调节至工艺要求值,检查各个通氧管口是否正常,

用手感觉是否有氧气,然后再关闭通氧开关。

3.4将待烤的泡壳按顺序依次排入烤箱内的专用架上。

3.5关闭炉门,打开电源开关进行升温,当炉温达到380℃时开始通氧。

3.6通氧时观察各个流量计读数是否变化,保持氧气流量满足工艺要求。

3.7当炉温达到600℃时。

3.8关闭电源、通氧开关,当自然降温到350℃时,打开炉门进行快速冷却。

3.9当降温到150℃以下时,取出泡壳放入周转车,做好工艺标识并送入下一工序。

 

第七章擦粉(暂行)

1、工具、材料

游标卡尺、高度尺、纱布、牙刷、各种规格擦粉工装。

2、工艺要求

2.1保持粉层完好,不得擦伤。

2.2环形泡擦粉线距端口7~8mm。

2.3球泡擦粉线距内胆喇叭封接处10±1mm

3、操作步骤

3.1穿戴好劳保用品,准备好擦粉工具。

3.2检查擦粉的设备是否完好,并调节好工装上擦粉线指针高度使其达到工艺要求。

3.3将烤好的泡壳用纱布擦去外面的残留粉。

3.4用带布条的细铁丝擦去排气管内的荧光粉。

3.5擦去端面及内侧封口部位的粉层。

3.6用吸尘器去除擦拭部分的粉层。

3.7检查端面是否干净,用牙刷刷去残留的粉层。

3.8端口朝下轻轻抖去管内的残留粉粒和异物。

3.9检查泡壳是否有不配对、破损、粉层刮伤等不良现象,发现不良的应及时剔除。

3.10将擦好粉的泡壳放入周转车,做好工艺标识并传入下一工序。

第八章封口(圆环形、矩形)(暂行)

1、工具、材料

镊子、点火枪

2、工艺要求

2.1

矩形炮圆环形泡

2.2圆环形、矩形泡封接处管径ΦD2=38(±0.5)mm。

泡封接后管间距(±3mm):

规格型号

RT40W~200W

ST70W~200W

ST400W

管间距

L3=29mm

W1=29mm

W1=49mm

2.3封环行泡时两边火焰尽可能保持一致,火头始终保持转动。

2.4圆环形、矩形泡退火温度580℃。

2.5以主封手为主,助封手配合。

3、操作步骤

3.1穿戴好劳保用品,准备好工具。

3.2检查设备上的电源、气路是否正常。

3.3点火校对,使双方火焰保持一致。

3.4取配对好的泡壳,先检验是否合格,然后取一只将排气管烧密,以备待用。

3.5将配对好的泡壳夹放在封口架上,调整对齐。

3.6点火预热,待火焰开始变红时,再加氧。

3.7在封接的过程中采用挤压等方法克服出现的裂隙和漏洞现象。

3.8待粘接好后进行适当的吹气(N2),以确保封接处厚薄均匀光滑,且尺寸符合要求。

3.9关闭氧气,减小煤气进行退火。

3.10待封接处玻璃转为暗红色可取下,马上放入400℃左右的退火炉。

3.11待退火炉放满后,将温度上升至今600度后,关闭电流退火进行退火处理。

 

封口(球形)(暂行)

1、工具、材料

镊子、点火枪、石墨工具、高频电火花检漏器、内接管

2、工艺要求

2.1VL85W小头封接处应保持厚薄均匀、光滑,内径Φ=10±1mm。

2.2封接后内胆应保持在泡壳正中不得歪斜,排气管与封接面保持垂直。

2.3封完口的泡壳必须检验,应无冲粉、无裂痕、无漏洞,排气管内接无封堵现象

2.4球泡退火温度600℃。

3、操作步骤

3.1穿戴好劳保用品,准备好各种工具,检查设备上的电源、气路是否正常。

3.2检查封口车夹具合模情况,点火,调节好各个火焰大小。

3.3先将擦好粉的内胆顶部烧密(VL200W应先打好孔),以备待用。

3.4用干净的镊子将擦好粉的内胆、泡壳放在封口架上,并调整好位置。

3.5开始进行封接、烧熔,确保封接处不漏气,待进模成型后进行退火。

3.6取下封接成形好的泡壳接上排气管,进行退火、封检。

3.7将封检合格的半成品85W泡壳的进行小头封接。

3.8先将半成品85W泡壳套入小头封口车上,点火预热、进行封接。

3.9待粘接好后进行适当的吹气下拉,以确保封接处厚薄均匀光滑,且尺寸符合要求。

3.10关闭氧气,减小煤气进行退火,然后取下封接好的泡壳马上放入退火炉进行退火。

4、退火

4.1退火炉达到400℃方可进管,并保持炉温在400~450℃之间不变。

4.2待进管结束后,再升温。

4.3当炉温达到退火温度后恒温10分钟,关闭加热电源进行自然冷却。

4.4当炉温降至250℃时打开炉门,炉温降至150℃时方可取出玻管。

4.5将取出的泡壳放在周转车中,做好工艺标识进入下一工序。

5、封检

5.1将待检泡壳放在检验台上,进行外观检查发现不良及时剔除。

5.2打开真空泵,将导通的排气管接入抽气系统。

5.3打开抽气阀门,进行抽真空。

5.4打开电火花发生器对准封口位置、排气管根部及其他封接处进行密封性检验。

5.5检验结束后,关闭火花器及排气阀门,然后对泡壳进行缓慢放气,避免冲粉。

5.6合格品做好工艺标识传入下一工序,不良品应做上记号,可返修的及时处理。

 

VL200W内胆工艺要求(暂行)

在内胆喇叭R处开Φ=5±0.5mm大小的孔,要求光滑且不变形、不炸裂。

第九章排气(暂行)

1、工具、材料

镊子、高频电火花检漏器、三叉管、汞齐、铟网、滤纸、工作气体。

2、工艺要求

2.1所用三叉管必须当日使用,使用前进行380℃以上烘烤,并要求在高温区保留10分钟。

2.2各种规格泡汞齐要求如下:

规格型号

VL85

VL200

RT40

RT/ST70、100

ST150

RT150

RT/ST200

ST400

汞齐型号-粒

G-5

G-8

GE-3

GE-8

GE-12

GE-15

DM-20

DM-40

2.3密封冷藏存放的汞齐应提前6小时取出,等到室温平衡后才能启封,开封后的汞齐装完后必须置放在干燥皿中。

2.4所有铟网必须存放在干燥皿中,制作铟网时必须配戴专用的手套、滤纸和镊子。

2.5圆环形、矩形泡铟网总长15mm伸入泡腔体10mm,球泡铟网总长10mm伸入泡腔体5mm。

2.6烤完汞的灯管汞齐应保留在汞腔内,不得溅入灯管内。

2.7无漏气、无冲粉、无漏放铟网、无漏放汞齐、无漏充工作气体、铟网无变色、无汞斑。

2.8球泡烧尖后排气管总长度应小于20mm,圆环行、矩形烧尖后排气管总长度应小于18mm。

2.9每天上下班前必须检查工作气体气源是否正常。

2.10发现断电、分子泵电流超过0.8A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关闭分子泵阀门和分子泵电源。

 

3、操作步骤

3.1检查设备电源、气路、工作气体及冷却水是否正常。

3.2打开机械泵观察运行是否正常。

3.3打开冷却水待正常后,打开分子泵电源观察其运行状态。

3.4打开气路开关,调节好N2流量及火头大小。

3.5准备好干净专用的镊子和三叉管,按工艺要求用镊子将铟网和汞齐分别装入叉管内。

3.6将装好汞齐的叉管接上排气车,再接入已弯好汞腔待排的灯泡,接头处应与叉管内径

大小一致且厚薄均匀。

3.7关闭N2阀门,打开粗抽泵阀门用电火花检漏器进行检漏,发现不良及时处理。

3.8打开复合真空计,待真空度<10Pa时,关闭粗抽阀门,打开分子泵阀门,关闭粗抽泵。

3.9拉下烤箱,打开烤炉电源开关对泡壳进行420℃的高温烘烤及保温。

3.10烘烤完后,关闭加热电源进行自然降温,同时用相应的工作气体对系统进行冲洗。

3.11当炉温降至300℃逐步升起烤箱加速冷却。

3.12待系统真空度达到6.0×10-3Pa以上后,关闭分子泵阀门,充入工作气体至技术参数。

3.13待气压稳定10S后,将灯泡和叉管一起从排气车上封离下来,并观察真空计是否发生变化。

3.14将汞齐和铟网倒入泡壳内,立即进行二次分离,然后将铟网固定到烧尖部位。

3.15待全部封离后打开分子泵阀门抽至10-2Pa后,关闭分子泵阀门关闭真空计,对系统进行放气准备下次排气。

3.16将汞齐送入预留的汞齐腔内并用软火烤化,按要求贴好条形码并做好记录再送入下一工序。

第一十章测试(老化)(暂行)

1、工具、材料

毛刷、焊锡炉、秒表

2、工艺要求

2.1熔汞温度和时间严格按照工艺要求。

规格/型号

熔汞温度

熔汞时间

球泡85W/200W

250℃

5分钟

圆环/矩形40/70/100W

250℃

5分钟

圆环/矩形150W

250℃

10分钟

圆环/矩形200W

250℃

15分钟

矩形400W

250℃

20分钟

2.2汞齐颗粒必须全部送入灯汞齐腔(汞端)内,不得残留。

2.3烤汞时灯管汞端汞齐部分必须完全浸泡在焊锡炉内。

2.4测试灯管时磁环放置时必须保持闭合,不歪斜。

3、操作步骤

3.1检查熔汞设备电源,温度计是否正常。

3.2打开熔汞设备电源进行升温、打开温度计开关。

3.3先将待熔的灯管的汞齐颗粒全部倒入汞腔。

3.4设定规定的烤汞时间和温度。

3.5待焊锡炉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将灯管按顺序逐个放入炉架上进行烤汞。

同时打开计时开关计时。

3.6待烤汞计时器报警声响后,依次按顺序将灯管取出保持汞端在下,并用毛刷将汞端表面的焊锡清理干净。

3.7将熔好汞的灯管放入老化台进行老化,老化时间1小时。

3.8老化完关闭电源取下泡壳,发现不良品及时做好记录在日报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