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49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docx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5套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6、(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答: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答: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答: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里的“发展”是指: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

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

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

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一、填空题

1.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6.《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7.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8.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9.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1.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1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1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1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17.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前者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后者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

18.在数学各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19.《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0.《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1)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2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3.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24.“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

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5.“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26.“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

(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二、简答题

1.简述《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4.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标准》中将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分别是什么?

答:

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答: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6.在数学各学段中,安排了哪几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分别是: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答: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进行双基教学

2、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C、教课标

D、教课本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D、定义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理解与掌握

B.过程与方法

C.科学与探究

D、继承与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D、小组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9、“用数学”的含义是()

A、用数学学习

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C、了解生活数学

D、掌握生活数学

10、《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新课标》改为:

()

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

C.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

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11、《新课标》强调“从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四基是指: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

B.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D.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

12、《新课标》强调“从两能到四能”的转变,“四能”是指()

A.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B.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D.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三个

四个

五个

1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15、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2、《标准》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思想。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

7、推理一般包括()推理和()推理。

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9、《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8分)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分)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CCBABACABACBBA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和谐2、引导者、合作者3、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4、模型5、自主探索、合作交流6、发展性

7、合情、演绎8、认知发展水平9、再创造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数的意义;

(2)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5)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6)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的价值;(3)数学学习内容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4)数学教学;(5)评价改革;(6)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单选。

1、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C)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D.《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国际数学课程的特点中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

A.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B.面向全体

C.注重问题解决

D.注重数学应用

3、下面是用棋子摆成的“小雨伞”,摆第100个小雨伞要用的棋子数是[5n+1](B)

A.496

B.501

C.506

D.511

4.变量间的周期变化关系对应下面哪个图象?

()

5、《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时公式不得超过(B)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A)

A.实践活动为主

B.综合应用为主

C.课题学习为主

D.做应用题为主

7、抛硬币100次,正面向上出现55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

A.正面向上的频率为0.55

B.反面向上的频率为0.45

C.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

D.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5

8、下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表面的是()

9、《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不包括(D)

A.经历

B.理解

C.掌握

D.运用

10、三视图不包括(A)

A.后视图

B.左视图

C.主视图

D.俯视图

11、合同变换不包括(B)

A.直线反射变换

B.位似变换

C.旋转变换

D.平移变换

12、下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

(D)

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

13、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要求掌握(D)

A.配方法

B.公式法

C.因式分解法

D.十字相乘法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A.有限面积的封闭曲线一定有有限的周长

B.有限面积的封闭曲线一定有无限的周长

C.有限面积的封闭曲线可能有无限的周长

D.不存在无限面积的封闭曲线

15、统计观念的首要内涵是(A)

A.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

B.能收集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

C.能对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

D.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描述数据

二、判断改错题。

16、大数的运算策略和小数的运算策略一样。

()

17、《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图形与变换部分要求从严格的变换定义出发来研究变换的性质,从而研究图形的性质。

()

18、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中位数。

()

19、“将数学内容综合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综合就是指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

()

20、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数值、解析式和图像。

()

三、简答题

21、有理数和实数的学习中应关注哪些方面?

(1)关注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关注对大数,无理数等的估计;

(3)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运算方法的选择;

(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22、简述几何课程的教育价值。

答:

(1)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识;

(3)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

23、初中阶段如何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1)使学生经历原始的随机环境,体会现象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概率的广泛应用,体会概率的作用;

(3)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组织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理论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四、论述题

24、阐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

答: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