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929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docx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整理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应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应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湖北省应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

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

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

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

有人会说:

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

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

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

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

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

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诗产生巨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驱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然出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古今一体”的审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

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

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

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

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

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

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

(摘编自陈仲义《读诗就是再做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的现代诗呈现出的诗歌格局。

B.海子后现代诗人或引进西洋诗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诗性,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C.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传统修辞学以及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

D.认为现代诗和旧体诗是“共同体”,按照传统审美习惯,把古诗的评价鉴赏体系迁移到现代诗身上是解读现代诗的误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诗歌写作资源的复杂多样,让人们对现代诗感到越来越“困惑”,甚至抱怨、指责现代诗比古诗更难理解。

B.布罗茨基认为要理解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说明现代诗具有特异的质地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方法论。

C.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关系密切,所以解读现代诗时要将书本上的修辞格转化为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

D.英美的新批评虽然被批评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环节上却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被视为解读现代诗的利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诗经过近百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新元素,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与旧体诗大相径庭,因此,解读现代诗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

B.采用“古今一体"的审美标准解读现代诗,在某些超现实文本面前将难于应付,在怪诞的后现代诗面前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古今通用”的标准是行不通的。

C.解读现代诗时,可以从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而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

D.细读与微观分析可“分层扫描”现代诗中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等等,这会让读者面对现代诗时多少读懂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放蜂人

王往

放蜂人跟着春天跑,他们的日子在地上也在空中:

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

现在,他们来了.农用小卡车裹着春风驶过乡村土路,到达了一片果园和菜园交接地带,卸下百十个左右的蜂箱,放蜂人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站在某个高处,环顾四周,对这个叫盐码的村庄极是满意。

这个地点是他早就寻访察看过的蜜源,是花朵的世界,也是蜜蜂的天堂。

瞧,村庄的南边是大片的果园,桃子,梨子,苹果,还夹杂着少量的杏子、李子。

桃花正艳,梨花初绽,红的粉红,白的雪白。

它们将与蜜蜂签下一个芬芳的契约,它们将一拍即合,取得双赢:

你为我授粉,我为你供蜜.再看村庄的东边西边和北边,完全陷入了油菜花的包围,其间夹杂着半紫半白的蚕豆花。

它们纵横相连,排兵布阵,以压倒性的气势给放蜂人信心:

你不会白来,你将在这里收获很多。

除了这些,盐码村人家的屋前屋后还有很多槐树,一串一串的槐花悬挂着,组成了洁白的瀑布,香气扑鼻,好像对放蜂人说:

我们一棵槐树抵上一大片油菜呢。

放蜂人被这里富足的蜜源迷醉了,他们被春风吹得粗糙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

他们开始忙碌了。

搭好帐篷,摆好锅碗瓢盆,就此安营扎寨。

大好晴天是放蜂人永远的期盼。

灿烂的春光里,他的蜂群倾巢出动,在方圆几公里内展开它们适宜而辛苦的工作。

若要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它们要采上千百朵花。

放蜂人经常不断地从蜂巢中取走蜂蜜,造成蜂巢中的蜂蜜始终处于匮乏状态,这样,工蜂就会不停地出去采集花粉,酿制蜂蜜。

和它们的命运一样,放蜂人辛苦得来的收入,也同样会被各种支出耗尽,同样年复一年地奔走在谋生的路上。

世间万物的命运何其相似。

如果人们明白这一点,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从容?

是不是能以“自然之子”的心态给万事万物以更多的爱?

放蜂人沉默着,人们没有听到他们发出什么感叹.人们只看到他们戴着防护纱罩,清理蜂巢,刮取蜂蜜,一日日地重复劳动.

但是盐码村的人和他们也不是一点没有接触,那就是他们零售蜂蜜时。

一旦接触了,他们的话就多了,告诉你蜂蜜对人有什么好处,哪些蜂蜜才是最好的,他们会舀一勺新鲜的蜂蜜让你品尝.

小焕子去买蜂蜜那天,给她舀蜂蜜的是放蜂人的儿子,那个和她一般大小的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问她,要不要尝一勺?

小焕子摇摇头,奶奶从不让她占别人一点儿便宜。

少年又问,买多少?

小焕子说,就买一罐头瓶吧。

然后问少年,我奶奶老是咳嗽,人家说吃蜂蜜管用呢,到底管不管?

少年说,管用,最好是把白萝卜煮了,再捞上来跟这个拌了,吃上两三天就管了。

小焕子说,这么神奇啊,那快给装上一瓶吧。

少年给她装一瓶,称也不称,向不远处的父母看了看,有些诡秘地说,我就收你十块钱吧,快拿走.

小焕子回去后,邻居说,这么一瓶子蜜才十块钱啊,我那天买得比这个少多了,还花了二十多块呢。

奶奶连吃了两天白萝卜拌蜂蜜,果然不咳嗽了,小焕子开心死了。

她拔了一些青菜又拿了十几个鸡蛋给少年送去。

她知道他们放蜂人吃得都简单。

少年说,我不要你的东西。

小焕子说,拿着吧,人家说你少收我蜂蜜钱了。

少年笑笑,轻声道,别说了,让我爸妈听见就不好了。

你奶奶多大年纪了?

七十一了。

少年说,我奶奶七十九了,我们出发那天她也咳嗽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说完,目光投向了别处,好像他奶奶就在附近站着似的。

十多天后,放蜂人走了。

小焕子站在他们原来搭帐篷的地方,有些难过,心里责怪那个少年不跟她打一声招呼就走了。

就在她要离开时,发现地上有一只慢慢蠕动的小蜜蜂,她把它拿到手心看着,发现小蜜蜂的翅膀好像被什么粘住了,她将它捧回家,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

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小焕子就笑了。

可是一眨眼小蜜蜂就不见了,小焕子想它会飞到哪里去呢?

会不会飞向北方,追赶放蜂的那一家人呢?

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选自2017年2期《小说林》,略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朵和蜜蜂是他的情人和财富”采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放蜂人与蜜蜂、花朵之间的关系。

B。

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作者关心放蜂人命运,同情底层百姓辛苦生活,还揭示出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哲理.

C。

放蜂人的儿子让小焕子回家将蜂蜜与煮了的白萝卜拌了吃,治好了小焕子奶奶的咳嗽病,表现他精通医理。

D。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富于意蕴,如“用针头轻轻地分开了它的翅膀.小蜜蜂爬了两下,突然飞了起来”。

5.试概括小焕子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6分)

6.有人认为最后两段删去会让小说显得更简洁。

你认为呢?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

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

“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

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

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

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地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

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

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

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

中国精神在哪里?

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

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

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

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

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

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

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

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

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

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了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C。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D。

三则材料都试图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相同,依据不同,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B。

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有失偏颇;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

C。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谈各行各业评价标准不同,强调学术界应自我反省内部问题.

D.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

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④。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⑤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

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

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

⑤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

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

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

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

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

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

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的冷酷无情与无赖形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如是者三。

曰:

“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14.下列对这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易水曾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在此送别友人,诗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历史上荆轲刺秦前易水诀别的故事,“壮士发冲冠”,就是对史载的送别时慷慨激越的悲壮场面的概括.

B.第二句用典,流露出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也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C.第三句用一个“没”字作过渡,由咏古转到现实.人已经逝去,易水却仍然寒气未消,这两句意味着荆轲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包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D。

诗中意象跳跃较大,但脉络清晰流畅,从始至终,一气呵成。

平易中见工巧,语言浅近直白。

15.李岩认为: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

”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言志。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一种叶子略呈圆形的生长在水底的植物的诗句是“,"。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了制造文化繁荣提供财政补贴;书店在一个租的地方搭售文创产品、咖啡增加收入。

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_____________了,它被抽象化,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

一家书店的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的一个前提就是:

书本身并不重要.中国正在提倡全民阅读,每年的4月,媒体都会讨论中国人均阅读不足的问题.上海的季风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万圣书园,都靠_____________的坚持获得了读者的口碑。

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

他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

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就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是再雪上加霜.新媒体时代,“最美书店”成为一个传播学上的噱头。

人们会为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_____________,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海明威、萨特这样的文化人出没。

即便是巴黎这样杰出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多几分魅力。

任何一个有文化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建设而_____________的,而是(  ),最终才能形成一个传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