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单元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49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单元知识清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单元知识清单.docx

18单元知识清单

四上语文1——8单元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一、容易错的字词

蒙、薄、昂、贯、规、隙、耀、笼罩、缝隙、薄雾、恢复、规律

二、同音字组词

笼(笼罩)拢(合拢)竿(竹竿)杆(栏杆)秆(苇秆)

稍(稍微)梢(树梢)

三、要求背诵的课文

《观潮》中的三、四自然段;

《鸟的天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从……到……那几句话(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熟读)。

四、课文内容

《观潮》

1、这篇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潮来时),潮来时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2、课文中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都是那些?

《雅鲁藏布大峡谷》

1、仿写“从……到……”的句子。

《鸟的天堂》(作者:

巴金)

1、作者先后(两次)去了鸟的天堂,分别是(傍晚)和(清晨),傍晚时静态描写,清晨是动态描写。

2、课文第12自然段写了鸟的天堂中鸟很多,要熟读。

3、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

前四次加引号的是(特定称谓)最后一个没加是因为(这里的鸟儿很多,而且农民都很注意保护它们,它们在这里生活自由快乐,就像在天堂一样,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4、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5、课后第三题的答案是:

体会到大榕树十分茂盛,充满蓬勃生机,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火烧云》(作者:

萧红)

1、课文中写了三个变化,分别是(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火烧云形态的变化)。

2、试着仿写:

我想象中的火烧云是()

第二单元知识清单

一、容易错的字

缘、豚、疑、叠、柄、痕、逐、蔽、遇、搜、倾

二、古诗解释:

1、字意:

题:

书写、题写

缘:

因为

豚:

疑:

以为、怀疑

诗意: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

说明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村庄。

常用来形容:

陷入困境,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机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要求背诵的课文(需要默写)

1、古诗两首。

2、《爬山虎的脚》整篇课文。

3、熟读《蟋蟀的住宅》的第7自然段(读熟)。

四、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

1、注意作者和作者的朝代。

《爬山虎的脚》(作者:

叶圣陶)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地方),第二段是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三段是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第四段是写(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2、本课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

3、能够画出爬山虎的脚。

4、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

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生长得很有顺序。

《蟋蟀的住宅》(作者:

法布尔)

1、本课有许多地方运用到了拟人的手法,课文中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选址)(外部结构)(内部结构)。

2、注意课后第二题。

3、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是指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4、了解《昆虫记》

《世界地图上的发现》

1、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不可思议的同义词(不可想象)。

3、本课中魏格纳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最终才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语文园地二中的日积月累要求会背诵会默写。

第三单元知识清单

一、容易错的字

允牌添凝酷拆伐

二、形近字组词

拆()折()代()伐()

三、课文中说明的道理

《巨人的花园》:

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去年的树》:

告诉人们不要乱砍乱伐,也写出了小鸟所具有的品质是信守诺言、珍惜友谊。

《小木偶的故事》: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但仅仅有笑是不行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

四、课文内容

《巨人的花园》(作者:

英国通话作家王尔德)

1、本文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的,有(花园情景的对比)和(巨人态度、感觉的对比)。

2、资料袋

《幸福是什么》

1、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述的

《去年的树》(日本作家新美南吉)

1、本文是(拟人体)童话,文中共有(4)处对话。

文章15、17自然段中两个“看”分别说明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2、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

“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

“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朋友。

《小木偶的故事》

1、本文也是拟人体童话。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

本组专题:

作家笔下的小动物

一、容易错的字

脾蹲贪辟

二、需要自己格外重视的是:

结合大本,看一下同一作家写的不同小动物,以及不同作家写的相同小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多音字组词

供模角当折恶

四、课文内容

《白鹅》(作者:

丰子恺)

1、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体会文中的反语用法。

3、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过渡段: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4、本文一共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后三个是重点写。

《白公鹅》(作者:

俄国的叶.诺索夫)

课文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

从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白公鹅的特点:

走路“慢条斯理”,活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猫》(作者:

老舍)

1、文中写了(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两个方面。

2、能总结出猫的性格,用上“既……又……”。

3、本文的中心句是:

猫的性格实在有点古怪。

过渡句: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母鸡》(作者:

老舍)

了解本文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

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部分要求会写会背。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一、生字:

1、能正确听写五六单元的生词,每个生字都会扩词。

2、容易写错的字

砖隔慧魄栽旋仗惰衡袭裤

3、形近字组词

栽载裁、桂挂、怀杯、

4、同音字组词

朱柱、堤低底、店殿、惟唯、

4、多音字组词

几乘供舍涨间

5、正确认读课后横格中的生字。

6、熟读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

二、背诵

1、《颐和园》喜欢的部分

2、20《古诗两首》会背诵默写

2、背诵默写园地五、六中的日积月累。

三、课文内容

17《长城》

1、比照句:

城墙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无六匹马可以并行。

2、本文的顺序是(由远到近),长城的特点是(长)(高大坚固)。

3、体会P84课后第三题。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表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北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才”表示建成长城是多模的不容易。

整句话概括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感叹知情。

解词: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堡垒互相呼应气魄雄伟奇迹

四、熟读课后资料袋

18《颐和园》

1、颐和园的特点是(大)和(美丽)。

2、体会昆明湖的静,以及滑的用法。

(结合小试卷)

3、仿照“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

”写句子。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游览)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5、“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又与最后一段首尾呼应。

7、解词:

神清气爽、耸立、葱郁、

19《秦兵马俑》

1、本文的比照句: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第三段是承上启下句,又是全文的中心句。

园地五:

日积月累部分要求会背会默写。

第六单元专题:

人间真情

20《古诗两首》

1、词语解释:

之:

去,到。

故人:

这里指老朋友。

烟花:

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使:

出使

浥:

湿润

更尽:

再饮完

2、本课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3、解释每句话的意思。

21《搭石》

1、本课体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精神。

2、怎样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解词:

谴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本课重在体会海峡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2、本课中有两个情景,分别是(杭州)和(台湾慈济医院),时间、人物、干什么。

3、“生命桥”指什么?

23《卡罗纳》

感受本课中的爱

24《给予是快乐的》

从哪里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园地六:

日积月累部分要求背诵,会写。

第七单元本组专题:

成长的故事

一、易错的字

范嚷荐洽

二、课文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周恩来提出这一志向的原因:

中华不振

2、什么是“中华不振”?

3、本课中的过渡句:

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4、文中写了三件事,记述了周恩来从(疑惑)(沉思)到(立志)的过程。

5、积累四字词语

6、想一想: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本文的两件事:

(叶圣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我”到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

2、结合大本,体会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课题,为什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本文中能体现出叶圣陶老先生对人(平易真诚),对文章或对事(一丝不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注意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背诵默写日积月累,能理解意思,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名言。

第八单元单元主题:

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容易写错的字:

程赖幻敏捷崭新描绘

二、同音字:

程称架驾连联

三、背诵默写:

园地八中的日积月累

四、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

1、中心句、统领全文: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发现、发明;改变、改观的区别

3、三、四自然段中用对比、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了20世纪科技迅速发展。

4、用一句诗来说明20世纪的变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课后第三题:

呼风唤雨:

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本文比喻20世纪科技迅速发展,使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

原指神仙的本领。

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本文中形容科技蓬勃发展。

《电脑住宅》

文章按空间转换顺序介绍。

感受电脑住宅的先进,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飞向蓝天的恐龙》

1、重点是三四自然段。

以“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

”这一设问引出下文。

2、点睛之笔:

只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3、画卷:

本文指古生物学家们历史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4、毋庸置疑: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了解经过航天飞行的种子所发生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