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078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简介

 

一、发展基础

韶关市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韶关市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味最高的地区。

区域内既有山峦风光、川峡急流、湖泊水库、岩溶奇观、自然保护区和温泉,也有宗教寺庙、文物古迹、民族风情等,各级各类旅游景区(点)50多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寺庙、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共12处。

省级风景区、保护区、森林公园、寺庙及文物等36处。

主要旅游景点有:

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佛教胜地、禅宗祖庭南华寺;“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南雄古生物圈恐龙化石、梅关古道、珠玑古巷;乐昌金鸡岭、九泷十八滩漂流、古佛岩、“三龙谷生态旅游区”;南岭、小坑、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始兴满堂客家大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源大峡谷、必背瑶寨、南水湖和通天箩地下森林;曹溪温泉等等。

由于拥有高度密集的旅游资源,韶关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后发优势明显。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十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旺市战略”,推动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2310万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96%;2005年,接待游客人数503万人次,年均增长10.45%,实现旅游总收入21.35亿元,年均增长11.16%,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

今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4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41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05%和16.8%。

旅游业在韶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十五”时期,我市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目前,全市星级饭店发展到50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30家,二星级14家,一星级2家,加上各类社会旅馆总床位近30000个,具备了每年接待旅客700万人次的能力。

旅行社的数量以及导游数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39家,比2000年的16家增加了23家,导游人数也从2000年的183人增加到现在的841人,增加了658人,增长了4.6倍。

旅游车辆和出租汽车也发展较快。

目前全市已有出租车公司11家,共有出租小汽车1050辆。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行、游、食、住、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十五”时期,通过对我市境内105、106、107、323等主要干线的改造以及市到县(市)公路的建设改造,全市进一步完善了以公路、铁路为主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了市区连接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

特别是京珠高速公路的开通,把韶关纳入到了珠三角3小时交通圈范围,缩短了与珠三角及内陆腹地的时空距离,初步具备了旅客大进大出的对外交通条件。

同时,景区内的交通路网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景区公路的车辆通过能力也不断增强。

开通了“韶关一日游”和到丹霞山、南华寺、大峡谷等景点的旅游专线车。

  ——旅游市场开发初见成效。

“十五”时期,我市在巩固珠三角、港澳主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粤东、粤西和湖南、江西客源市场,对华北、华东和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宣传促销,韩国釜山、日本大阪部分旅行社和北京、江苏徐州等地旅行社对我市的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组织到我市进行线路考察。

与郴州、赣州等“红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迈出新的步伐。

二、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综观国内外的各种因素,我市旅游业既充满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挑战。

未来五年,我市旅游业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际国内的旅游发展环境良好。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国,中国将由旅游资源大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国内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未来中国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实力的继续增强和社会生活的更加活跃,将给国内旅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群众对旅游的消费支出意愿进一步增强,将有力推动国内旅游的不断活跃。

国际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必将有力推动韶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随着“十一五”时期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韶赣铁路和韶赣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打通韶关与华中、华东的快速连接通道,为韶关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开发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使韶关从珠三角的边缘地带进入到泛珠三角的核心地带,为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另一方面使韶关旅游融入到泛珠三角的旅游中去,在旅游业合作中发展壮大。

四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完结,世界贸易组织规划将逐步落实,国际各类旅游企业必将进入我市,不仅带来了人才、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我们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旅游企业运营机制,整体提升韶关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增强竞争力;而且带来了国际旅游市场,有利于我们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推动韶关旅游大发展。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旅游业发展将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

一是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我市旅游企业“小、散、弱、差”,整体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比较弱。

二是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景点景区的建设开发严重滞后,缺乏一流开发水准、一流服务设施、一流管理水平的精品景区。

三是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市场份额小,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瓶颈”制约明显。

五是旅游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产业联动、区域互动的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三、发展战略

总的指导思想是:

适应当今旅游发展趋势,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要求,突出丹霞山和南华寺两大品牌的龙头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促进全市旅游产品的配套开发,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成质量向旅游经济质量效益型的转轨,使之成为一个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比较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发展成为新世纪我市国民经济和优势支柱产业,推动旅游经济强市目标的实现。

产业发展思路。

充分把握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方向,树立大旅游观念,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力度,突破低层次的旅游发展模式,把韶关打造成为环境优美、旅游设施完善、内外交通便捷、旅游景观独特、旅游商品丰富、综合接待能力较强、服务水平优良、文化内涵深厚、知名度较高的大区级旅游胜地和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科学考察、宗教、寻根等多种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促使我市旅游由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型转变,加快旅游市场化、大型化和国际化进程;以扩大旅游经济总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两大品牌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整体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推动韶关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向“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迈进。

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高于全省旅游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必须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力争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比2005年翻一番;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30%,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0%,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超前带动作用。

四、发展对策

(一)科学编制旅游发展实施规划。

坚持把规划摆在首位,按照前瞻、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旅游发展政策,在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实施规划,合理确定景区景点的开发时序和空间布局。

(二)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1、建立旅游核心平台。

把韶关市区建设成为整个粤北地区的旅游组织和旅游服务核心平台,在全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活动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2、打造旅游航空母舰。

要抓紧完成丹霞山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工作,并尽快启动290平方公里的大丹霞旅游区开发工作,借助“世界地质公园”的国际影响力,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投资开发丹霞山,做大做强“丹霞地貌”命名地品牌,发展成为21世纪广东最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3、优化整合旅游资源。

加大全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力度,以建设“观光胜地,温泉之都,生态休闲”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开放旅游市场,引进国内外大客商投资开发我市高度密集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对重点景区和成名品牌进行深度开发或统一经营,精心营造五条黄金旅游线路,全面提升韶关旅游形象,把韶关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观光休闲旅游胜地。

4、开发旅游文化精品。

要在突出抓好与西安“唐乐”、杭州“宋乐”齐名的国宝级“韶乐”文化开发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形成以丹霞山为代表的地质文化,以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自然保护区为主题的生态文化,以南华禅寺为主的禅宗佛教文化,与马坝人和石峡文化相联系的历史文化,与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相联系的珠玑文化,与客家大围、东湖坪相符的客属文化,与瑶族风情相一致民俗文化以及以六祖惠能、张九龄、余靖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

(三)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

顺应当前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开发合作。

适应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快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对接。

红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内特色各异、层次整齐、紧密互补的旅游资源开发,并加强旅游精品策划和市场开发,树立区域旅游形象,形成无障碍旅游合作区,打造唱响国内外的“红三角”旅游品牌。

(四)大力发展配套产业。

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发展酒店业、特色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旅游配套服务业,满足多样化旅游方式发展的需要,在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抓紧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专业街,加强地产品销售,带动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组织开展现代工业观光旅游、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让参观者参与工农业生产体验和参观工农产品展示,促进旅游业与工农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大旅游的先决条件,尽快配套完善。

我市在“十一五”时期共安排旅游资源开发重点项目22项,项目涵盖范围包括景区景点资源开发、旅游专项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保护与建设、酒店餐饮配套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79亿元,其中列入省规划建设的项目有丹霞山和南华寺二个开发项目。

(六)增加旅游开发投入。

开发旅游资源,加快现代旅游发展,资金是关键。

要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

(七)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政府的旅游宏观管理职能,加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旅游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管理和协调。

(八)加强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

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要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广泛吸纳人才。

同时,大力加强对现有旅游人才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过硬专业知识的旅游人才队伍,满足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九)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用强势宣传手段向国际推介我市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扩大影响,拓宽市场。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类旅游交易会进行传统营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旅游网上推介;继续加强与珠三角、港澳台地区等主客源地的新闻媒体和旅游部门联系,巩固核心市场;向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沿线城市推进,开辟国内新市场;积极开拓东南亚国际市场;积极做好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

同时,要把旅游促销与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积极争取举办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型的文化娱乐和现代体育活动,形成轰动效应,以扩大韶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营造良好的大旅游发展环境。

突出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有关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积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发挥整体优势,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