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274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0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五”徐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市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加以培植,围绕“十五”计划和旅游倍增计划,积极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旅游管理和宣传促销力度逐步增强,徐州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得到新的提升。

尤其是2001年初,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使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旅游业在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2000年实施倍增计划时,我市游客接待量为3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元。

200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0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5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省旅游倍增计划。

2005年我市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达到1000.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其中接待国际游客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达到81.44亿元,同比增长30.26%。

2、旅游产业规模初具。

“十五”末,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家,其中四星级5家(已建成的开元名都酒店正在申报五星级饭店),三星级17家,二星级23家;各类社会旅馆、招待所1800多家,拥有床位数5万余张,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

全市共有旅行社118家,其中组团社1家,国际社3家,国内社115家;专业旅游汽车公司8家,旅游大巴180余台。

3、旅游资源魅力彰显。

2002年,我市编制出台了《徐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俗风情、独特的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内涵,加快了对“两汉文化”、“军事文化”、“云龙山水”等精品的规划开发,初步形成了以两汉著称,以战争闻名,以山水生辉的旅游产品品牌体系。

“十五”期间,市旅游局与市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特别是在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为景区争取到旅游国债和省旅游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

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批旅游新项目的规划建设,特别是随着云龙湖小南湖、楚王陵汉文化景区、淮塔纪念馆改扩建、龟山汉墓二期等项目的建设,徐州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魅力逐步彰显。

同时,我们还编制了有80多个项目的全市旅游项目库,推出了30多个重点旅游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和招商。

4、景区评定全面推进。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大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步伐,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知名度。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旅游景点40余处,其中4A级景区四家(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云龙山、水上世界、新沂马陵山),3A级景区三家(龟山汉墓、滨湖公园、戏马台),2A级景区两家。

我市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努力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加快了对工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徐州稼悦园、邳州银杏博览园、丰县苹果大观园、亚华生态园等进入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行列。

5、旅游宣传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市围绕“一南一北,两线两区”全面展开旅游宣传攻势,通过媒体、网络等新的宣传举措和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旅游的知名度。

一是坚持走出去的宣传方针。

对重点客源市场主动出击,不但坚持参加国际、国内各类重要交易会,以及国家、省旅游局组织的各种宣传推介活动,而且重点在北京、上海、香港、南京、郑州、大连、珠三角以及周边等地举办了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二是坚持以活动造势。

近年来,先后组织举办了徐州旅游交易会、国内旅交会分会场、彭城金秋旅游月、徐州首届自驾车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扩大了徐州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三是坚持请进来的宣传方式。

制定了徐州市旅游宣传奖励政策,邀请海内外各类宾朋来徐以宣传徐州。

近年来,先后邀请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河北、南京等国内客源市场媒体记者和业界同仁来徐,了解和宣传徐州;同时,还邀请到数批台湾、香港等地的有关记者和旅行商来徐,提升了徐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四是推出中央电视台城市形象广告。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企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斥资400万元推出了徐州城市形象广告,从当年6月份开始中央1套、4套在黄金时档滚动播出,掀起了空前的宣传攻势;另外《请您欣赏》栏目拍摄的徐州风光片,也已在中央1、2、4、7频道播出,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近年来,我市加强了与济南、洛阳、泰安、咸阳、宿州、曲阜等周边城市和陇海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其中与泰安等城市联手推出的“一山一水两汉三孔”黄金旅游线路,被国旅总社列为向欧洲市场重点推介的线路。

2005年12月7日,我市又成功举办了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并签署了陆桥沿线城市旅游宣言,为我市区域旅游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6、旅游管理体系完备。

我市坚持整顿与规范并举、治标与治本结合的原则,大力整顿旅游市场,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了旅游管理法律体系。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徐州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2003年12月1日,《徐州市旅游管理条例》由市人大颁布施行,成为指导我市旅游业管理和发展的一项规范性的纲领文件。

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旅游行政管理、质量监控与行业自律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先后成立了徐州旅游监察大队、旅游质监所、旅游行业协会等机构,强化了对旅游市场的管理职能。

三是加强了对现代化技术的利用,完成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网络自动化管理,并实现了导游员的IC卡网络化管理。

四是加强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诚信旅行社”、“青年文明号”、“十佳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点)最佳服务明星”等一系列评选活动,龟山汉墓和云龙山观景台还荣获了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7、旅游教育优势凸现。

近年来,我市依托徐州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与各大院校合作,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步伐,采用在岗培训、脱产培训、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逐步使旅游教育走上正规化、产业化的轨道。

至2005年,全市持有导游资格证的人员1700名,持有IC卡导游证的导游人员900名。

“十五”期间尽管徐州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我市旅游经济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整体水平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旅游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项目策划新意不多,规划协调和实施难度较大;二是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偏低,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发展竞争能力比较薄弱,旅游体制改革有待深入;三是旅游市场开拓力度有待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等因素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第二章“十一五”徐州旅游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发展环境

一、国际国内形势为旅游业营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从而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消息,目前中国公民可以成行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增加到76个,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已跻身世界前五位,中国正以其“健康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渊源博大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

我国政治社会环境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必然会带来更充足的旅游需求。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和谐社会生活形态的要素之一,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面临着新的大发展。

二、建设旅游强省战略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前我省旅游业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强大动力。

全省加快旅游业发展工作会议确立了到2010年建成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并将我市列为全省三大旅游都市圈和“十一五”期间全省应建成的九大旅游强市之一,这为我市旅游业加快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徐州经济社会持续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年)中将徐州列入“三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振兴的措施与沿东陇海线开发的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徐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4年徐州成功实现“双超”(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新的快车道,人均消费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开发度的扩大、现代商贸的繁荣、服务业地位的提升,对徐州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区域发展战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徐州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之一、东陇海产业带的核心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徐州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同时也支撑着区域旅游中心的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必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进一步联合。

近年来,区域内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信息、旅游交通、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区域内各城市间的旅游合作日益密切,为我市旅游业实现跨区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节制约因素

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我市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有些资源也已经开发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但是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我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管理方式、质量档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的分散和管理体制的不顺,给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带来了难度;二是旅游景区规模小,缺乏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三是景区(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项目特色有待丰富和完善;四是缺少能够吸引外商投资的热点、亮点旅游新项目;五是景点类型单一,多为观光游览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旅游需求。

二、旅游宣传促销亟待加强

应该说近年来我市在拓展旅游市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旅游市场拓展上,对外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大了对周边市场、苏南市场的巩固,以及对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以广深珠为中心的南方市场的开拓;对内主要是通过组织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吸引外地游客,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编印了中英、中日、中韩等宣传手册,制作了旅游宣传VCD,更新了旅游地图等。

但是我们现有的旅游资源与我们现实的旅游知名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外地人对徐州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徐州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商贸中心还没有被广大外地游客所熟知和认同。

从旅游市场拓展上看,广大的北方市场亟待开发;从旅游知名度上看,实现旅游景区和城市知名度从温点向热点的提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

三、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对旅游规划、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投入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宣传政府形象,营造区域发展和谐氛围,增强投资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建设旅游强省,徐州建设旅游强市的重要阶段,政府对旅游公共投资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出来。

我市旅游公共投入规模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各县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旅游公共投入不足已成为徐州旅游业发展的“短腿”。

四、旅游企业改革改制滞后

目前,我市旅游企业还存在着发展活力不够强、资本结构不合理、规模不经济,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的灵活性不够,企业网络化程度较低,仍有部分旅游企业存在体制不顺、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

建设旅游强市亟需推进旅游企业改革,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五、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市旅游经济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县(市)级旅游业严重滞后于市区旅游业的发展,目前除沛县、邳州、新沂等县(市)具备一定的旅游业基础和规模外,丰县、铜山、睢宁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

三是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缺少高档次高星级饭店,旅行社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旅游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大。

另外,旅游区域、城市之间深层次的合作不够,整体发展活力不足。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整合旅游资源,突出鲜明特色,实施项目带动,打造旅游精品,强化旅游宣传,提升城市形象,优化旅游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实施区域合作,推进南北对接、陆桥联手,“十一五”末实现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

第二节发展目标

1、总体指标

到2010年,我市将力争完成接待游客179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10亿元,创汇1.2亿美元,旅游增加值14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5%;旅游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2%。

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650亿元,旅游增加值293亿元,占徐州市国内生产总值7.5%,占服务业增加值17.6%。

(见表1)

2、接待指标

●国际游客

2006-2010年接待人数将以18%的速度增长,2010年可达1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将以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可达12000万美元。

2010-2015年接待人数将以16%的速度增长。

2015年可达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将以18%的速度增长,2015年可达27500万美元。

●国内游客

2006-2010年接待人数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10年预计可达178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以29%的速度增长,2010年可达300亿元人民币。

2010-2015年接待人数将以10%的速度增长,2015年可达299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以16%的速度增长,2015年可达630亿元人民币。

3、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区域吸引力。

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辅助,专项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境内外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适应各类旅游细分市场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4、旅游市场主体具有强大竞争力。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三旅并举,互动发展。

城市及旅游产业主体具备较强的旅游市场营销能力。

旅游产业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有在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

“十一五”期间,加快县域旅游发展步伐,重点引导和扶持新沂、邳州两市创建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旅游管理和服务达到一流水平。

具有较完善的旅游无障碍体系、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数字化体系、诚信经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以游客为本,为民、便旅、亲客,处处体现亲切、舒适、便捷、安全。

6、旅游环境和谐友善。

构建良好的自然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0%,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水环境达到功能区化要求,真正做到山青、水秀、天蓝、地绿;优化人文环境,本地居民诚实、诚信、有情、有义,具有亲善、友好、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发展战略

1、确立大旅游发展战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

徐州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三大旅游都市圈之一,在江苏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要树立“跨越发展、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大力实施“政府主导、集约经营、社会齐上、共同发展”的大旅游发展战略。

2、实施“三品”(新品、精品、极品)战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商务及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拳头产品,实现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型产品过渡,使徐州成为以“两汉文化”为特色,集观光、度假、娱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3、实施集约化战略,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升级

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快旅游企业与国际接轨,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旅游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积极引进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步伐。

4、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宣传战略,提升旅游城市吸引力

采用完全市场覆盖模式,创新营销手段,在广度上扩大市场面,在深度上发展新的客源群体。

5、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区域旅游市场

规划以泰安、曲阜、徐州为依托,成立淮海经济区联合体,科学规划,联网开发,合理串接组合,充分发挥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和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依托亚欧大陆桥沿线交通、资源优势,加快陆桥沿线旅游合作与发展。

 

第四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定位

一、入境旅游目标市场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在徐州旅游产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徐州入境旅游市场目标应定位为对中国古文化与历史遗存有浓厚兴趣的人群,另一个重要的海外客源是旅居海外的刘姓、彭姓华人。

具体海外目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港澳台地区,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同胞与华人华侨是这一市场的客源主体;二是洲内的日本韩国市场和洲外的美加、欧洲与澳新市场,徐州的两汉文化旅游产品对这一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来自非洲、中南美洲市场,主要以商务旅游为主。

二、国内旅游目标市场

国内旅游第一级目标市场为周边和省内旅游市场。

周边客源市场即淮海经济区,徐州在这一区域内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建设、商业发展水平优势明显,对于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力与聚合力,完全有条件成为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且这一区域人口众多,以购物、休闲为主要内容的都市旅游产品对周边城乡居民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市场潜力巨大,理应成为徐州旅游的第一目标市场。

省内目标市场集中在苏中、苏南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一目标市场居民可支配收入多、旅游消费意识强、消费水平高,地域文化差异显著、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国内旅游二级目标市场定位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旅游市场,以及以郑州、洛阳为代表的陇海兰新沿线市场。

徐州与市场内主要客源地便捷通畅的高速公路连接以及未来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市场的成长。

国内旅游三级目标市场分别为以广深珠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市场,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市场,以及东北三省客源市场。

这些远程市场的客源集中在与徐州铁路、航空直接连线的主要城市,旅游消费则以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

三、出境旅游目的地

随着自费旅游的快速发展,港澳、东南亚仍将是国内游客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洲内的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正在形成出境游新的热点;随着中欧合作的不断深入,赴欧洲旅游也会有显著增长;北非、中非、南非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开放,也会吸引一部分国内中高收入的游客。

第二节客源市场预测

一、入境旅游市场

1、境外客源市场现状

徐州境外游客逐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境外游客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港澳台及日本一级客源地,呈稳定增长态势;二是以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欧美及大洋洲游客,呈快速增长态势;三是以韩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东南亚游客呈缓慢增长态势。

从洲际市场来看,客源主要来自亚、欧、美洲等国,其中亚洲市场所占份额最大,达36.61%,其次是欧洲市场所占份额为26.94%;美洲市场所占份额为25.44%;大洋洲和非洲市场占份额分别为9.84%和1.17%。

(见图1、图2)

 

徐州市历年国际客源构成表

年代

客源地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接待游客总人数

14793

17825

20878

25100

36390

50634

其中港澳台同胞

7679

6501

9454

10197

17527

14808

外国人

5313

11324

11424

14903

18863

35826

其中:

日本

1268

2720

1879

1924

4025

7339

美国

1115

3305

2537

5216

3786

6880

德国

318

244

1025

1475

2558

4819

韩国

207

1454

537

557

1393

1827

新加坡

458

1006

936

1352

1053

1410

澳大利亚

336

390

426

1743

1244

2798

 

洲际旅游市场客源分布(图1)

主要客源国排序(图2)

(单位:

人次)

2、入境旅游市场预测

“十一五”期间,实现入境旅游的快速增长。

2010年,预计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6万人次,年均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年均增长20%。

徐州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目标表

(单位:

万人次)

2010年

外国人

港澳

台湾

入境人数

10

2

4

年均递增(%)

17.5

20.3

22.6

二、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客源市场现状

根据抽样调查,从具体的客源分布的省份看,主要客源地江苏省仍名列榜首,所占市场份额达35.5%。

列我市前十位省份分别为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湖北和河北。

来我市旅游者的主要目的以观光旅游、商务活动和休闲度假为主,比重达65.71%,其中观光旅游者占29.16%,列第一位,商务活动者占20.4%,列第二位,休闲度假者次之占16.15%。

调查显示,2004年来我市的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为910元,比2003年增加48元。

其中,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为939元;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为566元。

从花费构成来看,住宿、餐饮、长途交通及购物费占总花费的76.7%,娱乐费用比去年大幅增长,占总花费的12%。

国内旅游者按来源地分

徐州市游客消费结构

项目

国内游客(%)

国际游客(%)

交通

21

26.83

购物

19

25.33

住宿

20

16.94

餐饮

18.4

9.25

游览

8

2.29

娱乐

12

3.03

通信

1.6

5.74

相对江苏省国内游客消费结构而言,来徐国内游客消费结构中,交通费用、住宿费用较高,而餐饮、游览、娱乐费用偏低,说明来徐州游览交通费用偏高、距离较远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而游览、餐饮、娱乐则有较大增长潜力。

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构成

2、国内旅游市场预测

“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目标是“巩固周边、发展省内、突破远程”。

拓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外延,加大对旅游购物市场的培育力度,增加游客人均逗留天数与消费水平。

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780万人次,年均增长1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年均增长29%。

国内旅游目标市场发展目标表

(单位:

万人次)

2010年

周边

苏中/南

华东

华北

其他

旅游人数

640.8

356

267

320.4

195.8

年均递增

16

18

`12

10

18

比重(%)

36

20

15

18

11

注:

华东区客源市场旅游人数不包括苏中/南地区,以避免重复计算。

三、出境旅游市场

徐州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稳定增长趋势,自费出国旅游的比重逐年增大,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也不断扩大,徐州出境旅游市场将在“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

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第35条明确指出: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这一政策的出台,将形成出境旅游另一重要客源市场。

预计2010年,全市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8万人次,年均递增22%。

第三节旅游市场开发计划

一、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规划措施

为充分体现徐州两汉文化的历史文脉,同时突出徐州独有的城市气质,增强形象识别和广告效应,徐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