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113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专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提升绞车因故紧急制动。

4.井筒坠物。

5.提升容器受阻。

6.滚筒衬垫直径磨损不一致,绳衬质量低劣,磨损超限。

7.钢丝绳绳未定期更换

8.安全系数不符合要求

1.安全系数降低。

2.带伤运行。

3.断绳、容器坠井

人员伤亡

财产受损

3-4

1.严格执行《煤矿钢丝

绳检验技术规范》,配置钢丝绳探伤装置。

2.提升容器与井壁之间最小间隙满足规程要求。

3.按规范、规程选用、检验和维护钢丝绳。

提升设施及钢丝绳连接装置缺陷

1.连接装置、销、轴锈蚀、裂纹、内伤。

2.滚筒变形、开焊、闸盘偏摆。

3.井口井底设施不完善、损坏。

4.安全系数低

带病运行

2.加工质量缺陷。

3.未作探伤检测。

4.安全系数不符合规定。

5.未设置防撞梁、缓冲器,副井未按设托罐装置。

6.维护不当,未定期检修。

7.未设置安全门、摇台、阻车器或损坏未修复。

8.未设置提升机、罐位、安全门、摇台间的联锁装置。

1.连接装置损伤,安全系数降低。

2.连接装置断裂、脱落,提升容器坠井。

3.提升机带病运转,制动系统失灵,容器坠井。

4.过卷和过放时,保护设施不完善,造成重大事故。

5.人员、容器坠井事故。

1.按规定选用合格产品。

2.按规定设置保护设施。

3.按要求对关键部位进行探伤检测,定期检修。

提升系统危险源分析

提升机超载运行

1.提升物料超重。

2.提升容器受阻

提升

困难

1.超载提升。

2.提升容器被卡住。

1.提升困难严重时引起断绳、容器坠落。

2.电机过载过热,烧坏。

财产

损失

2-3

1.按规定的荷载提升。

2.配置可靠的电气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失灵

1.容器过卷、过速时,安全回路不能自动断电、保险闸不施闸。

2.过负荷、欠电压保护误

动、拒动。

3.限速装置失效。

4.闸瓦间隙保护失效。

5.减速功能保护失灵。

绞车不能按速度图提升、紧急制动不平稳或不能实现

1.安全保护回路短路。

2.PLC插件失修,出口继电器误动、线圈烧坏,动静触头失灵。

3.闸隙开关安装位置偏移,活动杆受阻。

4.安全回路无冗余系统或缺少独立的双线系统。

5.提升信号与电控闭锁故障。

6.超载提升。

7.行程控制失效。

1.提升容器过卷,

冲击井架(塔)及井底设施。

2.超速不能制动。

3.制动失效容器坠落。

4.断绳、坠罐。

5.断绳,破坏平衡系统,造成重大事故。

人员

伤亡

受损

1.防过卷、防过速、限速装置以及减速功能保护装置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双线形式或冗余系统。

2.采用先进可靠的控制系统。

3.严格操作程序,及时维护,各保护环节做到完好无缺,动作灵敏可靠。

提升机供配电系统装置缺陷

1.进线及馈线电缆损伤。

2.电气设备过载短路、接地

3.违章作业。

电气、火花、浓烟

1.检查、维护工作不到位。

2.供用电设备、电缆过载短路,或接地故障,引起保护元件动作,造成停电。

3.违章作业,设备损坏或停电。

4.电缆截面不满足载流量要求或热稳定要求。

1.电缆损坏

2.开关设备损坏

3.引起事故停电、绞车不能运转,副井辅助提升中断。

4.产生电气火花,引发火灾事故。

3

1.加强维修、检修、检验

2.合理选型,校验电缆的动、热稳定性能

3.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确保接地系统完整。

4.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腐蚀

井筒淋水对金属产生腐蚀

钢丝绳等物体锈蚀

1.超载;

2.提升过速、过卷

3.紧急制动;

4.外力冲击

钢丝绳及金属物体锈蚀损坏

断绳造成财产损失

加强检修、维护,定期更换钢丝绳

噪声

1.机械运转噪声。

2.电气设备电磁噪声。

刺激

听觉

1.设备运转不平衡、撞击。

2.机电设备摩擦。

3.机电设备震动。

4.电气设备、部件振动。

5.噪声治理设施不完善。

1.听觉疲劳损伤。

2.烦躁不安。

3.神经损伤。

4.精力不集中而

造成操作失误。

健康受损,还有可能引发操作失误事故,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2

1.选用低噪声设备

2.机房设隔音操作间。

3.强化维护、检修,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部件,保持正常运转

表5-7-3带式输送机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胶带输

送机制

动系统及逆止器

1.上运带式输送机没有防逆转和制动装置或两种制动装置失灵。

下运带式输送机没有机械和电气制动装置或制动装置失灵。

3.制动力矩和逆止力矩不符合要求

输送带

下滑堆煤或造成飞车

1.未装设防逆转和制动装置。

2.对防逆转和制动装置缺乏及时检修。

3.传动滚筒和输送带的摩擦力不够,在超负荷运行中紧急停车或突然停电,使输送带下滑。

4.制动器和逆止器选型不合理

带式输送机飞车、电动机减速器和机架损坏、巷道堵塞。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3—4

1.上运胶带输送机,必须同时装设防逆转和制动装置,下运胶带输送机必须装设机械和电气制动装置。

2.对防逆转和制动装置要选型合理,投运后定期检查维修,保证灵活可靠。

3.传动滚筒要进行包胶处理,增加滚筒与输送带的摩擦力。

4.严禁超负荷运行,避免在满负荷情况下紧急停车。

5.定期进行制动性能测试。

强度缺

1.输送带的强度不

够。

或安全系数太小

2.输送带接头(包括皮带扣和硫化接头)强度不够,制作不规范

3.输送带在运转中与煤或其它硬物磨损

断带

1.输送带选用的安全系数不

符合要求。

2.输送带运行磨损、破损,钢

丝绳芯输送带钢丝锈蚀、断丝、断股,制造质量低劣,强度降低。

3.输送带的接头材质、工艺不

符合要求。

4.输送带接头磨损、破损疲劳。

5.超负荷运行或紧急停车。

6.输送带滚筒异物卡阻。

输送带断带,

使机架、托辊

损坏,巷道阻

塞、人员伤

亡。

1.选用符合强度要求的输送带。

2.运行的输送带要加强检查,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更换。

3.选用皮带扣、硫化热补接头的强度要和输送带的强度相匹配,同时在运行中要加强对接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带式输送机不要超负荷运行,避免紧急停车,发生断带事故。

5.增设断带保护防止事故扩大大。

表5-7-4带式输送机危险源分析

传动部

位防护

1.人员清理积煤,检查运行状况和掐接皮带时触及传动部位。

2.跨越皮带时跌滑。

3.胶带输送机头架太低,头部清扫浮煤或撒煤不能直接入仓或入头部溜槽,经常需要人工清理

挤伤

刮倒

l.未装设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和导向滚筒相接触的防护栏或装置甩掉失效。

2.未装设跨越胶带输送机的过桥或行人不走过桥。

3.检修或掐接皮带未执行安全措施。

4.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到位

人员受转动部件挤碾或刮伤

人员伤

1.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安

装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导向滚筒及转动部件相接触的防护栏或防护罩。

2.输送机巷道安设过桥。

3.检修或掐接皮带时制定措施,人员不得靠近滚筒。

4.从设计安装上防止头部卸料处撒煤积煤。

产生火

1.输送带与滚筒、煤、

托辊等摩擦产生火源。

2.液力偶合器使用可燃

性传动介质。

3.液力偶合器过载或充

液量不当。

着火

1.使用非阻燃输送带。

2.保护失效。

3.输送带与滚筒、积煤、托辊胶带输送机机身底部或堆积物产生摩擦,引起火源。

4.液力偶合器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防爆片不符合规定,在过负荷和充液量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使充填液喷出,造成人员灼伤和着火。

输送带着火,产

生大量的有毒

烟雾,造成人员

烧伤或死亡,设

备严重损坏。

1.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托辊、滚筒、的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应符合规定。

2.胶带机保护装置完善,灵活可靠。

3.机身下面无杂物,设备完好。

4.液力偶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防爆片要选用符合规定的产品。

5.洒水管路和消防设施要符合规定,并保证有足够的水源。

6.机头机尾的支护材料符合《规程》。

7.要从设计、安装上杜绝打滑。

系统设计缺陷及外力伤害

1.转载点搭接无缓冲余地

2.搭接点高差太低,受煤胶带机上导料槽太短

3.大块矸石、杂物混入煤中

4.工作面水煤进入井底煤仓

堆煤、跑偏撕带、水煤堵塞巷道

1.控制失灵

2.落煤不在中心线上,形成偏载

3.大块矸石、杂物在工作面没有控制,沿途人为混入

4.工作面排水不畅,水煤没有控制

转载点大量堆煤,胶带跑偏,撕带,胶带跑偏,水煤大量涌出堵塞巷道

影响生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2-3

1.运输系统搭接点合理设计

2.控制系统保护齐全,加强检查维修

3.防止大块矸石及杂物混入煤中

4.工作面疏水,防止水煤进入胶带机

表5-7-5水平大巷运输危险源分析

非防爆设备(机车、提升设备及电气)

1.动力部分失爆。

2.连线装置不完好。

3.连线破损。

电气火花

1.处于回风流中。

2.处于瓦斯积聚区域。

3.煤尘浓度超标。

4.设备本身缺陷。

1.可能引起瓦斯燃烧。

2.可能引起瓦斯

、煤尘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

1.选用防爆型设备

2.定期检查机械及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

3.加强管理,杜绝失爆

行车信

号缺陷

1.无行车信号装置。

2.信号装置不能发挥功效。

行车无信号指示

1.车流量大。

2.行人与车辆穿行。

3.行车环境差、巷道狭窄。

1.机车撞人。

2.机车追尾。

1.装备行车信号系统。

2.按信号指令行车。

3.人车相遇,行人要走人行道或进躲避硐室。

机车司

机操作

1.运行中将头与身体探出车外。

2.发现前方行人不发警铃。

3.未保持行车距离。

4.注意力不集中闯红灯。

行车秩序混乱

违章操作

1.司机没有经过合格的培训。

2.司机情绪不稳。

3.司机责任心不强。

4.司机操作违反机车运输安全技术管理规程。

1.造成司机被挤伤或挤死。

2.造成追尾撞车。

3.造成撞击行人、管路或电缆。

1.专职人员驾驶机车。

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3.调离司机岗位。

4.严格执行机车运输管理规程。

运输轨道质量缺陷

1.选择的轨型不符合要求。

2.轨道铺设的质量不合格

3.巷道断面达不到要求。

运输车辆掉道出轨。

1.车辆掉道。

2.轨距超宽,钢轨断裂,车辆出轨。

3.道岔不严,车辆出轨。

1.可能引起挤人撞人事故。

2.可能引起列车颠覆。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选择不低于30kg/m和质量合格的轨型。

2.有严格的铺设质量验收。

3.维修巷道断面。

巷道缺陷

1.巷道高度、宽度和通行的机车不匹配。

2.巷道内管路电缆排列不规范又无防护设施与运行车辆间安全距离小。

1.车辆碰壁,行驶困难

2.撞坏管路电缆

3.车辆侵占人行道

1.巷道设计不合理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

2.管路电缆排列在车辆最突出位置

3.行车速度快

车辆碰壁,撞车、翻车、撞坏支护材料引发冒顶、撞坏管路、电缆引发机械及电气事故、撞伤挤伤人员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1.设计合理,巷道安全距离满足规程要求

2.设置躲避、会让硐室

3.管路电缆敷设要规范。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规定车速。

表5-7-6水平大巷运输危险源分析

列车组列缺陷

1.无组列计算设计。

2.机车牵引不在列车前端。

3.没有进行列车制动试验。

机车过载或制动力矩不够,制动距离超限

1.调度组列无制度。

2.列车制动试验数据不真实。

1.可能发生撞人、追尾碰头。

2.可能烧坏牵引电动机。

1.准确计算,合理组列。

2.正常运行机车必须在列

车前端。

3.必须定期进行制动距离试验

人员在车辆行驶的巷道中行走缺陷。

1.行人不躲避行驶车辆。

2.人行道宽度不够。

3.司机精力不集中操作失误。

运输秩序混乱

1.行人不走人行道,不注

意躲避列车。

2.人员携带长杆导电物。

1.可能引起行驶车辆

撞人事故。

2.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架线电机车)

亡财产

1.配备机械运送人员的设施,减少巷道行人。

2.保证人行道宽度或设置躲避硐室。

运输综采、综掘设备

1.轨道敷设有缺陷;

2.巷道断面小,安全距离不足;

3.运行速度过快

车辆掉道、撞坏管路、电缆、人员

1.轨道接头间隙超标、轨距超宽;

2.装车重心偏、超高、超宽;

3.运行速度超标

1.可能发生掉道、撞坏管路、电缆;

2.车辆倾覆挤伤人员

1.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2.检修整改轨道质量;

3.限制运行速度。

运送爆炸材料违反规程规定

1.炸药、雷管同一车厢运输。

2.装车高度超限;

雷管箱侧放或立放层间无软垫。

3.使用非专用车,层数超限。

4.车辆行驶速度过快。

5.护送和装卸人员无证上岗。

装卸随意,车速快、颠簸、撞击。

撞击、摩擦、震动、发热、起火、点燃雷管、炸药。

运送雷管或炸药的车辆发生爆炸。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1.使用专用车厢,雷管、炸药分别运输。

2.严格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

3.行车速度不得超过规定值

4.司机、装卸、护送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电气伤害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处置方案

一、矿井电气重大危险源辨识

对矿井井上下供电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方法进行辨识。

分析结果表见表5-8-1至5-8-3。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划分标准,对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井上下供电系统各环节共分析出11个危险、有害因素,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矿井井上下供电系统经分析提出危险有害因素11项,其危害程度为:

3~4级8个占72.7%;

3级2个占18.2%;

2~3级1个占9.1%。

二、矿井电气重大危险源处置方案

矿井电气事故分析结果表明,电气系统运行的危险有害因素有11条,控制事故的途径有34条,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井上下供电危险源分析

形成事件形成事件事故原因

设备、设施缺陷

1、电气设备失爆

2、电气设备、电缆接线接触不良、绝缘损坏

3、电气设备、电缆过流短路时受损

电气火花、非正常停电、人员触电

1.矿井没有独立的两回电源线路。

2.设备、电缆、线路选型不合理;

3.架空线路架设、杆塔强度不够,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引发故障;

4.绝缘用具未按规定检查、检验;

5.安装质量低劣,维修工作不到位;

6.井下电缆明接头或不合格接头;

7.设备、电缆不符合动、热稳定性;

8.外力将设备、电缆砸伤或拉脱;

1.设备电缆损坏。

2.人员触电。

3.电气火花,引发火灾或瓦斯爆炸。

4.线路断线,杆塔倒杆、线路共振、雷击、停电。

5.局部停电,瓦

斯积聚。

威胁安全生产

1.选择电气设备、电缆和输电线路,设备和电缆要进行动、热稳定性校验。

2.2.按规定选用井下电气气设备,电缆采用阻燃电缆,移动动变电站、采掘设备选用屏蔽软电缆。

3.矿井有两回独立的电源线路,一、二级负荷按规定配置双回路供电。

4.加强电气设备、电缆管理,杜绝失爆。

5.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电气设备、电缆运行环境符合要求。

矿井电源线路缺陷

1.单回路供电

2.导线强度达不足

供电故障。

1.线路故障或检修。

2.气象条件恶劣。

1.全站失压或部

分用户停电。

2.矿井停风停产。

1.矿井双回路线路。

2.变电所保护设施齐全可靠,定时检查,调校整定值。

设备、设施防护缺陷

1.防护失效。

2.安全设施简陋

3.电气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

4、电气设备、电缆线路工作环境恶劣。

人员触电、非正常停电

1.未正确配置和使用防护用具设施。

2.闭锁装置不全或失效。

3.电气设备外壳防护不符合规定。

4.电气间隔不符合规定。

5.警示标志不清,误入带电区域。

6.带电检修,违章作业

7.小动物进入造成事故。

1.电气事故(接地、短路)。

2.设备电缆损坏。

3.人员触电。

财产损失、

1.按规程确定、校验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停送电制度,杜绝违章作业。

3..加强设备检查、维修、及时清除设备隐患。

4.采用可靠的警示标志或防护栅栏。

井上下供电危险源分析表

消防隐患

1.无烟雾预警;

2.无通风排烟装置。

火灾、排烟困难。

电气火灾

1.延缓事故处理。

2.扩大事故范围。

1、应装设烟雾报警装置。

2、按要求装设通风排烟装置。

过流保

护缺陷

电气

火花

保护装置检查、维修、整定不当造成失灵或拒动,电气设备、电缆在长时过载过流条件下发热、烧损。

1.设备受损。

2.电气火花,引发电气火灾、瓦斯爆炸。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3--4

1.过流保护装置的设计选型和整定符合规程规定。

2.加强保护装置检查维护,定期校

验、调整,使之灵敏可靠。

继电保护整定缺陷

事故停电

保护装置失效或保护装置整定不合格,保护装置无选择性动作或拒动,引起停电或扩大停电范围。

1.停电瓦斯聚聚

2.水泵停运

3.采区停产停风

停风、淹井、生产停顿,财产损失

2—3

1.合理选择保护装置、正确整定校验。

2.定期检查、检验和调整保护装置,确保整定值准确,动作灵敏可靠。

接地保

接地保护装置

失效。

触电

1.漏电保护装置检查维护不力,整定不当造成失灵或拒动。

2.保护接地装置不完整或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规定。

3.未配备电气系统的接地保护装置

1.接地、漏电并引发短路事故,设备电缆损坏。

1.加强保护装置检查维护,定期校验;

2.正确设置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

3.定期检查,摇测接地电阻。

4.按规定装设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低压馈电线上装设检漏保护装置,煤电钻、照明信号使用综合保护装置。

环境缺陷

1.空气污染严重。

2.作业光线不足。

3.通风不良。

设备发热,电气火花

1开关、设备、电缆散热不良。

2.有害气体超限、瓦斯积聚

1.设备电缆受损。

2.电气火花引发火灾或瓦斯爆炸。

1.根据环境条件,按规定选用电气设备

2.加强维护,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条件。

井上下供电危险源分析表

行为性危害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触电、非正常停电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误送电、带电作业引起电气短路、触电等事故。

设备电缆受损,,瓦斯积聚,停风、停产

1.严格停送电制度,杜绝违章

2.提高电气管理人员、操作和维护人员安全意识,业务素质

雷电波

侵入

1.雷电波引入地面变电所

2.雷电波引入井下供电系统。

雷击

1.避雷防雷设施不符合规定或损坏。

2.供电线路在入井处未装设防雷电装置或装置失灵。

3.轨道、管路、井架在井口处未进行集中接地或接地不良好。

4.通信线路未装设熔断器和防雷装置。

1.供电线路、电气设备等被雷击,造成停电、停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