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11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docx

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8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训练(八) 中外科技与经济全球化

1.[2019·成都]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

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

A.发明了指南针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D.改进了印刷术

2.以下各项都属于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是(  )

A.《史记》《伤寒杂病论》

B.《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纪》

C.《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红楼梦》

3.[2019·宿迁]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最杰出的成就是(  )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了青蒿素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实现太空行走

5.[2019·咸宁]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为我国农民粮食丰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B.邓稼先

C.钱学森D.屠呦呦

6.[2019·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

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D.捕风一号

7.[2019·邵阳]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为主题设计手抄报,应选择(  )

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

8.某校九年级

(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中合理的是(  )

A.福特首先制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

B.卡尔·本茨建成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C.瓦特在电灯下仔细地绘制蒸汽机图纸

D.戴姆勒创制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9.[2019·乐山]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英国人斯蒂森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开发和应用

C.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0.[2019·聊城]2018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雄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下降17.5%,使全球经济损失1.9%。

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当今世界的哪一特征(  )

A.政治格局多极化B.区域经济集团化

C.世界文化多元化D.世界经济全球化

11.[2019·福建]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后的十年间,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成员国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这表述的是该组织的(  )

A.成立背景B.建立过程

C.活动方式D.积极作用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前6—前1世纪

前1世纪—400年

401年—1000年

1000年—1500年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期间的部分科技成果

材料三 西方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

科学革命开始

17—18世纪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1)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列举前6世纪—1500年间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及发明者。

 

(2)分别简述材料二中两项科技发明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技水平超越中国的原因。

 

13.[2019·海南]学习工业革命,可以从收集史料、辨别研究价值入手,再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怕的新政

  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生的事故非常严重,屡见不鲜。

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工厂对维修工作重视不够,以致机器的护栏长期失修;还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垂的部分被机器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造成可怕的断肢。

——《关于劳动者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

《上院文件》,英国国家档案,1842年第27卷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直接史料是    ,间接史料是    。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

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织工兼织工;只有……瓦特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

(2)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3)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14.[2019·德州]“拒绝全球化,就是拒绝太阳升起。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的先行者】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

——杨亮《海上新“思路”》

(1)说一说材料一中海上丝绸之路“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技术原因。

上图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写出它的名称。

 

【近代的推动者】

材料二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

21世纪简史》

(2)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开启了“全球化”?

在“全球化3.0版本”时期,哪项科技的发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

(3)请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英国这一地位的形成?

 

【当代的践行者】

材料四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4)当今,图一与图二两大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是什么?

 

材料五 2019年5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

5月1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9年6月1日0时起,对已实施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美国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分别实施25%、20%或10%加征关税。

对之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仍继续加征5%关税。

——新华网

(5)以上材料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15.[2018·青岛]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

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

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

《工业4.0:

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与哪一不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促进了典籍的传播。

2.C [解析]《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故选C项。

3.D [解析]由材料培根的话“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他所说的这三种东西是指“文字上”的活字印刷术,“战争上”的火药,“航海上”的指南针。

指南针在宋朝时已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故题干中“第三种”指的是指南针。

4.B [解析]屠呦呦最杰出的成就是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故选B项。

5.A [解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A [解析]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7.B [解析]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8.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项重大成就。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D项符合题意。

9.D [解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是对科技的一种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符合题意。

A、B、C三个选项都是一种史实,没有进行任何分析,不属于历史观点,故选D项。

10.D [解析]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下降17.5%,使全球经济损失1.9%,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违背了全球化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政治格局多极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文化多元化与题干无关,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项。

11.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贸组织为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及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

12.

(1)结论: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发明:

造纸术,蔡伦;活字印刷术,毕昇。

(2)图一改良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二蒸汽机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新航路开辟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促使人们改革生产技术,提高生产力;科学革命产生近代科学,科学知识得到普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

13.

(1)直接史料:

图一;间接史料:

图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发明者主要是技术工人;②首先在英国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②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3)积极影响:

①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②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消极影响:

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任写两点即可)

对策: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所带来的挑战。

(任写一点即可)

14.

(1)技术原因:

指南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的发展等。

名称:

阿拉伯数字。

(2)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原因: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只回答“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即可)科技:

计算机网络技术(或互联网)。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方式:

蒸汽机车(或火车)的使用;铁路时代的到来。

(4)名称: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或世贸组织,或WTO)。

趋势:

经济全球化。

地位:

倡议国、主导者。

(5)我们要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应加强友好交流、合作共赢;面对美国的挑衅,我们应做有力的反击等。

(言之有理即可)

15.

(1)标志:

“珍妮纺纱机”发明。

事件:

鸦片战争。

(2)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广阔的市场,为打开中国大门,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原因:

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3)变化:

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条约:

《马关条约》。

(4)重大进步: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