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46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Na2O2B.MgOC.SiO2D.CO

2.下列仪器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赤铁矿B.普通玻璃C.液氯D.漂白粉

4.对于镁和沸水的反应Mg+2H2O

Mg(OH)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2+的结构示意图:

B.H2的摩尔质量:

2

C.H元素存在3种核素1H、2H、3HD.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5.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

A.分子数目B.分子间距C.分子大小D.分子种类

6.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舍勒——研究软锰矿时发现了氯气

B.汤姆生——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C.维勒——合成尿素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D.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7.13C-NMR(NMR表示核磁共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下面有关13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3C与C60都为C的核素B.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C.12C与13C互为同位素D.13C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

8.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

A.MgCl2溶液B.K2SO4溶液C.FeCl3溶液D.NH4NO3溶液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对应用途描述正确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B.金属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作耐高温材料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清洗油污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B.可以用无锈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

C.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都属于分散系,后者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1.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陶瓷、大理石都是硅酸盐产品

B.近年来玉石市场火热,南阳玉(CaAl2Si2O8)用氧化物形式表示是CaO·Al2O3·SiO2

C.华为麒麟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日本限制出口韩国的高纯度氟化氢可用于半导体硅表面的刻蚀

12.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NH4+

C.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该固体试样中也可能存在Fe3+

D.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13.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取钠

B.接触法制硫酸的相关设备依次为高炉、接触室、吸收塔

C.工业上用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产生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制得盐酸

D.工业炼铁需要用到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石灰石

14.工业上60%的镁来自海水,从海水中提取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艺流程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B.操作1为过滤,实验室里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C.

操作2实验室可用该装置对MgCl2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再冷却结晶获得无水MgCl2

D.该工艺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同时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

15.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达不到实验要求的是()

A.K2SO3是否被氧化(BaCl2溶液)B.新制氯水已经完全变质(紫色石蕊试液)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D.FeSO4是否被氧化(KSCN溶液)

16.ClO2是新型消毒剂,可以由过硫酸钠(Na2S2O8)与NaClO2反应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8+2NaClO2=2ClO2↑+2Na2SO4

B.每1molNa2S2O8参加反应,得到1mole-

C.Cl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可以杀菌消毒

D.该实验条件下的氧化性:

Na2S2O8>ClO2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H++SO42-+Ba2++OHˉ=BaSO4↓+H2O

B.氯气和水反应:

Cl2+H2O

2H++Cl-+ClO-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D.向碳酸钙中滴加醋酸溶液:

CaCO3+2H+=Ca2++H2O+CO2↑

18.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选用不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

A

Na2CO3晶体(NaHCO3)

加热

B

CO2(HCl)

饱和氯化钠溶液、浓H2SO4,洗气

C

Fe2O3(SiO2)

NaOH溶液,过滤

D

稀盐酸(Cl2)

光照

 

A.AB.BC.CD.D

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标况下22.4mLHCl气体溶于1L水可配成浓度为1

10-3mol·L-1的盐酸

B.一定条件下,1molFe与1molCl2充分反应,Fe失去的电子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的水分子数目为NA

D.500mL1mol·L-1MgCl2溶液中所含有Cl-浓度为2mol·L-1

20.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Fe→Fe2O3→Fe(OH)3②Na→Na2O2→Na2CO3

③黄铁矿→SO2→H2SO4④SiO2→H2SiO3→Na2SiO3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

21.碘是合成碘化物的基本原料。

空气吹出法从卤水中提碘的流程如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时,须通入过量Cl2保证I-被充分氧化

B.“吹出”操作在吹出塔中进行,应将含碘卤水从塔底进入,热空气从塔顶吹入

C.“吸收”操作中,碘蒸气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充分接触可生成两种酸

D.“吸收”操作中,含SO2的吸收液也可以用NaOH溶液代替,生成的I-、IO3-经酸化,即可得粗碘。

使用NaOH吸收后溶液中I-、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22.实验室制备SO2反应原理为:

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选择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SO2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A.a f g d c eB.b g fd c eC.a f g c d eD.a f g d c h

23.将一定量Na2CO3、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mL溶液,逐滴加入0.05mol·L-1盐酸,得到各成分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1000m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Na2CO3与NaCl物质的量相等

B.b点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C.c点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

D.当盐酸加到150mL时,混合物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4.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

Na+、Mg2+、Fe2+、Cu2+、I-、CO32-、SO42-、Cl-中的几种,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

现进行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溶液中肯定存在Na+、Fe2+、I−、SO42−

B.沉淀B中肯定有氢氧化铁,可能含有氢氧化镁

C.取1L黄色溶液D能恰好溶解铁1.4g

D.该样品溶液中是否存在Cl-可取滤液C,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进行确定

25.某红色固体粉末可能是Cu、Fe2O3、Cu2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称ag该固体粉末样品,用过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后(已知:

Cu2O+2H+=Cu+Cu2++H2O),最终还剩下固体且称量得质量为bg。

则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最后剩余的固体只有Cu

B.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最多有3种

C.b的取值范围:

0<b≤a

D.若b=

a,则红色固体粉末一定为纯净物

二、原理综合题

26.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石,请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今有7种物质:

①液态氯化氢②乙醇③熔融的KNO3④铜线⑤NaCl晶体⑥小苏打溶液⑦氨水。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将①加入到⑦中,⑦的导电能力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2)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可产生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当有0.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氯气的体积为_______L(标况下),被氧化的HCl为______mol。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Ⅰ为化合反应,Ⅳ是_________反应。

现有以下反应模型:

单质A+氧化物B=单质C+氧化物D(A、B、C、D均为中学阶段常见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写出符合上述反应模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若A为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A和C均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向碳素钢(仅含铁、碳元素的合金)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无明显现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可能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探究某难溶性盐X(仅含三种常见元素)的组成,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流程中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

气体A和气体B所含元素相同,都是无色无味气体,固体C为纯净物且具有磁性,单质D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盐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无水条件下,少量NaH就能与固体C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产生的气体A全部被100mL0.35mol·L-1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如图:

(1)现需要94mL0.10mol·L-1Na2CO3溶液,进行现场配制。

上述实验步骤A~F正确的实验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步骤E中将一玻璃仪器上下颠倒数次,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C通常称为溶解,步骤A通常称为_________。

(3)用Na2CO3·10H2O来配制该溶液,托盘天平称取样品,游码需要打在图示________(填a或b)位置,若称量前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或“无影响”)。

29.Ⅰ.为探究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受热分解后所得产物,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实验现象为:

A中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继续加热最终变成黑色;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溶液变成红色。

(洗气瓶中试剂均足量)

(1)分析推测该硫酸铜晶体最终分解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结晶水x的值,实验装置和过程如下:

取硫酸铜晶体7.23g置于硬质试管中,先通N2排除体系内空气,酒精喷灯高温加热充分,待A中蓝色晶体最终变成黑色,停止加热,再次鼓入N2至装置冷却到室温。

(洗气瓶中试剂均足量)

(1)取B中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6.99g,经计算可得CuSO4·xH2O中x=__________,再次鼓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提出,要测定晶体中结晶水x的值,也可将B装置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替换,最终测浓硫酸增重即可计算得到结果,评价该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

(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30.某磁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xS(S为-2价),既含有Fe2+又含有Fe3+。

将一定量的该磁黄铁矿与盐酸完全反应(注:

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2.4g硫单质、0.425molFeCl2和一定量H2S气体,且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

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该磁黄铁矿FexS中,x=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能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详解】

A.Na2O2和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故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

B.MgO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是碱性氧化物,B正确;

C.二氧化硅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CO既不能和酸也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是不成盐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

带有旋塞或瓶塞的仪器在使用之前需要检验是否漏夜;A为蒸馏烧瓶,B为量筒,C为直形冷凝管,D为分液漏斗;四种仪器中,仅分液漏斗需要验漏,故选D。

3.C

【详解】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则赤铁矿为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Na2SiO3、SiO2等,则普通玻璃为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液氯为液态氯气,是纯净物,C符合题意;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Ca(ClO)2,则漂白粉为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一些说辞,比如某物质的“主要成分”、“有效成分”,同时也要牢记物质的俗名,或者水溶液的名称,比如Na2SiO3又叫泡花碱,其水溶液又叫水玻璃。

4.B

【详解】

A、Mg是12号元素,Mg原子失去两个最外层的电子变为Mg2+,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选项中Mg2+的结构示意图正确,A正确;

B、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B错误;

C、H元素存在3种核素1H、2H、3H,C正确;

D、氢氧化镁属于中强碱,镁和沸水反应后的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D正确;

故选B。

【点睛】

①摩尔质量是有单位的,式量是没有单位的,二者在数值上相等,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相同;②Mg和沸水的反应,是考生平时学习中很少遇到的反应,主要是为了证明的Mg的金属性比Na弱,故D选项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作为课外补充,丰富考生的知识储存。

5.A

【详解】

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分子数目、气体分子的大小、气体分子间距,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分子间距远远大于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可忽略,温度、压强决定气体的分子间距,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相等,气体体积取决于分子数目,故选A。

6.B

【详解】

A.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为氯气,故A正确;

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B错误;

C.维勒用无机物腈酸铵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可利用无机物得到有机物,故C正确;

D.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系统只能具有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当原子从一个具有较大能量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低的定态时,它辐射出具有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和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的电子在不同能阶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该光谱的发现在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故D正确。

故选B。

7.C

【详解】

A、核素研究的对象为原子,而C60是C的单质,A错误;

B、13C与15N的质子数分别为6、7,则它们的中子数分别为7、8,故它们的中子数不同,B错误;

C、12C与13C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C错误;

D、任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把钠放入盐溶液里,都会有氢气产生,因为钠可以和水反应;

A.因为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MgCl2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MgCl2生成氢氧化镁白色的沉淀,故A正确;

B.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OH+H2↑,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与钾硫酸不反应,故有气体产生,不能产生沉淀,故B错误;

C.因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而氢氧化钠与FeCl3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故C错误;

D.因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与NH4NO3溶液不能产生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钠的化学性质:

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利用2Na+2H2O=2NaOH+H2↑及生成的碱与盐的反应来得出反应现象。

9.C

【详解】

A、SO2的漂白性是因为SO2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与其氧化性无关,A错误;

B、金属镁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故在烟花的制作中会加入一定量的镁,而作耐火材料的是MgO,是因为MgO的熔点高,B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弱碱性,可用于清洗油污,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A、浓硫酸的氧化性以+6价硫元素体现,其还原产物一般为SO2,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其氧化性主要以+1价氢元素体现,还原产物一般为H2,A错误;

B、铁丝灼烧时无焰色,故可用洁净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实验,B正确;

C、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故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C正确;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都属于分散系,用光束照射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

A、大理石不属于硅酸盐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A错误;

B、南阳玉(CaAl2Si2O8)用氧化物形式表示是CaO·Al2O3·2SiO2,B错误;

C、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C错误;

D、氢氟酸可以和SiO2反应,故常用高纯度氟化氢刻蚀半导体硅表面,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有可能是AgCl,该现象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也可能含Cl-;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先加入HCl,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A错误;

B、应将用镊子夹住试纸放在试管口,B错误;

C、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和Fe2O3,加入盐酸后,Fe可以和Fe3+反应,使得溶液中没有Fe3+,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C正确;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SO2;此外,和盐酸反应生成CO2、SO2的离子有CO32-、HCO3-或SO32-、HSO3-,D错误;

故选C。

【点睛】

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先加入HCl,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不能用硝酸酸化,因为亚硫酸根离子能够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也具有此现象;也不能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

13.D

【详解】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得的是氢氧化钠,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NaCl得到金属钠,A错误;

B、接触法制硫酸的相关设备依次为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B错误;

C、工业制备氯化氢,是将氯气在氢气中燃烧,氢气和氯气在光照下反应易发生爆炸,C错误;

D、工业炼铁是用CO还原铁矿石,需要用到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石灰石,其中焦炭和空气反应生成CO,石灰石是将铁矿石中的SiO2转变为炉渣,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该工艺流程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无置换反应,其中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石灰乳是化合反应,向沉淀池中加入石灰乳生成Mg(OH)2、Mg(OH)2和试剂a反应生成MgCl2,这两个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电解无水MgCl2为分解反应,A错误;

B、过滤时,不能使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B错误;

C、先通过冷却结晶获得MgCl2晶体,再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得到无水MgCl2,C错误;

D、该工业流程的原料生石灰、海水等来源广泛;电解氯化镁得到镁的同时,也能获得氯气,D正确;

故选D。

15.A

【详解】

A、K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K2SO4,K2SO3、K2SO4和BaCl2反应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故BaCl2溶液不能达到实验要求,A错误;

B、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O+HCl,HClO不稳定、易分解,随着HClO的分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新制氯水会变质为盐酸溶液,失去漂白性,故使用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可以说明氯水完全变质,即紫色石蕊试液能达到实验要求,B正确;

C、KI会被空气氧化生成I2,I2遇到淀粉溶液,溶液会显蓝色,故淀粉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C正确;

D、FeSO4会被空气氧化为Fe2(SO4)3,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已被氧化,故KSCN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D正确;

故选A。

16.B

【分析】

该反应中,反应物NaClO2的Cl呈+3价,生成物ClO2的Cl呈+4价,则NaClO2作还原剂,Na2S2O8作氧化剂,ClO2是氧化产物。

【详解】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价的就近原则,Na2S2O8的S的+7价会变为+6价,即还原产物为Na2SO4,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8+2NaClO2=2ClO2↑+2Na2SO4,A正确;

B、1molNa2S2O8参加反应,得到2molNa2SO4,则Na2S2O8得到2mole-,B错误;

C、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C错误;

D、该反应中,Na2S2O8作氧化剂,ClO2是氧化产物,则Na2S2O8的氧化性比ClO2强,D正确;

故选B。

17.C

【详解】

A.该反应不符合实际的比例,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ˉ=BaSO4↓+H2O,故A错误;

B.HClO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式为:

Cl2+H2O

H++Cl-+HClO.故B错误;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亚铁离子、溴离子均被氯气氧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故C正确;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