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175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写鲸特别大。

第二部分

(2):

写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以及它适应海洋生活的过程。

第三部分(3):

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部分(4-7):

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指导精读第1自然段,探究说明方法

1.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鲸的形体非常大,那么哪些句子具体说明鲸非常大?

请你快速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句子,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1)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读一读句子,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老师相机点拨。

“列数字”。

用过“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四万公斤”“十七米”等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鲸的体重、身长。

“作比较”。

以熟悉的实物对比不熟悉的实物,以象和鲸作比较,还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相比较,说明鲸体形之大。

“举例子”。

用“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的事例,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鲸整个形体之大。

3.指导朗读,读出鲸非常大的特点。

六、精读第2自然段

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2.小组讨论、交流鲸的进化过程。

3.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及相关图片,让学生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引导学生抓住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在很远的古代”“后来”“又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抓住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陆地”——“浅海”——“海洋”,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鲸是特大特重的动物,学习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

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八、作业设计

1.生字组词。

肢、肺、判、获、应、乳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找出描写鲸的外形的段落,找学生朗读,回顾描写手法及说明方法。

二、精读第3自然段,了解鲸的类别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说说鲸可以分为几大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鲸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

是根据有无牙齿来分的。

三、精读第4~7自然段,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并给段落分层。

课件:

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成长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2.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

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体会两种鲸吃食的方法、过程。

3.自学第5~7自然段,了解说明方法。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说明方法:

打比方。

(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不重复了。

4.鲸睡觉时有什么特点?

轻声读读课文,找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并画下来。

(要求简笔画即可。

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

)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挑选画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来,使学生更清楚鲸睡觉的特点。

5.前面课文提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哪些习性可以说明?

请认真看书找一找。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

①鲸用肺呼吸,在水中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②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四、创设情境,理解重点

1.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最喜欢的哪种鲸,说出这种鲸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重点对鲸吃什么、怎样呼吸、怎样睡觉这几方面进行引导。

2.学生交流练习,全班讨论。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

上完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

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具体如下:

学生基本懂得列数字,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也明白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但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却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10* 松鼠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松鼠的习性特点。

(3)通过品读、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活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课时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读准生字词。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0课《松鼠》。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1.找学生读课文,发现错误,并及时给予纠正。

2.找学生板书这课生字词,共同学习这些生字词。

3.学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4.文章的段落结构怎样?

各部分写什么?

从总体入手,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第二部分(2-4):

从松鼠的活动范围、行动特点、搭窝的过程说明它驯良、乖巧。

第三部分(5):

介绍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5.说说文章的中心。

本文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驯良、乖巧,生育情况,换毛和喜欢洁净的特点,告诉我们要喜爱动物,热爱自然,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

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归纳。

1.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

引导学生抓住“面容清秀”“玲珑”“美丽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3.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

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

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4.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

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

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六、小结

本文以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

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印象,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得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

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11 新型玻璃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通过质疑、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2.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

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学习,之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且能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等词语。

2.知道课文介绍了几种玻璃。

二、导入、板题

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玻璃,而今天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几种我们从没有见过的玻璃:

《新型玻璃》

1.自由读课文,能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

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互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解答。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要求,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粘zhan(粘连)    nian(粘稠)

夹jia(夹袄)jia(夹板)

强jiang(倔强)qiang(坚强)

2.学生板书文中的生字词,共同学习。

3.自主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五、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或与同桌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

(上台写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

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谈。

六、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

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

(练习句式:

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七、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型(   )   费(   )

粘(   )   调(   )

祖(   )   践(   )

2.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造句

一、课时目标(朗读课文,思考)

1.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课文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3.段落结构怎样?

二、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种新型玻璃?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1.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画出课文在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1.小组汇报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玻璃

名称

特  点

作  用

夹丝网防盗

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坚硬、不易破碎

高层建筑物使用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室内冬冷夏热

吃音玻璃

隔音

消除噪音

  2.说说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3.段落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5):

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部分(6):

总结全文,说明新型玻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预言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奇迹。

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的特点、作用等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并讲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类的文章。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将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做到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能提高其语文素质呢?

我在设计时,主要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中内化语言,学习并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要求:

1.熟读课文,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了解课文讲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收集课外介绍的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这样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2﹡ 假如没有灰尘

1.认识课后生字,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1.联系上下文,在阅读中扫除字词障碍。

2.围绕“自学提示”展开讨论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以辩论会的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2.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

自读自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熟读深思、讨论交流。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1.将课文读通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在生活中灰尘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

那么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课题。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熟读课文,思考:

(1)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想想文中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方法?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2.先默读思考: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变得柔和

做假设、列数字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它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有吸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如鸟粪、电视、网络……)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

(数字、做假设)

《假如沒有灰尘》一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加上学生已经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基础,因而,教学时,我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以学生自学为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读书、自学、讨论、交流,把课文读顺、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激发学生探究灰尘的兴趣,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这一环节我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课题时,先板书“灰尘”二字,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然后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是怎样?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

最后,还引导学生想:

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这让学生懂得: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同时深刻地理解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事物。

口语交际·

习作三

1.进行口语交际,学当一名“小小推销员”。

2.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

1.通过小组内交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2.通过和学过的课文联系比较和现场实物观察,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1.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

2.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1.口语交际时应注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

2.尽可能地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

三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

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

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组活动,精心准备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

(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

(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3.开始活动。

四、模拟情景,推销“商品”

1.组内模拟推销。

(1)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2)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2.组际比赛推销。

(1)每组选出一名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五、派代表全班汇报

六、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七、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八、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第二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3.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继续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

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要求。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2.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3.汇报、填表。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二、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1.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

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2.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

(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三、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本组的口语交际是“小小推销员”推销一种商品,我准备了一个电水壶。

包装未打开前先设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