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22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docx

最新职业暴露考核卷

职业暴露与防护考核卷

科室:

姓名:

日期:

成绩:

一、名词解释

职业暴露:

(10分)

 

二、填空题(30分)

1、职业暴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作中存在护患_________的危险。

3、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_________周内进行抗体监测,_________个月复查及确定是否感染.

5、医院最常见的病原体传播方式是通过_________。

6、健康的医务人员换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_________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占_________.

7、应急处理时,应用_________或_________或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

三、判断题(20分)

1、一级防护着装标准为在基本防护着装的基础上加戴16层面纱口罩.()

2、呼吸道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一般措施包括,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

3、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患者身体健康最复杂、最无效、最费钱的方法。

()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没必要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

6、发生HIV职业暴露时,预防性用药可以随时开始。

()

7、患者的唾液、痰液、泪液、汗液、尿和粪便等为低危感染性体液。

()

8、传递锐器时,锐器柄端朝向传递者,尖端朝向接锐器操作者。

()

9、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

10、二级防护适用范围指的是进入医疗区内工作的各类人员。

()

四、简答题(40分)

1、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2、职业暴露的分类及简要说明。

 

答案:

一、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针刺伤、咬伤、擦伤和割伤等)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二、1、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

2、双向传播

3、人员编配不合理、化学性危害知识缺乏、教育培训存在的漏洞、常规操作、应急处理欠规范.

4、3~4周,6~9个月。

5、手

6、针刺伤,80%

7、0.5%碘伏,2%碘酊

三、1√2√3×4×5√6×7√8×9√10×

四、1、①锐器伤发生后,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除血液.②用流动净水反复冲洗伤口,用0.5%碘伏或2%碘酊或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

③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④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⑤HIV感染后2周至3个月为窗口期,暴露后当日、暴露后一个月、暴露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否感染,并按规定及时按照疗程服药。

2、①物理性职业暴露:

锐器伤、负重伤、辐射伤

②化学性职业暴露:

细胞性药物、化学性消毒剂、水银、体温计、血压计、电池、麻醉废气

③生物性职业暴露:

HBV、HCV、HIV。

GR-02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伤等导致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使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处理,以降低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成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组和专家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感染管理办负责日常的事宜.

(二)专家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协调指挥全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协调物资、防护物品、消毒液;督促、检查科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负责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进行评估,指导科室对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处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查找环节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等。

3、感染管理办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及疫情监测、登记上报,并收集、整理、统计相关资料,督导检查临床科室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

题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文件号:

GR-02

修订日期:

2015年1月20日

版本号:

3.1

生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页码:

2/3

四、医务人员发生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程序

(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部位的血液挤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

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必要时做包扎处理。

(二)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

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须立即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中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上报流程执行,并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同时向感染管理办报告(不超过24小时),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表(见附件1)。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由感染管理办报告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组织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进行暴露级别的认定(见附件2)。

(四)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

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进行检测。

2、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正在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继续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3、丙型肝炎病毒:

可考虑注射干扰素。

4、艾滋病病毒: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5、梅毒螺旋体暴露:

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六、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题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文件号:

GR-02

修订日期:

2015年1月20日

版本号:

3。

1

生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页码:

3/3

七、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随访

血源性职业暴露血清学追踪检测时间表

暴露源阳性项目

暴露后检测时间

抗HIV

当天

4周

8周

12周

6个月

HBsAg

当天

3个月

-

6个月

抗HCV

当天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梅毒抗体

当天

6周

10周

-

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附件:

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2.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附件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1、科室:

2、姓名:

3、性别:

4、年龄:

5、:

6、工作类别

(1)医生

(2)护士(3)技师(4)行管人员(5)医疗服务人员(6)保洁员

7、暴露前是否接种过疫苗

(1)是□

(2)否□

如果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的请填写接种时间

(3)小于5年□(4)大于5年□(5)大于10年□

8、既往传染病病史

(1)HIV感染或携带有□无□

(2)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

(3)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4)梅毒有□无□(5)其他:

9、暴露时间:

年月日时分

10、暴露地点:

治疗室、病房、其他()11、暴露具体部位

12、暴露方式

(1)接触暴露:

皮肤无破损□、有破损□;黏膜□

(2)针刺或锐器伤□

(3)其他方式:

抓伤□、咬伤□;破损、出血:

有□、无□

13、艾滋病暴露级别

(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黏膜、量小且时间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黏膜、量大且时间长;或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轻度的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深部伤口并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14、暴露锐器种类:

(1)空心针□

(2)实心针□(3)其他器械□

15、暴露锐器是否有患者血液、体液污染:

(1)是□

(2)否□(3)不知道□

16、暴露发生时正在执行何种操作:

拔针□、清理废物□、手术缝合□、穿刺□、抽血□其他

17、暴露前是否知道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播性疾病

(1)知道□

(2)不知道□

18、暴露后局部处理:

(1)挤血□

(2)冲洗□(3)消毒□(4)未处理□

19、是否接受预防治疗:

(1)是□

(2)否□

20、暴露源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

21、暴露源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情况

(1)艾滋病□

(2)乙肝□(3)丙肝□(4)梅毒□

(5)无感染□(6)不清楚□(7)其他□

22、结论:

暴露后未感染

(1)艾滋病□

(2)乙肝□(3)丙肝□(4)梅毒□

暴露后感染

(1)艾滋病□

(2)乙肝□(3)丙肝□(4)梅毒□

23、签名:

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办院长

填表人填写日期:

年月日

附件2:

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1、暴露源(HIV)病毒载量水平的分级:

(1)轻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2)重度类型: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3)暴露源不明型:

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明。

2、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扬州新视野眼科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试题(2021-01)

科室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

(每空2分,计25分)

1、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_______________或被病人的 __________ 、_________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___________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受伤部位用__________________ 彻底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___________或者 _____________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 ______________  冲洗干净. 

3、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________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4、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

5、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的锐器械盒。

二、判断题 :

(每题3分,计30分)

1、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首先要打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

(     ) 

2、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

3、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锐器可先收集,再进行分类.       (    )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  )

5、传递锐器时,如手术刀,可使用容器(弯盘)传递。

(      )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   )

8、在有使用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     )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     )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     )

三、选择题 :

(每题5分,计25分)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    )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

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应由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

5%的碘伏进行消毒  

D、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 

A、报告科室负责人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相关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职业暴露后,如患者HBsAg(+)的处理(   )

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注射第二针、第三针     

C、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6个月、一年检查HBsAg、抗—HBs、肝功能      

D、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5、被治疗乙肝病人的锐器刺伤后,常规遵循以下哪几种措施()

A、立即在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但禁止做伤口的局部挤压

B、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

C、对伤口局部消毒处理

D、若伤者乙肝抗原抗体均阴性时,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四、简答题:

(20分)

什么是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病毒感染者)(血液 )(体液)(细菌)

2、(肥皂液和流动水)(75%乙醇)   (0.5% 碘伏) (生理盐水)  

3、(24) 

4、(丙肝)

5、(耐刺、防渗漏)

二、判断题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三、选择题 :

1、(abc    )2、 (   bcd  )3、(   abcd     )4、 (   abc   )5、(abc)

四、简答题:

答: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二、填空题 

1、(病毒感染者)(血液 )(体液)(细菌)

2、(肥皂液和流动水)(75%乙醇)   (0。

5% 碘伏) (生理盐水)  

3、(24) 

4、(丙肝)

5、(耐刺、防渗漏)

二、判断题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三、选择题 :

1、(abc    )2、 (   bcd  )3、(   abcd     )4、 (   abc   )5、(abc)

四、简答题:

答:

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隔离预防措施.

 

GR-02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维护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锐器伤等导致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使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够得到有效地预防处理,以降低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危险,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职业暴露定义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成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组和专家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感染管理办负责日常的事宜。

(二)专家组

组长:

成员:

三、职责

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协调指挥全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协调物资、防护物品、消毒液;督促、检查科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负责对艾滋病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级别进行评估,指导科室对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的消毒及处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查找环节漏洞,提出整改措施等。

3、感染管理办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及疫情监测、登记上报,并收集、整理、统计相关资料,督导检查临床科室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知识的培训。

题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文件号:

GR-02

修订日期:

2015年1月20日

版本号:

3.1

生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页码:

2/3

四、医务人员发生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程序

(一)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部位的血液挤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

3、用75%酒精或0。

5%安尔碘消毒伤口,必要时做包扎处理。

(二)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

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三)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须立即按照《应急处置预案》中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上报流程执行,并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同时向感染管理办报告(不超过24小时),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上报表(见附件1)。

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由感染管理办报告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组织职业暴露防护专家组进行暴露级别的认定(见附件2)。

(四)职业暴露后预防措施

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先确定暴露源是否具有传染性及职业暴露当事人免疫情况,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进行检测。

2、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正在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者,应采取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继续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3、丙型肝炎病毒:

可考虑注射干扰素。

4、艾滋病病毒: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

5、梅毒螺旋体暴露:

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六、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流程

 

题目: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文件号:

GR-02

修订日期:

2015年1月20日

版本号:

3.1

生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页码:

3/3

七、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随访

血源性职业暴露血清学追踪检测时间表

暴露源阳性项目

暴露后检测时间

抗HIV

当天

4周

8周

12周

6个月

HBsAg

当天

3个月

-

6个月

抗HCV

当天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梅毒抗体

当天

6周

10周

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附件:

1.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2.艾滋病病毒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附件1: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表

1、科室:

2、姓名:

3、性别:

4、年龄:

5、:

6、工作类别

(1)医生

(2)护士(3)技师(4)行管人员(5)医疗服务人员(6)保洁员

7、暴露前是否接种过疫苗

(1)是□

(2)否□

如果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的请填写接种时间

(3)小于5年□(4)大于5年□(5)大于10年□

8、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