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378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Word下载.docx

情感的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

3.两极性。

情感具有两极性的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1.情感是写作的内驱力。

A、情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B、抒情的需要——积情在胸,不吐不快;

C、情感使人工作充满热情,面对苦难百折不挠。

2.情感制约语言(字、词、句、段)的选择、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表达手法的运用。

3.情感的流向制约作品的思想倾向。

三、情感的培养

1.注重感受的捕捉与情感的积累。

2.个体体验、民族意识和人类情感相统一。

使文章所表现的情感丰富、强烈而有深度,而不是单一、苍白和肤浅。

3.多写多练,融情于思而达于辞。

第二节思想素养

思想具体地看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等。

一、思想是作品的灵魂

1.思想代表着作品的质感和境界。

2.思想反映着文品与人品。

3.思想制约着表达与技巧。

4.思想激发着变革与创新。

二、思想素养的培养

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哲人心态。

2.深入社会生活,洞察人情世故。

3.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第三节文化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写作的关系

1.作品是作者文化素养的综合显现。

2.文化含量决定着作品的品位。

3.文化交融能开拓写作视野。

二、文化素养的培养。

1.兼收并蓄各种文化营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2.培养兴趣爱好,提高文化品格。

3.在鉴赏和生活中培养文化素养。

散文写作训练

第一节艺术散文

散文的概念,曾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我国古代,有人把韵文以外的文章,统称散文。

在现代文学史上,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文学样式。

散文诗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阔、形式自由而文学性又比较强的那一类文学样式。

一、散文的分类

1.散文的含义:

散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与“韵文”相对。

狭义的散文指文学四分法中的散文,篇幅较短,题材广泛,笔调灵活,长于主体抒怀的文学样式。

2.散文的类型: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散文诗。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

2.手法多样,行文灵活

3.形散神收,文情并茂

三、散文的写法

1.缘情构思2.善于立意3.严格选材4.锤炼语言

四、散文写作的要求

1.形式上的自由美

2.无法而法,不拘一格

3.内容上的自在美

4.自得观:

是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独特的看法与体验。

抒情散文的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抒情散文

以抒情为主体的散文是抒情散文。

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

二、抒情散文的特点

1、感情真挚而浓烈

2、自然不矫情

3、饱满而深刻

三、抒情散文的分类

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客观景物来抒发主观感情。

朱自清《荷塘月色》

2、因事缘情有一些事情的片段引发的抒情。

朱自清《背影》

3、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韩晓慧《有话对你说》

四、抒情散文的写作要点

1.恰当的确定好抒情方式

2.巧妙的安排抒情线索

3.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

第二章采集篇——积累生活

秦牧认为写作者应该有三个仓库:

直接材料的仓库、间接材料的仓库、人民语言的仓库。

直接材料主要靠观察感受、调查研究;

间接材料主要靠阅读理解、“横移碰撞”;

语言的积累则应与生活、知识的积累相伴随,并注意“连锁排阵”。

材料摄取之后还要注意储存,并下一番“发酵”的功夫。

第一节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一、观察作用

观察,就是仔细察看,是作者通过视觉捕捉生活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视+注意+默述=观察

1.观察是作家的第二天性,是创作的第一步,只有观察才能获得生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作家进行创作的第一步。

2.观察旨在抓住事物的特点,建立蕴藏丰富的“记忆世界”。

3.观察为意象活动提供可感的物象基础。

二、观察的类型及方法

1.观察类型

(1)定向观察:

即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的视觉活动。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象和任务完全确定了的观察。

(2)机遇观察:

即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的视觉活动。

它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的、因意外现象偶然引发的一种观察活动。

2.观察方法

(1)概貌观察:

即对事物总体轮廓的观察,如场面观察等。

它是一种从“总体→局部→总体”的观察思路。

(2)层次观察:

即对人、事、物表与里的观察,包括人的肖像与性格、物的形式与内容、事的前因与后果等的观察。

它是一种从“外在→内在→外在”的观察方法。

(3)进程观察:

即在动态中对人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

包括性格的成长、事物的演变等。

它是一种从人的“现在→过去→现在”,事的“过去→现在→将来”的观察思路。

(4)差异观察:

即人、事、物之间的比较观察。

包括纵向的自比和横向的他比,它是一种从“此→彼→此”的观察思路。

(5)细节观察:

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事物的局部细节进行观察。

细节观察是所有观察中的基点,它贯穿所有观察的全过程。

三、观察要求

1.确定好观察视点。

包括身体视点和心理视点。

2.全方位开放感官。

五官开放,心灵激荡,提高感知生活的专注力。

3.抓住事物特征。

热情细致,体物入微,悉心比较。

4.勤看勤记勤思。

及时捕捉,多方联想,及时记录。

第二节感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席勒曾说过:

“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

一、感受的作用

1.感受的含义

感受是感官受外界刺激后,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

它是以情为核心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

是生活信号在人心灵上引起的颤动(简称心灵的颤音),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感受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感觉是感受的基础,感觉属于人的生理反应;

感受是感觉的升华,属于心理反应。

感受与观察的联系与区别。

观察是感受的基础,观察侧重于客观,感受是对观察的深化,感受侧重于主观。

2.感受的作用

(1)感受使客观事物染上情感色彩和个性色彩。

(2)作者对感受的融炼,可以升华为一种对生活的审美认识。

(3)感受的积累,可以形成作者作品的感情流向。

二、感受的心理结构

1.感觉知觉。

感受作为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阶段。

2.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感受产生的沃土。

3.情趣和文化素养。

情趣和文化素养影响着感受的品位。

4.意志与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执着的意志,制约着感受的内容和方向。

三、感受的方法和要求

从主客体方面入手。

做到“感同身受,物我合一”。

1.“身入”生活抓物象,培养五觉形象。

(1)细察形色,丰富视觉形象。

(2)倾听音响,丰富听觉形象。

(3)善辨气味,丰富嗅觉形象。

(4)品尝甘苦,丰富味觉形象。

(5)辨析冷暖,丰富肤觉形象。

2.“心入”生活抓情感,丰富内在记忆。

(1)要多情善感,由形生情。

(2)感受要独特,基于物象,情有独钟,不落俗套。

(3)大处着眼,小处体味,捕捉动情点。

(4)感情真切独特,深刻具体。

切忌虚假、一般、肤浅和模糊。

第三节采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采集的作用

采集是通过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获取写作材料的方法。

集录是间接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方法。

二、调查采访的方法

1.选好对象。

有价值;

有代表性。

2.做好访前准备。

背景材料;

理论政策;

调查提纲。

3.掌握谈话艺术。

寻找环境,创造气氛;

谦虚恭敬,甘当小学生;

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

4.写好采访记录。

记清基本观点;

梳理脉络梗概;

抓住通篇关键点;

突出典型事例;

记好生动细节,记准重要原话。

三、集录的方法

1.广泛涉猎,开卷有益。

2.学会写读书卡片。

3.学会做读书笔记。

记叙散文的写作要求

一、记叙散文的定义

记叙散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理、言行、事件发展变化的描述和对环境、场面的摹写,来传情达意。

它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重在记叙的完整圆满,不可以只注意表达情思而忽略了记叙,或者把记叙放在科次要的位置。

二、记叙散文的特点

1、选材自由

2、侧重写实这是记叙文有别于叙事文学的重要特点

3、笔法灵活

4、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三、记叙散文的分类

1、记人型

这类散文抓住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特征,记写人物的经历、事迹,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的叙述,以及人物语言、行动、他人对这一人物的态度等细节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力求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叙事型

这类散文以叙事为主,可以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成功的景物描写、强烈的情感抒发,但从写作的侧重点来看,它是这种记叙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系列过程的。

四、记叙散文的写作

1、选材要严

①新颖,尤其角度要新。

②要有丰富的内涵,有开掘的余地。

③要精粹,能以小见大

2、开掘要深

3、布局要巧

4、语言要精(少、准)

记叙散文的语言要求:

简洁:

言简意丰,力求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自然:

平白如话为基调,不排除艺术修饰和雕琢,但必须确保自然清新,美得平易、美得自然,就像是一个美人着了朴素的衣装。

一、构思的特点:

(1)运思目标的求异性。

(2)运思内容的深广性。

(3)运思成品的求善性。

二、构思的发生

1.构思始自感受。

构思往往是在获得一种刺激模式的基础上触发并开始运转的。

构思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往往不是习惯经验的延伸,而是习惯经验的中断。

2.寻找结构点。

结构点是直觉苗头或刺激模式的核心和质的存在,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既能凝聚又能生发的人、事、物等生活现象。

三、构思的运转

1.从发散到聚敛。

围绕结构点,在头脑中调动和聚集记忆表象,并发现生活的真谛和情趣的心理活动。

2.梳理结构线。

文艺作品的结构线(超实用,重审美):

1故事情节线:

按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的线索。

②人物性格线:

按照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为结构线。

③心理意识线:

按人物情绪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应用文章结构线

①事理逻辑线:

以递进或并列关系暗含的线索——议论类。

②物象构造线:

以事物构造形成或特点用途为线索——说明类。

③固定程式线:

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安排写作,多用公文、新闻、常用文。

四、构思的完型

1.确定结构面。

结构面是结构点的裂变和结构线的延伸与扩张所形成的作品的整体面貌。

构思的完成往往具有突如其来的特征。

2.完型的标志。

从宏观上,作者已经将立意、题材、结构、人物、环境等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文章与现实的关系也已被认识到,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或直接反映,或象征,或隐喻。

在微观上,作者还部分深入地思考了文章的起止、重要的细节及语言风格等。

第二节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想象含义:

想象是作者将各种记忆表象在大脑里重新组合,融汇、升华,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温故创新”的积极思维活动。

1、神奇的聚散作用

摆脱类别的局限,跨越时空的阻隔,把零散的生活素材组合成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艺术情节、感人的环境氛围。

2.从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典型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杂取种种,合众为一”的“塑像式”造型方法;

另一种是“广泛搜集、百里挑一”的“雕像式”的造型方法。

生活原型一旦上升为艺术典型,就具有独特个性和普遍共性,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反映生活本质。

3.创造语言形象

想象是用记忆符号创造形象的,它和语言造型具有内在相同点,是语言造型的一种主要手段。

修辞上的类比、比喻、拟人、夸张、变形等修辞手法就是作者把言语活动引向人的内心体验,使言行跨越时空界限,使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超技巧的认知选择。

因而使这种语言具有具象化、情绪化和理念化特征。

二、想象的类型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其特点是:

随意性、不自觉性。

2.有意想象:

带有一定目的性和自觉性的想象,属于想象的高级形式。

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1)再造想象:

根据现成的语言符号,在头脑中再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多用于文学鉴赏和批评,有时也用于创作(比如改编)。

(2)创造想象:

根据预定目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想象受生活需要、感情驱使和原型启发的影响,是对惯常心理和定势思维的突破。

三、想象的方法

1.象形想象:

把某种抽象的概念幻化成一种具体可感的生活图画。

这是一种“抽象→形象”的思路。

它贵在“形似”,突现特征。

2.象征想象:

根据事物的某种具体特征,抽象出某种与之相应的精神和品格。

这是一种“形象→抽象”的思路。

它贵在“神似”,突出形象的丰富意蕴。

3.类比想象:

根据事物内外特征以及相似点展开的联想。

它是一种“形象→形象”或“此→彼→此”的思路。

它贵在“比较”,在相似点上做文章。

4.推测想象:

根据事物的发端和过程推测结果,根据人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未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已知→未知”的思路。

5.合成想象:

博取多种生活原型,合成一个艺术形象。

它是一种“群体→个体”的思路。

它贵在综合。

善于从生活表象中抽取事物的精髓,融裁成一种新的形象。

小结:

想象和联想的训练,贵在抓住事物的外形与内质的对应关系,在两者的关节点和相似点上拓展思路,架起从“现实世界→意象世界→语言文字”的桥梁。

三、想象要求

1.厚实的生活积累。

生活经验与想象成正比。

2.丰富的感情积累。

多情是想象的发酵素。

3.渊博的知识积累。

丰富的知识使人视野开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容易引发新的想象。

4.超人的记忆能力。

想象是记忆表象的重新组合。

亚里士多德:

“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

四、想象的特征

1.具体性

2.直观性

3.可感性

第三节思索能力训练与培养

孟子曰:

“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思索的含义:

思索是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培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习惯,使作者能够正确理解、深刻认识生活,从中发现未被认识的新事物、新问题。

思索作为一种能力,包括分类归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理解判断等能力。

思索的作用:

抓住事物本质属性,寻找最佳切点;

使对事物的认识条理化,分清主次,理清行文线索;

有助于驾驭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想不清楚就写不明白。

二、思索类型与要求

1.思索类型

学会广思、学会反思、学会深思。

(1)广思

(2)反思(3)深思

2.思索要求

(1)有胆有识

(2)方法正确。

①联想思考②剥皮思考③特征思考④价值思考⑤质疑思考

第四节立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引言:

立意即确立主题。

一、主题及其作用

1.主题的含义:

主题即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或情思、趣味。

主题是作者主观之识和写作对象客观之物相融合的产物。

主题是文章内容的凝聚点,它决定着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

是现实生活和作者心灵相撞击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和作者思想相感应的结果。

换一个角度来看,主题又是读者对文章中心内涵的一种独特理解。

这种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与读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

因此,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允许具有某种宽泛性、多义性和灵活性。

2.主题的作用、“意”与“材”及二者的关系

主题即作者在反映生活现象或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态度和一定的写作意图。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决定文章价值的首要因素,从形式上来看,主题又是一篇文章的“统帅”,它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有一定影响。

3.主题的作用

(1)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统帅、灵魂。

①主题是文章的核心。

②主题是文章的统帅。

③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2)主题统摄文章的其他要素。

①主题决定材料取舍。

2主题支配谋篇布局。

③主题制约表达手法运用。

④主题影响遣词造句。

⑤主题决定审美价值。

二、主题的形成与表现

1.主题的形成

(1)文艺作品主题的形成: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2)应用文章主题的形成:

调查研究。

2.主题的表现

明说暗示:

明说多用于实用写作,起句发义,开门见山;

叙中带议,画龙点睛;

篇末点题,概括总结。

暗示多用于文艺创作,借物寓情,托物咏志。

三、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1.提炼主题:

(1)立足材料,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

主题的提炼,取决于材料的具体性质和蕴涵其中的深层意义。

(2)理解时代,把握时代的需求。

文章主题,应该与时代的旋律相共鸣,能够触摸社会的脉搏,拨动人们的心弦。

(3)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作者真实感受的心声的自然流露。

这种真实感受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体悟,灵魂的撞击,思想的积淀,情感的升华。

(4)选取新的切入角度。

文章选取新的切入角度,常常会带来新的视野,开掘出新的主题内涵。

它是作者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

(5)反复锤炼、开掘深化。

主题的提炼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作者不断深化认识,进行多次反复。

2.主题要求:

正确、深刻、鲜明、新颖。

(1)正确:

指主题要能够反映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

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眼光和水平。

(2)深刻:

主题要能够揭示和表现写作对象的本质属性和核心特点。

(3)新鲜:

主题必须鲜明、集中,切忌“朦朦胧胧”或“此起彼伏”

(4)新颖:

主题应是作者的新认识、新感受,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散文的意境

一、意境的定义

意境,即作者的意念、意绪、哲理、与文章的环境(包括场面、氛围、景物)交融契合而形成一种审美境界。

王世贞《艺苑卮言》——意象

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

胡应麟《诗》——兴象

王国维: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二、意境的作用

判断一篇散文美不美,重点在于其意境美不美。

散文意境,并非神秘而不可把握的“灵光”,而是一种创作,一种机遇的把握。

三、意境的创构

1、描写形神俱备的生活画轴——境的描绘

4、偏旁加部件组成新字或连线。

①展开生活的画轴②巧妙地绘形传神

方方字旁(放旅)石石字旁(砍码)2、在画轴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意的升华。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我从学校走出来。

3、二者有机融合

个一个个一个个红红的苹果“以镜蕴情”“缘情造镜”“镜随意高,意随镜深”

ABCDEFGHIJKLMNOPQ散文的特点是:

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

一(幅)画一(束)鲜花一(座)天安门一(艘)军舰“形散”主要指文章内容可以广泛选材。

“神不散”则指中心主旨必须一致。

太过拘谨或太过松散皆不能成为好的散文。

议论散文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议论散文

以论是斥非为主的散文。

它的范围很广,可以就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拿来议论,也可以就某一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来发表看法。

二、分类

名(有名)(出名)(名字)(成名)(名气)社会论文(杂文)文艺随笔科学论文

三、议论散文特点

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①寓议论于形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走走之旁(赶超起)禾禾字旁(秋秒)②注意形象与议论之间的必然关系

③语言风格要谈笑风生、涉笔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