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39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docx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

附件3: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

一、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并发症

(一)子宫穿孔

子宫穿孔分单纯性及复杂性子宫穿孔。

复杂性子宫穿孔指子宫损伤面积较大或多处损伤、肌壁间血肿、并发腹腔内出血、阔韧带血肿及脏器损伤等。

诊断要点:

1、施术者在手术操作中有“落空感”或“无底感”、或手术器械进入深度超过宫腔深度。

2、受术者感到下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较为明确。

3、伴有腹腔内出血,检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内出血量多时,腹部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4、有阔韧带血肿时,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偏向一侧,另一侧可触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有肠管损伤时,除腹痛外还有进行性腹胀,腹部叩诊可发现肝浊音界消失。

5、出现异常组织,如脂肪组织、网膜组织、肠管组织、输卵管组织、卵巢组织等。

6、B超检查提示子宫浆膜层缺损,盆、腹腔积液或阔韧带血肿。

7、开腹或腹腔镜检查科直视子宫穿孔部位、损伤程度及内出血等情况。

(二)术时出血

诊断要点:

术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ml或内出血超过100ml者,或术后少量流血于数天后出血量增加超过100ml。

(三)术后感染

诊断要点:

术前无生殖器官炎症,于放器后一周内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附件炎、盆腔炎、腹膜炎或败血症者。

(四)宫内节育器异位

诊断要点:

宫内节育器部分或完全钳入子宫肌层,或异位于子宫外,包括盆腔内、腹腔内、阔韧带内、腹腔外等。

1、病史

询问放器时间,IUD类型和大小,放置顺利程度,放置时有无腹痛,置器后有无取器困难等病史。

2、妇科检查

(1)窥视:

如有尾丝的IUD,发现宫颈口未见尾丝需考虑IUD异位可能。

(2)妇科双合诊:

检查盆腔有无包块,子宫直肠陷凹、前后穹窿处有无压痛及异物感,子宫大小、形态、有无压痛等。

必要时三合诊检查。

3、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是较好的IUD定位方法,应作为首选。

(2)放射线检查:

X线直接透视或摄片,CT检查可对IUD作三维定位诊断。

(3)宫腔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检查宫腔内IUD情况。

(4)腹腔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部分或全部异位于子宫外的IUD。

(四)宫内节育器变形、断裂、脱结及部分

(五)宫内节育器下移

诊断要点:

1、临床常无症状,有时可出现下腹胀痛、腰酸、白带增多、赤带等。

2、B型超声提示IUD上缘距宫底浆膜层2cm以上。

二、人工流产手术并发症

(一)术时出血

诊断要点:

1、术中自负压吸引管吸出多量血液。

2、术中宫颈口有持续性出血、多量出血、甚至为喷射状出血。

受术者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失血性休克体征。

3、无凝血机制障碍疾病,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时出血量≧200ml,钳刮术时出血量≧300ml,可诊断为人工流产术时出血。

(二)人工流产不全

诊断要点:

1、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长,量或多或少,有时阴道排出组织物。

2、可伴有下腹坠痛、腰酸、低热,用抗生素及宫缩剂无效。

3、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体增大、柔软、宫颈口松弛或堵有组织物。

4、术后两周后,尿妊娠试验仍呈阳性。

5、B超检查宫腔内有异常强回声,提示组织物残留。

6、再次清宫术,刮出物病理检查有绒毛组织。

(三)宫颈、宫腔粘连

诊断要点:

1、术后阴道出血量少,甚至无出血。

2、术后继发闭经,无妊娠反应、妊娠试验阴性。

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提示卵巢功能正常。

3、周期性腹痛发作。

常于预计行经日期或黄体酮停药后出现下腹疼痛,伴肛门下坠痛,里急后重,甚至排气排便困难。

症状持续数日后自行缓解。

疼痛持续天数常与平时行经天数相同。

4、重者可有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5、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部触痛明显、子宫正常或稍大、子宫体及附件有压痛。

6、继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子宫峡部或附件可触及结节和包块。

7、腹痛发作时B超检查宫腔有积液,提示“宫腔积血”。

8、腹痛发作时探针探查宫腔常有阻力,而按宫腔方向稍稍用力后如桶破窗纸感,并随即有暗红色陈旧血液流出,即可明确诊断。

9、子宫碘油造影显示宫腔狭窄、充盈缺损或不显影。

10、宫腔镜检查科观察到粘连部位、形态及萎缩的子宫内膜。

11、宫颈宫腔粘连致经血逆入腹腔可出现急腹症、后穹窿穿刺阳性时要与异位妊娠鉴别。

(四)人工流产漏吸(人工流产失败)

宫腔内妊娠,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未吸到胎囊或主要的胎盘组织,只吸到部分蜕膜组织或极少量绒毛组织,胚胎受到干扰而致胚胎停止发育或胚胎未受到干扰仍继续发育,需再次手术终止妊娠。

诊断要点:

1、人工流产术后受术者仍有妊娠反应。

2、人工流产术后无阴道出血或仅有少量阴道出血。

3、术后妇科检查子宫较术前增大,子宫大小与术前末次月经后停经天数相符或维持在术前孕周大小。

4、妊娠试验仍阳性。

5、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胎囊及胚胎大小与末次月经后停经天数相符或显示胚胎停止发育。

(五)感染

诊断要点:

1、人工流产术后发热。

2、人工流产术后有下腹疼痛。

3、阴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有臭味。

4、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甚至有肌紧张。

5、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有压痛或宫旁组织有压痛。

有的可扪及附件包块或增厚。

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增高。

7、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

8、血液培养有致病菌应诊断败血症。

9、病情严重者面色灰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应诊断感染性中毒性休克。

(六)子宫穿孔及脏器损伤

诊断要点:

子宫穿孔是人工流产手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合并内出血、感染、脏器损伤而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子宫穿孔分单纯性及复杂性子宫穿孔。

复杂性子宫穿孔指子宫损伤面积较大或多处损伤、肌壁间血肿、并发腹腔内出血、阔韧带血肿及脏器损伤等。

诊断要点:

1、单纯性子宫穿孔常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下腹痛,施术者在手术操作中有“落空感”或“无底感”;手术器械进入宫腔深度超过原探测深度、手术器械探入深度与妊娠周数或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不符,应警惕子宫穿孔。

2、复杂性子宫穿孔可有以下临床表现

(1)下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较为明确。

(2)伴有腹腔内出血,检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3)内出血量多时,腹部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4)有阔韧带血肿时,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偏向一侧,另一侧可触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

(5)有肠管损伤时,除腹痛外还有进行性腹胀,腹部叩诊可发现肝浊音界消失。

(6)吸出或夹出异常组织,如脂肪组织、网膜组织、肠管组织、输卵管组织、卵巢组织等。

(7)术者用吸管进行负压吸引时,感到空荡而滑,但吸不出组织时,应警惕子宫穿孔。

如不停止手术操作易损伤其他脏器。

3、B超检查提示子宫浆膜层缺损,盆、腹腔积液。

4、开腹或腹腔镜检查科直视子宫穿孔部位、损伤程度及内出血等情况。

(七)人工流产吸空

是将非妊娠疾病或非宫妊娠误诊为宫内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手术。

不属于手术并发症。

除外非妊娠疾病应警惕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

诊断要点:

1、手术吸出物肉眼未见胎囊、绒毛、胚胎。

2、手术吸出物经病理检查未见胎囊、绒毛、胚胎、底蜕膜。

3、术后检查妊娠试验为阴性,多系将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子宫腺肌症、哺乳闭经、月经失调、停避孕药闭经、卵巢肿瘤、附件包块等非妊娠疾病误诊为宫内妊娠。

4、术后检查妊娠试验为阳性,应警惕异位妊娠。

如尚不能确诊者应动态观察血HCG及B超检查,必要时可借助腹腔镜检查。

术后发生急性腹痛、检查腹部有内出血体征、妇科检查附件有包块、B超检查附件有包块、盆腔、腹腔有游离液,可确诊异位妊娠。

5、术后血HCG持续快速升高、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层有异常回声营警惕滋养细胞疾病。

三、药物流产并发症

(一)药物流产失败

诊断要点:

服米索前列醇当天监测有无胎囊排出。

如未见胎囊排出者,应告知服药妇女留意日后有无组织物排出,如发现组织物,应送医生确认。

如无组织物排出,应在服药1周时,B超确诊宫内有否胎囊或残留。

失败病例一般出血不多,不要误认为已完全流产。

(二)不全药物流产

诊断要点:

对流产后出血2周以上,出血量似月经量、多于月经量或淋漓出血不尽的病例,应进行B超检查,如宫腔内有妊娠残留物者,配合尿HCG半定量或血HCG测定,如定量≧1250ml或第21天尿HCG仍阳性者应适时进行清宫术,以免导致感染或大出血。

(三)感染

诊断要点:

流产后表现为下腹痛,疼痛程度随病情而异;畏寒发热;白带增多呈水样、黄白色、脓性或混有血;或伴有不规则出血。

体检子宫体和/或附件有压痛,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有以上二项即可诊断。

(四)异位妊娠的误诊

诊断要点:

对使用前列腺素后未见绒毛排出,或流产过程中伴有剧烈腹痛或发生内出血休克者,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积极抢救,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四、中期妊娠引产并发症

(一)子宫破裂

诊断要点:

1、引产中子宫收缩过强,痉挛性腹痛,宫体有压痛,为先兆子宫破裂症状。

2、阵性宫缩消失,而转为持续性小腹痛,出现内出血腹膜刺激征,常伴失血性休克。

休克程度与阴道外出血量不相符。

3、腹部或妇科检查子宫缩小,而子宫外可清楚扪及胎体。

4、有时并发羊水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宫颈裂伤

诊断要点:

1、钳夹术扩宫困难时突然感宫颈口松弛,伴有活动性外出血或盆腔血肿。

2、钳夹术大块胎体感到有阻力,取出胎体后有活动性外出血。

3、引产流产术后检查宫颈,发现宫颈裂伤。

(三)宫颈阴道段裂伤伴阴道穹窿裂伤

诊断要点:

1、中期妊娠引产流产过程中宫缩过强而宫颈开大缓慢,两者不同步。

2、继之腹痛减轻,宫缩消失,胎儿由阴道娩出。

3、有时阴道出血量多。

4、检查宫颈时发现阴道穹窿有裂伤、宫颈阴道段裂伤。

(四)胎盘滞留、胎盘残留、胎膜残留

诊断要点:

1、胎儿娩出30分钟后胎盘未能排出,伴有或不伴有活动性阴道出血,应诊断胎盘滞留。

2、检查胎盘有小叶部分缺如,应诊断胎盘残留。

3、检查胎膜1/3以上残留应诊断胎膜残留。

4、流产后持续性阴道出血,或晚期阴道大出血。

5、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有不均质强回声。

(五)严重感染

诊断要点:

1、胎儿排出前后突然寒战、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甚至抽搐、昏迷。

有时伴有不可控制的腹泻。

2、血压下降、脉搏微细。

3、阴道分泌物混浊,有臭味。

4、下腹或宫体有压痛,甚至下腹有反跳痛与肌紧张。

5、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6、血液或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有致病菌。

7、继发DIC,可有脏器出血和心、肺、肝、肾功能衰竭。

(六)羊水栓塞

诊断要点:

1、在引产及胎儿娩出过程中受术者突然出现寒战、胸闷气憋、面色青紫、呛咳、有粉色泡沫痰等肺动脉高压征。

2、不明原因的休克。

3、抽血检查血管内凝血时间在1~3分钟内(为高凝状态)。

4、继而出现血不凝现象。

5、继发心、肺、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6、心电图检查提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ST段下降、T波倒置。

7、血小板≦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16秒;纤维蛋白原≦1.6g/L。

8、3p试验阳性、凝血酶时间延长(≧25秒)、凝血活酶时间延长(≧45秒)、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90分),血液检查要观察动态变化。

六、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

(一)膀胱损伤

诊断要点:

1、术中发现切开膀胱时有淡黄色尿液溢出,内壁光滑,切口可分为筋膜、肌层和粘膜层。

2、误将膀胱当腹膜切开后,膀胱局部出血或渗血较多,组织层次不清。

不能见到肠管或大网膜,也触不到盆腔的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二)肠管损伤

诊断要点:

1、肠管全层切开,可见肠管粘膜、肌层和浆膜三层,并有肠内容物溢出盆腔或腹腔。

2、肠管挫伤时,表面有钳夹齿印伴渗血。

若可疑损伤时,应注意肠管的前后两面。

3、肠系膜切开时,可见切口周围有肠管。

如伤及血管则出血多。

(三)输卵管系膜撕裂和卵巢门损伤

诊断要点:

1、系膜撕裂或卵巢门损伤常有血管损伤而出血或形成血肿。

2、提取输卵管过程中或结扎术后关腹前,腹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3、结扎输卵管时可见系膜血肿,若未及时缝扎则血肿扩大。

4、卵巢门损伤见卵巢门血管出血。

(四)腹壁血肿

诊断要点:

术后局部伤口渗血,局部隆起,形成包块,可能有广泛瘀斑。

如处理不及时,可感染化脓。

(五)感染

诊断要点:

1、腹壁切口感染。

切口周围红、肿、热、痛;继发腹壁脓肿时局部有局限性包块,表浅者可有波动感,明显压痛,可能缝线及切口处有脓汁排出、深层部位可触及明显包块,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2、盆腔感染。

包括急性附件炎、盆腔腹膜炎或盆腔脓肿。

(1)下腹疼痛,肛门内坠胀,排尿时疼痛加重。

(2)阴道脓性分泌物。

(3)体温高达38℃以上,恶寒、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增快。

(4)腹部检查:

下腹或全腹呈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

(5)阴道检查:

宫颈举痛,穹窿部触痛重,子宫或附件部位压痛,增厚;或子宫轮廓不清,盆腔一侧或双侧呈现炎性包块;盆腔脓肿形成后,后穹窿或一侧穹窿可触及波动感。

(6)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

3、全身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

在腹壁感染或盆腔感染的同时出现高烧、寒战、急性重症面容或苍白,虚脱;脉速,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中毒性休克。

白细胞高达20*109/L以上,并出现中毒颗粒。

血液细菌培养阳性。

(六)慢性盆腔炎

诊断要点:

1、术后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并反复发作。

2、内诊有慢性盆腔炎体征,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有炎症包块,伴压痛。

3、腹腔镜检发现慢性盆腔炎可明确诊断。

(七)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

诊断要点:

1、输卵管结扎术前五腹痛,而术后出现以“三痛”(腹痛、腰痛和性交痛)为主的多种主诉。

除有些患者妇检可检查到附件略有增粗、宫颈举痛、宫骶韧带触痛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

2、曾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无急性发作病史,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3、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静脉曲张。

4、阴道B超显示曲张的静脉。

5、其他方法如盆腔静脉造影,经股静脉逆行造影和同位素诊断法,如发现相应的异常也有诊断价值。

(八)大网膜粘连综合症

诊断要点:

1、具有慢性盆腔炎或盆腔静脉淤血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其腹痛多为上腹牵拉痛,直立位时加重。

还以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位主要表现。

2、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证实。

(九)输卵管结扎术后失败

诊断要点:

1、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有停经及早孕反应。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见胎囊、胎心、胎动等。

3、结扎术后妊娠中异位妊娠的可能性较大,应提高警惕,要及时诊断。

尽早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七、输精管绝育(结扎)术并发症

(一)出血

诊断要点:

1、阴囊皮下淤血是血液积于皮下,皮肤在早期呈现紫红色,晚期为青紫色,伤口常伴有活动性出血。

2、精索血肿是由于输精管残端及其周围组织较细小的血管被损伤,血液积于精索鞘膜内,形成梭形肿块,其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张力较高,可随精索活动,压痛不明显,数天后,有部分病例可见阴囊皮肤青紫。

3、阴囊血肿往往由较大血管损伤引起,最常见的是输精管动脉。

出血快且量多,在术后留观的2小时中,即可检查发现,阴囊可扪及肿块,出血过多时,肉眼亦可见阴囊肿大。

如早期未得到及时处理,阴囊可逐渐肿大皮肤青紫,并可出现阴茎、会阴及腹股沟区肿胀青紫,甚至出现失血性全身症状。

(二)感染

诊断要点:

1、阴囊切口感染。

限于阴囊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可出现疼痛、红肿,甚至化脓。

2、精索炎。

精索肿胀疼痛,可放射到腹股沟、下腹及腰部,可扪及增粗的精索,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输精管增粗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触痛明显。

炎症如果波及附睾,则出现更为严重的阴囊坠痛,伴有全身症状。

局部检查可见阴囊红肿,附睾肿大,压痛明显。

炎症未及时控制,会继发阴囊脓肿。

治疗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炎症。

慢性附睾炎还可继发附睾淤积症,症状加重。

3、前列腺、精囊炎。

炎症波及精囊端,可继发前列腺、精囊炎,往往同时发生。

病人可感觉腹股沟、耻骨上、腰骶、会阴及肛门等部位疼痛不适,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和尿不尽感,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及血尿等。

肛指检查,前列腺肿大、压痛,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

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彻底,可转为慢性炎症,临床上可反复出现上述症状,还可出现血精。

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计数每高倍视野在10个以上。

(三)痛性结节

诊断要点:

1、输精管结扎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仍感疼痛,劳累、性兴奋、射精时尤为明显。

疼痛科放射至腹股沟、下腹、腰骶部。

病变急性发作时,结节增大,疼痛加剧,炎症消退后,结节缩小,症状较轻。

2、检查输精管结扎处可扪及结节,有明显触痛或压痛,疼痛程度与结节大小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