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44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Leveldb实现原理.docx

08Leveldb实现原理

LevelDb日知录之一:

LevelDb101

  说起LevelDb也许您不清楚,但是如果作为IT工程师,不知道下面两位大神级别的工程师,那您的领导估计会Hold不住了:

JeffDean和SanjayGhemawat。

这两位是Google公司重量级的工程师,为数甚少的GoogleFellow之二。

  JeffDean其人:

  SanjayGhemawat其人:

  LevelDb就是这两位大神级别的工程师发起的开源项目,简而言之,LevelDb是能够处理十亿级别规模Key-Value型数据持久性存储的C++ 程序库。

正像上面介绍的,这二位是Bigtable的设计和实现者,如果了解Bigtable的话,应该知道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有两个核心的部分:

MasterServer和TabletServer。

其中MasterServer做一些管理数据的存储以及分布式调度工作,实际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以及读写操作是由TabletServer完成的,而LevelDb则可以理解为一个简化版的TabletServer。

  LevelDb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LevelDb是一个持久化存储的KV系统,和Redis这种内存型的KV系统不同,LevelDb不会像Redis一样狂吃内存,而是将大部分数据存储到磁盘上。

    其次,LevleDb在存储数据时,是根据记录的key值有序存储的,就是说相邻的key值在存储文件中是依次顺序存储的,而应用可以自定义key大小比较函数,LevleDb会按照用户定义的比较函数依序存储这些记录。

    再次,像大多数KV系统一样,LevelDb的操作接口很简单,基本操作包括写记录,读记录以及删除记录。

也支持针对多条操作的原子批量操作。

    另外,LevelDb支持数据快照(snapshot)功能,使得读取操作不受写操作影响,可以在读操作过程中始终看到一致的数据。

  除此外,LevelDb还支持数据压缩等操作,这对于减小存储空间以及增快IO效率都有直接的帮助。

  LevelDb性能非常突出,官方网站报道其随机写性能达到40万条记录每秒,而随机读性能达到6万条记录每秒。

总体来说,LevelDb的写操作要大大快于读操作,而顺序读写操作则大大快于随机读写操作。

至于为何是这样,看了我们后续推出的LevelDb日知录,估计您会了解其内在原因。

LevelDb日知录之二:

整体架构

     LevelDb本质上是一套存储系统以及在这套存储系统上提供的一些操作接口。

为了便于理解整个系统及其处理流程,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LevleDb:

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

从静态角度,可以假想整个系统正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插入删除读取数据),此时我们给LevelDb照相,从照片可以看到之前系统的数据在内存和磁盘中是如何分布的,处于什么状态等;从动态的角度,主要是了解系统是如何写入一条记录,读出一条记录,删除一条记录的,同时也包括除了这些接口操作外的内部操作比如compaction,系统运行时崩溃后如何恢复系统等等方面。

     本节所讲的整体架构主要从静态角度来描述,之后接下来的几节内容会详述静态结构涉及到的文件或者内存数据结构,LevelDb日知录后半部分主要介绍动态视角下的LevelDb,就是说整个系统是怎么运转起来的。

    LevelDb作为存储系统,数据记录的存储介质包括内存以及磁盘文件,如果像上面说的,当LevelDb运行了一段时间,此时我们给LevelDb进行透视拍照,那么您会看到如下一番景象:

图1.1:

LevelDb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LevelDb静态结构的包括六个主要部分:

内存中的MemTable和ImmutableMemTable以及磁盘上的几种主要文件:

Current文件,Manifest文件,log文件以及SSTable文件。

当然,LevelDb除了这六个主要部分还有一些辅助的文件,但是以上六个文件和数据结构是LevelDb的主体构成元素。

LevelDb的Log文件和Memtable与Bigtable论文中介绍的是一致的,当应用写入一条Key:

Value记录的时候,LevelDb会先往log文件里写入,成功后将记录插进Memtable中,这样基本就算完成了写入操作,因为一次写入操作只涉及一次磁盘顺序写和一次内存写入,所以这是为何说LevelDb写入速度极快的主要原因。

Log文件在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系统崩溃恢复而不丢失数据,假如没有Log文件,因为写入的记录刚开始是保存在内存中的,此时如果系统崩溃,内存中的数据还没有来得及Dump到磁盘,所以会丢失数据(Redis就存在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LevelDb在写入内存前先将操作记录到Log文件中,然后再记入内存中,这样即使系统崩溃,也可以从Log文件中恢复内存中的Memtable,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当Memtable插入的数据占用内存到了一个界限后,需要将内存的记录导出到外存文件中,LevleDb会生成新的Log文件和Memtable,原先的Memtable就成为ImmutableMemtable,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个Memtable的内容是不可更改的,只能读不能写入或者删除。

新到来的数据被记入新的Log文件和Memtable,LevelDb后台调度会将ImmutableMemtable的数据导出到磁盘,形成一个新的SSTable文件。

SSTable就是由内存中的数据不断导出并进行Compaction操作后形成的,而且SSTable的所有文件是一种层级结构,第一层为Level0,第二层为Level1,依次类推,层级逐渐增高,这也是为何称之为LevelDb的原因。

   SSTable中的文件是Key有序的,就是说在文件中小key记录排在大Key记录之前,各个Level的SSTable都是如此,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Level0的SSTable文件(后缀为.sst)和其它Level的文件相比有特殊性:

这个层级内的.sst文件,两个文件可能存在key重叠,比如有两个level0的sst文件,文件A和文件B,文件A的key范围是:

{bar,car},文件B的Key范围是{blue,samecity},那么很可能两个文件都存在key=”blood”的记录。

对于其它Level的SSTable文件来说,则不会出现同一层级内.sst文件的key重叠现象,就是说LevelL中任意两个.sst文件,那么可以保证它们的key值是不会重叠的。

这点需要特别注意,后面您会看到很多操作的差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

   SSTable中的某个文件属于特定层级,而且其存储的记录是key有序的,那么必然有文件中的最小key和最大key,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LevelDb应该记下这些信息。

Manifest就是干这个的,它记载了SSTable各个文件的管理信息,比如属于哪个Level,文件名称叫啥,最小key和最大key各自是多少。

下图是Manifest所存储内容的示意:

图2.1:

Manifest存储示意图

图中只显示了两个文件(manifest会记载所有SSTable文件的这些信息),即Level0的test.sst1和test.sst2文件,同时记载了这些文件各自对应的key范围,比如test.sstt1的key范围是“an”到 “banana”,而文件test.sst2的key范围是“baby”到“samecity”,可以看出两者的key范围是有重叠的。

Current文件是干什么的呢?

这个文件的内容只有一个信息,就是记载当前的manifest文件名。

因为在LevleDb的运行过程中,随着Compaction的进行,SSTable文件会发生变化,会有新的文件产生,老的文件被废弃,Manifest也会跟着反映这种变化,此时往往会新生成Manifest文件来记载这种变化,而Current则用来指出哪个Manifest文件才是我们关心的那个Manifest文件。

以上介绍的内容就构成了LevelDb的整体静态结构,在LevelDb日知录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首先介绍重要文件或者内存数据的具体数据布局与结构。

LevelDb日知录之三:

log文件

     上节内容讲到log文件在LevelDb中的主要作用是系统故障恢复时,能够保证不会丢失数据。

因为在将记录写入内存的Memtable之前,会先写入Log文件,这样即使系统发生故障,Memtable中的数据没有来得及Dump到磁盘的SSTable文件,LevelDB也可以根据log文件恢复内存的Memtable数据结构内容,不会造成系统丢失数据,在这点上LevelDb和Bigtable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带大家看看log文件的具体物理和逻辑布局是怎样的,LevelDb对于一个log文件,会把它切割成以32K为单位的物理Block,每次读取的单位以一个Block作为基本读取单位,下图展示的log文件由3个Block构成,所以从物理布局来讲,一个log文件就是由连续的32K大小Block构成的。

图3.1 log文件布局

       在应用的视野里是看不到这些Block的,应用看到的是一系列的Key:

Value对,在LevelDb内部,会将一个Key:

Value对看做一条记录的数据,另外在这个数据前增加一个记录头,用来记载一些管理信息,以方便内部处理,图3.2显示了一个记录在LevelDb内部是如何表示的。

 

图3.2 记录结构

      记录头包含三个字段,ChechSum是对“类型”和“数据”字段的校验码,为了避免处理不完整或者是被破坏的数据,当LevelDb读取记录数据时候会对数据进行校验,如果发现和存储的CheckSum相同,说明数据完整无破坏,可以继续后续流程。

“记录长度”记载了数据的大小,“数据”则是上面讲的Key:

Value数值对,“类型”字段则指出了每条记录的逻辑结构和log文件物理分块结构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FULL/FIRST/MIDDLE/LAST。

       如果记录类型是FULL,代表了当前记录内容完整地存储在一个物理Block里,没有被不同的物理Block切割开;如果记录被相邻的物理Block切割开,则类型会是其他三种类型中的一种。

我们以图3.1所示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假设目前存在三条记录,RecordA,RecordB和RecordC,其中RecordA大小为10K,RecordB 大小为80K,RecordC大小为12K,那么其在log文件中的逻辑布局会如图3.1所示。

RecordA是图中蓝色区域所示,因为大小为10K<32K,能够放在一个物理Block中,所以其类型为FULL;RecordB 大小为80K,而Block1因为放入了RecordA,所以还剩下22K,不足以放下RecordB,所以在Block1的剩余部分放入RecordB的开头一部分,类型标识为FIRST,代表了是一个记录的起始部分;RecordB还有58K没有存储,这些只能依次放在后续的物理Block里面,因为Block2大小只有32K,仍然放不下RecordB的剩余部分,所以Block2全部用来放RecordB,且标识类型为MIDDLE,意思是这是RecordB中间一段数据;RecordB剩下的部分可以完全放在Block3中,类型标识为LAST,代表了这是RecordB的末尾数据;图中黄色的RecordC因为大小为12K,Block3剩下的空间足以全部放下它,所以其类型标识为FULL。

     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逻辑记录和物理Block之间的关系,LevelDb一次物理读取为一个Block,然后根据类型情况拼接出逻辑记录,供后续流程处理。

LevelDb日知录之四:

SSTable文件

   SSTable是Bigtable中至关重要的一块,对于LevelDb来说也是如此,对LevelDb的SSTable实现细节的了解也有助于了解Bigtable中一些实现细节。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SSTable的静态布局结构,我们曾在“LevelDb日知录之二:

整体架构”中说过,SSTable文件形成了不同Level的层级结构,至于这个层级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放在后面Compaction一节细说。

本节主要介绍SSTable某个文件的物理布局和逻辑布局结构,这对了解LevelDb的运行过程很有帮助。

  LevelDb不同层级有很多SSTable文件(以后缀.sst为特征),所有.sst文件内部布局都是一样的。

上节介绍Log文件是物理分块的,SSTable也一样会将文件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物理存储块,但是两者逻辑布局大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Log文件中的记录是Key无序的,即先后记录的key大小没有明确大小关系,而.sst文件内部则是根据记录的Key由小到大排列的,从下面介绍的SSTable布局可以体会到Key有序是为何如此设计.sst文件结构的关键。

图4.1.sst文件的分块结构

  图4.1展示了一个.sst文件的物理划分结构,同Log文件一样,也是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存储块,每个Block分为三个部分,红色部分是数据存储区, 蓝色的Type区用于标识数据存储区是否采用了数据压缩算法(Snappy压缩或者无压缩两种),CRC部分则是数据校验码,用于判别数据是否在生成和传输中出错。

  以上是.sst的物理布局,下面介绍.sst文件的逻辑布局,所谓逻辑布局,就是说尽管大家都是物理块,但是每一块存储什么内容,内部又有什么结构等。

图4.2展示了.sst文件的内部逻辑解释。

图4.2 逻辑布局

  从图4.2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可以将.sst文件划分为数据存储区和数据管理区,数据存储区存放实际的Key:

Value数据,数据管理区则提供一些索引指针等管理数据,目的是更快速便捷的查找相应的记录。

两个区域都是在上述的分块基础上的,就是说文件的前面若干块实际存储KV数据,后面数据管理区存储管理数据。

管理数据又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紫色的MetaBlock,红色的MetaBlock 索引和蓝色的数据索引块以及一个文件尾部块。

  LevelDb1.2版对于MetaBlock尚无实际使用,只是保留了一个接口,估计会在后续版本中加入内容,下面我们看看数据索引区和文件尾部Footer的内部结构。

图4.3 数据索引

  图4.3是数据索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再次强调一下,DataBlock内的KV记录是按照Key由小到大排列的,数据索引区的每条记录是对某个DataBlock建立的索引信息,每条索引信息包含三个内容,以图4.3所示的数据块i的索引Indexi来说:

红色部分的第一个字段记载大于等于数据块i中最大的Key值的那个Key,第二个字段指出数据块i在.sst文件中的起始位置,第三个字段指出DataBlocki的大小(有时候是有数据压缩的)。

后面两个字段好理解,是用于定位数据块在文件中的位置的,第一个字段需要详细解释一下,在索引里保存的这个Key值未必一定是某条记录的Key,以图4.3的例子来说,假设数据块i 的最小Key=“samecity”,最大Key=“thebest”;数据块i+1的最小Key=“thefox”,最大Key=“zoo”,那么对于数据块i的索引Indexi来说,其第一个字段记载大于等于数据块i的最大Key(“thebest”)同时要小于数据块i+1的最小Key(“thefox”),所以例子中Indexi的第一个字段是:

“thec”,这个是满足要求的;而Indexi+1的第一个字段则是“zoo”,即数据块i+1的最大Key。

  文件末尾Footer块的内部结构见图4.4,metaindex_handle指出了metaindexblock的起始位置和大小;inex_handle指出了indexBlock的起始地址和大小;这两个字段可以理解为索引的索引,是为了正确读出索引值而设立的,后面跟着一个填充区和魔数。

图4.4 Footer

  上面主要介绍的是数据管理区的内部结构,下面我们看看数据区的一个Block的数据部分内部是如何布局的(图4.1中的红色部分),图4.5是其内部布局示意图。

图4.5 数据Block内部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内部也分为两个部分,前面是一个个KV记录,其顺序是根据Key值由小到大排列的,在Block尾部则是一些“重启点”(RestartPoint),其实是一些指针,指出Block内容中的一些记录位置。

  “重启点”是干什么的呢?

我们一再强调,Block内容里的KV记录是按照Key大小有序的,这样的话,相邻的两条记录很可能Key部分存在重叠,比如keyi=“theCar”,Keyi+1=“thecolor”,那么两者存在重叠部分“thec”,为了减少Key的存储量,Keyi+1可以只存储和上一条Key不同的部分“olor”,两者的共同部分从Keyi中可以获得。

记录的Key在Block内容部分就是这么存储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存储开销。

“重启点”的意思是:

在这条记录开始,不再采取只记载不同的Key部分,而是重新记录所有的Key值,假设Keyi+1是一个重启点,那么Key里面会完整存储“thecolor”,而不是采用简略的“olor”方式。

Block尾部就是指出哪些记录是这些重启点的。

图4.6 记录格式

  在Block内容区,每个KV记录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图4.6给出了其详细结构,每个记录包含5个字段:

key共享长度,比如上面的“olor”记录, 其key和上一条记录共享的Key部分长度是“thec”的长度,即5;key非共享长度,对于“olor”来说,是4;value长度指出Key:

Value中Value的长度,在后面的Value内容字段中存储实际的Value值;而key非共享内容则实际存储“olor”这个Key字符串。

  上面讲的这些就是.sst文件的全部内部奥秘。

LevelDb日知录之五:

MemTable详解

   LevelDb日知录前述小节大致讲述了磁盘文件相关的重要静态结构,本小节讲述内存中的数据结构Memtable,Memtable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

总体而言,所有KV数据都是存储在Memtable,ImmutableMemtable和SSTable中的,ImmutableMemtable从结构上讲和Memtable是完全一样的,区别仅仅在于其是只读的,不允许写入操作,而Memtable则是允许写入和读取的。

当Memtable写入的数据占用内存到达指定数量,则自动转换为ImmutableMemtable,等待Dump到磁盘中,系统会自动生成新的Memtable供写操作写入新数据,理解了Memtable,那么ImmutableMemtable自然不在话下。

   LevelDb的MemTable提供了将KV数据写入,删除以及读取KV记录的操作接口,但是事实上Memtable并不存在真正的删除操作,删除某个Key的Value在Memtable内是作为插入一条记录实施的,但是会打上一个Key的删除标记,真正的删除操作是Lazy的,会在以后的Compaction过程中去掉这个KV。

   需要注意的是,LevelDb的Memtable中KV对是根据Key大小有序存储的,在系统插入新的KV时,LevelDb要把这个KV插到合适的位置上以保持这种Key有序性。

其实,LevelDb的Memtable类只是一个接口类,真正的操作是通过背后的SkipList来做的,包括插入操作和读取操作等,所以Memtable的核心数据结构是一个SkipList。

   SkipList是由WilliamPugh发明。

他在CommunicationsoftheACMJune1990,33(6)668-676 发表了Skiplists:

aprobabilisticalternativetobalancedtrees,在该论文中详细解释了SkipList的数据结构和插入删除操作。

SkipList是平衡树的一种替代数据结构,但是和红黑树不相同的是,SkipList对于树的平衡的实现是基于一种随机化的算法的,这样也就是说SkipList的插入和删除的工作是比较简单的。

关于SkipList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SkipList不仅是维护有序数据的一个简单实现,而且相比较平衡树来说,在插入数据的时候可以避免频繁的树节点调整操作,所以写入效率是很高的,LevelDb整体而言是个高写入系统,SkipList在其中应该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Redis为了加快插入操作,也使用了SkipList来作为内部实现数据结构。

LevelDb日知录之六 写入与删除记录

      在之前的五节LevelDb日知录中,我们介绍了LevelDb的一些静态文件及其详细布局,从本节开始,我们看看LevelDb的一些动态操作,比如读写记录,Compaction,错误恢复等操作。

     本节介绍levelDb的记录更新操作,即插入一条KV记录或者删除一条KV记录。

levelDb的更新操作速度是非常快的,源于其内部机制决定了这种更新操作的简单性。

 

图6.1 LevelDb写入记录

      图6.1是levelDb如何更新KV数据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插入操作Put(Key,Value)来说,完成插入操作包含两个具体步骤:

首先是将这条KV记录以顺序写的方式追加到之前介绍过的log文件末尾,因为尽管这是一个磁盘读写操作,但是文件的顺序追加写入效率是很高的,所以并不会导致写入速度的降低;第二个步骤是:

如果写入log文件成功,那么将这条KV记录插入内存中的Memtable中,前面介绍过,Memtable只是一层封装,其内部其实是一个Key有序的SkipList列表,插入一条新记录的过程也很简单,即先查找合适的插入位置,然后修改相应的链接指针将新记录插入即可。

完成这一步,写入记录就算完成了,所以一个插入记录操作涉及一次磁盘文件追加写和内存SkipList插入操作,这是为何levelDb写入速度如此高效的根本原因。

      从上面的介绍过程中也可以看出:

log文件内是key无序的,而Memtable中是key有序的。

那么如果是删除一条KV记录呢?

对于levelDb来说,并不存在立即删除的操作,而是与插入操作相同的,区别是,插入操作插入的是Key:

Value 值,而删除操作插入的是“Key:

删除标记”,并不真正去删除记录,而是后台Compaction的时候才去做真正的删除操作。

    levelDb的写入操作就是如此简单。

真正的麻烦在后面将要介绍的读取操作中。

LevelDb日知录之七:

读取记录

   LevelDb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