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481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论文山西转型发展Word下载.doc

马天阔

201105110109

张睿

201105110149

芮一磊

201105110110

张晓娟

201105110150

杨宗潮

201105110114

张淑娟

201105110151

张伟

201105110115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小组的成员中有两个是从山西省来的。

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于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最终决定选择以他们的故乡变化为背景,以他们的视角为基础,再通过我们共同查资料,共同文成本篇调研论文。

这也是我们小组与其他小组相比最大的闪光点。

摘要

山西作为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长期“一煤独大”,制约着其延伸产业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西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跨越是必然趋势。

这关系着全省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年,山西省被国务院授予了资源转型开发特区。

从近几年山西省的资源整合,煤炭业的逐步发展,环保技术的大力跟进,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的跨越式发展真的是激动人心的。

山西省经过了那一系列改革,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树变绿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自豪与骄傲!

【关键词】:

山西省转型发展可喜变化故乡腾飞

目录

一.印象中的旧山西

…………………………………………5

二.山西省进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三.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方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7

四.放眼观未来——从“十二五”规划中看未来变化

………………………………………11

一.印象中的旧山西

小时候的记忆里,山西是一个贫穷到骨子里的小地方。

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山西煤老板多,有钱人多,但是实际上煤老板仅仅是社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们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的。

由于烧煤的缘故,山西的环境污染相当厉害,印象中山西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白天见不着蓝天白云,夜晚也看不到星星月亮。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因为要烧暖气,整个城市的污染仿佛更严重了,空气中的灰尘也多了起来。

所以冬季里呼吸道疾病也就突然增加了起来。

如果把山西放到全国省区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山西对外开放的步子还是明显小、明显慢。

“十五”末期,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排在倒数第一。

2009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按照商务部口径为4.93亿美元,无论哪个口径在中部排位都是垫底。

再与周边省区同年利用外资数据相比,陕西15.1亿美元,内蒙古29.84亿美元,河北36.9亿美元,河南48亿美元,山西也还是处于末位。

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在新一轮的开放进程中,山西的的确确是落后了

第一,激烈的竞争迫使我们跨越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

这几年山西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

一个直观的事实是:

2009年全国人均GDP为3700美元,山西只有3046.80美元,未达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权威研究报告显示:

2008年全国GDP过千亿(美元)的城市有88个,山西只有太原入列,以1648亿的成绩排在59位,与山东德州、陕西榆林在一个水平线上,而河南入列的市有7个,内蒙古入列的市也有3个。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

山西实施跨越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

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只有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第二,宝贵的机遇激励我们跨越式发展。

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仍处于发展机遇期,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牌重组之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没有完成,这个过程必然对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和制造有大量的需求,这都给高速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和发展空间。

这是极其宝贵的机遇,山西必须抓住,不可错过。

同时,我们山西尚有许多宝贵的政策空间。

全省有50个边远山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

4个老工业城市,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按照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山西的煤炭产能还有空间;

1500万吨化工产品容量,现在仅仅用了1/10;

中央批准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很多涉及到煤电铝。

此外,山西作为一个大板块,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正在获得批准。

政策也是机遇,用足用活政策也是山西的希望所在。

第三,已有的发展基础支撑我们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山西坚持不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的成效。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2009年山西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尤其是在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些生动的实践,都为山西下一步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和实践经验。

作为量的积累,已经为质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量变到质变,是必然的规律。

山西富煤产煤,资源占有得天独厚,这是山西的禀赋和优势。

山西一煤独大,产业结构畸重难解,这是山西的现实和困境。

在山西不同的历史阶段,“煤”都是绕不开的结。

但凡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首先必须做好煤炭这篇“老”文章。

山西的发展与煤炭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近来,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调研中多次强调:

“煤炭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其广阔。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要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要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兴产,以煤兴业,特别要用节能、节水、环保、低碳、清洁的方法,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

”这是基于山西省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判断,这是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定弦之音,这是山西主导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我们高兴地看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我省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支撑。

去年以来,我省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矿井数量减少、规模扩大,企业主体也大大精减,预示着山西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我省的煤化工行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潞安煤基合成油、山西三维精细化工、山西合成橡胶集团的氯丁橡胶等示范项目,2009年全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

这些努力和业绩,无疑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问题与不足也不容回避。

山西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工业中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挖煤卖煤又占到其中的60%。

煤炭之重可见一斑。

分业来看,炼焦实质就是煤炭产业,冶金高度依赖焦炭,而晋电又以火电为主,对煤炭的依赖性极强。

山西的主导产业可以说都是与煤关联度极高的产业。

这种产业模式造成了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症”,且大多处于低层次、简单化的依赖,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现状。

近3年,山西煤炭年产量均在6亿吨以上。

按照目前的产量,山西的煤炭资源很难有更大的规模扩张,煤炭依靠价格优势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作为初级产品的煤炭很难发挥更大的价值。

改革开放30年间,山西外送能源总量达到61.18亿吨标准煤,年均2亿吨标准煤左右。

山西每年煤炭出省销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

高强度的挖煤卖煤不仅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更造成了部分地区的资源枯竭。

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内涵式的增长,高度依赖煤炭的山西经济将难以为继。

问题就是挑战,不足就是机遇。

要走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这条路子,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并争取在短期内有跨越性的发展。

要重新认识煤的价值。

我们不能再囿于过去的眼界与认识,必须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对煤炭进行深入全面的再认识,在认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正如袁纯清书记所言,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

不仅是燃料,更是原料。

煤的价值有多大?

以一千克标准煤为例,烧掉它,释放约7000大卡的热量。

但是,同一块煤含有碳、氢、氮、硫等元素,分解后可以制得乙醇、甲醚、氨化物等多种化工产品。

要延伸煤的产业链。

如果说以前是要挖好煤,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用好煤,即大力延长煤炭产业链,提升煤炭综合利用价值。

不是在煤炭的产能上,而是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以煤炭为基础、为原料,在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上有新的作为,培育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多元崛起。

要提高煤的附加值。

从挖煤卖煤到多元发展,就是要把煤炭的资源优势变成创新发展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实现价值倍增效应。

以煤化工为例,原煤的市场价值与肥、醇、烯烃、油的市场价值比约是1誜2誜3誜4誜5。

由此可见,煤化工前景十分广阔。

加上我省现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经过精心培育,完全可以后来居上,抢占煤化工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一是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煤炭产业这个拳头产品。

要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在用好煤上下足工夫,就地就近实现煤电、煤气、煤化工,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是推进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做强、做精、做细煤化工。

从我省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出发,开辟山西特色的现代煤化工路径。

从水耗低、资源消耗少的角度出发,以科技为支撑,多联产、循环化、抓高端,更多依靠焦炉煤气、煤层气、劣质煤、瘦煤做化工产品,发展新型煤化工。

三是以煤机制造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要顺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趋势,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培育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依托煤炭而非依赖煤炭,跳出煤炭而非放弃煤炭,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山西现代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之路就在脚下。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奋起赶超。

1.居民收入比肩GDP达到13%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十二五”时期我省主要发展指标:

山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目标为13%,2015年将达17000亿元以上;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364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年达到50000亿左右;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5年增长1.1%,2015年将达到93.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提高到13%,2015年将达30000元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9000元以上;

森林覆盖率5年增长5%,到2015年达到23%。

2.“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区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吸引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6个盆地相对集中,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

“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

“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

“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

3.省会到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

着力打造“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实现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相邻地级市2小时通达、地级市到本行政区各县(市、区)1小时通达和省会到省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航空1小时通达。

公路:

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铁路:

建成大西客运专线,规划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焦作、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等客运专线。

完善晋煤外运通道建设,重点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铁路、太兴铁路等。

航空:

完善全省机场布局,将太原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区域枢纽机场,完成大同、吕梁、五台山等机场扩建、新建工程,新增平朔机场、平遥通勤机场。

航空联合运输枢纽:

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要求,重点建设6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和5个省级综合运输枢纽。

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城际轻轨和地铁等轨道交通,推进供电、给排水、供气、供暖、交通等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

4.2015年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年以内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煤炭工业:

到2015年,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年以内,重点培育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焦炭工业:

到2015年,全省焦炭总产量动态控制在1.2亿吨/年左右。

冶金工业:

到2015年,全省生铁、粗钢产能分别控制在4500万吨、4000万吨,氧化铝、电解铝、金属镁产能分别控制在800万吨、200万吨、180万吨。

电力工业:

到2015年,电力装机达到0.8亿千瓦至1亿千瓦。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品更新换代。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为重点,推进产业园区化、规模化、生态化,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进我省“7+2”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在国家确定的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的基础上,增加煤层气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

5.建设1万个专业村、60个基地县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

抓好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

规划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一县一业”基地县和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晋中盆地和晋南盆地五大特色农业板块,到2015年建设10000个专业村、60个基地县。

全力抓好新增1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加快实施1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大同盆地100万亩盐碱地改造工程。

6.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力度

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三个城镇群,构建太原都市圈“一核一区三组群”的城镇空间格局,把太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增强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力。

加快推进太原榆次同城化,加快太原南部新区和晋中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将两市结合部划定为“共建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两市道路、轨道交通、供水、供热等设施对接共建,共建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推进晋北中部城镇群建设,加快晋南中部城镇群建设,促进晋东南中部城镇群建设。

实施“大县城”战略,到2015年,1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县城达到20个,5—10万人口规模的县城达到40个。

7.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以加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改善生态空间质量,继续实施国家八大水土保持工程,重点推进省级六大水土保持工程。

尽快启动重点水源保护工程。

到2015年,设区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县城燃气普及率达到75%,建制镇燃气普及率达到50%。

“净化山西”要重点开展“2+10”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污染减排工程、节能重点工程、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

 建设健康山西,到2015年,全省群众健康素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处于中部前列。

加强民生建设,积极扩大就业,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达到省级统筹;

加紧建成和发放“社会保障一卡通”。

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房制度。

对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到2015年,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和农村危房改造问题。

充分利用试验区这个大品牌、大载体、大平台,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综合配套改革”两个关键,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向多元、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

 创新金融体制,加快推进区域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强大金融支撑。

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制定总体方案和专项实施意见,统筹布局一批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市、县,开展先行先试。

8.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积极发展城乡学前教育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市级、县级文化设施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建设工程,重点文化保护工程,如大遗址保护开发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实施“大作品、大集团、大景点、大会展、大服务”战略,重点打造一批反映五台山、云冈石窟等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重点打造一批反映山西重大历史事件,提升山西文化形象的影视、舞台、美术等作品。

 加大整合与重组力度,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与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我省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积极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高等教育要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原则,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加快推进高校新校区建设。

 推进教育改革,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培养创新人才,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办学活力。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协调发展。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

9.扩大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

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市场准入范围,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对民间资本全部放开;

重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

鼓励和支持煤焦、钢铁等资源型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转产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10.面落实首问责任制

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优化软环境。

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不作为和渎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公开制度、收费公示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创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结束语

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通过产业转型,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结构模式的生成,有效解决煤炭企业面临资源枯竭以后的恶性局面,而且在深层次上能够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我省煤炭企业的产业转型无论是从资源的经济性上,还是对于环境的保护,甚至解决人力资源的就业问题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多赢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资料

1姜云.吴立新.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N].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

2李连济.煤炭城市采矿塌陷区及经济转型研究[R].课题报告:

20~24。

3中国矿产资源网.

4樊艳萍,牛冲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

(2):

95~98。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