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52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画记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5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到了冬天,他就穿着那件宽大的皮夹克来了,皮夹克总是拉着拉链,从里边掏出一张拓片给我显派。

我要的时候,他偏不给,我已经不要了,他却说送了你吧,还有同样的一张,你在上边题个款吧。

我题过了,他又从皮夹克里掏出一张,比前一张更好,我便写一幅字要换,才换了,他又从皮夹克里掏出一张。

我突然把他抱住,拉开了拉链,里边竟还有三四张,一张比一张精彩,接下来倒是我写好字去央求他了。

整个一晌,我愉快地和他争闹,待他走了,就大觉后悔,我的字是很能变作钱的,却成了一头牛,被他一小勺一小勺巧妙着吃了。

有一日与一帮书画家闲聊,说起了他,大家竟与他熟,都如此地被他打劫了许多书画,骂道:

这贼东西!

却又说:

他几时来啊,有一月半不见!

我去过他家一次,要瞧瞧他一共收藏了多少古董字画,但他家里仅有可怜的几张。

问他是不是做字画买卖,他老婆抱怨不迭:

他若能存一万元,我就烧高香了!

他就是千辛万苦地采买茶叶和收集本地一些碑刻和画像砖拓片到西安的书画家那儿嘻嘻哈哈地换取书画,又慷慷慨慨地分送给另一些朋友、同志。

他生活需要钱却不为钱所累,他酷爱字画亦不做字画之奴,他是真正的字画爱好者和收藏者。

真正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藏于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实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

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

朋友被朋友们

骂着又爱着,是因了这个朋友的真诚和有趣。

他姓谭,叫宗林。

推荐马河声

我曾给王某推荐过马河声,王某没有回音;

我又给张某某推荐过马河声,张某某说他们研究研究,但也没有了下文。

我只得向您推荐马河声了。

您上任后,我与您约定我绝不以私人事麻烦您,可马河声不是我的亲戚,也不是同乡、同学。

如果再不向您推荐,马河声的问题在这个城市里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而我若不推荐,马河声则不会再有人肯推荐。

因为马河声是个穷人,没有城里户口,没有工作单位,甚至三十六岁了,还没有娶妻成家。

五年前我认识了马河声,我那时四十三岁,他三十一岁,我们的属相都为龙,我正好大他一轮,我惊叹他是个人才,我们就亲近起来。

数年的交往,马河声从未在我面前唉声叹气,知道我与您的关系也从未恳求过我向您提出他的困境。

我们相处只是谈艺术,或展纸写字作画,每到吃饭时他就走了,他拒绝我的吃请,因为吃请了就要请吃,他没钱邀我去酒楼。

但我接受过他两次从家乡带来的花馍,他是让他母亲亲自做的,夏天最热的时候送给我一盘冰淇淋,那是用钢笔画在一张纸上寄我的。

我不推荐他,马河声依然是马河声,但我不推荐他,我的良知却时时受到谴责。

从年龄和社会阅历上讲我当然算他的老师,从书画艺术的修养上他却应该称作是我的老师。

我在二十五岁时就有了工作,生计问题基本解决,几十年衣食无忧,一心搞写作方有了今日成就。

马河声十多岁进城,十六七年是漂泊不定,为生计奔波,直接影响着他的艺术的成功。

偌大的城里,多一个领公家薪水的人并不可能使城市贫困,但少一个艺术天才往往使城市显得空旷。

多少单位人浮于事,到处的庙里有不撞钟的和尚,却有人才不去聘用,有天才难发展。

我不推荐马河声,我愧于我身在文化艺术的行当里,也怀疑我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推荐于您,您若以为区区小事,因抓政治和经济工作太忙将此事束之高阁或忘于脑后,世人如果知道又会影响到您的声誉,损害您的形象。

我了解马河声而不推荐马河声,您过后知道了马河声的事又定要怪我,我给您推荐马河声就郑重其事地向您推荐,所以不邀您出来吃饭,也不口头叙说,特意写成此信。

那么,您就继续往下看,我说说马河声的具体情况了。

马河声是渭北合阳人。

合阳地处高寒,缺水少雨,主产小麦玉米,人多刚硬厚重。

马河声却性情浪漫,机敏能言。

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这也是他能在古城里生存下来的原因。

至后,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

若以如此手艺应酬各种社会活动,马河声绝对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了,但马河声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

他来告诉我,他的天性里确实有秀的成分,而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是难以成就大作品的。

他的这次改变,使许多人难以接受,却让我振奋不已!

我鼓呼了他的豪华志向,也告诉他或许他是一棵丁香,但生在渭北,宽博深厚的人文环境苍凉浑茫的生存态势,丁香已经不再纤弱,若再有意识地增长自己的雄沉,又会成为大的乔木。

雄而无秀则枯,秀而无骨则弱,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我对马河声从此多了一份敬畏。

如今的书坛画坛鱼龙混杂,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些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书画,尤其书法,原本是由实用而演变过来的艺术,古人恐怕是没有专门的书法家的,现在书写工具改变,仅仅以能用毛笔写字就称之为书法家,他们除了写字就是写字,将深厚的一门艺术变成了杂耍。

正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我们一批作家、学者和教授组织了一个民间性的书画社团,起名为“太白书院”,马河声就在其中。

马河声虽不是作家、学者和教授,却长期与作家、学者、教授在一起,他也写作过许多文章,凭着他的年轻和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更有难得的一点,他是出色的鼓动家,大家在创作时,他在旁极力煽情,往往是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使创作者自信心大增,以至使大家在写字画画时总叫喊:

河声,河声,你快来!

马河声的书画艺术已经相当的出色,但中国书画历来重视名人,马河声的书画,说真的没有我的

书画卖得好。

每当我们在一起,外人只买我的字画,我就有些不好意思。

有人严厉地批评马河声不迎合市场,那就一直穷困潦倒吧。

马河声终不动心,他说:

名人都是从未名而有名的,书画能走向市场的有政坛上的书画家,有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书画家,但也有纯以书画成为大家的书画家,我既然纯搞书画以来未成大名,那是我的作品还不行的原因。

他坦然地面对着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潜心创作。

他租住了一间很破旧的房子,购买的书沿着四堵墙往上垒,而让我题写了斋名:

养马池。

夏天里我去过一次养马池,房间热得像蒸笼,没有空调,一台电扇已经不能摇头,他只穿了一件裤头在挥汗作画,而茶几上零乱地摆着碗筷茶缸和方便面。

我见此情景,感慨良久,想中外书画史上,有多少奇才在出道时十分艰难,却总有些富豪有意购买包装,将其推入市场。

但是,现在能看出马河声潜力的人不多,能看出的如我,却不是富豪,我只能今日以二百元买他一只《塞乌》、明日五百元买他一幅《山水小品》,这点零钱又能买几顿饭几刀纸呢?

世人多人云亦云,常常莫名其妙地使砖瓦被人争,金银遭抛弃,而即使一个真正的天才,也多有锦上添花者众,雪里送炭者少。

中国正处改革,多种体制并行,以致出现人的贵贱贫富并不以能力而决定于供职的单位,如果马河声不是出身于农家,有一个单位有固定的收入,分配的房子,他是一棵树,会早在数年前就长粗长大,但现在只能艰艰难难地弯弯曲曲地长它的树了。

这树肯定还能长大,我们何不在它生长期浇水施肥,而在它多少年后长大了才说这是一棵好树啊?

历史当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文字记载的,即为青史,却往往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作为一任领导,抓政治抓经济抓治安是基本的工作,可纵观全国,这个古城要在政治、经济、治安诸方面几年间成就显赫,跃入国内前列,那是不现实的,一个城市应有一个城市的特点,古城是文化城,发展文化就得有人才,一任领导在职不过一届两届,与其在别的方面花尽力气而成绩平平,不如抓住几个人才推出,这也不妨是为官为政的一条有效举措吧。

因珍惜马河声,我的推荐情真也易于过激,不免有胡说八道之嫌,恕能谅解,更盼有回音。

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

重点字词

丑陋频繁拖累萧然自远颧骨强悍清澈拓片题款

晌午慷慨抱怨不迭酷爱推荐拒绝漂泊偌大空旷

应酬纤弱荒芜头衔煽情气氛记载显赫

不速之客:

速:

邀请。

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唉声叹气:

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人浮于事:

浮:

超过。

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嫉贤妒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束之高阁: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郑重其事: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声名鹊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穷困潦倒:

生活贫困,失意颓丧。

人云亦云:

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

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莫名其妙:

原义是:

没有人说出它的奥妙,有称赞意。

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锦上添花:

意指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

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雪中送炭: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画人记》是近年来贾平凹人物小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简练的笔触刻画了几个生动的“画人”形象,使读者对生活于基层默默无闻又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的书画艺人们滋生起几分同情和敬佩。

原文共写了五则短文,刻画了五位“画人”,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则。

“画人”是作者独创的一个名词,所谓“画人”,就是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家的书画艺人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

第一个则是《友谊》,主人公是邢庆仁。

这则短文共9个自然小节,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1——3小节):

简介邢庆仁的身份及外貌。

第二层次(4——9小节):

通过写“我”与邢庆仁的交往来透露主人公的人品与性格

第一则《友谊》中的第四节采用了何种写法?

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作者似乎无一字在写邢庆仁,其实无一字不在写邢庆仁,这种明贬此而实褒彼的手法很是高明,它突出表现了邢庆仁是一位虽其貌不扬但忠厚老实、善待他人、注重友谊、精神富有的画家。

第二则是《藏者》,主人公是谭宗林。

这则短文共7个自然小节,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1——5小节):

正面叙说谭宗林有趣的换字故事。

第二层次(6——7小节):

从侧面叙写谭宗林的慷慨乐施。

第二则《藏者》写了谭宗林几件事?

表现了谭宗林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正面写了谭宗林机智拜访,憨厚可爱,两种换字方法三件事,表现了他机智、幽默、风趣的特点,又通过其妻子的抱怨,侧面表现了谭宗林的慷慨乐施。

第三则是《推荐马河声》,主人公当然就是马河声了。

这则短文共6个自然小节,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小节):

推荐马河声之因。

第二层次(2——4小节):

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第三层次(5——6小节):

再次推荐马河声。

概括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马河声其人其事?

明确:

一、有才气。

“他初学楷书,秀美温润有江南习气,一出道就在行当内声誉鹊起”,“又开始习画,悟性颇高,所临明清小品,几乎与真迹难以分辨”。

二、有追求。

作者说,如果马河声以他的手艺“应酬各种社会活动”,“马河声绝对可以做个囊中有物、出入有车,一头长发满脸清高之士了”,“但马河声却突然在一个夜里撕毁了旧时所有作品”。

他怕自己“在一片赞扬中单一发展下去”,“难以成就大作品”。

马河声“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说明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因此,作者对他“从此多了一份敬畏”。

三、有活力。

马河声虽不是作家、学者和教授,却长期与作家、学者、教授在一起。

他“凭着他的年轻和热情,每次活动都是积极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课文结尾说“若半月内亦无消息,我就摆饭局请您了”有何含义?

寓庄于谐,实际想说如果半月内不给答复,就要当面质询了。

篇二:

画记阅读翻译答案

《录桃源画记》

(唐)舒元舆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

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

其水趣流,势与江河同。

有深而绿,浅而白。

白者激石,绿者落镜。

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

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

山铺水底,草散茵毯。

有鸾青其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

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

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

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

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

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烬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

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

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

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

若身形却落尘土中。

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叶君且自珍重。

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选自《唐代选注》)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出古画?

囊:

从囊中?

b.细露室宇?

细:

略微

c.视其意况?

意况:

内容?

d.坐少选?

少选:

一会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鸾青其衿?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岸而北?

酌贪泉而觉爽

c.油焉而生?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d.叶君且自珍重?

且尔言过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对根据《桃花源记》的文章而绘制的古画的描述文章,文中生动再现了画中奇特的山水、草木、动物、和人物形象。

b.本文境界神奇,色彩绚烂,人物相衬,画面灵动,较好体现了绘画者在画中所渗透的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神秘色彩。

c.本文从开头道士展画入仙境,到结尾道士卷画,自己“若身形却落尘土中”,结构完整,对比鲜明,给人如临仙境的感觉。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介绍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总写表达自己的观感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

(2)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录桃源画记》:

福清教育网整理

16.【答案】c。

【解析】意况:

神情状态。

17.【答案】c。

【解析】a项,前者代词,解释为“它的”;

后者表示婉商、期望的语气,相当于“可、希望、一定”。

b项,前者顺接连词,表空间转换的连接;

后者转折连词。

c项,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

d项,前者解释为“暂且”,后者解释为“况且”。

18.【答案】d。

【解析】本文没有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合而视之”的总写部分,主要是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19.【答案】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带括号处可断可不断,不占分。

错一处扣1分。

20.【】

(1)里面人物的肌肤容貌洁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绣着星月等花纹。

【解析】“服”,动词,解释为“穿”。

“文章”,解释为“花纹”。

(2)于是用笔蘸了墨把画上事物的名目、数字都记录下来,将用来防备以后画画不致出现错误。

【解析】“染笔”,解释为“用笔蘸了墨”。

所以,解释为“用来”。

来自宁波四明山的道士叶沈,从布口袋里取出一幅古画。

画面上画的是桃源图。

图上有条山沟,沟名武陵之源。

查考《仙记》,武陵源分属天下三十六灵洞的一支。

那里的水流动湍急,气势与长江黄河相同。

有水流深而呈墨绿的,有水流浅而呈雪白的,白色的是水冲在石上激起的浪花,清的像落到深处的镜子,可以照见面貌。

山沟的南北有山。

山像屏风的形状,绵延展开,山峰直立,但是形势并不险恶,青绿的色彩很浓重但不觉得浮动。

山沟两岸有成千上万棵树,排列着像人在作揖行礼,红颜色鲜艳得像云霞,向上耸起,看上去似乎会动,灿烂得像人开颜欢笑。

山的倒影平铺水底,草地铺开像一大片毯子。

有胸部长有青色羽毛的鸾鸟,有顶部呈现红色的鹤,有羽毛像玉一样的鸡,有色彩像金子一样的狗,它们的毛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十八九只这样的动物悠闲地站在草地上。

从岸往北,有一个曲折幽深的山洞,略微露出些屋舍,栏杆曲曲折析,高高的石级五颜六色,里面人物的肌肤容貌洁白得像冰雪,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绣着星月等花纹。

从岸往南,有五个人,衣服容

貌像彩虹白玉。

左右有的书僮玉女,全都是两边挽着发髻站立,共有十二人。

看他们的神情态度,都自由自在灵妙生动,像是十几片云,自然而然地来,不知不觉地去。

那平坦的地方画着一座坛,台阶是重重叠叠的玉和冰。

坛面上突起的地方是一副炉灶,灶口燃着火,上面有云烟之气,有着完整的五种色彩。

画面中间的山沟里一条小船浮着,船上有一个鬓发眉毛雪白的人,身上穿着秦朝的服装,手里摇着一支短桨,神情深沉凝重。

总起来看这幅画:

大致是山的形状显得高,水的姿态突出深,人物的样子魁梧清奇,鹤这些动物的神态显得悠闲自得,烟雾云气草树,像是带着香馥之气。

能够仔细地详加玩赏,自己觉得骨头像玉相触击一样的清脆,仿佛进入镜子中一般,不像生活在人世间,心旷神怡间有一种高尚的出世的心情从内心迸发出来。

我和道士坐谈了一会儿,道士便卷好画收藏进去。

我像是身体从仙界退落回尘世中,看着刚才挂画的那面墙壁,又怀疑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变化而来,堵住了通往仙界的道路。

我看见的绘画作品不是很少,像这幅画,从来未曾看到过,这难道是要让我知道画家的精妙技艺能够达到像这样的地步的?

叶先生暂且好好保重。

看来我是没法再请求观赏了,于是用笔蘸了墨把画上事物的名目、数字都记录下来,将用来防备以后画画不致出现错误。

苏洵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

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

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

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

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

然。

公以亲辞;

不可;

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

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

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

将乱难治:

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①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②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③,吾不忍为也。

呜呼!

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

然。

苏洵又曰:

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

皆曰:

公则何事于斯?

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

甚者,或诘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

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①繄yī,相当于是,指代张方平的措施。

②碪zhēn斧:

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敧:

倾侧不平b皆再拜稽首稽首:

叩头到地c.以威劫齐民劫:

掠夺d或诘其平生所嗜好诘:

询问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知明而行无过矣b.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乃设九宾礼于庭c.与其邻里之所在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见面d.公则何事于斯?

大王来何操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方平处事从容不迫,在敌军压境、蜀地百姓人心惶惶之际,毅然撤去守备军队,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