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5367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2切实履行单位责任主体职责 6

4.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7

4.4加大造假成本 8

4.5政府也应该以身作则 10

4.6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度 10

4.7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梁娇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西安,710065)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经济领域核心的会计业当仁不让的迅速发展,但却在进程中也伴随着财务造假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案例从未中断,尤其习主席上台后,对各方面都进行了大治理,经济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也应该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作为一大模块也进行大改造。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专题研究。

全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财务造假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部对财务造假产生的影响和手段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财务造假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对财务造假提出了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造假;

原因;

对策

Toexplorthecausesoflistingcorporationfinancialfraudinchinaandthecountermeasure

Liangjiao

(Businessschoolofxi’anuniversity,xi’an,710065)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

seconomy,as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thecoreaccountingindustrywell,butintheprocessisalsoaccompaniedbytheincreasingfinancialfraud,especiallylistingCorporationcasehasneverbeeninterrupted,especiallyMrXitookoffice,aremadeonallaspectsofgovernance,economyisoneofthemostimportantparts,andthereforeshouldbeChina'

slistingCorporationfinancialfraudasamoduleisalsoamakeover.Seminarontheuseofstandardizedmethodsinthisarticle.Thefulltextisdividedintofourparts:

thefirstpartexpoundsthemeaningandcharacteristicsoffinancialfraud;

SecondDepartmentoffinancialfraudandmeansaresummarized;

thethirdpartmainlyanalyzesthereasonsforfinancialfraudproduced;

thefourthpartputsforwardthesuggestionofmanagementoffinancialfraud.

Keywords:

financialfraud;

cause;

countermeasure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甚至惹来“霸权”这样的流言蜚语,作为经济核心领域的会计也应随之发展的越来越健全,然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却比以前更多,上市公司造假的手段各式各样,不仅扰乱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那么我们就探讨一下什么是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有哪些特点,都通过哪些手段来造假?

且重点分析和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以及对策。

1.财务造假的含义与特点

1.1财务造假的含义

财务造假广义上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

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准则的规定,如果全部按照准则中去做,由于很多的发票回单都是非正规性的,税前是不许抵扣的,将给企业利润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采取首发是,控制成本,降低利润,本质也就是造假。

还有一些是通过一些途径取得一些发票进行抵扣,也就是所谓多列支出,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总的来说,造假就是做假证,假账,假表等等,即只要你有一丝的凭证是你实际没有发生的,就是造假。

1.2财务造假的特点

1.2.1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

尽管公司财务造假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如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后核查;

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

但由于其“战线”很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团舞弊。

1.2.2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

不论财务造假的最终目的好人选择的形式是怎样的,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

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1.2.3.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数据表面的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

1.2.4.连续的行为

财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人常说一句谎言需要一百句的谎言来遮掩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所以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

例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

1.2.5具有系统性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通常不会是单枪匹马作战,而是有着庞大的支持者和赞助者为其旗鼓呐喊,因次,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才能更好的来遮盖造假的行为。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2.1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2.1.1虚造经营行为

个别上市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增资产最终达到目的。

这是各个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手段。

从蓝天,银广厦等造假事件再延伸到万福生科这样标志性的造假案例,造假容易成习惯,骗子总是需要不断用新的谎言或骗局去掩盖原来的谎言。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稻米加工的上市公司,被称为“绿色先锋”。

然而上市一年被查出财务造假。

被称为“创业版造假第一股”最先被发现的造假行为是2012年半年报。

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该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

上市前三年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进行了欺诈上市。

并且通过在建工程就虚增资产8323万元,还有虚增预付账款876万元等手段。

2.1.2关联交易,瞒天过海,进行利益输送

关联交易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产,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交易并非为法律所禁止,也不是所有的关联交易都违背市场规则,但是判断的难度比较大,可以被企业作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我国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自己不提供,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交易信息.关联交易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造假的目的通过债务重组、资产注入,担保等通道实现利润最大化。

2.1.3会计估计方法的不恰当利用

会计估计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由于会计估计的特点是依靠估计和判断,如果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更正。

使用会计估计规划利润的概率很大,比如利用会计估计的巨额准备计提、各种秘密准备等,如果使用灵活,可以成为利润调节和规划的强有力的武器。

2.1.4会计原则的不恰当利用

利用会计原则操纵利润的可能情形有: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明明一项交易不符合完整手续,管理当局却可能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借口,把交易所必备的手续歪曲成事项的形式而确认该交易的结果,从而制造出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

相反,有的管理当局把实质上的真正交易扭曲为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不加以确认。

这两种处理方法一个是提前确认了交易结果,一个是推迟确认了交易结果,两者都没有真实反映经济内容的真实情况。

(2)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判断经济事项的发生期间,并以判断为基础,决定是否确认收入和承担费用,而不是以货币支付和收取为确认基础。

配比原则要求实现的收入与为之发生的费用在同一会计期间核算与记录。

比如广告费,一般要求在发生的会计期间记入损益,但企业认为该笔费用可以使连续多个会计期间受益而进行资本化,在以后的多个期间分摊。

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以使企业有很灵活的确认收入的会计期间,这样管理当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何时确认收入。

(3)谨慎性原则。

该准则要求企业不得多记录资产和收益,也不得少记录负债和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就是该准则的具体应用。

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而是把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利润的调节器,需要利润时,不提取或者提取很少的减值准备;

发生亏损成为定局时,一次性提取大量的准备,确认过多的费用,为以后的扭亏为盈做准。

2.2除存在以上几种主要的财务造假手段外,有些企业采用下列手段来达到目的

2.2.1空壳公司的妙用

在利润操纵,资本运营领域,子公司,空壳公司等虚拟公司有非常神奇的作用.美国安然公司堪称典范,子公司数目达3000家以上,银广夏在北京的两家商贸公司和一家研究所,东方电子的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一条龙作假的黎明股份等,在运作过程中都晃动着虚拟公司的影子.而资本市场的玩家,对虚拟公司,空壳公司更是运用自如.虚拟公司,空壳公司常有下列妙用:

(1)虚构交易和事项.

(2)关联交易正常化.(3)资本运作.(4)转移资金.(5)操纵市场.(6)资产重组.所有涉及交易规划和资本运营的操纵行为,对具有法人性质的虚拟公司运用得好,都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躲开了监管部门的监督,又避开了形式上违规的风险,而且不容易引起外界的注意。

2.2.2不按规定披露重大信息

企业的一些重大事项,如委托理财,重大诉讼,关联交易,抵押,担保,兼并收购,大股东高额占用资金等,必须全面及时地按照要求披露,否则将出现误导投资者的会计信息.在市场监管逐步严格的情况下,企业不按照要求披露重大信息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仍然有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信息披露避重就轻,将过多的笔墨倾注于非重要事项,而对重要,关键的事项缺乏详细描述,特别是一些对企业十分不利的重大事项轻描淡写,甚至隐瞒掩藏.当重大事项已经危及企业的生存,很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影响持续经营时,不披露行为会给投资者带来十分严重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常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不真实;

(2)信息披露不充分;

(3)信息披露不及时;

(4)信息披露不公平;

(5)信息披露不对称;

(6)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惯例不协调.例如,"

ST春都"

存在严重的隐瞒实情与虚假披露,"

南华西"

推迟重大事项的披露,"

三九医药"

避重就轻披露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误导他们的决策,导致重大损失.

2.2.3私设小金库

小金库问题在企业中非常普遍,即使上市公司也不能避免。

企业常通过下列手段将资金转移到小金库账上。

(1)获得的现金折扣不入账。

(2)投资收益等不固定的收入部分或全部不入账。

(3)虚假研究开发费用,虚假广告费,虚假会议费等各种虚假费用抵账。

(4)直接收集各种费用性质的发票抽取单位资金。

小金库的存在,虽然很少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纵容了管理层道德的缺失。

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如下:

(1)我国宏观调控。

现阶段世界上最惹火的两大词语除了航天就是会计了,可见会计在经济领域的突出作用,我国宏观调控的信息来源实施与会计信息,一旦会计信息市区了真实性,则会影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当然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2)公司内部的管理。

公司内部计划和决策也依据公司的会计信息,如若会计信息失真,公司的成本,现金流量等都会混乱对企业长期发展极其不利。

(3)股民失去信心。

投资者以及股民们从证券市场上得到的信息失真,使股民的钱就会不知去向,股民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都失去了信心。

这样长期发展对不仅对企业不利对整个经济领域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4)引发社会混乱,经济流言。

会计造假可以虚化经济发展,制造虚假繁荣,引发经济膨胀,这无疑增添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3.上市公司造假原因分析

女人上妆是为了自己遮盖不美的地方让心仪的对象看到自己最漂亮的一面,可是我们上市公司把报表做的那么漂亮是为了谁而看,为了什么遮盖呢?

下面我们来探究我国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

3.1内部原因:

3.1.1会计出纳等是会计造假的直接操作者

他们为了想要得到“模范”“先进个人”的荣誉再加上上级领导的命令,从侧面来说能作假帐刚好展示了自己的会计才能,在会计整个个领域会被认为是佼佼者,从而导致了他们铤而走险参与造假其中;

3.1.2经营管理阶层

为了能向所有者报告良好的利润以及个人报酬的诱惑就生出造假的念想,搞出方案,进而实施起来。

3.1.3所有权阶层

为了公司的上市或者贷款等快速筹款的目的虚增利润获资产以及个人政治地位、荣誉、个人利益于是萌生造假的念想或者被驱动作假的决议。

3.1.4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本来就从属于整个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都是管理阶指示的,这也就决定了内部审计为何监督乏力的根本缘由,再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种种原因而形同虚设,起不到真正督查的作用。

3.2外部原因

当地政府为了当地的经济、就业以及高额的税收就会松于管理也为上市公司助了一臂之力;

外部审计部门的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争取“回头客”或个人利益,就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按顾客的意思办事,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达到“顾客”的目的。

真所谓:

顾客就是上帝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3.2.1低成本

我国财务造假将会取得高额的收入,然而对比极其明显的是做这样的事只需极低的成本,就算不学会计的人也愿意做这样的事,而且风险并不很大就算被查出来惩戒力度也是很低的

3.2.2我国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相对漏洞很大,因此就给那些上市公司铺了阳光大道去造假。

3.2.3综合监督

各监督部门如财税、审计、物价等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向心力,影响综合监督的效果。

3.2.4执法监督方面

虽然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执法检查,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

吃喝风严重,一顿饭或者一个红包就搞定一切。

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也不严肃处理,导致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

长期以来,揭露会计造假的案件从未间断,但造假依旧,这就如同我国的腐败问题一样,每一届的领导者都倡导反腐倡廉,甚至加大行政、法律的惩戒,但是大贪官该伸手时还伸手,我们的上市公司是一样的。

4.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防范措施

1999年12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结果:

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虚列资产37.61亿元;

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

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的问题,虚列利润27.47亿元。

相信所有人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都会惊出一身冷汗,我们的会计信息失真有这么严重吗?

2001年底安然事件引发了华尔街一连串的财务丑闻:

美林公司、世界通讯、施乐公司、默克公司,一个比一个更敢于造假。

再看国内:

从琼民源、郑百文,到银广夏,再至蓝田神话的破灭,会计诚信受到了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冲击。

2002年一个敢于“真言”、“直言”的刘姝威感动了中国,她的获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何等的严重。

面对愈演愈烈的的会计信息失真,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呢?

对此作出以下建议:

4.1加强信誉宣传,加大对相关人员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资本市场上,信誉对一个公司和企业来说极其重要,犹如与一个人交往一样,如果他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远离他,这就需要加大加深信誉宣传力度,逐渐这样的观念会深入人心,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很清楚的明白这一点,但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依旧愿意铤而走险。

再者,注册会计师被人们称为是“经济的警察”,“警察”应该以身作则,客观公正,然而现在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为了能和上市公司进行长期的合作,常常对上市公司的账务督查并不严格,甚者还成了帮凶,以便更好的瞒天过海,如若一个国家的警察帮着罪犯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常常笼罩在阴霾之下,因此,为了能在改善我国经济运转,减少财务造假的案例,应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惩戒力度。

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造假的想法萌生,从思想上进行遏制。

朱镕基同志曾在国家会计学院成立时题词: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

如果人人都能以诚信为本,假便如无渊之鱼无法生存,所以应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不仅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还要对财经类的大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更该从幼儿园起对我们未来的公民们进行诚信教育。

只有当诚信成为全社会每一名公民做人的最高准则时,造假一词才可能永远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4.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综合。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这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规定,也是修订后的《会计法》在原《会计法》第二十三条关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规定的基础上充实、强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爱岗敬业。

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熟悉法规。

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3)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把这部分工作做好对所在单位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会计工作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因此,会计人员应当积极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4.4加大造假成本

造假成本的低廉与上市公司所获利润的对比是造假者关注根本问题,在资本市场上都是理性人,所谓不做无利润的生意。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

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很低。

截至2005年3月,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1349家,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发现的概率很低。

二是惩罚力度远远不够。

会计造假收益很高,而会计造假成本过低。

对会计造假行为,不仅刑罚和经济制裁力度不够,而且缺少名誉、地位、升迁机会等方面损失。

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是10万元,对具体责任人的最高处罚是5万元,远远低于预期的违法收益,处罚未伤筋骨。

由于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大大高于风险成本,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

当财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很难不产生造假的冲动。

因此,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无疑是遏制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

4.5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度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使得公司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随意性较大,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因此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会计准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则是必然的。

我国必须加快深化会计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避免主观随意性,缩小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比较广泛,为了使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章可循,首先是在遵守《会计法》原则规定的基础上,国家要组成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比较详细的适合不同规模企业,又便于建立和操作的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供企业选择制定,这样就避免了完整系统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因企业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完成的困难。

其次是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纲”,而内部监督制度是“目”,纲举才能目张。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只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内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真正得以贯彻实施,就必须有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支持和保障。

4.6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严重。

缺少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是产生非公允关联交易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方式实现股权结构的优化配置。

更加分散的股权结构能对控股股东产生有效制约,减少大股东为牟取私利侵害公司其他中小股东的行为,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2)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公司治理的相关法律具体实施中,往往不能严格执行。

为规范关联交易,需要建立一套有效得公司内部约束机制。

包括控制大股东在董事会中的人数(3)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与监管。

现行关联交易会计准则将关联交易划分为三大披露等级,但划分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使得上市公司很难把握,易被操纵。

可以参考国外准则中的定性或定量原则,细化披露标准。

对关联交易的定价方面,我国准则虽然要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政策,但由于实际工作中转移定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准则中并未明确何种情况下适用何种定价方法,使得定价方法的不确定性和选择余地都太大。

因此,在加强和完善相关的准则和制度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