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554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考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5、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情况是

A只受踢力B人受重力C受踢力和重力D不受力的作用

6、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这是因为

A失去了惯性B运动员具有惯性

C运动员不受力的作用D运动员的惯性大于阻力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一位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接着在木块上放一个金属块,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

这个实验表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上的____________有关。

五、力的合成

1、甲、乙两位同学沿同一直线推一辆小车,甲用100N的力向右推,乙用60N的力向左推,则小车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40N,向右B40N,向左

C160N向右D160N,向左

2、将重为4N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为1N,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

六、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1、如图4所示,一杯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1,杯子所受重力为G2,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2,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N1与N2大小相等B.G1、G2之和与N2大小相等

C.N1与N3是一对平衡力D.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物体M悬浮在水中,水对物体M竖直向下的压力为F1、竖直向上的压力为F2。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大于F2B.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C.F1与F2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F1与F2的合力大小等于物体M受到的重力大小

七、力学作图题

1、在图5中画出小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在图6中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4、如图7所示,物体A重20N,按所给的标度画出A所受重力的图示。

6、重为10N的物块A放在水平地面上,按图8中所给的标度在图中画出物块A所受重力的图示。

八、力学图像

1、图9是某种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体积为4cm3的该种金属的质量为________。

2、图10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

是s。

九、

力学对比探究

1、为了探究力能否使物体发生形变,小林把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其中,细玻璃管上有刻度,便于观察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

小林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

于是他得出结论:

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表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小华却认为:

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可能是由于手挤压玻璃瓶壁时,瓶内水的温度升高所致,因此不能说明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要求只利用图1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力能使玻璃瓶发生形变。

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

2、小娅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撤销这个力,物体的运动就会立刻停止。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娅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3、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规则。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一十、声现象

1、如图12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中考力学考点总结

(二)

一十一、力学作图

1、如图1所示,O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一十二、力学测量

1、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

小航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3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cm3。

接着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她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3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莹莹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A的密度。

莹莹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A的质量。

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4甲所示,则金属块A的质量为g。

然后,莹莹将金属块A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4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cm3。

由此可计算出金属块A的密度为  kg/m3。

一十三、简单计算

1、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_______m3。

(冰=0.9×

103kg/m3)

2、一个人用了60N的水平推力推动一个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2m,所用时间是2s,他对箱子做的功的功率是_______W。

3、如图5所示的均匀杠杆,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的P刻线处挂2个钩码。

为了使杠杆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应该在A刻线处挂____个钩码。

一十四、力学能量转化

1、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B.热气球上升的过程

C.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D.铅球自由下落的过程

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

A.动能一定增大B.机械能一定不变

C.重力势能一定减小D.机械能一定增加

3、关于下列装置工作时发生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汽油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一十五、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1、图6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2、图7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一十六、判断省力、费力杠杆

1、图8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图9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一十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下列情景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是

A.小球由高处下落B.小球在地面上静止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D.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不动

2、图10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3、如图1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一十八、

机械效率

1、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

聪聪和明明各选取一种方法做实验。

(1)聪聪采用了如图12甲所示的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

他通过滑轮组用2N的拉力F将重4.2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0.1m的距离,则有用功为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明明采用了另一种绕线方法组装滑轮组,请帮助明明在图12乙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2、图13甲是小磊测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示意图。

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

请你根据小磊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钩码上升的距离是cm;

(3)拉力F做的功是J。

一十九、液(气)体压强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首先准确测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数值。

3、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__。

(填“大”或“小”)

4、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坝时,为了保证航道的畅通,人们修筑了船闸,这是利用了的原理。

5、如图7所示,放在水平地面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cm;

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

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_N。

(g=10N/kg)

6、如图15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

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

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如图16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

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

小敏认真思考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比较,则的一定是盐水。

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

8、某同学使用水和酒精(ρ酒精=0.8×

103kg/m3)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1、2、3或4、5、6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表中1、4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液体

液体深度(cm)

液体内部压强(Pa)

l

10

0.98×

103

2

20

1.96×

3

30

2.94×

4

酒精

0.78×

l03

5

1.56×

6

2.34×

二十、密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

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

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松,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十一、多种方法测密度

1、小红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小红利用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以下是她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红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1;

(2)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________,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小石块密度ρ石=

图20

2、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

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17所示。

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

3、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

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段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

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出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和液体B分别倒入两烧杯中;

(2);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

请根据小明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

ρB=。

二十二、

力学实验设计

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

一个带支架的杠杆、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六个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跟阻力成正比”。

(1)在你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用点A表示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用点B表示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在图19中的杠杆上标出A点和B点。

(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

天平、砝码、体积不同的铝块、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二十三、浮力相关

1、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

将密度为ρ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

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有六分之一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

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ρ大于ρ1。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小球A的质量为32gB.小球B的质量为8g

C.ρ1与ρ2之比为2:

3D.ρ1与ρ2之比为24:

25

2、如图22所示,有两个小球M和N,密度分别为ρM和ρN。

图7甲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M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

图7乙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N使其浸没在油中静止。

小球M所受重力为GM,体积为VM;

小球N所受重力为GN,体积为VN。

小球M和N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所受浮力分别为FM和FN。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油的密度为ρ油,且ρ水>ρ油>ρN>ρ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GM<GN

B.VM>VN

C.FN<FM

D.FN>FM

3、一个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

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A浸没在该液体中(A与容器底未接触),金属块A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将木块B放入该液体中,静止后木块B露出液面的体积与其总体积之比为7:

12,把金属块A放在木块B上面,木块B刚好没入液体中(如图6所示)。

若已知金属块A的体积与木块B的体积之比为13:

24,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二十四、综合计算

1、图9中每个定滑轮重0.5N,物体A重6N。

在2s的时间内,人拉力F的作用点沿竖直方向匀速降低了1.2m。

这个过程中,人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是0.36J。

不计滑轮与绳间摩擦和绳重,则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为N。

2.如图19所示,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带有货箱的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

第一次运送货物时,放入货箱的货物质量为160kg,人用力F1匀速拉绳,工人拉绳的功率P1,货箱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1。

第二次运送货物时,放入货箱的货物质量为120kg,工人用力F2匀速拉绳,货箱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N1与N2之比为15:

19。

(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g取10N/kg)

求:

(1)货箱和动滑轮的总质量m;

(2)功率P1;

(3)机械效率η2。

3、工人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如图27所示。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水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为60%。

当物体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工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2。

已知工人所受重力为500N,N1∶N2=7∶2;

物体A所受重力为1000N。

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g取10N/kg。

(1)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

(2)物体A的密度ρA;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

(4)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时,以0.1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时,滑轮组做功的功率P1。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