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6412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鼎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卷Word格式.docx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5、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

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6、某学者曾说:

“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魏源B.曾国藩C.洪仁玕D.郑观应

7、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

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A.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8、国民党在一次军事行动前发表宣言:

“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

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

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

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

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

……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这一行动应是

A.二次革命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9、1943年1月的一份《大公报》写道:

“中美、中英的新约成立,是中国百年来的大事。

这两个公道的条约,把‘租界’、‘领事裁判权’、‘驻兵权’、‘内河航行权’等各种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名词送进中国的博物馆。

”材料中“中美、中英的新约”签订的主要因素是

A.废约是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主要目标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国民政府的不懈努力D.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

10、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

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

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左倾思潮出现B.一五计划完成

C.中苏关系恶化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1、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12、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13、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

温州第一批

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

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

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4、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

从2002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

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15、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普罗泰格拉B.亚里士多德C.韩非子D.荀子

16、《十二铜表法》规定: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该规定主要反映了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B.罗马法维护债务人权益

C.罗马法保留大量野蛮习俗D.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1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

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1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

“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

”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案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

19、某西方学者写道:

“《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

”作者试图说明

A.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B.工人运动兴起

C.工业化进程加速D.工业文明成果主要集中于英国

20、“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是

A.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2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22、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

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23、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这反映了美国企图

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24、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

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

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

25、美国某知名生物科技公司推出一项的“宏伟计划”:

收购全球种子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加以“改良”——用申请了专利的转基因种子替代天然种子——控制全球食品供应。

该公司目前已收购全球21%的种子公司,控制93%的转基因食品市场。

该材料主要说明

A.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B.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C.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D.全球化与单一民族经济难以共存

 

历史答题卷部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5分,第28题7分,29或30小题15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要讲的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汉密尔顿从来不曾期待不完美之人制出完美之物。

他说:

一切经过集体讨论制定的方案均为各种意见的混合体,必然混杂每个个人的良知和智慧,错误和偏见。

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一起的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与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

此种原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

——摘自刘建湘《美国宪法的商谈原理》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

(2分)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

(8分)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

……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

……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

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

他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

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

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分)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5分)

28.(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郑和下西洋包括与东南亚地区大规模交往。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  

(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

元明清卷》)

荷兰通过武力建立了对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英国驻爪哇岛总督莱佛尔斯曾这样描述荷兰东印度公司:

“它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指东南亚殖民地土著居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园主人对待他们的奴隶,因为这些种植园主买人的时候还付过钱,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文钱都没有花过,它只运用全部现有的专制机构压榨居民,使他们把最后一点东西都交纳出来,把最后一点劳力都贡献出来。

”其结果使印度尼西亚许多岛屿人口遭到灭绝,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高岱等著《殖民主义史·

总论卷》)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古代中国与西方殖民者对待东南亚地区的不同方式和不同影响。

(7分)

选做题。

从以下两小题中选做一题

29、(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所办商务,亦无一成效可睹者,无他,“官督商办”一语,累之雨已。

中国人最长于商,若天授,但使国家为之制定商法,广通道路,保护利权,自能使地无弃财,人无弃力,国之富可立而待也。

今每举一商务,辄为之奏请焉,为之派大臣督办焉,即使所用得人,而代大匠斫者,固未有不伤其手矣。

况乃奸吏舞文,视为利弊;

凭挟狐威,把持局务,其已入股者安得不寒心,其未者安得不褒足耶?

故中国商务之不兴,虽谓李鸿章“官督商办主义”为之厉阶可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1880年明治政府公布了《工厂处理概则》,提出“随着政府为劝奖工业而设立各类工厂,其组织已完备并逐渐完成最初设定的事业目标,应该解除官厅所有而交归人民经皆”。

大藏卿大限在《财政改革建议书》中说:

“各省厅为经营官菅工厂,支付大量费用。

如果将其出售,此前所耗费用足以消减”。

从1884上到1896年12年内,绝大我数国营企业转给了三井、三菱、古河、大仓等民皆公司。

之后,明治政府集中力量加强了铁路、电信、军工企业的发展。

——李东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历程评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改革中所推行的工商业政策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工商业改革带的影响。

30、(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下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党卫军完全是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绝大多数是“很普能的人”,他们是在特殊的条件下成了罪犯,因为有一个犯罪的国家在鼓励他们这么做。

假如这个国家声明,杀人本身虽然残酷和不人道,但最后是为了一个更高尚的“善良”目的,那么人类道德的纽带显然就不能强大得阻止数百万人做出犯罪的行为,那些犯罪者很大程度上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凶手。

假如一个犯罪的国家打破了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界限,每个人都会受到威胁。

人类的天性是脆弱的。

我们大家的体内都有一位希姆莱和一位孟格勒,有一位艾希曼和一位海德里希。

……罪恶的纳粹国家制度,混淆了正义的界限,使人们无视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成为法西斯的帮凶。

——[德]吉多·

克诺普《党卫军档案》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能德国人”变成“罪犯”的“特殊条件”。

(1)党卫军作为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BBAB6-------10ADBDC

11-----15BCBCB16------20DBBAA

21------25ABACC

26题:

1、原因:

A、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

B、学术中衰,缺乏人才。

趋势:

A、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

B、相权逐渐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逐渐加强;

C、选官制度走向公正、客观。

2、良知与智慧: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或联邦体制);

共和制等。

错误与偏见:

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

存在种族歧视;

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

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

27题:

1、特点:

A、源远流长,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或有优良传统)

B、服务于政治生活,深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或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

C、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变化:

A、由传统的变易观发展为近代历史进化论

B、研究方法由直观走向科学

C、研究目标由封建体系向近代社会转化

D、适用范围由政治哲学变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原因:

A、中国古代变易观的弊端;

B、工业文明的冲击,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播和影响;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E、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反思。

28题:

不同的方式:

中国与东南亚和平友好交往

西方殖民者进行暴力掠夺、压榨。

不同的影响:

中国传播技术,开发了东南亚地区

西方的掠夺造成东南亚的贫困落后。

29题:

1、相同点:

都大量设定管办企业;

都引入或允许私人资本经营。

不同点:

中:

政府进行垄断性经营或封建衙门式管理,压制商办企业发展。

日:

殖产兴业,政府设样板企业,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2、A。

、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经济工业化;

B、形成了许多私人大财阀,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C、摆脱了亏损的官办企业,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D、日本军工企业发展,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很快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30题:

1、A、30年代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德国社会的深刻矛盾;

B、《巴黎和约》激发的民族仇恨;

C、纳粹党的欺骗性宣传;

D、普通人道德理性的丧失和自私心理。

2、A、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B、靠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是不道德的

C、极端民族主义是范文明的罪恶行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