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支架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84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6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匝道支架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匝道支架方案.docx

《匝道支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匝道支架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匝道支架方案.docx

匝道支架方案

北京东路匝道桥现浇箱梁模板及满堂支架方案

 

 

 

贵州建工集团总公司

北京东路E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4月4日

 

一、编制依据

1、贵阳市北京东路道路工程E标段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地勘报告,以及设计变更、补充、修改图纸及文件资料。

2、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以及现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等。

3、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2)和《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公路桥涵施工手册》、《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等进行计算,参考《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报批稿)有关要求。

二、工程概况

绕城调头匝道桥位于北京东路K7+420处,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北京东路左、右幅车道。

桥梁的起点桩号为K0+197.19,终点桩号K0+297.19,全桥长100米(不包括桥台的长度),为单幅匝道桥。

桥宽8米。

钢筋砼现浇箱梁主要材料数量表

表1-1

联别

整幅

跨径组合(孔-米)

25+25+25+25

起讫桩号

K0+197.19-k0+297.19

断面形式

等截面单箱单式

全长(米)

100

梁高(米)

1.50

梁宽

8.0

支架体积(空间立方米)

10000

备注

现浇砼连续箱梁

三、支架设计要点

1、支架地基处理

根据地勘提供的资料,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为亚粘土层、弱风化白云岩及强风化白云岩等。

从地勘资料和现场实际反映,箱梁下部地基为亚粘土层,无软基情况。

因此地基整体不需处理,整平压实即可。

满堂支架范围:

梁宽的投影面左右各加宽1m。

首先对支架布设范围内的表土、杂物及淤泥进行清除,并将桥下范围内泥浆池及基坑采取抽水排干后,用砂石将泥浆池及基坑回填密实,以防止局部松软下陷。

在桥的左右侧距支架范围2m外沿桥方向开挖一条60cm×60cm的排水沟,用于雨季排洪和降低地下水位。

一般地段地基处理:

将原地面的浮土清除,有淤泥地段将淤泥清除,用石料回填并夯实。

根据梁底的高度,对其地面进行整平(斜坡地段做成台阶),回填或换填部位每30cm厚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90%),达到要求后,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如粘质土N>7,则σ>190MPa;如砂类土(中、粗砂)N>15,则σ>250MPa,承载力可满足要求。

再填筑50cm的建筑弃渣或土石混碴,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使压实度达到94%以上。

最后铺筑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层,养生后再铺筑20cmC25砼作为满堂支架的基础,其上搭设满堂支架。

2、做好原地面排水,防止地基被水浸泡

桥下支架地基基础表面设2%的人字型横坡以利于排水,并在支架基础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砂浆摸面,防止积水使地基软化而引起支架不均匀下沉。

3、现浇箱梁满堂支架布置及搭设要求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搭设,立杆顶设二层方木,立杆上纵向设15×15cm方木;纵向方木上设10×10cm的横向方木,其中在墩顶端横梁和跨中横隔梁下及跨中间距不大于0.1m(净间距0.05m)。

模板宜用厚1.2cm的优质竹胶合板,横板边角用4cm厚木板加强,防止转角漏浆或出现波浪形,影响外观。

支架纵横均按图示设置剪刀撑,其中横桥向斜撑每2.7m设一道,纵桥向斜撑沿横桥向共设4~5道,支架外表面必须满布剪刀撑。

每根立杆底部立在混凝土基础上,同时支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剪刀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匝道桥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及横杆步距等搭设要求如下:

⑴采用立杆横桥向间距×纵桥向间距×横杆步距为60cm×60cm×100cm和60cm×70cm×100cm及60cm×90cm×100cm三种布置形式的支架结构体系,其中:

墩旁两侧各2m范围内的支架采用60cm×60cm×100cm的布置形式;除墩旁两侧各2m之外的其余范围内的支架采用60cm×70cm×100cm的布置形式,翼缘板采用60cm×90cm×100cm,但纵横隔板梁下2m范围内的支架立杆的间距应加密至60cm(即采用60cm×60cm×100cm支架布置形式)。

四、现浇箱梁支架验算

本计算书分别以跨径25m等截面现浇混凝土箱形连续梁为例,对荷载进行计算及对其支架体系进行检算。

㈠、荷载计算

1、荷载分析

根据本桥现浇箱梁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以下荷载形式:

⑴q1——箱梁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密度取2600kg/m3。

钢筋混凝土的重量由相对应的支架承担,按照箱梁对应的面积,虽然是分为两次浇筑,但荷载是全部压在支架上的,所以将箱梁分为翼板、底板和顶板、腹板和顶板,梁端和横隔板五部分进行支架计算。

箱梁自重荷载,

翼板:

2.86吨/m,

底板和顶板:

3.7吨/m,

腹板和顶板:

4.68吨/m,

梁端:

15.6吨/m

横隔板:

15.6吨/m。

⑵q2——箱梁内模、底模、内模支撑及外模支撑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经计算取q2=1.0kPa(偏于安全)。

内模与外膜采用2.44*1.22*0.012竹胶板,

⑶q3——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机具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当计算模板及其下肋条时取2.5kPa;当计算肋条下的梁时取1.5kPa;当计算支架立柱及替他承载构件时取1.0kPa。

⑷q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对底板取2.0kPa,对侧板取4.0kPa。

⑸q5——新浇混凝土对侧模的压力。

因现浇箱梁采取水平分层以每层30cm高度浇筑,在竖向上以V=1.2m/h浇筑速度控制,砼入模温度T=26℃控制,因此新浇混凝土对侧模的最大压力

q5=

K为外加剂修正稀数,取掺缓凝外加剂K=1.2

当V/t=1.2/26=0.046>0.035

h=1.53+3.8V/t=0.23m

q5=PM=K×r×h=1.2×26×0.23=7.17KPa

⑹q6——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取2.0kPa。

⑺q7——支架自重,经计算支架在不同布置形式时其自重如下所示:

钢管支架:

根据《K7+420匝道桥支架布置方案》(翼板支架高度按11.3米,底板按10米)计算:

翼板对应部分支架需用钢管长度为101*5*11.3+10*2*101+90.5*5*10=12251.5米,重量为47.1吨;

腹板的钢管用量为164*2*10+0.6*164*10+98*2*10=6224米,重量为24吨;

底板对应的支架钢管用量为127*6*10+3*127*10+6*88.9*10=16764米,重量为64.374吨;

对应的钢管长度为6*10*7+4*3*10+1.6*7*10=652米,重量为2.5吨。

⑻q8——底模下方楞木重量:

采用立杆上纵向设10×15cm方木;纵向方木上设10×10cm的横向方木,梁端实体、腹板、横隔板、底板和翼板位置间距10㎝,查表得方楞木容重为0.9*103㎏/m3,那么腹板对应位置的每平方米10×10cm方楞木的长度为10米,重量为10*0.1*0.10*9=0.9KN/M2;15×15cm方楞木长度为2米,重量为2*0.15*0.15*9=0.41KN/M2,翼板对应的位置每平方米15×15cm方楞木长度为4米,重量为4*0.15*0.15*9=0.81KN/M2,10×10cm方楞木长度为5米,重量为5*0.1*0.1*9=0.45KN/M2,梁端实心和横隔板部分对应位置每平方米15×15cm方楞木长度为2米,重量为1.7*0.15*0.15*9=0.34KN/M2,10×10cm方楞木的长度为25米,重量为25*0.1*0.1*9=2.25KN/M2.底板对应的位置每平方米15×15cm方楞木长度为2米,重量为2*0.15*0.15*9=0.405KN/M2,10×10cm方楞木长度为5米,重量为5*0.1*0.1*9=0.45KN/M2,

2、荷载组合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

模板结构名称

荷载组合

强度计算

刚度检算

底模及支架系统计算

⑴+⑵+⑶+⑷+⑺+⑻

⑴+⑵+⑺

侧模计算

⑸+⑹

四、支架计算

支架采用∮48×3.5mm扣件式钢管,除顶面部分(不超过3.0m范围内)因钢管的长度受到限制,采用搭接外,其余均采用对接形式。

1、钢管支架的截面特性和容许荷载

查相关手册,得到截面特性如下:

外径

(mm)

壁厚

(mm)

截面积

A(mm2)

惯性矩

(mm4)

抵抗矩

(mm3)

回转半径

(mm)

每延米自重

(kg)

48

3.5

4.89×102

1.215×105

5.078×103

15.78

3.84

钢管支架的容许荷载[N]

横杆间距L(cm)

∮48×3.5mm扣件式钢管

对接立杆(KN)

搭接立杆(KN)

100

35.7

13.9

钢管的容许压应力[σ]=215Mpa

单个扣件的容许抗滑力为[Rc]=8.5KN

2、箱梁对应得各部分支架立杆计算

1.梁端实心部分及横隔板对应的支架计算(支架高度10m)扣件式钢管支架体系采用60×60×100cm的布置结构,如下图:

混凝土重量G1=156*1.6=249.6KN

模板重量G2=1*1.6*4=6.4KN

模板下分配方楞木重量G3=2.59*1.6*4=16.576KN

施工荷载:

临时堆放材料及风荷载G4=(2+2.5+2+2)*1.6*4=54.4KN

钢管支架荷载G5-1=25*3÷10=7.5KN(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

钢管支架荷载G5=25KN(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总荷载G3.0=G1+G2+G3+G4+G5-1=249.6+6.4+16.576+54.4+7.5=334.474KN

、在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总荷载G17=G1+G2+G3+G4+G5=249.6+6.4+16.574+54.4+25=351.974KN

②、梁端实心部分及横隔板对应的立杆数量为n=42根,单根钢管的受力情况为: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考虑0.5系数;N=1.5*G3.0/n=1.5*334.474KN/42=11.95KN

N<[N]=13.9KN,满足强度要求

N>[Rc]=8.5KN,扣件抗滑不能够满足要求,施工时使用2到3个扣件来满足抗滑要求。

、在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考虑、5系数:

N=1.5*G17/n=1.5*351.974KN/42=12.571KN

N<[N]=35.7KN,满足强度要求

因采用对接扣件,不考虑扣件抗滑要求

立杆稳定性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ΦA+MW/W≤f

N—钢管所受的垂直荷载,N=12.246KN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参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5.1.6得。

A—支架立杆的截面积A=489mm2(取φ48mm×3.5mm钢管的截面积)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表即可求得Φ。

i—截面的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得i=15.78㎜。

长细比λ=L/i。

L—水平步距,L=1m。

于是,λ=L/i=63.71,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查附录C得Φ=0.752。

MW—计算立杆段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MW=0.85×1.4×WK×La×h2/10

WK=0.7uz×us×w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得uz=1.38

us—风荷载脚手架体型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6.3.1第36项得:

us=1.2

w0—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w0=0.8KN/m2

故:

WK=0.7uz×us×w0=0.7×1.38×1.2×0.8=0.927KN/m2

La—立杆纵距0.6m;

h—立杆步距1×La×h2/10=0.06

W—截面模量查表〈〈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表B得:

W=5.08×103mm3

则,N/ΦA+MW/W=12.246×103/(0.829×489)+0.06×106/(5.08×103)=42.02KN/mm2≤f=205KN/mm2

计算结果说明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2、翼板部分的各种荷载计算(钢管支架高度11.3m高计):

翼板支架布置图如下:

钢筋混凝土重量G1=28.6*90.5=2588.3KN

模板重量G2=1*90.5*4=362KN

模板下分配方楞木重量G3=1.26*90.5*4=456.12KN

施工荷载;临时堆放材料荷载、风荷载G4=(2+2.5+2+2)*4*90.5=3077KN

钢管支架荷载G5-1=471*3÷11.3=125.044KN(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

钢管支架荷载G5=471KN(支架顶面以下11.3米范围内)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总荷载G3.0=G1+G2+G3+G4+G5-1=2588.3+362+456.12+3077+125.044=6608.464KN

、在支架顶面以下11.3米范围内,总荷载G22.5=G1+G2+G3+G4+G5=2588.3+362+456.12+3077+471=6954.42KN

翼板的立杆数量为n=1010根,单根钢管的受力情况为: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考虑0.5系数N=1.5*G3.0/n=1.5*6608.464KN/1010=9.81KN

N<[N]=13.9KN,满足强度要求

N>[Rc]=8.5KN,扣件抗滑不能够满足要求,施工时使用2到3个扣件来满足抗滑要求。

、在支架顶面以下11.3米范围内)考虑0.5系数,N=1、5*G22.5/n=1、5*6954.42KN/1010=10.32KN

N<[N]=35.7KN,满足强度要求

因采用对接扣件,不考虑扣件抗滑要求

立杆稳定性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ΦA+MW/W≤f

N—钢管所受的垂直荷载,N=10.43KN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参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5.1.6得。

A—支架立杆的截面积A=489mm2(取φ48mm×3.5mm钢管的截面积)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表即可求得Φ。

i—截面的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得i=15.78㎜。

长细比λ=L/i。

L—水平步距,L=1m。

于是,λ=L/i=63.71,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查附录C得Φ=0.752。

MW—计算立杆段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MW=0.85×1.4×WK×La×h2/10

WK=0.7uz×us×w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得uz=1.38

us—风荷载脚手架体型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6.3.1第36项得:

us=1.2

w0—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w0=0.8KN/m2

故:

WK=0.7uz×us×w0=0.7×1.38×1.2×0.8=0.927KN/m2

La—立杆纵距0.9m;

h—立杆步距1×La×h2/10=0.09

W—截面模量查表〈〈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表B得:

W=5.08×103mm3

则,N/ΦA+MW/W=10.43×103/(0.829×489)+0.09×106/(5.08×103)=43.445KN/mm2≤f=205KN/mm2

计算结果说明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3.底板对应的支架计算(支架高度10m)

混凝土重量G1=37*88.9=3289.3KN

模板重量G2=266.7KN

模板下分配方楞木重量G3=228.02KN

施工荷载:

临时堆放材料及风荷载G4=(2+2.5+2+2)*88.9*3=2266.95KN

钢管支架荷载G5-1=643.74*3÷10=193.122KN(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

钢管支架荷载G5=643.74KN(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总荷载G3.0=G1+G2+G3+G4+G5-1=3289.3+266.7+228.02+2266.95+193.12=6244.09KN

、在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总荷载G17=G1+G2+G3+G4+G5=3289.3+266.7+228.02+2266.95+643.74=6694.71KN

底板对应的立杆数量为n=762根,单根钢管的受力情况为: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考虑0.5系数,N=1.5*G3.0/n=1.5*6244.09KN/762=12.29KN

N<[N]=13.9KN,满足强度要求

N>[Rc]=8.5KN,扣件抗滑不能够满足要求,施工时使用2到3个扣件来满足抗滑要求。

、在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考虑0.5系数,N=1.5*G17/n=1.5*6694.71KN/762=13.17KN

N<[N]=35.7KN,满足强度要求

因采用对接扣件,不考虑扣件抗滑要求

立杆稳定性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ΦA+MW/W≤f

N—钢管所受的垂直荷载,N=13.63KN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参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5.1.6得。

A—支架立杆的截面积A=489mm2(取φ48mm×3.5mm钢管的截面积)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表即可求得Φ。

i—截面的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得i=15.78㎜。

长细比λ=L/i。

L—水平步距,L=1m。

于是,λ=L/i=63.71,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查附录C得Φ=0.752。

MW—计算立杆段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MW=0.85×1.4×WK×La×h2/10

WK=0.7uz×us×w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得uz=1.38

us—风荷载脚手架体型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6.3.1第36项得:

us=1.2

w0—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w0=0.8KN/m2

故:

WK=0.7uz×us×w0=0.7×1.38×1.2×0.8=0.927KN/m2

La—立杆纵距0.7m;

h—立杆步距1×La×h2/10=0.07

W—截面模量查表〈〈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表B得:

W=5.08×103mm3

则,N/ΦA+MW/W=13.63×103/(0.829×489)+0.07×106/(5.08×103)=47.402KN/mm2≤f=205KN/mm2

计算结果说明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4.腹板对应的支架计算(支架高度10m)

腹板支架布置图如下所示:

钢筋混凝土重量G1=46.8*88.9=4160.52KN

模板重量G2=96.9KN

模板下分配方楞木重量G3=116.459KN

施工荷载:

临时堆放材料荷载及风荷载G4=(2+2.5+2+2)*1*68.9+(2+2.5+2+2)*1.4*20=823.65KN

钢管支架荷载G5-1=240×3÷10=72KN(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

钢管支架荷载G5=240KN(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

腹板对应的立杆数量为n=664根,单根钢管的受力情况为;

、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总荷载G3.0=G1+G2+G3+G4+G5-1=4160.52+96.9+116.459+823.65+72=5269.529KN

、在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总荷载G10=G1+G2+G3+G4+G5=4160.52+96.9+116.459+823.65+240=5437.529KN

Ⅰ、在支架顶面以下3米范围内(容许搭接部分),考虑0.5系数N=1、5*G3.0/n=11.91KN

N<[N]=13.9KN,满足强度要求

N>[Rc]=8.5KN,扣件抗滑不能够满足要求,施工时使用2到3个扣件来满足抗滑要求。

、在支架顶面以下10米范围内,考虑0.5系数N=1、5*G17/n=12.28KN

N<[N]=35.7KN,满足强度要求

因采用对接扣件,不考虑扣件抗滑要求

立杆稳定性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ΦA+MW/W≤f

N—钢管所受的垂直荷载,N=12.28KN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参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5.1.6得。

A—支架立杆的截面积A=489mm2(取φ48mm×3.5mm钢管的截面积)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表即可求得Φ。

i—截面的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得i=15.78㎜。

长细比λ=L/i。

L—水平步距,L=1m。

于是,λ=L/i=63.71,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查附录C得Φ=0.752。

MW—计算立杆段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MW=0.85×1.4×WK×La×h2/10

WK=0.7uz×us×w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得uz=1.38

us—风荷载脚手架体型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6.3.1第36项得:

us=1.2

w0—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w0=0.8KN/m2

故:

WK=0.7uz×us×w0=0.7×1.38×1.2×0.8=0.927KN/m2

La—立杆纵距0.6m;

h—立杆步距1×La×h2/10=0.06

W—截面模量查表〈〈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表B得:

W=5.08×103mm3

则,N/ΦA+MW/W=12.28×103/(0.829×489)+0.06×106/(5.08×103)=42.11KN/mm2≤f=205KN/mm2

计算结果说明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2、满堂支架整体抗倾覆验算

依据《公路桥涵技术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第9.2.3要求支架在自重和风荷栽作用下时,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K0=稳定力矩/倾覆力矩=y×Ni/ΣMw

采用第二跨25m验算支架抗倾覆能力:

桥宽度8m,长25m采用60×70×120cm和60×60×120cm及60×9×120cm跨中支架来验算全桥:

支架横向17排;

支架纵向底板区33排,腹板区38排;翼板区25排

高度10m;

立杆需要5170m;

纵向横杆需要3825m;

横向横杆需要2770m;

故:

钢管总重(5170+3825+2770)×3.84=45.17T;

故q=45.17×9.8=442.666KN;

稳定力矩=y×Ni=16×4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