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78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doc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全文]

(2008-2015)

(报批稿)

依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20年)》和《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具有文化和体验经济特点的“无烟工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技术进步和资源约束推动国际竞争从传统生产要素的范畴向知识、文化价值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

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越来越体现为学习、创新和知识生产的能力,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消费结构升级和文化功能扩张促使国际产业结构日益向文化与高新技术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转型,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文化内容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大大增加,催生了文化经济和体验经济的迅速崛起,日本提出“旅游观光立国”的口号,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以文化休闲服务经济为先导的第三产业已占其GDP的70%左右,世界其他各国也大多把文化休闲和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加以培育和发展。

旅游产业作为适应当代世界产业发展趋势而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其主要特点:

一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文化内容和体验消费的特点。

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二是具有“绿色产业”的鲜明特征。

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的问题,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战略;三是具有就业容量大与拉动内需效果显著的特点。

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增长,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难度大的基本国情特点。

四是具有覆盖面宽、产业链条长的特点。

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成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连年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预计到今年底,我国人均GDP将达3000美元左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约为4000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面临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宽、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功能和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云南经济社会特色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云南是一个旅游和能源、矿产、生物资源极为丰厚,而少数民族众多,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边疆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抓住机遇,结合省情特点,着力发展能源、矿产、烟草、生物等重点工业和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5.3%、24.1%、20.6%调整为2007年的18.4%、43.2%、38.4%,城乡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327.7元、130.6元提高到2007年的11496元、2634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贫困人口多,城乡发展差距大,“二元结构”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突出;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不高,就业难度大;四是对外开放度低,投资环境差。

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发展思路,这些问题就很难解决。

与此同时,云南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旅游资源是云南比较优势最大的特色资源,旅游产业是云南发展空间最大、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

从创新实践的角度看,把旅游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发展,就是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抓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抓城乡统筹发展,就是抓改善民生,就是抓对外开放。

解决云南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迫切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在产业选择方面,探索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旅游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就业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动旅游产业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高原低纬度的多样性气候、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接壤或近临的优越区位,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期的加快发展阶段、近10年来的培育支柱产业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1980年以来,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9.9%,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3%,2007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8%,初步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云南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模式等原因,云南旅游产业还存在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资源与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严重;产业漏损,国际化水平低,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不强,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总体来看,尽管云南旅游资源的潜力很大,但旅游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其深层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改革创新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云南旅游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2015年分阶段最终实现,国际资本流入和沿海产业转移,为云南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周边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把旅游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也对云南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云南唯一的选择是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转变,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试点的条件具备,云南率先探索对中西部乃至全国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全省上下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认真总结云南旅游业发展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七大以来,经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在对省情特点和旅游产业特征与功能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开展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试点,把旅游产业培育为全省龙头产业、支柱产业的决定。

目前,玉溪、腾冲、大理和昆明世博新区四个旅游发展和改革试点地区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推进,并初步取得了成效。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云南已经具备进行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试点的基本条件。

云南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的做法和经验,曾经在全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而目前云南旅游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全国共性的问题。

因此,云南结合省情,对于特色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不仅对自身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全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为先导,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把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以旅游产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二)总体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构建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统筹、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民生改善和就业增长的新机制。

成为国家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试验基地,以旅促农、以旅脱贫、以城带乡的典范,以繁荣旅游经济促进沿边开放、建设和谐边疆的先行样板,和谐平安旅游的示范窗口。

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0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550万人次),年均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1.1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从2007年(下同)的6.8%提高到10.8%,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力争从12.3%提高到17.5%;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从180万人增长到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例力争从7.0%提高到10%;主要旅游县市区农民旅游纯收入力争由243元提高到486元。

把云南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基本原则坚持突出特色和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基础设施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充满活力而又具有云南特色的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以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坚持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围绕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解放和发展旅游生产力,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把改革、开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旅游产业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促使旅游市场规则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竞争力。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把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拓展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要素的聚合和产出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增加、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原则。

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在法律规范、政策指导、规划控制、资金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市场主体和行业中介组织,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水平。

坚持统一规划和试点先行的原则。

通过规划指导,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实现总体目标。

三、发展的主要任务通过建设六大旅游区,培育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八大产品,重点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族文化建设,强化旅游市场开拓,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推动云南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1、协调推进六大旅游区发展

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巩固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完善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启动开发滇东北旅游区。

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努力把六大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互补、要素流动通畅、互赢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2、着力打造五条旅游线路

强化要素资源配置,以旅游线路为核心,加大沿途的旅游交通、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生态环境的统筹发展力度,着力打造以昆明为中心,面向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滇西火山地热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景观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开发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新专线,走出一条以线路统筹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进一步对现有旅游产品改造提升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完善产品体系,实现由以观光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

1、培育八大旅游产品

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我省的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八大旅游产品。

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继续发挥我省自然生态、地质地貌和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优势,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开发建设,使之迅速转化为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形成新的市场亮点。

民族文化体验产品。

依托云南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相融合,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民俗体验型和文化主题型的旅游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众多高原湖泊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内陆湖滨型、休闲文化型、置业度假和休闲小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加快云南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康体运动旅游产品。

利用全省700多处温泉和多样化的森林资源、良好的地形地貌和观光休闲资源,积极引导开发“生态温泉SPA”、“森林康体浴”等康体旅游产品和健康体育休闲产品系列。

发展高原体育训练产业,培育体育竞赛市场,带动康体旅游发展。

积极开发和推出自行车、徒步、野营等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消费的自助旅游系列产品,打造“云南休闲健康时尚之旅”的旅游新品牌。

会展商务旅游产品。

利用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和毗邻东南亚、南亚的良好区位条件,加快会展和商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会展商务的服务水平,把云南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的会展商务旅游目的地。

科考探险旅游产品。

发挥云南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古生物、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趣味性浓、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科考科普型旅游产品,鼓励建设一批适应学生消费需求的青年旅馆,使云南成为专家学者和学生科考及修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积极引导开发登山、攀岩、漂流、野生动物追踪探寻等一批安全性高、吸引力强的探险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跨境旅游产品。

利用云南独特的沿边区位优势,加快沿边旅游资源开发和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简化跨境旅游手续,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并向纵深推进,增强云南旅游经济的外向型功能,把跨境旅游产品打造成云南最有影响力旅游产品之一。

自驾车旅游产品。

针对国内外日益增长的自驾车旅游的需求,加大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完善自驾车标识、汽车旅馆、旅游厕所、餐馆、露天影院、停车场、加油站、修理站等满足自驾车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满足自驾车旅游资讯服务、急救设施,引导建立和自驾车网站,鼓励成立异地租车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使自驾车旅游成为新的重要专项旅游产品。

2、推动“五个一批”项目建设

围绕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精品名牌战略,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建的重大旅游项目及其配套设施,不断培育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名牌产品,重点推动“五个一批”项目的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公园。

在总结全国首家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迪庆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大理苍山、普洱莱阳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怒江大峡谷、屏边大围山、昭通大山包等10个国家公园建设,加快一批生态保护、游览、科考科普和社区等建设项目实施,把云南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省份。

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基地。

借鉴国内外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设经验,建设昆明环滇池、宜良阳宗海、澄江抚仙湖、大理洱海、保山腾冲、西双版纳、丽江、迪庆香格里拉、文山普者黑等9大康体休闲度假基地,并重点建设20个生态运动休闲综合性旅游度假社区项目,初步构建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成为云南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发展旅游新业态的示范区、旅游要素聚合的重要基地,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内陆高原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

在巩固提升大研古镇、和顺等10个旅游名镇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建设60个旅游小镇。

力争建成200个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旅游特色村,以及10个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旅游特色县,成为云南旅游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亮点。

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促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娱乐演艺文化、民族工艺品和特色餐饮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并重点开发一批民族体育竞技、游乐竞赛等项目,着力打造石林、香格里拉、丽江古城区等30个文化旅游示范县(区、市),确立一批文化旅游的建设项目,推出一批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不断提高云南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

建设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

依托全省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着力打造以昆明为中心等8大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努力把昆明初步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性商务会展基地,把丽江、大理、景洪、瑞丽、腾冲、蒙自、文山初步建成次级商务会展基地。

(三)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针对旅游产业环节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旅游产业替代作用,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替代能力建设,促进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和扩大就业。

1、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利用旅游业替代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和面源污染较重的传统农业基础种植项目。

在抓好八大旅游产品和“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红色旅游、都市旅游等产业交叉的旅游新业态,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再创建20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和若干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围绕旅游发展特色关联产业,发展旅游装备业和相关服务业,减少产业漏损,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增强旅游的辐射能力和旅游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高以旅游产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云南产业结构,实现由一、二产业逐步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

2、积极扩大旅游就业空间

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人口和城镇下岗职工为重点,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

围绕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在重点项目实施地区、城镇周边和城镇特色社区,培育与之相互配套和互为补充的特色服务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比较完善、就业容量大,符合产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产、服务基地,拓展就业空间,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就业人员向旅游产业转移;在旅游重点项目、配套生产服务基地建设和经营中,更加关注社区居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当地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解决就业和促进脱贫的作用。

(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继续推广“围绕旅游交通优先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构建结构合理、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昆明新机场建设,加大红河、怒江、腾冲等主要旅游次中心机场建设和国际口岸机场的申报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航线,积极探索开展小型飞机、直升飞机旅游。

全面提高现有干线铁路运营能力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进“泛亚铁路”建设,尽快启动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和南昆高速铁路建设。

加快昆明—攀枝花、大理—丽江、保山—瑞丽、石林—河口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制约全省六大旅游区形成旅游环线的断头路、二级干线公路的建设项目。

提升和建设一批通往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三级旅游支线公路。

加强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水路和滇池等重点旅游湖泊区的短途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云南内陆旅游航运发展。

充实和完善交通的旅游功能,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旅游城镇建设

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旅游功能和特色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以昆明为中心,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景洪、芒市、腾冲、蒙自、文山、曲靖、昭通等多个区域次中心,旅游小镇为三级中心的旅游城市体系,继续完善旅游城市和旅游小镇的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加强游客集散中心以及旅游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设施,增强城市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功能,有效发挥旅游城镇在产业发展中的要素聚集和区域辐射作用。

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购物设施配置,培育和发展一批涵盖云南各少数民族、各种类型、各种档次,具有实用性、收藏性、特色化的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线路和景区建设一批符合当地特色、服务功能完善的大型旅游购物点,促进旅游商品开发及销售服务的规模化、网络化、特色化。

3、生态环境建设

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在重点旅游开发区域,尤其是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荒山、荒坡的绿化和高原湖泊、河流的污染治理力度,扩大旅游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加快旅游业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替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展旅游绿色环保活动,对生态脆弱的重要旅游景区实行游客容量控制和环境监测制度,旅游项目严格按照“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快民族文化建设加快云南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

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镇)、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科普科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加大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批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村。

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和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建设一批有档次和科技含量的演出剧院和场所,不断推出一批民族文化娱乐精品。

扶持一批有生产条件和市场优势的中小企业,提高民族民间工艺品研发水平,形成游客参与、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产销基地。

探索建立旅游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影视、体育、动漫、网络游戏等产业互动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六)强化旅游市场开拓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在巩固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及国内周边省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以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及国内的华中、东北地区为重点的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印度、俄罗斯、中东和国内西北等新兴旅游市场。

加大专项市场的开发力度,重点开拓以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自驾游等中高端休闲度假消费市场。

建立健全旅游联动促销机制,整合宣传促销资源,强化“七彩云南、旅游天堂”整体形象的宣传和塑造,成立“云南旅游宣传促销媒体联盟”,加大云南整体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推广。

创新旅游促销手段,以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积极开辟旅游主题营销、线路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营销、虚拟市场。

建立健全旅游促销的奖励机制,为旅游客源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

(七)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整合存量旅游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设置旅游专业和内容,完善高、中、初级相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培养和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