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工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97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农艺工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艺工试题.docx

《农艺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艺工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艺工试题.docx

农艺工试题

农艺工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胞是生物有机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都是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组成。

3.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4.高等植物的种子一般都是由种皮、种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5.常见的幼苗主要有两种类型:

子叶留土的幼苗和子叶出土的幼苗。

6.叶着生的部位称节,相邻两节之间的无叶部分叫节间。

7.高等植物的叶可分为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

8.每个雄蕊都三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9.一个典型的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

10.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共同组成的。

11.呼吸作用是以光合产物为呼吸基质进行有控制的生物氧化作用。

12.根系吸收水分主要靠两种作用:

代谢活动和蒸腾作用吸水。

13.根据植物量的不同,把必要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15.在北半球,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16.一日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日较差。

17.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18.昆虫的成虫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19.引起植物病坏的病原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非生物病原;另一类是生物性病原。

20.植物病坏的症状包括病症和病状。

21.杀菌剂按作用原理可分为:

治疗剂和保护剂两种类型。

22.除草剂按植物作用的性质可分为天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

23.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24.遗传变异的三大规律是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连锁遗传规律。

25.引种的主要步骤包括:

引进品种、品种观测、生产推广。

26.杂交方式主要有:

单交,复交,回交三种类型。

27.常用的诱变育种方法有:

物理辐射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

28.良种繁育是按原原种,原种,良种,三级程序进行的。

29.加代繁殖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的两种方法。

30.土壤耕作制由基本土壤耕作措施和辅助土壤耕作措施。

31.小麦对春化阶段的生态适应冬性型、半冬性型和春季性型三种类型。

32.小麦的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

33.小麦节间的伸长活动一般称为拔节。

34.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分蘖。

35.适时插种,生长正常的冬小麦有两个分蘗盛期:

一个是在冬前另一个是在返青期。

36.小麦开花受精后的子房叫坐脐。

37.用干燥的药粉与干燥的种子在播前混合搅拌的种子处理方法叫拌种。

38.合理的密植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合理的基本苗和播种量;二是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

39.为了防止小麦后期倒伏,浇灌浆水时要避免浇“风雨水”。

40.玉米的根系由初生、次生、支持根组成。

41.玉米雄穗属圆锥花序,雌穗属肉穗状花序。

42.玉米产量构成因素是:

棒足,穗大,籽粒饱。

43.在玉米抽雄后面开花授粉前追施的肥叫粒肥。

44.马铃薯的须根由初生根或芽眼根、后生根或匍匐根两种根组成。

45.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

46.地膜覆盖的作用有:

增湿及除草、保堉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水分三个方面。

47.地膜覆盖栽培的铺膜有手工铺膜和机械铺膜两种方式。

48.为了充分利用马铃薯块茎顶芽的“顶端优势”,在种薯切块时应把块茎顶!

顶部的芽进行纵切以提高顶端芽的利用率。

49.马铃薯主茎埋在地下的茎节称为地中茎。

50.玉米定苗时间一般在5-6叶时进行。

51.马铃薯块茎的芽眼中有了一个主芽和两个以上的副芽。

52.玉米蹲苗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控制灌水和勤中耕除草。

二.判断题: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完全一样(×)

2.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壳,本身是无生命的物质(√)

3.种子的胚具有一个子叶的叫单子叶植物(√)

4.直根系的特征是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部产生出大量粗细相近的不定根呈从生状态(×)

5.豆科植物根部具有根瘤(√)

6.枝条尖端生有腋芽(×)

7.被子植物受精完成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x)

8.经济系数是指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比值(×)

9.主动吸水的吸水方式与被动吸水一样,都是靠地上部的蒸腾作用吸水(×)

10.必要元素就是植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某一种必要元素缺乏,可以用其他元素所代替(×)

11.土壤相对含水量是指土壤实际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数(√)

12.碳铵做基肥和追肥使用时应该浅施(×)

13.碳铵不易做种肥(√)

14.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15.某一时期温度的总和为活动积温(×)

16.病原是引起病害的根本原因。

而发病条件仅对病害发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7.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细菌和病毒(×)

18.评价一种农药是否优秀的标准为是否高效(×)

19.高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都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

20.“3911”乳油只能用于拌种严禁喷雾使用(√)

21.在三大规律中,分离规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变异规律(√)

22.两亲本杂交后,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3.分离规律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4.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一定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25.引种能否成功,决定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异程度,差异越小引种越容易成功(√)

26.选择典型的优良单株(穗)是原种生产的基础(x)

27.通过轮作可以减少病、虫、杂草及有毒分泌物的危害(√)

28.作物布局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的(√)

29.生育期是指作物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30.我国小麦品种生育期的地理差异,主要由纬度和海拔引起的温光变化造成的(√)

31.小麦的出生跟发生在分蘖节上,是小麦开始分蘖时形成的(×)

32.春小麦分蘖力比冬小麦强(×)

33.小麦的基本苗数是群体发展的起点(√)

34.小麦群体成穗数多,基本苗数要同样多(×)

35.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不能在种子外面很快固化形成一层均匀薄膜(×)

36.小麦播种深度对能否出全苗影响很大(√)

37.麦田发生倒伏,应采用扶麦或捆麦等措施使其直立(×)

38.玉米茎节腋芽均可发育成果穗(×)

39.玉米雌穗吐丝一般比雄穗散粉早(×)

40.目前玉米的种植方式以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方式为主(√)

41.蹲苗是用人为的方法来促上控下,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42.玉米去雄时间最好在雄穗抽出开花散粉时进行(×)

43.马铃薯块茎部的芽在生长时表现“顶端优势”(√)

44.马铃薯不易连作,但可以与茄科作物轮作(×)

45.马铃薯喜铵态氮,忌含氯的肥料,故不宜施用人粪尿和含离子的肥料(√)

46.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肥力消耗超过露地栽培,因此地膜覆盖栽培必须增施有机肥以培养和维持地力(√)

三、选择题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以下区别(A)

A.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特殊的细胞器——叶绿体;B植物细胞具有细胞核;

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质

2.种子的胚有以下几部分组成(B)

A.胚芽、胚根;B,胚芽、胚根、胚轴、子叶;C。

胚根、胚轴、子叶;

D.胚芽、胚根、子叶;

3下列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C)

A.小麦、马铃薯、油菜;B。

玉米、大豆、谷子;

B.油菜、大豆、向日葵;D。

马铃薯、大豆、玉米

4.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以下细胞器内进行(D)

A,线粒体;B。

高尔基体;B。

有色体;C。

叶绿体

5.下列作物属于C3植物的是(B)

A.小麦、玉米、高粱;B.小麦、水稻、大麦;C。

玉米、高粱、甘蔗;

D.小麦、玉米、水稻。

6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在(A)

A,线粒体;B。

高尔基体;B。

有色体;C。

叶绿体

7植物形成1千克物质所需的水分克数为(C)

A.蒸腾作用;B。

蒸腾强度;C。

蒸腾系数;D。

8.植物必要的营养元素有(D)

A.12;B。

15;C.。

20;D。

16

9土壤肥力因素包括以下那些因素(A)

A.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空气、、热量;B。

土壤水分、有机质、微生物

B.土壤养分、水分、空气。

10.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尿素这几种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D)

A.碳酸氢铵;B。

硫酸铵;C。

硝酸铵D。

尿素

11.光补偿点是(A)的光照度值

A.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时;B。

光合强度小于呼吸强度时

C.光合强度高于呼吸强度时;D.光合强度达到最大时。

12.下列作物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B)

A.小麦;B。

玉米;C.油菜:

D。

胡麻

13.下列病害属于非浸染性病害的是(A)

A.缺素症;B.真菌性病害;C.细菌性病害;D。

病毒病害

14下列病害属于浸染性病害的是(C)

A.日病;B。

沤根;C。

真菌性病害;D。

缺素症;

15农药制剂的表示芬芬正确的是(B)

A.原药名称原药名称原药有效成分百分含量+剂型;B。

原药有效成分百分含量+原药名称+剂型;

C.原药有效成分百分含量+剂型原药名称原药名称

16.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A)

A相对性状;B。

单位性状;C。

显性性状;D。

显性性状;

17.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杂交,F2中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分离的比例大约为(B)

A.2:

1B。

3:

1C.1:

2:

1D.9:

1

18.豌豆黄色子叶、圆粒种子的亲本与绿色子叶、皱粒种子的亲本杂交,F2中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C)

A.1:

2:

2:

1B。

3:

1:

1:

3C。

9:

3:

3:

1D。

1:

3:

3:

9

19.选择育种的方法常有(D)

A.引种和系统育种;B。

杂交育种和系统育种;C。

诱变育种和混合选择;D。

混合选择和系统育种

20.同一块地里成行或成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这种种植方式是(A)

A.间作;B。

套种;C。

混种;D。

复种

21.下列哪种作物是忌连作的作物(D)

A.小麦;B。

玉米;C。

水稻;D蚕豆

22.下面哪种土壤耕作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土壤蓄水能力(B)

A.耙地B。

犁地C。

镇压D。

摩地

23.下列因素哪个因素是作物布局的基础(A)

A.作物的生态适应性;B。

农产品的社会需要;C。

社会发展水平

24.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哪项措施具有明显的提墒作用(D)

A.犁地B。

耙地;C。

中耕D。

镇压

25.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B)

A.水分;B。

低温;C。

光照;D。

高温

26.决定小麦光照阶段能否通过的主要因素是(A)

A.日照时间的长短;B。

温度的高低;C。

水分;D。

光照强度

27.小麦茎秆节间开始旺盛生长是在(C)时期

A.三叶期;B。

分蘖期;C。

进入拔节期后;D开花期

28.由主茎分蘖节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  D   )

   A。

二级分蘖;  B。

三级分蘖;  C.四级分蘖;  D。

一级分蘖

29.下列小麦的完全叶的组成中正确的是(A   )

A,叶片、叶鞘、叶舌、叶耳;B。

叶片、叶鞘、叶舌;

C.叶片、叶鞘、叶耳;D。

叶片、叶鞘;

30小麦的一朵发育完全的小花,包括(B)

A.内、外颖、2枚雄蕊和2枚雌蕊、2个鳞片;B。

.内、外颖、3枚雄蕊和1枚雌蕊、2个鳞片:

C。

.内、外颖、6枚雄蕊和1枚雌蕊、2个鳞片;D。

.内、外颖、1枚雄蕊和1枚雌蕊、2个鳞片;

31.小麦籽粒的灌浆过程可分为(C)两个时期

A.多半仁和乳熟期;B。

乳熟期和蜡熟期;C。

乳熟期和糊熟期;D。

糊熟期和蜡熟期

32.下列群体结构的内容正确的是(  D   )

   A。

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B。

群体的组成、大小、动态变化;

C.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D。

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

33小麦壮苗的理想的叶型是(A)

A.“馿耳型”;B。

“猪耳型”;C。

“马耳型”

34.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要吸收纯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B)

A.1:

3:

1B。

3:

1:

3C。

3:

2:

3D。

3:

1:

1

35.冬灌的时间在(C)

A.“只冻不消”B。

“不动不消”C。

“夜冻昼消”

36.玉米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哪种分法正确(D)

A.拔节期、穗期、开花期、花粒期;B。

发芽出苗期、苗期、大喇叭口期、花粒期;

C.发芽出苗期、苗期、穗期、花粒期;D。

发芽出苗期、苗期、穗期、花粒期;

37.玉米的主体根系是(A)

A.次生根:

B。

初生根;C。

支持根;D。

胚根

38.玉米茎的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B)

A.出苗—拔节期;B。

大喇叭口期—抽雄期;D.拔节期;C。

开花期

39一般在生产上通常把土壤表层5---10厘米温度稳定在(  C )℃时,作为春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期

A.5B。

7—8C。

10—12D。

15

40玉米攻穗肥一般在( D)施用

A.拔节期;B.苗期;C。

抽雄期D.大喇叭口期

41.玉米间苗时间最好在(A)时进行

A.3—4叶B。

5—6叶C。

7—8叶D。

1—2叶

42.玉米蹲苗时间一般是(C)

A.从出苗后开始至孕穗前结束;B 从出苗后开始至拔节前结束;C。

从把拔节后至抽穗前结束;D出苗后

43.玉米苗期中耕深度一般应掌握(  C   )的原则

A.“先深后浅,苗傍浅行中深”;B。

“尽量深一些,苗傍浅行中深”; 

C.“先浅后深,苗傍浅行中深”;D。

“先浅后深,苗傍深行中浅”;

44.马铃薯的块茎是由(D)发育而成的。

A.地中茎B。

葡萄根C。

地上茎D。

葡萄茎

45.根据马铃薯需肥量分析,马铃薯对(A)需要量最大

A.k2OB。

P2O5C.ND.Zn

46.马铃薯块茎发生的要求(   B)条件

A长日照和较低的夜温B。

短日照和较低的夜温;D短日照和较高的夜温

C.长日照和较高的夜温

47.马铃薯全生育期需肥量最大的时期是(C)

A幼苗期;B.发芽期;C.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D。

淀粉积累期

48.地膜覆盖栽培早铺膜时,两侧的膜应埋在(A)

A.由洼肩部向下2/3—3/4处。

B将整个洼帮都埋住;C.将膜压到洼沟里

49.与露底相比地膜覆盖有增温作用,主要表现(B)显著提高。

A.地表温度、耕层温度;B。

地表温度,耕层温度、土壤有效积温;

C,耕层温度、土壤有效积温;

四.名词解释:

1.细胞质:

细胞生活的部分,由原生质构成。

原生质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其它还有脂类、无机盐和较多的水分。

细胞是一种无色半透明、半流动性的胶体物质。

2.植物组织:

发育的器官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相互联系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生理机能、形态及解剖结构将组织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3.复叶:

如果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叶片。

根据复叶中小叶排列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

4.雌雄同柱:

在同一植株上,既又雄花又有雌花,称为雌雄同柱。

5.雌雄异柱:

雌雄花分别长在不同植株上,称为雌雄异柱。

6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7主动吸水:

根系的代谢活动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引起的根系与土壤之间的水势差,是跟吸水的根本原因。

8.蒸腾系数:

植物在一定时期积累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数量。

常用积累1克干物质耗水量的克数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在一定时期的耗水量(g)/植物在一定时期形成的干物质(g)

9土壤肥力:

人们把土壤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10蒸腾效率:

植物在一定时期积累干物质的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

11.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

12.农业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和气象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同事对农业生产活动也有明显影响。

13.干热风:

是指高温、低湿并伴随着一定风速的大气干旱现象。

14.药害:

是指因农药使用不当造成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或干枯死亡的现象。

15.基因型:

是个体的基因组合,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16.表现型:

就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的具体表现。

表现型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17.杂种优势:

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各方面比其双亲都表现优越的现象。

18.良种繁育:

也称种子生产,是指对通过审定的作物优良品种按一定程序进行繁殖,使生产的种子能保持其优良种性和纯度,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

良种繁育是品种改良的继续和品种推广的基础。

19.复种:

是指在一个生产年度内,同一块地在收获第一茬作物后,连续种收第二茬或多茬作物。

20.种植制度: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形成的一整套种植方式。

包括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混种、复种等。

21.间作:

在同一地块里成行或成带1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似的作物,是一种复合群体结构。

22.套种:

在前一种作物收获之前,把后一种作物套种进去。

既是一种复合群体结构,又是多数种植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在空间上实行种植集约化,又在时间上实行种植集约化。

23.轮作:

在同一块农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顺序在一定年限内循环种植。

24.连作:

指同一作物在年内或年间重复种在同一块农田上。

26.种植指数:

是全年总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数。

种植指数为100%,既没有复种;小于100%,表示有休闲;大于100%,则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复种。

27.分蘖节:

是由植株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腋芽等紧缩在一起的一个节群。

28.分蘖:

是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分枝。

29.合理群体结构:

指合理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和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动态发展情况都适合于作物品种特性和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使群体与个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协调发展。

30中耕:

表土耕作措施,有松土、除草的作用。

可以保墒、散墒、调节土温。

中耕深度应掌握:

“浅—深—浅”。

31.蹲苗:

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用人为的方法来促上控下,增强抗到能力,解决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32.马铃薯葡萄茎:

由地中茎上的腋芽发育而成,是形成块茎的部位一般葡萄茎愈多,形成地茎也多。

33.马铃薯块茎:

是由葡萄茎顶端的接见极度缩短膨大积累养分而形成的变态茎。

五.问答题

1.简述有机质在土壤种的作用?

答:

不仅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

此外,它在土壤物理性质上,对土壤水、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土壤结构、耕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持续的。

2.简述有机肥在农业生长中的作用?

答:

①能提供植物养分。

这些养分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挥发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还含有少量的有机态养分;②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提高土温,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增加土壤的缓冲性能,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等,起到改善植物营养环境的作用;③促进作物生长,有机肥中含有维生素、激素、酶等,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强抗逆性。

④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可能与有机肥平衡供给养分有关;⑤减轻环境污染,通过提高土壤的吸附力来消除或减弱农药对作物的毒害。

3有机肥腐熟的作用是什么?

答:

释放养分,提高肥效,避免有机肥料在土壤中腐熟时产生某些对作物不利的影响,并杀死杂草、病菌、虫卵,使肥料无害化。

4.从人蓄粪尿的特点出发说明如何做好保肥措施?

答:

①防止尿的渗漏,防止日晒雨淋,氨的挥发以及改善卫生;②加保N物质,加入泥灰、干土、落叶、杂草等作物为覆盖物以吸附尿液、吸附NH3、减少养分损失,如3%--5%过磷酸钙、绿矾使(NH4)2CO3转化为更加稳定的物质;③粪尿分开贮藏,消灭病菌。

5.简述堆肥腐熟的过程

答:

堆肥腐熟的过程其实是其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所进行的矿物质化和腐殖化作用。

发热阶段:

温度升高到50℃左右阶段,中温性的微生物利用材料中的水溶性有机物质大量的繁殖,进行分解蛋白质、部分纤维素→NH3+CO2+ΔE。

高温阶段:

温度升到50--60℃的阶段。

进行纤维素、半纤维素、部分木质素等复杂有机物的分解,同时腐殖化作用开始,矿物质占优势。

降温阶段:

50℃以下,中温性、好热性、耐热性微生物活动旺盛,继续分解残留下来的纤维素、办纤维素、木质素,腐殖化作用占优势。

腐熟保肥阶段:

这一阶段会引起腐殖质的分解,氨的挥发,反硝化脱氨损失,在堆肥降温阶段后,要将材料压紧,并用泥土覆盖做好保肥工作。

6.什么叫绿肥,其作用?

答:

绿肥:

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

作用:

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更新,增加土壤N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性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改良低产田,减少养分损失方粉固沙,减少水土流失,进行农牧结合。

7.列举几种防御霜冻的措施

答:

①农业方法:

培育和选用抗霜冻能力强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合理配置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②物理方法:

人工熏烟法:

用杂草、桔干、枯枝、落叶、锯木在地里堆成均匀的小堆使其燃烧生烟;灌水法:

来临前1—2天灌水;覆盖:

用麦草、草帘、树枝、树叶、塑料薄膜,来领前下午覆与植物幼苗上,设置屏障;;

8.简述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法

答:

①生物防治法:

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其它有益生物治虫;②农业防治法:

是综合运用农业生产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栽培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或消灭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具体措施有:

改进耕作制度;科学的进行播种、施肥、灌水、中耕除草,收获及深耕;选育抗病虫品种;建立无病虫留种田,获得无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③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具体措施有:

诱杀法;热处理、汏除法、直接捕杀;果实套袋;树干涂胶;涂白;粮仓封闭等。

④植物检疫法;⑤化学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9.良种繁育的任务?

答:

①生产优质种子,实行品种的更换和更新,迅速大量繁育新品种,现有良种的优质种子,提纯复壮后的原种;②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种性。

种子生长过程中,保证良好的生长环节和栽培条件,熟悉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强纯度鉴定,分期观测选择,并检验种子质量,提供质量好,纯度高的优良品种种子。

10.轮作有哪些作用?

答:

轮作:

在同一块农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顺序在一定年限内循环种植。

①合理利用水肥,合理轮作能均衡利用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③减少病、虫、杂草及有毒分泌物的危害。

11.小麦高产要求的茎秆性状有什么特点?

答:

株高适中,基部节间短而粗壮,茎秆壁厚,上部节间长,这样的干枝支撑力强,贮藏能力,运输物质的能力均比较好,植株表现抗倒伏能力强,穗大,粒重。

12.嗮种有什么作用?

答:

可以促进种子成熟,提高发芽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