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809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文档格式.doc

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并用,尚德指导思想和保证。

而保民是敬从天命的关键。

(4)对于周朝的强大和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具有重大影响。

3、孟子的“仁政”

(1)孟子以人性善为出发点,政治上实行仁政。

(2)孟子继承孔子“仁”思想。

“仁”者爱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把家庭的仁爱之心推广到整个社会,即“仁政”。

在政治上实行民贵君轻的“以民为本”。

在经济上,孟子主张置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

孟子的“仁政”带有很强的人民性。

主张贵王贱霸。

(3)“仁政”对当时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子主张用“仁政”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来说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4)“仁政”“以民为本”对当今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4、荀子化性起伪,

(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政治思想。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由人的感官欲望和权力欲望引起的。

人的自私自利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

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

(3)“性”是先天的恶性,“伪”后天的习得,人为地对人性矫正的结果。

社会上的礼让现象都是“伪”的结果,伪使“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5、隆礼重法

自私自利的人性是不合理的,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矫正即“伪”。

(3)对人本性的矫正需要礼仪的教化和法的约束作用,因此提出隆礼重法的主张。

(4)继承儒家思想的礼治,孕育了法的概念,开了儒法合流之先河。

6、兼相爱,交相利

(1)战国时期的墨子的政治思想

(2)墨子社会动乱的根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因此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兼相爱”是针对“别相恶”而言,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是针对“交相贼”而言,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3)“兼相爱交相利”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7、尚同

.

(1)墨子的政治主张之一。

(2)天下大乱在于异义,而国家的起源是统一思想的需要,因此墨子主张君主和尚贤的基础上"

立统一之义"

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即所谓的“尚同”。

(3)为了保证“立统一之义”,经济上维护私有制,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来保证君主的权威,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实现上下调和,实现民富国治。

8商鞅,刑无等级

(1)战国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商鞅提出的法治实施原则

(2)A由法律至公的性质决定法律必须为全体臣民所共守。

B“刑无等级”就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除君主以外,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原则也不得与国家的法律相违背。

.

(3)提出法律面前刑无等级体现出进步性。

但是并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专制君主在法律的制裁范围之外,法律体现的是君主的意志,实质是专制君主统治的工具。

9、儒家学派

(1)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学派。

(2)创始人是孔子,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3)思想特点:

中心概念仁义礼智信,核心是“仁”,倡导重义轻利;

政治目的是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儒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是道德哲学。

(4)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

(5)发展历程:

起源发展于先秦。

西汉以后,董仲舒提出迎合汉武帝的政治统治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将儒学宗教化神秘化,使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从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相互影响,互相吸收,出现河流趋势,到.隋唐的儒释道三教实现合一,从此儒学的独尊地位不再。

宋明理学实质是儒学复兴,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新复兴。

而明末清初的陆王心学是思孟之学说与佛家的禅宗思想相结合。

发展到20世纪的新儒学,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

(6)儒家学派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核心,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中国的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0道家学派

(1)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学派,。

(2)A由老子,以老庄为代表。

(3)B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道”。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C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因此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D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至德之世」。

E代表作《老子》《庄子》

(4)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法家学派

(1)法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是重要的学派,战国时期最激进的学派。

A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

战国时期分为前期学派,代表人物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

后期学派代表人物是韩非。

B前期学派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C主要代表作<

管子>

<

商君书>

韩非子>

(2)法家思想特点:

A以人性好礼为基础,重视法律的作用,忽视儒家的“德治”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运用法术势进行政治统治C通过耕战实现富国强兵D用进化观点解释历史,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但是缺少社会批判精神。

(3)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思想虽然很激进,一旦付出实践很容易引起暴政,秦朝一味强调法律的严酷性,引起暴政导致秦二世即灭亡。

但是对于古代中国由四分五裂局面走向统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法家学派思想对我国影响很大,是我国今天依法治国的思想源泉。

12、董仲舒的经学

(1)为了迎合汉武帝政治统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学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官方哲学,从此儒学开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学时代,也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具体内容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核心,以《春秋》公羊学为核心内容,兼采阴阳五行和黄老刑名学说,建立了一个以"

天人感应"

为特征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13、叶适的去狭而就广

(1)叶适功利主义政治思想的内容。

(2)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提出开垦荒地,利用禁地。

离开狭小的地方而去广阔的地方开垦土地。

即“去狭而就义”

(3)从而缓和两阶分化,缓和社会矛盾,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4、叶适的本末并举

(1)是宋代政治思想家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体现。

(2)南宋时期,工商业发展速度较快,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修订,提出本末并兴的思想,为工商业的发展制造舆论。

(3)因此叶适认为士农工商应互为补充,均衡发展,经济才能繁荣,天下才能大治;

主张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反对打击富商大贾

15、叶适的”以利和义’

(1)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2)黄宗羲强调以实际功效为人们行为和行动的价值判断;

认为道义、正义不能离开功利而存在;

反对理学家空谈义理性命,强调义理统一。

(3)提出宽民众民,重视给民以实际利益;

建实功,改革社会;

修实政,行实德。

16、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的否定。

(2他认为奢侈性的消费型工商业,不切于民用,应加以批判,禁止。

而新兴工商业使社会财富的价值在流通中实现,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

因此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利国利民,因此值得提倡。

(3)这一思想的提出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4)“工商皆本”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社会发展。

17、黄宗羲定律

(1)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

(2)黄宗羲定律是农业社会税费负担的论述。

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3)具体内容:

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4)适应了汉武帝时代建立和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社会政治制度的需要。

四,填空题

1、孟子的四端四心说

四心四端,就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玄学三玄

三玄是魏晋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

3、心学派别

陆王心学王学七派阳明左派

王学七派:

右派,南中王门学派,闽粤王门学派,北方王门学派,楚中王门学派,左派泰州学派

4、理学派别:

濂溪学派→周敦颐,洛学派→程颢,程颐,关学派→张载,闽学派→朱熹,浙派→叶适,陈亮,江西学派→陆九渊,阳明学派(姚江学派),王阳明

5、宋初三先生:

孙复石介胡瑗

6、北宋五子

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

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

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时期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

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北宋初胡瑗、孙复、石介,称为“理学三先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