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病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46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医学病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病理学.docx

《医学病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病理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病理学.docx

医学病理学

病理学(18~20分)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2分)

一、适应性改变:

1.萎缩(小):

细胞的体积缩小;

2.肥大(大):

细胞的体积增大;

3.增生(多):

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如:

甲状腺肿大、瘢痕)

4.化生(变):

最常见,约占70%。

一种成熟细胞变成另一种成熟细胞。

①支气管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即支气管肺癌;

②子宫颈柱状上皮被子宫颈管粘膜鳞状上皮取代,即宫颈癌;

③间叶组织的幼稚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即骨化性肌炎,为间叶组织化生;

④结缔组织化生为骨、软骨和脂肪组织,即结缔组织化生;

⑤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的粘膜上皮化生为肠粘膜上皮,即肠上皮化生。

注意:

适应性改变没有机化、再生。

二、损伤(变性、死亡)

(一)变性:

可逆的。

1.细胞水肿(又称水变性):

细胞损伤后最早、最常见的改变。

①机制:

钠钾泵被抑制;

②电镜下可以看到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

③最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又称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

空泡=脂肪变性

主要是甘油三酯的蓄积;

①甘油三酯蓄积在肝脏,又称“脂肪肝”;最常见;

②如果甘油三酯蓄积在心脏;心肌呈红黄色斑纹,称“虎斑心”;

③电镜下可看到大小不等的空泡。

注意:

脂肪变性一定是甘油三酯蓄积在非脂肪细胞里,才会有脂肪变性。

3.玻璃样变:

即蛋白质的蓄积:

(1)细胞内玻璃样变:

最常见。

①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蓄积大量蛋白质(原尿蛋白),形成玻璃小滴(小体);

②浆细胞的胞质网蓄积大量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形成Rusell小体;

③酒精肝的肝细胞蓄积大量蛋白质(前角蛋白),形成Mallory小体。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最重要是胶原蛋白的蓄积,形成“**纤维”,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血管壁玻璃样变:

细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

主要发生在细动脉,血浆蛋白渗入血管壁,又称细动脉硬化。

最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

4.病理性色素沉着(有颜色物质的蓄积):

如含铁血黄色、脂褐素沉着。

含铁血黄色容易沉着于心衰细胞内;

脂褐素容易沉着于心、肝、肾细胞内。

5.病理性钙化:

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

(二)细胞坏死:

不可逆的。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有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最常见,主要见于心、肝、脾、肾等实质器官;

①注意:

脑、肺不会发生凝固性坏死;

②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见于结核)。

(2)液化性坏死:

主要见于脑、脊髓、胰腺。

(油多的地方)

(3)纤维素样坏死:

主要见于风湿病、SLE、结节性多动脉炎、急进性肾炎、急进性高血压。

(4)坏疽:

在坏死的基础上出现腐败菌的感染。

(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

①干性坏疽:

好发于四肢末端;

②湿性坏疽:

好发于肺、肠、子宫等与外界相通的脏器;

③气性坏疽:

好发于肌肉深层。

2.凋亡:

单个细胞的主动性死亡。

①凋亡的特点:

不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②凋亡的重要形态学标志:

Caspases被激活。

三、细胞组织的修复

1.再生:

不留疤的修复。

周围同种细胞的增殖与修复。

(1)再生的分类:

完全再生(骨折愈合、肝细胞的点状坏死)、不完全再生;

(2)再生细胞的分类:

表皮造血再生强、肝胰小平最稳定、神经心肌到永久。

①不稳定细胞:

再生能力强。

如表皮细胞、造血细胞;

②稳定细胞:

平时处于静止期,只有在受到损伤后才增生修复。

肝脏、腺体、小肠、平滑肌细胞;

③永久性细胞:

永远不会再生的细胞。

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及骨骼肌细胞。

2.肉芽组织修复:

留有疤痕的修复。

肉芽组织的组成:

成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3.创伤的愈合:

3天——肉芽组织形成;

5~7天——胶原纤维形成;

数月后线状瘢痕形成。

注意:

肉芽肿与肉芽组织:

没有任何关系。

肉芽组织:

由新生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肉芽肿:

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聚集,伴或不伴其它炎症细胞的出现。

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动脉里血多了称充血,静脉里的血多了称瘀血。

一、淤血

1.肝淤血:

主要见于右心衰;出现典型的槟榔肝;

2.肺淤血:

主要见于左心衰;

急性左心衰:

心力衰竭细胞(本质是一种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所以咳粉红色泡沫痰;

慢性左心衰:

长期淤血,可看到“肺褐色硬化”。

二、血栓

血栓是指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栓塞是指血管内出现异常物质,随着血流到远处阻塞血管的过程;

栓子是一种不溶于血液的物质。

可以是血管内的,也可以是血管外的。

1.血栓的形成:

(1)原因:

①血管内皮损伤:

是最重要、最常见原因。

如动脉粥样硬化;

②血流状态的改变:

长时间卧床;

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纤维蛋白酶减少。

(2)血栓的类型:

①白色血栓(疣状血栓):

常见于血栓的头部;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多见于风心病;

②红色血栓:

常见于血栓的尾部;主要成分是红细胞、白细胞、纤维素;红色血栓最容易脱落;

③混合血栓:

常见于血栓的中间部;主要见于房颤、二尖瓣狭窄的球形血栓;

④透明血栓(微血栓):

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多见于DIC。

注意:

白色血栓见于二尖瓣狭窄风心病;

混合血栓见于二尖瓣狭窄球形血栓。

三、栓塞

1.栓塞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

2.分类:

①肺动脉栓塞:

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②体循环栓塞:

栓子来源于左心;主要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③脂肪栓塞:

见于四肢长骨的骨折;

④羊水栓塞:

栓塞+DIC;

⑤气体栓塞:

减压病(沉箱病)好发于潜水员;主要栓塞的是氮气。

四、梗死(缺血性坏死)

1.贫血性梗死:

心(地图状)、脾、肾(楔形或椎型);

2.出血性梗死:

肠(节段性)、肺(扇形)。

记忆:

新的贫血切脾肾,结肠出血扇了肺:

心脏梗死呈地图状;脾、肾梗死呈楔形或椎型,都属于贫血性梗死;

肠梗死呈节段性、肺梗死呈扇形,都属于出血性梗死。

炎症

1.炎症是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于损伤因子(生物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

炎症过程中最特异的环节是血管反应(白细胞的游出)。

2.趋化作用:

游出的白细胞在组织内做定向移动。

3.炎症的局部表现:

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肿——充血、淤血、水肿;

热——动脉性充血,血量升高,代谢加强,产热增多;

痛——神经末梢压迫、牵拉和刺激。

4.炎症的全身反应:

发热、白细胞增高。

注意:

病毒性感染、伤寒的白细胞不高。

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变质:

炎症的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

②渗出:

白细胞渗出。

最具特征性;

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

慢性炎症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渗出为主;

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③增生。

6.炎症介质:

①组胺、缓激肽:

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C5a:

既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还有趋化作用;

③C3a:

只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④IL1、IL6、PG(白介素1和6、前列腺素):

发热的炎症介质;(一溜跑真热)

⑤IL1:

既能引起发热,又有趋化作用;

⑥氧自由基:

加重组织的损伤。

7.炎症的类型:

急性炎症:

包括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炎症;

慢性炎症:

包括一般慢性炎症、特异性炎症(肉芽肿性炎)。

(1)急性炎症:

①浆液性炎症:

烫伤后水泡、感冒后流鼻涕;

②纤维素性炎症:

渗出的是纤维蛋白原;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白喉、绒毛心、菌痢;(白喉和菌痢又称伪膜性炎症)

③化脓性炎症:

渗出的是中性粒细胞;主要见于小肠、皮肤、阑尾。

化脓性炎症最容易引起三个改变:

脓肿、蜂窝织炎、化脓。

如: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疏松组织出现的蜂窝织炎、大肠杆菌逆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金葡菌引起的肺脓肿;

④出血性炎症:

渗出的是红细胞;主要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2)慢性炎症:

①一般慢性炎症;

②慢性肉芽肿性炎:

主要见于伤寒、梅毒、风湿病、血吸虫病、结核。

记忆:

大猴绒毛纤维菌:

纤维素性炎见于大叶性肺炎、白喉、绒毛心、菌痢;

小皮阑尾化脓中:

化脓性炎见于小肠、皮肤、阑尾;渗出的是中性粒细胞;

出血钩体鼠疫红:

出血性炎症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渗出的是红细胞;

寒梅风雪肉芽肿:

肉芽肿性炎症见于伤寒、梅毒、风湿病、血吸虫病、结核。

注意:

肉芽组织和肉芽肿的区别:

肉芽组织:

由新生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肉芽肿:

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的聚集,伴或不伴其它炎症细胞的出现。

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

肿瘤

一、异型性:

异性性是判断肿瘤性质(良、恶性)或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的最主要形态学依据。

异型性低——良性、异型性高——恶性。

二、肿瘤分级和分期:

分化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

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未分化癌:

高度恶性。

三、肿瘤的生长方式:

1.良性肿瘤:

膨胀性生长。

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生长部位。

(长臀部没事,长在脑子里就有事了)

2.恶性肿瘤:

浸润性生长。

四、肿瘤的转移方式:

恶性肿瘤最特异的特征:

转移。

1.淋巴转移:

上皮源性肿瘤;命名“**癌”;

2.血行转移:

肉瘤;最常见转移到肺、肝;

3.种植转移:

最常见的是胃癌种植到卵巢,称Krukenberg瘤。

五、几种特殊的肿瘤:

1.除了骨母、肌母是良性;其它通通是恶性;(肾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

2.含有3个胚层的肿瘤叫畸胎瘤;良性的是成熟畸胎瘤,瘤内有各种上皮组织;恶性的是未成熟畸胎瘤;

3.恶性程度最高的体表肿瘤是黑色素瘤。

六、癌前病变

具有癌变可能性的良性肿瘤:

如大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乳腺纤维囊变、粘膜白斑等。

七、非典型增生

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但没有累及上皮全层。

注意:

非典型增生只累及部分上皮层;

原位癌累及上皮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

八、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好发部位

皮肤、粘膜、内脏

四肢、躯干

大体特点

较硬、色灰白

质软、色灰红、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网状纤维

无网状纤维

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角蛋白

波形蛋白

转移

淋巴转移

血道转移

九、常见的上皮性肿瘤

1.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①乳头状瘤(最常见);

②甲状腺、乳腺、肠道的腺瘤:

共同特点呈结节状改变;

2.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①鳞状细胞癌(最常见):

分化好(良性)——角化珠(高分化癌珠);

低分化——明显的异型性;

②腺癌。

十、间叶组织肿瘤

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脂肪瘤:

好发于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肉眼呈分叶状、扁圆形;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肉瘤。

十一、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

Rb基因、P53基因;

十二、亚硝胺容易导致胃癌、食管癌、肝肠癌。

注意:

亚硝胺与胆囊癌无关。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1.好发于大、中动脉。

2.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①脂纹期: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是脂纹;本期特点是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

②纤维斑块期:

大量平滑肌细胞形成纤维帽;纤维斑块属于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③粥样斑块期:

动脉粥样硬化最典型病变。

3.LDL、VLDL(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是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HDL(高密度脂蛋白):

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4.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①心脏:

左前降支最常见;

②肾脏: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③脑:

脑萎缩;

二、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是一种细小动脉(肾入球动脉、视网膜动脉)的长期痉挛;属于血管壁玻璃样变;

2.属可逆性改变;

3.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

①累及心脏:

早期会出现心脏的向心性肥大(左室肥大);晚期出现离心性肥大;

②累及肾脏:

出现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注意:

颗粒性固缩肾见于高血压;硬化性固缩肾见于动脉粥样硬化。

③累及大脑:

可出现脑出血、脑水肿等病变;

脑出血多发生在内囊和基底节区;内囊和基底节的血液来自于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

4.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

属于纤维素样坏死。

三、风湿性心脏病

1.最特征性改变:

可有Aschoff小体(枭眼细胞)形成;最有诊断意义。

2.风心病主要累及心肌间质;

3.风心病最主要累及二尖瓣;慢性风心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1.慢支的咳痰基础:

粘液性肥大增生、分泌亢进;

2.慢支的支气管壁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一旦发生感染就出现中性粒细胞;

3.慢支是COPD发生的基础。

二、大叶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是一种纤维素性炎症;主要累及肺泡,支气管不受累;

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①充血水肿期(病程第1、2天):

浆液渗出;

②红色肝样变期(病程第3、4天):

中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渗出;此期咳铁锈色痰;

③灰色肝样变期(病程第5、6天):

大量纤维素渗出,红细胞溶解;

④溶解消散期(病程第7天):

肺组织恢复,纤维素溶解,无任何后遗症。

3.大叶性肺炎特有的并发症:

肺肉质变(纤维素沉积在肺所致)。

三、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是一种化脓性炎症(脓性渗出物肺炎);病变位于细支气管。

四、肺硅沉着病(硅肺、矽肺)

1.是一种肉芽肿性炎;

2.病因:

游离二氧化硅(SiO2)。

以小于5um的硅尘最容易致病,尤其以1~2um最严重;早期沉积在肺门淋巴结;然后沉积到肺门部、肺间质,最后到全肺;

3.特征性改变:

肺组织内有“硅结节”的形成。

4.最常见并发症:

肺结核。

五、肺癌:

肺癌血行转移最容易侵犯脑、骨。

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1.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2.消化性溃疡光镜下可看到:

增生的动脉内膜炎;能导致内膜粗糙,是发生血栓的基础。

(消化性溃疡可以出现血栓)

二、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变质性炎症(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可以看到嗜酸性小体;

2.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①急性普通性肝炎:

②慢性普通性肝炎(轻、中、重度)、

③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3.病变特点:

(两点两桥两大片)

(1)急性普通型肝炎:

点状坏死;

(2)慢性普通型肝炎:

①慢性普通性肝炎轻度:

点灶状坏死(主要)+偶见碎片状坏死;

②慢性普通性肝炎中度:

桥接坏死(主要)+中度碎片状坏死;

③慢性普通性肝炎重度:

桥接坏死(主要)+大量碎片状坏死;

(3)重型肝炎:

(以10天为界)

①急性重型肝炎:

大片状坏死、弥漫性;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大片状坏死、结节性。

三、肝硬化

病理变化:

假小叶。

四、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

1.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

2.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

①早期胃癌:

凹陷型;

②进展期、晚期胃癌:

溃疡型;

3.胃癌的组织学类型:

①管状腺癌:

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最常见;

②粘液腺癌:

有腺管;

③印戒细胞癌:

由弥漫分布的印戒样癌细胞构成;

④乳头状癌:

没有腺管,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

⑤未分化癌:

没有腺管,癌细胞排列成小条索、呈线状、大小一致;高度恶性。

3.食管癌:

主要是鳞癌;

①进展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

溃疡型、蕈伞型、髓质型、缩窄型;

②进展期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

泌尿系统疾病(2分)

急性肾小球肾炎: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大红肾、蚤咬肾、小丘状或驼峰状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大新月体形成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钉突状、梳齿状突起、大白肾(一层大白膜)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车轨状、分层状(两层肉夹馍)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足突消失(微不足道型)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颗粒性固缩肾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又名毛细血管内增生型肾炎

肉眼:

大红肾、蚤咬肾;

光镜下见: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为主;

电镜下见:

小丘状或驼峰状致密物质沉积。

二、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

又名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由超过50%的大新月体构成;

光镜下见:

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增生;

分型:

I型抗膜线条样、II型复合颗粒状、III型ANCA非免疫、I型GP把血换、II、III激素把命留。

1.Ⅰ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型、抗GBM抗体型、原位免疫复合物型;IgG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线条样沉积;

2.Ⅱ型:

免疫复合物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型;IgG及C3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3.Ⅲ型:

非免疫复合物型;血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体)阳性,没有沉积。

三、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病变发生在基底膜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两层膜);

光镜下见:

毛细血管增生呈车轨状、分层状改变。

四、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电镜下见:

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微不足道型)。

五、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即颗粒性固缩肾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颗粒性固缩肾是继发性的;

高血压引起的颗粒性固缩肾是原发性的。

六、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即膜性肾病

肉眼:

大白肾(一个大白膜);(一层膜)

光镜下见:

钉突状、梳齿状改变。

七、IgA肾病

特点:

沉积的是IgA。

八、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肾小管-间质的慢性炎症;

肉眼见:

肾体积缩小,出现不规则瘢痕。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甲状腺瘤

1.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2.好发于青年或中年妇女;

3.生长缓慢、常单发、常压迫周围组织。

二、甲状腺癌

1.乳头状癌:

最常见,约占60%;预后最好;

电镜下细胞核呈毛玻璃状;胞质内有砂粒体;

2.滤泡状腺癌:

最容易侵犯血管;

3.未分化癌:

恶性程度最高;

4.髓样癌:

来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电镜下见神经分泌颗粒。

三、胰岛细胞瘤

1.好发于胰尾、体、头;

2.多为单个、体积较小、境界清;

3.质软、易发生增生、钙化。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一、乳腺癌

1.最常见的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

2.预后最差的类型:

浸润性小叶癌;

3.好发于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

4.乳腺原位癌(肿瘤侵犯上皮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包括:

导管内原位癌、小叶原位癌;

5.粉刺癌:

导管内原位癌中最常见的原位癌;好发于乳腺中央;乳腺导管内可以挤出黄色的、膏样的粉刺样物;

6.根据乳腺实质和间质的比例不同分为:

单纯癌、硬癌、不典型髓样癌。

①单纯癌:

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

②硬癌:

实质少、间质多;

③不典型髓样癌:

实质多、间质少。

二、子宫颈癌

1.宫颈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鳞癌;

2.突破基底膜<5mm:

早期浸润癌;

突破基底膜>5mm:

浸润癌。

(根据深度区分的)

3.转移方式:

最常见的是淋巴转移;最容易转移到子宫旁淋巴结。

三、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1.组织来源:

滋养细胞;

2.区别:

①葡萄胎(良性肿瘤):

有绒毛结构,绒毛只会存在于子宫腔内,绝对不侵入肌层(水泡状胎块);

②侵蚀性葡萄胎(良恶交界性肿瘤):

有绒毛结构,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水泡状胎块有出血坏死);

③绒癌(恶性肿瘤):

没有绒毛结构;易发生血行转移;最容易转移到肺、脑、胃肠道、肝和阴道壁;

注意:

1.继发于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后出现子宫增大的一定是绒癌;

2.侵袭性葡萄胎一定是继发于葡萄胎的基础上;而且是半年之内;

3.继发于葡萄胎后半年以内是侵袭性葡萄胎;

继发于葡萄胎后半年以上则为绒癌。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1.结核病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炎(干酪性肉芽肿);

2.最典型的病理特点:

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最常见的细胞是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

3.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区别:

①原发性肺结核:

儿童多见;哑铃状阴影;主要病理改变是渗出、坏死;播散途径是淋巴道、血道;

②继发性肺结核:

成人多见;主要病理改变是增生、坏死;播散途径是支气管;

二、肠结核

溃疡型肠结核长径与肠的长轴呈垂直关系;

三、细菌性痢疾

1.菌痢是一种假膜性肠炎,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

2.急性菌痢有粘液脓血便;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可以形成溃疡,呈地图样;

3.菌痢最严重的类型是中毒性菌痢;

4.中毒性菌痢是一种卡他性肠炎(滤泡性肠炎);没有粘液脓血便;肠道症状轻、全身症状重;很快就会发生呼衰和休克;

5.确诊:

粪便培养,白细胞满视野(>10个以上);(<10个就是溃疡性结肠炎)。

四、肠伤寒

1.伤寒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急性增生性炎症,属于肉芽肿性炎;

2.伤寒好发于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一定在淋巴组织内)

3.溃疡的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

4.最严重的并发症:

肠穿孔。

5.伤寒的诊断:

①玫瑰留情肝脾大、血养肥达喹诺伤。

(玫瑰疹、稽留热、表情淡漠、肝脾肿大、确诊靠血培养、肥达反应、喹诺酮)

②细菌感染+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不高反低=伤寒。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流脑是一种化脓性炎症;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

2.病变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堆积;但没有出血;

3.诊断:

12、1、2、3月发病+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明显的脑膜刺激征=流脑;

(乙脑绝对没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乙脑是7、8、9月发病)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1.是一种变质性炎症;主要病变部位在大脑皮质、基底核;脊髓病变最轻;

2.好发季节:

7、8、9月;

3.病理改变:

袖状血管套、筛状软化灶、胶质结节、神经泡、卫星灶;

注意: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12、1、2、3月发病+高热、意识障碍、高热不退+瘀点瘀斑=流脑

7、8、9月发病+高热、意识障碍、高热不退=乙脑

七、血吸虫病

1.诊断:

血吸虫吡喹酮、疫区巨脾要查虫:

血吸虫治疗首选吡喹酮、一定到过疫区、出现巨脾、确诊靠粪便查血吸虫。

2.病变部位:

大肠壁和肝脏。

3.寄生部位(家):

门静脉;病变部位(单位):

大肠壁、肝脏;

4.血吸虫主要靠虫卵致病;血吸虫越小病情越严重。

八、性传播疾病

1.淋病:

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致病菌:

淋病奈瑟菌;

症状:

尿道口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

2.梅毒:

致病菌:

苍白密螺旋体;

症状:

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三期肉芽肿(树胶样肿);树胶样肉芽肿内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

治疗:

首选青霉素;(**螺旋体治疗首选青霉素)

3.尖锐湿疣:

致病菌:

人乳头瘤病毒(HPV);

症状:

桑椹状、菜花样赘生物;

病理学:

见挖空细胞(凹空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1.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湿硬朗肌”:

口眼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肌病、结节性多动脉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狼疮带试验是指在真皮和表皮的交界处有带状的免疫荧光沉积。

3.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增生性的滑膜炎症。

4.艾滋病(AIDS)

①CD4+T淋巴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